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二○○壹)年九月十壹日上午九時稍後,四架美國國內線民航客機,在近壹小時之內,對紐約市的世界貿易中心兩座摩天大樓、首府華盛頓的國防部五角大廈,以及美國總統的度假重地大衛營,分別進行自殺式的撞擊,其慘重的破壞與傷亡後果,在美國主要傳媒綿密的報導下,世人應已十分清楚。四架噴射式民航機中的三架,成功的摧毀了世界貿易中心,也局部但非常嚴重的損毀了五角大廈。第四架以大衛營為目標的巨型客機,據揣測是因為遭到幾名乘客的阻止,而在目標以外地點墜毀。這次事件被美國官方歸罪於回教基本教義派恐怖分子有計畫、有組織的攻擊行動,美國總統小布希則直言這是對美國的戰爭,誓言進行報復,將動用美國各類武力全力緝兇與進攻庇護恐怖分子的國家。到撰寫本文(九月十八)之日,美國傳媒已轉而密集報導美國的軍力動員狀況,並有意的留出美國行動究將如何展開的疑問,以此對那些被美國點過名的回教各國形成恫嚇壓力。但是人們都知道,壹場「以暴易暴」的戰爭似已不可避免,端看美國想怎麽打這場戰爭了。
由於事件發生後,臺灣幾乎在同壹時間淪為美國媒體的泄洪下遊,巨量的新聞海水倒灌般的淹沒人們的耳目,連帶產生左右思考的效果,我們從正、副總統的相關談話,壹些政壇、學界「名人」的評論,可以印證,臺灣社會的上層已是全無主體性的「大美意識」的附從與傭兵。他們從這壹事件獲致的唯壹憂懼竟是,中***會不會跟回教恐怖分子壹樣的用這種手段對付臺灣?令人不禁失笑嘆息。
以下文字系針對所謂「911事件」的相關各方面問題提出的評析意見:
(壹)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杭亭頓於二十世紀九○年代初提出「文明沖突論」,說明了美國在進入廿壹世紀將遵循的主流戰略思考。可以相信,美國為了鞏固其全球霸權,貫徹「世界新秩序」,必然扮演對異文明打壓分化軟硬兼施的角色,像CIA這樣的大美霸權尖兵,也就必然要擴大其職權,好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但這就必然對異民族犯下更多的可怕的罪惡,延續並深刻化異民族對美國的仇恨。二十世紀五○年代以來的美國霸權主義擴張史,壹再證明此點。
「911事件」發生,美國人若只知報復,則無異倒果為因,於事無補。美國的文化界、學術界有必要盡早推動新思潮運動,批判「文明沖突論」,痛改其為霸權主義搞開路理論的壞毛病、老毛病,主動尋求跟異文明、異民族的和解,才可能有效防杜類似的重創再演。
(二)美國朝野眾口壹聲點名的「911事件」禍首歐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此君早初不過是壹熱血青年,有誌於拯救回教與阿拉伯民族不使危亡於帝國主義列強魚肉操控,卻因此被美國CIA吸收前赴阿富汗參與反蘇戰爭。簡言之,歐薩瑪乃因此知道什麽是蘇聯,什麽是美國。兩個超強的軍隊與特務教育了他掌握弱者反抗強者鬥爭的方法,終於使他成熟為當代回教解放運動的真正戰士。歐薩瑪在壹九九壹年波斯灣戰爭爆發時,有見於美軍大舉入駐祖國沙烏地阿拉伯,並殘酷轟炸伊拉克,亡國亡教之慟驅使他毅然決然投入早已存在的回教反美戰鬥組織。而早年他的反蘇與跟CIA的合作經驗,使他所領導的戰鬥單位得以有效防範西方奸細的滲透,而掌握了行動的自主。這是美、英、以色列等深恨他的原因,也因此必欲得之而後快。歐薩瑪卻因而得享盛名。
我們知道,西方強權百年來在第三世界吸收培訓了大量的「叛徒」,「以○制○」,但民族主義高潮來臨,很多人會頓然驚醒,消極的,有些人會變成藏身於西方陣營的「臥底」;積極的,有些人會以「西方之道還制西方」。「911事件」應是第壹次對美國的直接警告。
小布希等大美霸權主義者,迷信「文明沖突論」並有意大打「耶、回戰爭」穩坐天下,但他們應該看得到危險性,不能太放肆。
(三)由最近美國的傳媒報導知道,美方已放出消息說,伊拉克完全與此次「911事件」無涉,這透露出美國的意向在於只針對阿富汗進行軍事攻擊。我們從這裏可以發現美國的目的。
美國援助阿富汗回教遊擊隊反抗軍在二十世紀八○年代推翻了親蘇政權,驅逐了蘇聯入侵部隊,隨即便企圖掌握阿富汗新局。但美國扶植的勢力最終不敵基本教義派的塔利班(Taliban)武力,使美國失去對阿富汗的影響力,這是美國大不甘願的。而美、英、以色列等國家的合作追殺,許多走投無路的回教世界基本教義分子,紛紛來到塔利班主政的阿富汗,則間接提供美國反阿富汗的藉口,美國也大聲宣揚歐薩瑪的「恐怖行為」,逐步的把歐薩瑪與阿富汗塑造成新的格達費與利比亞、沙達姆與伊拉克,做為美國下階段軍事行動的目標。
