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裏有這樣壹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而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堅也被江湖了壹把,因為有壹輛來自中國的汽車征服過美國《福布斯》,當年它是這樣介紹道:“THE?MOST?IMPORTANT?CAR?ON?EARTH”——地球上最重要的壹款車。
而這輛車就是五菱之光,難怪民間總是流傳著壹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五菱汽車。不過現在它又多了壹條硬核金句——人民需要什麽,五菱就造什麽!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五菱從發家開始就壹直在造人民需要的東西,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後面我會給大家扒壹扒五菱的歷史,它是真的很硬核,但卻很低調。當看完接下來我要說的內容後,我想應該沒人再覺著五菱LOW了!
五菱牌口罩
2月19號,五菱汽車官方發布了壹條消息——上汽通用五菱成為全國第壹家既生產口罩,也生產口罩機的汽車企業!
人民需要什麽,五菱就造什麽。五菱汽車從壹開始就是這麽做的,從最早的造飛機、造拖拉機再到造汽車,現在又因為疫情需要造起了口罩。
肯定也會有不少人說,五菱這次營銷做的不錯。不得不承認,這次五菱的營銷就是很成功,低調了這麽多年也是時候上次熱搜了。不過,我還是看到了五菱更多的社會責任感,這種本質內核體現了壹個企業的素質。
要知道,大車企跨界做口罩,中間會涉及到和供貨商的溝通,車間的改造,設備的調試,還要拿下口罩的研發、生產、銷售資質等等流程。而五菱現在就是中外合資汽車公司,其股份占比分別是上汽50.1%,通用44%,五菱4.9%,光是內部溝通走流程就夠壹陣子的。
在作出生產口罩的決定後,五菱將原本是上遊公司的生產線改成了2000平方米的無塵車間,並設置了14條口罩生產線,僅用76小時就完成了10天的工作量,造出了第壹臺五菱牌口罩機,而且很快下線交付了100萬個口罩。
身穿藍色防護服、臉帶口罩的工作人員分秒必爭的工作著。這樣高效率工作為我們所帶來的,是日產170萬只口罩,且全部采用GB19083醫用防護口罩級別,就這麽壹串字母可能看不出來它的意義,其實這已經屬於醫用口罩中的最高級別。
只不過,低調的五菱,熱搜也不買,直接在官方微博上宣布前100萬只“五菱口罩”下線,交給柳州政府統壹調配,用於支援防疫壹線。這份毫不猶豫的魄力,瞬間激發了國人的熱情,熱搜就該是妳的!
五菱牌飛機
五菱,它被稱為“中國第壹神車”,無論是在雪山還是泥濘小路,妳都能看到五菱汽車無所畏懼的身影,也真是因為到處可見的五菱,再加上網絡上經常的調侃,五菱成了壹個“段子手”。
不過,它也是有實力的,就連法拉利、勞斯萊斯壹眾豪車都不敢與它正面交鋒。五菱能有如此實力,這與它的發家史有很大關系。
1928年,桂系領袖李宗仁在這裏修建了壹家柳州機械廠,開始組裝飛機,制造步槍、手榴彈。除了1929年粵桂戰爭爆發以及後來抗日戰爭時,機械廠的生產被迫中斷之外,這裏的員工壹直都以機械興國為己任。
1933年,因為廣西被封鎖,石油匱乏,這個工廠便造出了時速40公裏/小時的木炭車,不燒油,燒炭跑,成為戰時大後方的主要運輸工具。那時候,國防薄弱,百廢待興,國家需要戰鬥機,於是柳州機械廠就開始造飛機。
在抗戰爆發後,柳州機械廠鼓搗出了廣西第壹臺戰機“朱榮章”號,參與抗戰。與此同時,華僑工程師朱榮章自行設計制造成功第壹架單座驅逐戰鬥機——“朱榮章號”,此後數年,柳州機械廠成功制造出幾十架飛機。抗戰時期,這裏更是成為了中國第九飛機修理廠。
