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唐?朝韓幹《牧馬圖》(見圖壹)韓幹( ? ——780)長安人,主要活動在開元、天寶年間,少年時出身寒微,當過酒店傭工,後經王維賞識資助,學畫而成。韓幹以畫馬聞名,被玄宗召為內廷供奉,他師從當時畫馬名家曹霸而又註重寫生,所畫駿馬形神兼備而又具有顯明的盛唐時代風格。為盛唐畫馬之壹代名家。這幅《牧馬圖》為韓幹傳世之名作。盛唐時,我國的各種藝術如李白、杜甫之於詩,韓愈、柳宗元之於文,顏真卿、柳公權之於書法,均體現出雍容大度的時代作風,在繪畫上,由於統治階段崇尚像楊貴妃那樣豐滿的儀態,因之人物仕女的畫風亦皆豐腴肥碩、雍容、端麗而有嫻雅之致。此幅畫宮中圉人(馬官)牽黑白二馬外出放牧,圉人之刻劃驃肥體壯,馬則更是滾瓜溜圓。畫法以線描勾勒、用筆細勁,造型準確;淡彩渲染與濃重墨華相映成趣。人物端莊,馬匹黑白對比強烈,背景雖壹片空白而不覺單調。左上角有宋徽宗趙佶題“韓幹真跡”字樣,書法瘦硬通神,整幅作品端莊大度神韻悠閑,具有典型的盛唐氣象。為韓幹真跡無疑。此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除此以外,韓幹還有《照夜白圖》傳世,亦為其佳作。二、北宋 ?範寬《雪景寒林圖》(見圖二)
範寬(約967----1027左右)宇中立華原人(今陜西耀縣)因為人性情寬厚,故人稱範寬。其山水畫初學李成,繼法荊浩、關仝、常往來於終南、太華山壹帶。他曾說:“與其師諸人,未若師於物”,“與其師諸人,未若師諸造化”故隱居終南山,坐臥林泉,攬關陜山川之勝,山水畫終乃大成。史載範寬山水畫長於表現泰隴峻撥之勢,贊其“峰蠻渾厚,勢狀雄強,掄筆俱勻,人屋皆質”,其畫法特點是“山頂好作密林”,“水際作突兀大石”,並善用點皴法。此圖為雙拼絹本大幅,水墨畫群山積雪,山頂作枯枝寒柯,山石高峻、雄渾清寒,確有冒雪出雲、寒氣澶洌之感。畫面用筆蒼潤,山石頗多圓形,細密的雨點皴和潤澤的墨氣使其氣韻更為生動,意境令人神往。高山之麓,溪水之濱,以粗筆濃墨寫古木叢林,枯枝槎枒之致。山腳雲氣充塞、變幻無跡,愈顯得山勢之雄偉。山間有村居,用勁健有力的線條勾出屋舍和山腰蕭寺雪色。右邊與村舍隔林相望有淺水沙岸,岸邊有木橋相通,溪水從遠處縈廻而下匯成壹片,雄闊的山河冰封雪裹寒氣逼人。《雪景寒林圖》為歷史上久經著錄的範寬代表之作,清代曾入內府,後即下落不明,1966年文革中被發現,經專家考證鑒定,歷代收藏印鑒無誤,款題“臣範寬制”四字隱於最前面的壹棵樹幹上,當為宋畫特點之壹,因確定為範寬的《雪景寒林圖》。傳世範寬作品還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等,風格都大體相近。
三、宋徽宗(傳)《紅蓼白鵝圖》(見圖三) 宋徽宗,名趙佶(1082---1135)北宋第八代皇帝。早年作品受王冼、趙大年等影響,書法師薛耀,更其瘦勁通神,時稱“瘦金體”。即位後自崇寧至宣和創始畫院,註重工筆、倡導寫生,其作品無論山水、人物花鳥均善工筆,典雅富麗,精細入神是其所長。趙佶主持畫院其間獎掖後進,選拔藝術人才,編撰宣和書、畫譜等。雖政治上昏庸腐敗,但卻在書畫,尤其工筆花鳥方面造詣卓著,對宋代中國畫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紅蓼白鵝圖》寫紅蓼壹枝離坡高起。畫折葉反正,翻折得勢,用粉染瓴,筆意精工之至。白鵝靜臥岸邊,引頸回眸,造型上健壯肥碩,全畫面無論白鵝、蓼花的枝幹、葉均用細線雙鉤、坡岸、水紋鉤皴與之筆韻壹致,且用淡墨汁綠等層層宣染,精工而豐富,整幅畫面意境清曠,幽遠遼闊,壹派深秋的肅殺氣氛,借單純的物象傳出,充分說明這是壹張言簡意駭的傳神妙品,畫面唯因年代久遠而蓼花紅色脫落,似覺美中不足。值得說明的是徽宗主持畫院期間,院內外對其作風趨之若騖,效仿成風,甚或直接代筆。若遇佳者,皇帝壹時高興,大筆壹揮題字,並署“宣和殿禦制”、“天下壹人”等,款者亦為情理中事。故所以徽宗諸多傳世作品中究竟何者為其真筆,何者為這種代筆,學術界尚莫衷壹是,故所以《紅蓼白鵝圖》只可認為這壹派佳作。如欲確認究竟是否徽宗真筆,尚待專家進壹步研究。