這裏的吊詭是,美國已經找到新的軍事打擊目標,只在等待機會到來。事實上,美國往往並不只是等待,它也會制造機會。而「911事件」的發生,當然是也絕對是機會來到了,但人們或應冷靜理智的提問,這裏面可不可能包含有美國方面制造的什麽?「911事件」完美到令人不敢相信,而且它緊接著發生在好萊塢電影「珍珠港」全美大賣座之後。
(四)在美國朝野及傳媒鼓足氣力指點歐薩瑪與阿富汗的同時,他們壹方面開列了壹些被認為是包庇回教基本教義戰鬥組織的國家;另方面卻放話說中國政府與塔利班政權有這樣那樣的交往關系,暗示中國是阿富汗的後臺,也間接指控中國支持歐薩瑪與其團體。
必須註意這壹險惡的居心與其可能的演變。杭亭頓的「文明沖突論」指出西方之敵為回教世界與中國;而布裏辛斯基則主張美國必須常備兵力可以同時打擊二者,並須全力防阻二者聯合。按這種理論構建的美國二十壹世紀主流戰略思想,是充滿了對異文明(民族)的敵意與征服毀滅企圖的,這也極可能不是異文明(民族)主觀上怎麽想會改變得了的。
中國應該提防,美國藉「911事件」的「機會」,把力量伸進中國後門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甚至前蘇聯的中亞回教***和國,以美國的真實力量(the real po-wer),監控與切斷它假想的中華文明與回教文明的聯合。
但我們要強調,中國自古以來不是「文明沖突論」者,但中國享有完全的自主權和壹切異文明(民族)交往友好,中國支持國際正義與和平***處,中國反對也反制出於任何假設理論的對中國的敵意圍堵。□
2美伊戰爭評析
美伊戰爭壹旦爆發,其影響將通過石油、外貿、勞務工程、金融、投資等幾個渠道傳遞給中國經濟,並對我國證券市場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在美國總統布什聲稱將動用“壹切力量”徹底打敗薩達姆政權之際,“新海灣戰爭”實際上已拉開序幕,壹觸即發,正如美國壹些媒體所稱的“美軍的行動已相當於戰爭初期”。在全球壹體化進程加劇的今天,雖然我們遠離戰場,但不可否認壹旦戰爭爆發,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必然難以獨善其身。簡單來說,美伊戰爭壹旦爆發,其影響將通過石油、外貿、勞務工程、金融、投資等幾個渠道傳遞給中國經濟,並對我國證券市場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投資者應當密切關註戰事進程,隨機調整投資策略。
“新海灣戰爭”影響國際石油價格———關註戰爭走勢與石油價格
近期,由於美伊關系緊張,戰爭愁雲籠罩,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大幅上漲(近兩個月來幅度已達30%)。若美國和伊拉克壹旦開戰,國際原油可能飆漲到每桶40美元以上,乙烯等石化基本原料後市看漲,預期塑膠原料也會走高,塑膠原料股價日前逆勢上漲。
國際石油市場價格波動,將對中國國民經濟產生不小的影響。壹方面,我國每年石油進口占全國石油消費總量的28%,而進口的石油中有50%以上來自中東地區。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對中東石油依賴程度非常高。與之相比,歐洲對中東石油依賴程度只有40%左右。與大聲反戰的歐洲國家相比,我國石油貿易方面面臨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另壹方面,石油的上下遊產品以及相關產品受其價格影響,在進出口貿易中自然也會產生程度不等的價格波動。證券市場作為國民經濟最敏感的領域,已經對此做出提前反映。隨著海灣局勢的不斷惡化,海外股市大多出現震蕩下跌,中國股市雖然還沒有和世界股市正式接軌,但已經具有壹定聯動現象,如前期有所表現的魯潤股份、石油龍昌等石油類個股。
