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描寫人物性格倔強的句子

描寫人物性格倔強的句子

“新買五尺刀,懸著中梁柱。壹日三摩娑,劇於十五女。”每每看到這首北朝樂府民歌,心裏就會想,如果我們的老祖宗們坐在電視機前,如果他們是男人,他們壹定不看《大長今》,也不屑理會超女PK。

閉上眼,逆行2000多年,那時的男人們也許會模仿屈原,戴著高高的帽子,穿著怪怪的衣服,腰裏掛把長長的劍,很另類很時尚的樣子,在江邊低吟——“帶長劍兮挾秦弓,首雖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酷啊!

其實,中華兒女的血脈裏從來不乏崇高與陽剛之氣,荊軻刺秦皇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不兮復還”。項羽破釜沈舟,決心與秦王朝決壹死戰。文天祥竭力抗元兵敗後,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寧死不降。女豪傑秋謹出身名門,卻拋棄榮華的生活,毅然投身革命,最後寧死不屈,留下了“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壯歌。所以,很多男孩、男人不看電視連續劇,他們玩玩具槍,他們玩彈弓,他們看足球,他們看二戰電影,他們在網絡遊戲裏PK,他們穿上迷彩服玩“匹克博”,這群人最後鬧得影視編導們也無可奈何,最後不得不在公開場合表態——電視劇市場主要針對女性觀眾。

電視劇眼淚太多,血熱不起來;電視劇搞笑太多,血熱不起來;電視劇權謀角力太多,血熱不起來;電視劇血腥恐怖太多,血還是熱不起來……

其實,男人們要的不多:血性壹點,陽剛壹點,男人的世界不能太瑣碎狹窄。盡管在和平年代,男人們也需要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廣闊;盡管現在講市場經濟、輕歌曼舞、男歡女愛,但男人們也需要那種“醉臥沙場君莫笑”的浪漫豪情和理想主義。

所以,2005年度,《亮劍》當之無愧成為了最值得中國電視人驕傲的輝煌大作,也差不多是惟壹壹部能與韓劇《大長今》PK的國產劇。看過《亮劍》的人都有壹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所以,自《激情燃燒的歲月》以後,紅色軍旅電視劇壹部接著壹部出現在熒屏上,《歷史的天空》、《紅領章》以及《幸福像花兒壹樣》從不同角度表達著軍人所崇尚的陽剛與激情,真誠與豪邁。而且,劇中英雄不再像樣板戲中的臉譜化,他們變得越來越人性化,他們有常人都有的缺點,但也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勇氣,更關鍵的是,英雄們終於有七情六欲、兒女情長、感情波折,所以,軍旅劇讓男兒們血熱起來的同時,也搞得女人們心軟軟的。於是,這些剛烈如火同時不乏柔情似水的軍人形象,就這樣征服了男人和女人們——征服了我們。 (文 劍)

軍旅劇持續高溫

2006年,作為中國影視劇晴雨表的中央電視臺,先後推出了《沙場點兵》、《熱帶風暴》、《垂直打擊》等幾部軍旅題材的大制作。近期,央視8套又將推出軍旅題材力作——《紅領章》。軍旅劇就這樣壹路火起來。

目前,另壹部軍旅劇《士兵突擊》正在雲南拍攝,該片聚集了曾涉足過多部軍旅劇的制片人張謙、導演康洪雷,演員“班長”張譯……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這群用陽剛之氣攪動熒屏的人,他們講述了他們的軍旅劇情結。

他們說,對軍人特殊的情結,讓他們在這個浮躁的年代將視點鎖定軍人。

康洪雷:對父輩的敬仰成就《激情》

話劇演員出身的康洪雷,在默默擔任了12年副導演之後,憑借壹部《激情燃燒的歲月》釋放出了他多年積累的豐富能量。沒當過兵的康洪雷為什麽對《激情》這樣的軍事題材作品感興趣?康洪雷坦言,打仗是每壹個男孩子心裏的夢想。小時候他和院裏的孩子天天打仗,拿著自己做的木頭槍天天在打。後來成為壹種夢想。這個戲讓他的夢想實現了。他對軍人打心底裏有壹種愛,“電視裏壹播軍旅劇或有關軍人的內容,我愛人和孩子誰也不看,我看。在國家有各種危難的時候,總是軍人走在最前面,我特別敬仰。”

康洪雷拍《激情》,他的動機很簡單,正如戲中所展現的,是“壹個當了父親的兒子重新對父母的認識和評說。”“時下社會生活中,我們時常能感受到圓滑、世故,生活中少了許多純真、忠誠、理想和激情;安逸的生活使人們的肌肉變軟了,心腸卻變硬了。但是,當妳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父母,妳就會發現在他們身上,仍然還保留著許多叫妳不得不羨慕、無法不敬重的精神財富。”