四、元 .永樂宮壁畫《諸天神眾》(見圖四)永樂宮始建於1200—1350年間,是元代全真教的中心,相傳為道教神仙呂洞賓的故居。原址在山西省永濟縣之永樂鎮黃河岸邊,解放後因治理黃河工程而遷至芮城縣境內。永樂宮有三清殿等三個主殿,其內和附屬建築均有多幅壁畫,均為道教神仙故實內容。這裏介紹的《諸天神眾》為三清殿西壁《朝元圖》之壹部分。此圖繪於元泰定三年(1325年),內容表現為天丁力士,冠冕神仙,金童玉女等各類神祗,故又稱360值日神將。全圖以八個主像為中心,各種神仙多達280多個,形象豐富,規模宏偉,為前代所罕見。 從這裏的《諸天神眾》局部可以看到永樂宮壁畫的風格。前面這位穿藍袍的神仙低頭凝視雙手平持的笏板,神情傳註,意態生動。其它眾神皆持笏板作站立狀,其神情或嚴肅,或威猛,或恭謹、或驚異,性格各各不同,顯示出作者對人物內心世界刻劃的高度水平。畫面雖為工筆重彩,但采用勾填技法,大面積敷染重彩,勻整厚重中映射出富麗輝煌的氣象。原作中各神像遠較真人為大。二、三米長的如麻繩般粗壯的線條壹氣揮寫,準確而流暢,沈著而極富裝飾性,縱觀全畫確有滿壁風動,妍麗沈著的氣象。壹種撲人眉宇的恢宏氣韻,令觀者為之震撼。永樂宮三清殿壁畫末端有馬君祥等畫工題名,其它亦有。於此可見當時民間藝人水平之高,確在文人畫派之外有獨到的成就。他們雖堆金瀝粉,師法唐宗,但造型生動,用筆線條功力純熟,在前代基礎上作出卓越的創造,從而為元代人物畫創作放壹異彩。五、明 ·唐寅《山路松聲圖》(見圖五)
唐寅(1470--1523)江蘇吳縣人,字伯虎,又字子畏,號魯國唐生,晚年好佛,號六如居士。唐寅早年天姿卓越,風流自賞而留意功名仕進。後仕途受挫,飽經炎涼,因大量從事創作。其山水畫原師事周臣,後在繼承南宋李唐、馬遠等基礎上,揉以文人畫瀟灑的氣韻,形成了秀潤流利而又揮灑倜儻的獨特風貌,在南宋院體畫的格局中註入了高度的文化內涵,在山水畫創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唐寅天賦高才,除山水畫外,兼善人物花鳥,書法、詩文等均有很高水平。民間盛傳“三笑姻緣”等雖屬附會,但於此益見這位風流才子影響之大,名聲之廣。《山路松聲圖》系唐寅48歲時的成熟之作,是畫給當時壹位姓李的蘇州知府的。故畫面款題有“李父母大人”,“治下唐寅”等。畫中主體作高峰突兀,峰間飛瀑瀉下,近處則山前路經曲折,路上有木橋、欄桿等。橋下流水潺潺,水中巨石縱橫聳立,畫面左側又有三株巨松盤郁,掩映於峰下,木橋上壹高士仰天行吟,神情傲岸;壹童子攜琴隨後。右邊隔水孤峰兩座遠峙,峰前坡角上綠樹叢籠,樹叢中有屋舍,僅露房頂。全畫詩意盎然而韻致流美。此圖畫法線條秀勁流動,由於是呈送給地方上父母官的作品,所以無論構圖、筆墨形象等均精心結撰,壹絲不茍。畫面右上方題七絕壹首“女兒山前野路橫,松聲偏解合泉聲,試從靜裏閑傾耳,便覺沖然道氣生”表現了其超然自在態度,題款書法也較唐寅其它作品為嚴謹。通過全面深入欣賞此圖,可以看出唐寅的山水畫藝術特點,可以品味出其縝密、流利、風華而文雅的氣韻確來自於他高度的文學藝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