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現世生命如同束縛在果實裏的種子,死亡則是種子突破果實的束縛而成長 為壹棵樹。不朽並非堅持我們所熟悉的現有的生命形態,而是壹個不斷超越生命特定形態的 過程。
死後是壹個完全的未知數,我們不能根據已知 的現世生命狀態去衡量它。這個邏輯是成立的。但是,如果說因為現世生命狀態的終結而斷 定死後是虛無,這是武斷,那麽,把死後設想成壹種與現世生命狀態恰好相反的自由永恒境 界,這同樣是武斷。有什麽理由說死亡是小雞破殼而出、種子變成樹、童年變為成年,而不 是壹只雞、壹棵樹、壹個人的生命的真正結束呢?人生中確實有壹些非常特殊的體驗,在我 們尚未親身經歷的時候,我們單憑想像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形成壹個概念的。但是,我們不能 據此斷定死後也屬這種情形,因為至少不能排除另壹種可能,就是隨著生命結束,壹切體驗 也都結束。
死亡和太陽壹樣不可直視。然而,即使掉頭不去看它,我們仍然知道它存在著,感覺到它正 步步逼近,把它的可怕陰影投罩在我們每壹寸美好的光陰上面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這話說得多麽好!我們降生到世上,有誰是帶著名字來的?又有誰 是帶著頭銜、職位、身份、財產等等來的?可是,隨著我們長大,越來越深地沈溺於俗務瑣 事,已經很少有人能記起這個最單純的事實了。我們彼此以名字相見,名字又與頭銜、身份 、財產之類相連,結果,在這些寄生物的纏繞之下,生命本身隱匿了,甚至萎縮了。無論對 己對人,生命的感覺都日趨麻痹。多數時候,我們只是作為壹個稱謂活在世上。即使是朝夕 相處的伴侶,也難得以生命的本然狀態相待,更多的是壹種倫常和習慣。浩瀚宇宙間,也許 只有我們的星球開出了生命的花朵,可是,在這個幸運的星球上,比比皆是利益的交換,身 份的較量,財產的爭奪,最罕見的偏偏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仔細想想,我們是怎樣地本末 倒置,因小失大,辜負了造化的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