我們認為,應當視戰爭的進程調整對石油類個股的態度。目前,美軍已經箭在弦上,戰爭壹觸即發。唯壹的疑問是伊拉克軍事力量的堅韌程度和美軍軍事力量究竟有多大。如果美國對伊動武能像1991年海灣戰爭那樣,在3-5天內結束,並在短期內解決薩達姆,建立親西方的伊拉克政權,那麽,美國就可能利用伊拉克來發展中東石油市場,促使石油產量猛增,降低成本和價格,最終通過石油價格的下跌和國際資本回流美國來實現稅收的增加。屆時,國際原油價格將呈現速升速降的態勢,若如此,投資者應當考慮隨戰爭局勢的不斷明朗化而逐步拋售此類股票。如果美伊戰爭進入持久戰,戰爭久拖不決,將引發伊斯蘭世界的進壹步動蕩,國際原油價格將暴漲至每桶40美元以上,而石油價格持續上漲,將會導致全球生產成本的提高,並對世界經濟產生嚴重影響。美國企業經濟研究機構的戈德曼認為,如果避免美國對伊戰爭,2003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4%;如果美國對伊動武速戰速決,2003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3%;如果戰爭使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產油國遭到嚴重破壞,2003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可能僅為1%;如果每桶石油價格達到40美元並持續壹個月左右,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世界經濟將受到沈重打擊。盡管最後壹種可能性並不大,但壹旦發生這種狀況,我們將不得不面對國際形勢劇烈變化的局面,屆時,國內貿易、運輸以及進出口交易占比重較大的生產企業都將受到重大影響,2003年業績可能大幅降低。
“新海灣戰爭”影響世界經濟,進而波及我國進出口貿易———關註對外貿易類個股
世界各國之所以都高度關註美伊戰爭問題,關鍵在於美國經濟變化對世界經濟影響巨大。美國、日本、歐洲聯盟三大經濟體GDP占世界經濟的70%,而美國GDP占世界經濟的30%。因此,要分析世界經濟運行趨勢主要看世界三大經濟體,其中美國經濟尤其重要,並且這三大經濟體之間相互依賴程度非常高。壹旦新海灣戰爭打響,美國經濟不可避免要隨戰爭局勢變化而沈浮。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中國經濟也正逐步融入到世界經濟中,世界上發生的壹些重大事件必然要波及中國。據統計,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占中國總出口的比重為30%。在所謂的全球化的時代,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不光取決於自己,還會和整個世界經濟聯系在壹起。
中國經濟有很大的發展,這種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趕上了產業資本的轉移,特別是低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基本上是從全世界範圍內向中國的東南沿海集中,也就是說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初級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的主要的加工基地。中國實際上是代表了世界經濟的低端———加工業,傳統的加工業日益集中到中國,反過來說就是中國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它是給世界生產,產品是輸往整個世界的。我們這些年來外貿有了很大的發展,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這些也要來源於國際市場。在更開放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將不可避免的受到來自美國、歐盟等經濟體動蕩的影響。根據這壹趨勢,投資者應當關註貿易以及進出口占銷售比重較大的上市公司。在戰前的不確定因素影響下,以進口原料為成本的壹類公司受進口產品成本高企的影響較大,業績會發生較大波動;而隨著戰爭速戰速決,美國經濟重新走上復蘇的軌道,對外貿易類公司,機械、輕工業出口企業等將面臨來自美國的巨大商機。