五菱牌拖拉機
1958年初,為響應中央號召,廣西決定將柳州機械廠擴建為廣西動力機械的主要生產基地,專門做船用大型柴油機。同年10月,五菱的前身——柳州動力機械廠開始破土動工。(後面還幾經更名,以下統稱五菱)
母廠繼續生產軍工,而分出來的動力機械廠則主要生產船用大型柴油機。1959年經濟困難時期,國家沒有造船需要,全國上下的口號都是“1980年實現農業機械化”。於是柳州動力機械廠毫不猶豫的放棄船舶生產,改造拖拉機。
盡管條件艱苦,沒經驗,沒技術,五菱還是用4年時間試制出了“豐收牌”拖拉機,領導派專家來驗收,並納入國家定型產品,柳州動力機械廠也更名為柳州拖拉機廠。
在計劃經濟的指導下,五菱負責生產拖拉機,農機局負責“定向消化”,那時,全民都在熱熱鬧鬧上山下鄉搞建設,五菱拖拉機深受歡迎,巔峰時期年產量可以達到5000臺,壹不小心就成了全國八大拖拉機廠之壹。
五菱牌汽車
1978年,國家推出土地承包政策,和所有計劃經濟的產物壹樣,不再享受包銷的五菱拖拉機沒有銷路,很快就積壓了1713臺拖拉機賣不出去,笨重的機器擠在倉庫裏,每天睜開眼就在賠錢。
80年代初,虧損到肉疼的五菱出臺了壹項“以雜養專”的經營模式,用其他的業務來養活拖拉機的生產線,並先後嘗試了生產縫紉機和織棉機,只能勉強維持不賠不賺。不過,也因此榮獲了全國科學大會獎。
在改革開放前,我國汽車行業正萌芽,合資車價格又高不可攀,人民迫切需要壹輛能買得起的車。於是中央農機部引進壹臺日本三菱小貨車,組織汽車廠家研究攻關,不過這裏沒五菱啥事。當時的汽車制造業,三大壹小(壹汽、東風、上汽、廣汽、北汽和天汽)才是國家重點培養對象。
但五菱的嗅覺是敏銳的,它意識到,微型面包車稀缺,專註微車也許可以打開市場。當時的五菱現金流緊張,但還是自掏腰包從日本引進了壹輛三菱車,不過和國家隊不同的是,五菱引進的,只有車身模具,底盤和動力系統等關鍵的技術都沒有。
五菱的技術人員花了3個月完成了整車的測繪工作,剩下的就是“閉門造車”。從汽車外觀到2500余種零部件,全都依靠手工測量繪圖,再手工敲打磨具,1982年1月20日,五菱終於“復刻”出了第壹輛LZ110微型貨車,實現了國內微車制造領域零的突破。
1984年10月,柳州拖拉機廠生產的“五菱牌”小貨車經過國家專業測定之後,正式投放市場,廣受大眾歡迎。次年,柳州拖拉機廠正式更名為柳州微型汽車廠。也是在這壹年,柳州微型汽車廠的工業總產值達到7323萬元。
1996年,柳州機械廠和柳州微型汽車廠時隔40年再度合並,成立了柳州五菱汽車有限公司。多名國家領導人對此頗為看中,並親臨五菱汽車的生產車間。從1991年的產銷壹萬臺,到1998年的10萬臺,五菱汽車壹步步成為國內微車行業名副其實的第壹。
要知道,在全球汽車行業歷史中,也只有另外兩家經歷過從造拖拉機到造車的蛻變,壹家是蘭博基尼,另壹家就是保時捷。五菱汽車也算是位列三甲了。
寫在最後
從木炭機、戰鬥機、汽油機、油鋸、拖拉機、操舟機、縫紉機、棉織機等人民需要的東西,再到如今的立足之本——汽車,五菱始終堅守著“人民需要什麽,五菱就造什麽”的宣言。
除了造口罩,五菱還組織了團隊、搶時間、抓研發,打造全新壹代移動防疫黑科技——智能移動測溫車,並在當天活動現場順利實現交付,創造了“防疫柳州模式”,再次跑出“五菱加速度”。
其實不止五菱,在疫情爆發之後,已有3000余家企業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等產品。在這背後,是大家團結壹致***克難關的決心。
撰文Sam
編輯Sam
圖片網絡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