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食雖不敢說“甲天下”,但見於諸多權威論壇的溢美之辭從來是滔滔不絕。作為壹個二十壹世紀的背包族,壹個善用網絡資源的負責任的旅行者,我們要做的就是“挖,挖,狠狠地挖,挖地三尺也要把所有的‘品牌店’和‘口碑店’找出來”!我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臨行前根據新浪和天涯的精華貼總結出了壹份西安美食地圖,將200余種民間美味囊括其中;到那兒以後,就按照網友給出的地址壹路走、壹路找、壹路吃,基本是上頓的剛消化掉,就走到下頓那家兒了。此舉最顯著的效果是省車錢,其次則有益於身心健康(不長肉還老覺得有盼頭兒)。
不扯了,說正題——
壹個直觀的印象是“好吃不貴”。當然,前提是您得能吃牛羊肉,可別離了菜不成,那樣在西安會很不適應;因為據我觀察,當地人不論回、漢都極少吃菜。牛羊頭便宜到啥程度呢?就說烤串兒吧:最賺遊客錢的“回民街”在最心安理得宰人的“黃金周”期間基本保持了牛肉兩毛、涮肚兒三毛、羊肉五毛的價位,這在物價喪心病狂的北京簡直無法想象。
當地人在飲食上的另壹個特點就是愛吃餡兒:湯包、蒸包、水煎包,餃子大致同樣做法。在這裏我要隆重推薦“小六湯包”,當真是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再喝湯,正得很呢(那裏的招牌甜品“黃桂稀飯”和“紅米稀飯”也值得壹嘗)!相比之下,名聲在外的“賈三灌湯包”就顯得名不副實了,人暴多不說,味道也沒見比北京分店的強多少。
到了西安,必然要嘗嘗肉夾饃和羊肉泡,這兩樣經典食品我各嘗了三家。肉夾饃首推小寨附近的“王恒”(由於已經改名叫“天利食屋”,害我好找了壹陣):它家做的是傳統風味的臘汁肉夾饃,特點是饃“外焦裏韌”,入口脆而不硬,很有嚼頭兒,肉也是肥瘦適中,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回味無窮。另外兩家名氣比較大的分別是“王奎”和“樊記”,前者略勝,但都沒王恒的好吃。其實正宗的肉夾饃是不夾菜的,不過我們也嘗了壹種“改良”版的:先把青椒和雞肉切絲炒,出鍋前放大量孜然提味兒,最後用饃壹夾,也挺好吃,滿街都是。羊肉泡我們先後嘗了“回民街老米家”、“同盛祥”、和“老孫家”,個人感覺老米家的性價比最高(他家並不在回民街主路上,走到2/3的地方有個路口左轉前行即到)。同盛祥位於西安市中心繁華地段與鐘樓遙相呼應的壹排仿古建築中(壹看就本地人招待外地客人的地方),味道還是不錯的,但不建議點其他熱菜。老孫家是名聲在外整的“地球人都知道”了,賣得自然不便宜,可味道似乎還不如新街口的西安飯莊呢,用不著跑那麽遠了。
其實,西安有很多種美食做法吃法都與羊肉泡極為相似,比如水盆羊肉(推薦回民街老金家)、葫蘆頭(回民慎入)和粉湯羊血(當地話“糞湯羊泄”)等等……後面這兩種我們都是在“春發生”嘗的,壹個驚人地改變了我對大腸的部分看法,另壹個味道鮮美之極,使我為其湮沒在羊肉泡的光環之下而嘆息不已。另外,對於西安蜚聲在外的面食我們自然也沒放過,什麽biang biang面、炒饸饹、米皮兒涼粉兒、岐山臊子之類不勝枚舉。可能因為吃得太多,到後來舌頭就有點兒麻木了,覺得除了漢中涼皮兒比較鶴立雞群,其他味兒都差不多。吃面可以去“壹分利”,不過人比較多,其他的路邊小攤兒即可解決,衛生就好。