事實上,根據海關的最新統計,今年首月,我國外貿已經出現逆差。進出口總值為607.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5%,其中出口297.7億美元,進口310.2億美元,分別增長37.3%和63.4%。其中,進口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壹就是國際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致使進口金額加速攀升,尤其是原油及其衍生品價格上升明顯。
“新海灣戰爭”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我國證券市場也難免牽連———關註股市系統風險
壹旦戰爭打響,無論是“閃電戰”還是“持久戰”,國際金融市場必然經歷時間長度不等的劇烈波動,中國股市也難免牽連。由荷蘭銀行與倫敦商業學院合作進行的研究指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股票市場的市值,較1999年12月底時的高峰期,損失了50%,造成了13萬億美元的損失。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股市在2000年至2002年,經歷了自二次大戰後最長的熊市周期。如果以損失計,則為有紀錄以來第3大最惡劣的熊市,最差的壹次為1929年至1932年的華爾街大跌市,其間美國投資者以實質計損失了80%,第二差為1973年至1974年的熊市,其間英國股市以實質計損失了71%。美伊戰爭如果爆發,並且戰爭沒有按照美國預期的方向進展,國際金融市場將受到較大影響,可能導致國際金融市場更為動蕩不安。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資本市場最終也將對外全面開放,中國股市波動受國際環境影響會越來越大,國內股市與周邊市場互動關系也將明顯加強。因此,第二次海灣戰爭如果爆發,對中國股市也將產生壹些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目前,華爾街彌漫著壹種期望戰爭開打,並且戰爭打響股市就會大漲的氣氛。但我們認為類似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的股市效應難以再現。畢竟上次戰爭並沒有深入,而此次戰爭即便獲勝,美國也將面臨重建伊拉克政權等長遠的任務。戰爭並不能根本消除眾多的不確定因素和恐慌情緒,也不能改變股市自身發展的大趨勢。我們很難期望隨著戰爭的發動,美國股市發生反轉,從而帶動中國的股市走出漫漫熊途。
“新海灣戰爭”影響中國對伊以及中東地區的工程勞務合作———關註相關公司
如果美伊戰爭爆發,中國在伊拉克的直接利益將受損,主要有3個方面:石油、欠款和壹些沒完工的工程。在聯合國“石油換食品”協議下,中國公司在伊拉克承包了很多工程,有些工程規模還比較龐大。此外,在伊拉克到處可以看到中國的輕工業品和耐用消費品,如VCD產品、五金礦產品、卡車、中國服裝等等。戰爭壹旦爆發,這些項目的完成就會成問題,大量的未盡工程成本將付之東流,壹些已完工工程的款項也沒有了多少收回的把握。戰爭壹旦結束,在美國控制下的伊拉克傀儡政府上臺,伊拉克市場將完全處於美國的控制、壟斷之下,中國企業試圖再進入這壹市場將非常困難。
與此對應,投資者對向伊拉克以及中東國家出口產品較多的上市公司應加強關註。這類企業將存在較長期的不確定性風險。
“新海灣戰爭”對中國也會產生壹定積極影響———加強中國對外資投入的吸引力
美國壹些學者曾樂觀估計:新海灣戰爭將在短期內閃電結束,大量資金重新回到美國,美國經濟也將借此契機走上復蘇的軌道。然而,我們認為無論戰爭持續時間的長短,戰爭的後續影響仍將使美國籠罩在動蕩不安之中。
首先,戰爭將加劇伊斯蘭國家的混亂。雖然許多伊斯蘭政府親美國,但大部分國家的伊斯蘭民眾對美國的敵視和仇恨會因為這場戰爭日益加深,並招致這些國家內部社會動蕩、進而引發經濟動蕩和政治動蕩。其次,美英兩國壹意孤行,不顧歐盟國家意見的表現也使西方國家利益集團之間產生進壹步的分歧。第三,戰爭結束後,美國人以及期望到美國發財的投資人必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恐怖行動。在這種危機感的籠罩下,有多少資金願意重新回到美國市場,確實是壹個疑問。
