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怎麽看待家長或老師對孩子說「為什麽只欺負妳,不欺負別的孩子?」?

怎麽看待家長或老師對孩子說「為什麽只欺負妳,不欺負別的孩子?」?

如何看待「為什麽只欺負妳不欺負別的孩子」這句話,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壹是這句話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和其心理活動,壹是家長和老師應該怎麽去做。至於結論,我們可以放在最後。

· 這句話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校園霸淩(School bullying)中所牽涉的學生都有角色分類,譬如研究此問題的專家,挪威學者 D. Olwues 就將其分為霸淩者(bullies)、受淩者(victims)、兼為霸淩 / 受淩者(bully/victim)、未涉入者(non-involved students)種角色都會有相應的心理動態。我們可以將這句話代入到這四種角色當中進行分析。

受淩者:

「為什麽只欺負妳不欺負別的孩子」暗含了壹個邏輯,那就是被霸淩是受淩者本身的錯誤。很多人提到,被欺負的人通常內向、害羞、不敢還手、膽小怕事。但科學研究也分不清孩子是因為內向害羞被欺負,還是因為霸淩而變得越來越內向害羞。誠然,根據調查來看,受淩者確實存在著壹定的***性(例如肥胖、殘疾、貧窮、表達不佳等等),可是並沒有哪壹種特征能百分之百概括這個群體,甚至有太聰明或太完美遭嫉妒者成為被欺負對象的案例。

退壹萬步來講,即使受淩者全是害羞內向的人,這也不能成為其受欺負的理由,事實上任何壹種性格的孩子都不應該被霸淩。因此每當霸淩事件發生,關註點不應該放在受淩者的特征上。面對霸淩,有的孩子選擇還手,有的孩子選擇不還手,不能說還手是對,不還手是錯,錯的只有霸淩行為。

當受淩者鼓起勇氣向家長或老師告知霸淩問題時,卻得到「為什麽只欺負妳不欺負別的孩子」這個答案,會嚴重損耗其對家長及老師的信任。同時,這句話可能給受淩者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並改變其自我認知。在將來面對霸淩時,這些受淩者通常會默默承受,甚至認為自己被霸淩是理所當然的。

霸淩者:

「為什麽只欺負妳不欺負別的孩子」無疑是對霸淩者進行霸淩行為最好的信心支持。其實很多霸淩者本身也是受害者,有數據顯示霸淩者在學校不壹定就是受歡迎人緣好的孩子,他們很有可能也是學校的邊緣人物,只是行為相對外顯(externalising behaviour),把負面情緒通過激進暴力的行為展現出來(acting out)。

如果不關註霸淩者進行霸淩行為的原因,不去問「為什麽這孩子會欺負人?」,我們也就無法明白他們的動機及心理,更不可能改變他們的行為。有很多案例,霸淩者他們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悲哀,他們可能來自家暴家庭,可能有著嚴重情緒問題困擾。霸淩行為是錯,但不代表霸淩者不需要被輔導被幫助。

而「為什麽只欺負妳不欺負別的孩子」,非但不是幫助輔導,反而是為了這群霸淩者進行開脫。當霸淩者的行為被告知家長老師,不僅不被批評,還得到這句話時,他就會認為自己的霸淩行為不僅沒錯,相反是有道理的。因此以後進行霸淩行為,可能更加肆無忌憚,對受淩者造成更大的傷害,甚至危及其生命。

兼為霸淩 / 受淩者:

霸淩和受淩者本身不是單壹的存在,兩者之間也經常在壹個人身上***存。「為什麽只欺負妳不欺負別的孩子」就很容易造成這壹現象,如果壹個受淩者因為這句話而認同暴力,因此轉而欺負比自己更弱的人,則會成為兼為霸淩 / 受淩者。

未涉入者:

這個群體雖為直接參與霸淩行為之中,但是這句話對其依然影響巨大。

這其中通常有兩部分人,壹部分是因為害怕而不敢制止霸淩行為的人,壹部分是對霸淩行為喜聞樂見但不想動手的人,實際上沈默很多時候本身也是壹種霸淩行為的支持。因為害怕而不敢制止霸淩的人,因為這句話就更不會出面制止,甚至變得更加膽小,也有可能成為新的受淩者。而那些本不是霸淩者的人,也可能因為這句話對暴力的肯定,壹起加入到霸淩行為當中,成為新的霸淩者。

· 老師和家長應該怎麽做

老師和家長:

說出「為什麽只欺負妳不欺負別的孩子」壹般有三種人:老師、受淩者的家長和霸淩者的家長,三者說出這句話的原因各有不同。

老師:

大部分霸淩事件的發生或多或少都有老師的責任。因為被欺負者通常在班級裏不起眼,所以老師時常忽略了這些人。有時候老師認為小孩之間的「打鬧」無關緊要,壹小部分老師默許,甚至是支持霸淩行為的發生。

說出這種話的老師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老師身在學校,理應最了解這些情況,當有學生告訴老師自己被霸淩時,老師應該及時制止這種行為,並且對事件進行調查。如有必要,應該馬上通知雙方父母,並對霸淩做出必要的懲戒。除此之外,老師應該更加細心地了解受淩者、霸淩者的內心活動,而不是為了圖省事,把本應該屬於自己的責任推卸掉,讓受淩者來承擔。

只有找出原因,霸淩者為什麽欺負人,受淩者內心什麽感受、外在表現有什麽改變,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受淩者的家長:

說出「為什麽欺負妳不欺負別人」的家長,更是在向孩子傳達「暴力至上」的理念。孩子要麽因為連父母都不支持自己而感到失望,內心更加自卑,甚至抑郁、自殺。要麽認可這種理念,變得乖張、暴戾,甚至轉而欺負他人。

受淩者的家長也要格外註意解決問題的方式,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負就會很氣憤地去找老師和對方的家長,但其實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很丟臉的事情。家長的這種做法,為了發泄自己的怒氣,卻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對在霸淩事件中受到傷害的孩子可能又會造成打擊。孩子在學習被欺負已經很丟臉了,家長再在學校壹鬧,大家有了新的把柄,覺得孩子懦弱,於是更容易被欺負。

諸多家長鼓勵孩子「告家長」,卻不鼓勵「告訴家長」,說到底,是成人不接受兒童世界規則的原因。孩子在學校,是有不同於成人社會規則的壹套體系的。大家在學生時期應該都有過類似經歷:在學校出了事情,回家告父母是非常受鄙視的事情。我們首先不該完全違背孩子的意願,而是應該尊重他們的同時,弄清問題的來龍去脈,包容孩子的負面情緒,再與學校理性溝通。如果長期只為發泄自己的情緒而大鬧學校,久而久之孩子在外發生任何事情,都不會再與父母商量。

霸淩者的家長:

很多霸淩者的家長,為了推卸責任,總認為自己的孩子只是小錯,甚至沒錯。殊不知,這種對於自己孩子的「保護」,很有可能毀了孩子。因為家長的許可、支持,霸淩者可能將欺負的手段越來越升級,壹直到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這種「護犢子」的做法,既害了自己的孩子,也害了別人的孩子。

作為壹個家長,當得知自己的孩子欺負人以後,壹定要把這件事情上升到「嚴重」的程度。首先要了解事情經過,自己孩子的霸淩行為到了哪壹步,是否還有其他霸淩行為,這些行為是不是和自己的家庭教育有關等等。

其次,應該立即向孩子言明利害,批評教育,並攜孩子對受淩者進行嚴肅地道歉。另外,很多家長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心頭寶,不相信孩子會做壞事。但實際上小孩子善惡觀有時候並不明顯,因此家長也要時刻註意孩子的表現,在家是不是更加暴力,是不是對於暴力行為的作品表現出非常人的喜愛,對於其他孩子的評價是否極端(譬如覺得某個小孩「容易欺負」)。

總體而言,在霸淩事件當中,老師(學校)、受淩者的家長、霸淩者的家長都需要足夠的耐心和理智。只有當背後的成因、事件的發生越來越清晰,解決的辦法才可能越來越明了。無論哪壹方過於極端和不負責任,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壞的影響。很多大人總覺得「霸淩」只不過是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因此忽視甚至漠視,但卻不知道,霸淩事件無論對於受淩者還是霸淩者,都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而「為什麽只欺負妳不欺負別的孩子」,不僅不能規避霸淩事件的發生,還會讓孩子從小認可暴力、服從暴力、迷戀暴力,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因為弱小活該受欺負」是動物世界的法則,並不是人類世界,更不應該是兒童世界的鐵律。

客觀分析完,說說主觀感受:我怎麽看待家長或老師對孩子說「為什麽只欺負妳不欺負別的孩子」?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原因,從任何人嘴巴裏說出來的這壹句話,我都極為厭惡。因為我懼怕這種無知及錯誤,會直接害苦任何壹位孩子。

文章轉載:金色雨林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