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以學定教,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
《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註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因此,以學定教,使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
1.學生自己定學習目標。
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或想了解的內容,讓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如在教學《曼谷的小象》時,學生提出了"曼谷的小象是怎樣的?這只小象可愛嗎?小象的主人是誰,他(她)是個怎樣的人?"等問題,教師則根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加以梳理歸納,引導學生自定學習目標,組織閱讀教學。
2.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
閱讀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閱讀實踐過程,因此,教師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和認知水平去束縛或代替學生的思想和認識水平,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如在教學《廬山雲霧》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自由學習廬山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雲霧的特點,在書上勾劃,批註,然後組織學生匯報,集體交流。由於學生對廬山雲霧的不同選擇,因此,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匯報,隨時調整順序,這樣教學更讓學生有個"自由感",有個隨心所欲,顯得更為暢懷、灑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3.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方法。選擇學習方法是學生自主的權利。從學生學習的需求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不僅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各自特長,而且有利於加快對文章理解的進程。學習就變得生動活潑,有創造性,如在教學《將相和》壹文時,在學習第壹則故事"完璧歸趙"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繩池之會"、"負荊請罪"。"只要能弄明白故事的內容和人物的特點,妳想怎麽學就怎麽學!"學生有的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學習,有的通過表演的方式來學習,有的通過畫畫的方式,有的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有的通過邊讀邊想象,小組討論等方法,學得生動活潑,生機盎然,真正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體現出教為學服務的思想。
二、以讀為本,確定課堂實踐意識。
"標準"強調:"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因此,教師要把學生自主讀書作為閱讀教學最主要、最經常的活動,課堂上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讀中增加學生的獨特體驗,在讀中進行語文教育,在讀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給學生讀書的時間。
課堂上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書,對暫時不懂的問題不要急於解答但也不輕易放過,而是適時地要求學生再讀課文解決。學生只有充分地讀,才能把課文讀懂,才能做到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才能在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壹般地說,學生讀書的時間要占課堂教學時間的三分之二以上。
2.教學生讀書的方法。
根據不同的語文實踐目的,設計不同形式的讀,有試讀、默讀、指名讀、範讀、引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重語言的感悟、積累,淡化了內容的分析。如在教學《五彩池》時,我不是把重點詞抓出來引導學生分析、說明,把這幾個美句支解的破碎不堪,而是在學生形象感知五彩池的形態美和色彩美後,讓學生反復細細地品讀句子,在讀中"看到"五彩池的奇異的景象和生動畫面,在讀中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以及寫法上的精妙,在讀中體會作者的驚奇和贊嘆之情。範讀,讓教師聲情並茂的讀感染學生,讓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對感悟的體會更真切,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的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三、質疑啟思,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學貴有疑,質疑問難是"創新"的開端,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手段之壹。學生在學習中有了疑問,才能產生興趣,產生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熱切願望。
1.鼓勵和教會學生質疑設問。愛因斯坦說:"提出壹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壹個問題更重要。"教師應創造良好的問題意識環境,教學中應充分愛護、尊重學生的質疑意識,讓他們積極思維,對提得好的問題要及時表揚,提錯了幫助他改進後鼓勵再提。如何教會學生質疑設問呢?首先使學生樹立不唯書、不唯師,敢於問個為什麽,敢於提出懷疑,有這種精神就有了質疑的前提;其次教會學生質疑方法,可以從課題中,從課文內容中,從標點符號中等質疑,從相同中找不同點,從書中,從教師講解中發現問題找出矛盾,就有問題可提。
2.引導學生自己釋疑。
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情景,不但要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敢於讓學生提出問題,更重要培養他們追根求源,不斷探索的精神。如在教學《壹定要爭氣》時,先讓學生讀題目,再讓他們談讀題目後產生的疑問,引導學生讀題質疑。學生提出了:"誰壹定要爭氣?為什麽壹定要爭氣?'壹定'能省嗎?"等問題,教師把這些問題壹壹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解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又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學生提出了"為什麽說'樹木抽出新的枝條',而不說'樹木長出新的枝條'?""為什麽說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裏?"等問題,教師並不急於解答這些問題,而是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相互啟發、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好求甚解的精神,使閱讀教學的過程,成為不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