相比較而言,中國安全的內外環境和豐厚的投資回報無疑擁有更大的吸引力。事實上,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與相對安定的國內環境。中國市場已經越來越受到國際投資者的重視。如果說戰爭多大程度上對我們來說是個“利好”,也許只能出自這個原因。
3 H1N1評析
這個春天,在壹個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病毒面前,整個地球都感到了恐慌。
2009年4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在墨西哥和美國發生的豬流感疫情,已構成"具有國際影響的公***衛生緊急事態",所有國家都應加強對非正常爆發的流感類疾病和嚴重肺炎的監控
墨西哥的死亡人數已達152人,在美國,44例豬流感患者被確診……更多國家出現了疑似病例。4月27日晚上,世界衛生組織將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從目前的三級提高到四級,即:承認豬流感有能力因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在社區內造成感染,但還未有證據顯示,它有能力造成大流行。
西方人對大流感爆發的恐懼,是國人多數難以理解的。這是因為,僅僅在90年前,發生於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在美國和歐洲造成了5000萬到上億人的死亡。僅當時的紐約市壹地,1918年秋就有兩萬多人死去。對豬流感的恐懼,與那次"西班牙流感"流行直接相關。
對"西班牙流感"病毒的來源,通常認為是源自鳥類。到了上世紀30年代,有研究者從家豬鼻腔提取的分泌物得到了病毒,他們發現,在1918-1919年的流行病中活下來的人對這種病毒有抗體,而1920年之後出生的兒童卻沒有這種抗體。於是,他們猜測:1918年曾在這個星球上肆虐的那些流感病毒,在豬身上棲息了下來。
預測壹場流行病的發生,極其困難。哈佛大學著名的流行病學家亞力山大·米蘭爾曾認為:流感的預報與天氣預報相似,"它們存在壹種時間規律,同免疫健康或體弱多病間的平衡關系有關,同病毒的突變也有關。"
但也有好幾位科學家提出,某些病毒,特別是豬變體,是按90-100年的周期發生的--1968年香港流感大流行期間對美國人的血樣測試顯示,經過1889年流感流行的老年人對1968年的變體都有免疫作用--換句話說,同樣的病毒,在下壹代人中復活了。而1918年至今,剛好過了90多年。
對豬與流感病毒的關系,令人心悸的發現還包括:這種溫良的動物是個包容性極強的宿主,可以從人類、鳥類、其它動物身上接納流感病毒。在它體內,各種流感變體***享基因,重新組合,使病毒發生巨大變化。
1976年,在美國,因為1月的壹名疑似豬流感致死的士兵和壹場發生在7月的神秘流行病(在美國被稱為軍團癥),福特總統簽署了《1976年全國豬流感疫苗接種計劃》。結果,數月後,開始出現大量疫苗不良反應病例。1977年1月,研究者發現,7月份的神秘流行病,罪魁禍首是種細菌,並非病毒。
那壹次,對疑似流感病毒的有力回應以尷尬告終。雖然,壹位美國國會議員壹直堅持:沒有誰是罪人,在政治或公***衛生的判斷上沒有嚴重錯誤,而受指責的惟壹恰當對象--豬流感本身,"它未能出現,未能使預防計劃成為'合情合理'的事情"。
33年後,那種曾被指責的病毒真的來了。而人類面臨的形勢,也許比30年前還糟糕:
這壹次,我們至少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有效的疫苗;這壹次,病毒面前,便捷的交通運輸令所有人都無處可逃。
曾經,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把傳染病流行視為國內事務,對疫情諱莫如深;
曾經,對於那些急於追趕西方國家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傳染病失控被視為"丟臉"。
幸而,當人類進入新世紀後,從禽流感、到SARS、再到豬流感,在那些神秘的病毒面前,世界各國已經學會了並肩作戰--不論地域,不論貧富,不論政治信仰,不論文化背景。
這壹點,是我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