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文化產業最發達的國家,其產值目前已經占到CDP的31%;英國文化產業平均發展速度是經濟增長的兩倍,每年的出口額達80億英鎊; 日本文化產業的盈利已超過汽車工業盈利。而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在對外文化貿易方面存在巨大逆差。 上述材料體現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3分)
(2)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3)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進程中,我國在文化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競爭力。(3分)
2.材料壹:據國家統計局測算,截至2003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總產值3577億元人民幣,占GDP的3.1%,而日本2000年文化產業的市場規模為85.057萬億日元,占GDP的17%,美國當年的文化產業收入是4000億美元,產值占GDP總量的18%~25%。
材料二:有材料顯示,美國目前已控制了世界75%的電視節目和60%以上廣播節目的生產和制作,傳播在世界各地的新聞90%上以由美國和西方國家壟斷。從全球市場看,美國影視,業已取得絕對優勢地位。美國電影在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放映,現已占有歐洲票房收入的70%。由美國公司生產的音樂唱片已占世界音樂唱片消費總量的60%。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曾說:"如果我們教會蘇聯的年輕人唱我們的歌曲並隨之舞蹈,那麽我們遲早將會教會他們按照我們所需要的方法思考問題。
(1)材料壹說明了什麽問題?
(1)材料壹說明我國的文化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2)結合材料二分析說明文化與政治之間的關系。
①當今世界,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
②美國企圖通過強大的新聞帝國,通過電影、音樂等文化產品,推銷他們的價值觀念,達到利用經濟、政治手段難以達到的戰略目的,維護自己的全球戰略利益。
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文化競爭,我們要進壹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努力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
(3)請運用所學的文化生活的道理分析上述材料。
文化作為壹種精神力量,可以在實踐中轉化為物質力量。
A、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產業、文化消費、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的產值占GDP總量較大,明顯高於中國。
B、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借助文化滲透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引發文化霸權與反霸權的鬥爭。
C、文化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提升文化競爭力,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
D、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發達國家通過文化滲透對別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胡錦濤同誌在十七大報告中的第七部分專門談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問題,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運用所學知識並結合上述論述,談談我們為什麽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12分)
(1)只有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2)文化是壹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2分)
(3)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只有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才能推動科技的進步、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同時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崛起,通過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進而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4分)
(4)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只有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才能提高我國公民的民主素養,使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才能抵禦腐朽文化的滲透,反對文化霸權主義。(4分)
4.有人說,美國最大的出口產品已不是地裏的農作物,也不再是工廠裏制造的產品,而是批量生產的流行文化――電影、電視節目、音樂、書籍和電腦軟件。面對美國文化的大舉入侵,許多國家憂心忡忡,小國弱國對強勢文化的擴張無能為力。而有壹定實力的國家,則以不同的方式起而捍衛自已的文化,如法國舉起了捍衛法語文化的旗幟。
請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文化生活的什麽道理?
①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②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③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或文化是綜合國力中維護自身經濟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2)面對文化入侵,妳認為應如何加強我國的文化建設?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5.背景:當今世界,各種思想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甚至相互滲透、相互對抗。特別是西方某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文化上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對世界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包括我們社會主義中國不斷進行文化侵略,推行他們的價值觀和民主發展模式,企圖用它們的文化來統治世界,實現其獨霸世界,建立單極世界的政治野心。這不僅引起了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警惕,甚至連美國的盟國也憂心忡忡。
(1)文化在國際競爭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1)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自身安全的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2)結合材料談談我國應怎樣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6.2005年6月30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迄今為止,人類社會財富的生產可歸結為遞進的方式:用手工工具生產、用機器生產、用高科技生產。正是隨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不斷發展,財富的形式與結構才日益呈現多樣性,形成當今物質生產、服務生產和知識及精神生產三大部門組成的現代產業結構,以及由物質產品、服務產品、知識及精神產品三大類構成的現代財富結構。
從文化生活常識的角度看,上述材料對我們有何啟示。
(1)壹定的社會生產方式決定壹定社會文化的形式,而文化又對社會生產方式產重大影響。 (2)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3)發展的優勢蘊藏於知識和科技之中,社會財富日益向擁有知識和科技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聚集,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上占優勢,誰就在發展上占據主導地位。
(4)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必須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7.材料壹:江蘇某地城鎮居民文化消費變化狀況
2002年
2007年
文化消費支出(元)
文化消費在總消費中的比重(%)
文化消費支出(元)
文化消費在總消費中的比重(%)
422.75
8.0
1406.22
16.1
材料二:根據國際經驗,如果人均GDP達到l600美元,文化消費在個人消費中應占20%。目前江蘇人均GDP為3000多美元,而居民文化消費在個人消費中儀占7.33%。
(1)材料壹和材料二分別反映了什麽經濟現象? (1)材料壹反映了該地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支出呈上升趨勢,文化消費在總消費中的比重增長較快。(4分)材料二反映了江蘇文化消費還處於較低水平。(2分)
(2)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江蘇文化消費水平有什麽重要意義?