除了回民街以外,西安還有壹個吃客雲集的地方——東新街。考慮到那裏主營生鮮烤涮口味,所以最好等晚上七八點鐘在殺過去。我對海鮮不太感冒,只是陪著我妹來回溜了兩趟,感覺食物還算新鮮,但缺乏特色。正在我們決定打道回府的時候,忽然在壹個特不起眼兒的小門臉兒前發現了尋覓已久的“樊老二熏肉大餅”,興奮得連跑帶顛兒地沖過去。那裏是現吃現烙,我和我妹邊等邊聊天,過了會兒,老板遞給我們卷餅的時候捎了句話:“嘗嘗吧,比妳們的全聚德還香呢!”我們當時覺得他簡直太囂張了,誰知道餅壹進嘴立馬兒沒話說了:倒沒噎著,實在太~~~好吃了——外面的餅皮兒焦黃酥脆,自制的熏肉肥瘦適中,裏面的醬汁甜辣可口。雖然說實話比全聚德還是稍差那麽壹點點,但考慮到壹個兩塊壹個二百的價格,我們覺得小小的誇張壹下是絕對可以接受的!東新街附近還有壹個挺有名的“解放路餃子館”,路過的時候小試了壹把:中式國營快餐不快店的典型布局,典型上菜速度,典型服務態度,典型到建議略過即可。不過周邊星羅棋布的早點攤兒倒是值得駐足,比如從樊老二家走到路口往右拐,有壹家“馬式糊辣湯”,好得很!價廉物美之典範。
最後說說零七八碎兒的,還從回民街開始吧。從進入鼓樓下的門洞兒開始,隨處可見的就是冒著蒸汽的小推車兒,上面通常是壹排盛著五顏六色粉末的小碗兒,妳會看到攤主不時從蒸籠裏拿出圓形的小氣兒糕,插根小棍兒往碗裏壹蘸,再遞給顧客,這就是傳說中的小鏡糕。鏡糕分兩種,常見又便宜的顏色很鮮艷,五毛壹支,口味沒什麽特別;我要推薦的是另壹種“八寶玫瑰鏡糕”,雖然家家都打這個旗號,但其實整條回民街上只有壹兩處有賣,壹塊壹支,看起來並不惹眼,因為它蘸的醬汁是用蜂蜜和玫瑰熬制的,顏色偏暗,但入口香味濃郁,遠非五顏六色的糖渣可比。西安還有另壹種“甑糕”(在當地語言中也念jing,容易混),通常在城墻腳下的早市上推著車賣。車上壹般有兩個大鍋,壹個裏面是糯米糕,另壹個裝著用紅棗和紅豆熬制的餡料,搭配著吃,非常可口。去過鐘樓附近的人應該都會看到滿街抱著紙箱叫賣的小奶糕,千萬不要圖省事從路邊商販手裏賣,都是冒牌的。正宗“鐘樓牌”小奶糕的銷售點在開源商廈下面,五毛壹支,有七種口味。如果不是聽了網友建議,我肯定覺得那已經很好吃了,但後來發現還是群眾的眼睛雪亮:就在離開源不到二十米的地方,有壹個“滾雪球”牌冷飲直銷點,那裏出售的小奶糕(也是五毛、七種)才是真正的國產冷飲之精華所在啊。那山楂、那豆沙、那奶味兒那濃,簡直就像小時候的紅果兒、小豆、酸奶冰棍兒復活了壹樣!要是趕上冬天去覺得蒙cei冰棍兒太傷胃,可以考慮去馬路對過兒來倆“五壹大包”嘗嘗;要不就走遠點兒,到南院門來碗“牽人麻辣粉”也不錯。對了,還有壹個要隆重推薦壹下:“大紅燈籠烤魚鰾”。這個地方對於遊客來說絕對是可遇不可求,我懷疑連本地人都有好多沒去過:它在傘塔路附近的壹條小胡同裏(晚上去的看不清路牌),門臉兒上掛了倆紅燈籠,可真正的“賣場”得從正門穿過去,走到壹個居民小區,再繞到後面的露天廣場上才能發現。按說以前也沒少吃燒烤,但嘗這口兒還真是頭壹遭,贊!
最後的最後,總結壹下“吃遍西安”的先決條件:靈敏的嗅覺 + 健康的腸胃 + 與時俱進的攻略 + “胖就胖唄”的精神;如果再牢記我獨家奉送的八字箴言——淺嘗輒止、少吃多餐,這個夢想不日即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