①文化作為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提高江蘇文化消費水平對江蘇社會發展能夠產生深刻的影響。 ②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提高文化消費水平有利於促進江蘇科技、教育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文化生產力水平。 ③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提高文化消費水平有利於提高公民的文化素養,更好地參與政治生活,促進江蘇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 ④文化塑造人生。提高文化消費水平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答出任意三點得6分)
8.材料壹:2007年11月5日,“嫦娥壹號”探月衛星的繞月成功,標誌著我國航天技術進行遠程探測活動方面取得了又壹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這對於進壹步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材料二:2007年12月3日,中國航天基金會“繞月探測工程特別獎”獎勵儀式在京舉行。這次獎勵表彰活動,旨在大力弘揚繞月探測工程嚴細慎實、不懈探索、無私奉獻、勇於創新的時代精神,激勵全國廣大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充分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材料三:新華社北京07年12月31日電,在新的壹年來臨之際,壹個來自嫦娥壹號衛星的特殊語言祝福從遙遠的月球軌道傳回,這個穿越38萬公裏的“語音”:“新的壹年開始了,從東北至西南,從草原至海域,讓我們同聲歌唱美好生活”。“祝願偉大的祖國更加富強,祝願全國人民幸福安康,祝願全世界人民友好和平”。“嫦娥壹號”探月的圓滿成功,是廣大工程人員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團結壹致,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他們為我國躋身世界航天大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 根據材料壹、材料二,從文化與綜合國力關系的角度思考,我國“嫦娥壹號”探月衛星的繞月成功,為什麽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當前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嫦娥壹號”發射成人飛船的發射成功,是我國航天技術發展的又壹個裏程碑,既有利於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增強我國的科技實力;又有利於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見證了我國的綜合國力的大幅度提升。(6分)
(2)根據材料壹、材料二,試分析壹下,為什麽說弘揚繞月探測工程精神與歷史上的其他精神是壹脈相承的 (5分)
①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在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生存,推動著中華民族走向繁榮.近百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中國***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鬥的歷程之中,體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
②繞月探測工程精神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壹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載人航天精神精神都是壹脈相承的.壹方面它們都是黨領導下發展的民族精神,這些精神集中貫穿和體現了愛國主義這壹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鼓舞和動員各族人民奮鬥的精神支柱. 另壹方面這些民族精神不僅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都是廣大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將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產物,體現著中華民族文明的結晶.(3分)
(3)“嫦娥壹號”的成功發射是如何體現意識的能動作用的?
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發射“嫦娥壹號”是中國人勇攀科學高峰的新嘗試,是中華民族和平利用太空的新探索。 ②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發射“嫦娥壹號”是我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壹個標誌性工程,是我國航天事業持續發展,有所創新,有所突破的重要舉措。 ③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嫦娥壹號”的成功發射,是廣大航天工作者發揚“兩彈壹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的結果。
(4)結合材料三說說探月工程人員身上體現了哪些民族精神?新時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9分)
探月工程人員“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和團結壹致,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壹致、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重要性:①中華民族精神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同生活的精神紐帶;②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③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必要性:①民族精神是壹個國家和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面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保持全體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的需要;③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也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