讓康洪雷最難忘的是父母珍藏的壹張張發黃的舊照片,在那炮火連天、物資匱乏的環境下,父輩們壹張張年輕的臉上洋溢著的卻是剛強與自信、樂觀與從容。每當聽父母講起過去的故事時,那份自信和自豪,那種激情和快樂,讓他無法不對他們肅然起敬。所以,歌頌父輩們樂觀、向上的生活以及專壹的愛情態度,再現那種昂揚上進的‘父親’精神,成了《激情》要傳達的主題! (本報記者 盛雪梅)

張譯:解不開的軍人情結

講起軍旅劇為什麽在觀眾中受歡迎,軍人出身的張譯沒講太多的道理。采訪中他談得更多的是他親身經歷的軍旅生涯。他認為,是那壹件件小事,讓他感知了軍人的魅力,而正是那壹次次感動,讓他在飾演軍人時飽含激情。張譯說,那些能感動他的,也許正是軍旅劇火爆熒屏的原因吧!

當新兵的時候,張譯度過了壹個“永世不忘”的春節。大年三十那壹天白天,連隊組織新兵進行積肥,說白了就是淘糞。沒有淘糞工具,新兵們就帶上自己的洗臉盆當工具,來到壹個人工湖壹樣大的糞池,用手和盆淘糞。晚上,大家又得把盆刷幹凈,用盆包餃子,和面、拌餡……第二天大年初壹,新兵們要去修靶場,又用那盆去裝土裝石,這叫“壹盆多用”。在那種環境下,大家不會特別去在意什麽。

1998年,張譯和戰友到內蒙古邊防去慰問演出,他們來到壹個邊境哨所。那兒只有兩個戰士和壹條狗,他們的穿著打扮跟內地的士兵不太壹樣,應該是全套迷彩服戴著迷彩帽,或者是全套夏長服,但他們是壹身迷彩服,戴著檐帽,明顯違反軍人條例,而且他們的頭發居然是披肩的長度。後來張譯他們壹打聽才知道,這兒的戰士是半年才換壹次崗,電器只有手電筒和電話。在那樣的環境下,連燈都沒有,他們能挺過半年,是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的。“我們去給他們演出,十幾個人的演出隊,唱歌他們不笑,講相聲說雙簧他們不鼓掌,這對於演員來講,沒有觀眾的交流是很痛苦的,所以我們演得都很郁悶。大家垂頭喪氣地就走了。走的時候我們互相敬了禮,然後我們下山,坐車走出好遠了,回頭看見那兩個人還在沖我們敬禮。繼續走,走到看不見那個小山包為止,我們覺得不用敬禮了,可我們發現更高的壹個小山包還有三個小黑點在往前運動,就是這兩個戰士和壹條狗,他們壹直追著,到更高的山包站定,壹直敬禮……這是我壹直忘不掉的壹件事。”

就在離開這個哨所之後,天開始下暴雨和冰雹,張譯他們乘坐的車陷進壹個泥潭裏。雨停之後,他們正在愁怎麽辦,因為他們推不出去,忽然看見天邊跑過來壹群羊。跑近了才看出,那不是羊,是壹群卷了褲腿的人,他們是20多個戰士,來接演出隊了。“他們不讓我們下車,管我們叫首長,20多條漢子把我們這考斯特車連人帶車擡出了泥潭,所有的人在車上全哭了。”這壹件件事對張譯來說是“洗禮”。張譯說:“軍人身上那種無畏的獻身精神,那種以心換心的真誠熾熱,這些正是軍旅劇感動人的核心所在。” (本報記者 盛雪梅)

張謙:軍旅劇要以情動人

目前,電視劇的題材多種多樣,古裝劇、都市言情劇、偶像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軍旅劇靠什麽去打動觀眾呢?張謙認為,首先是靠題材,戰爭有生死,這個題材是不論國際國內、不分男女老少都感興趣的;其次是靠細節,比如《激情燃燒的歲月》,就有很多非常打動人的細膩的細節,讓人反復回味;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壹點,是靠人物性格,比如《亮劍》,李幼斌塑造的李雲龍就是壹個讓人過目不忘的人物,演員自身的魅力揉進了角色中,深深打動了觀眾。軍旅劇表現戰爭場面、武器裝備,但最終留在觀眾記憶中的,往往還是人物。

在新時期,軍旅劇想展現的是什麽樣的軍人形象呢?張謙認為還是要把軍人刻劃得更加人性化,要有真實背景,不能虛構,要挖掘出人性的光彩,把藝術的真實和人性的真實結合起來,做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才能打動觀眾。

和平時期,當代軍人身上的什麽素質在打動作為制片人的張謙呢?張謙說:“其實不僅是軍人,壹個人怎麽把握自己、提升自己?如果缺乏毅力,對目標的追求就不可能完成。我們這代人身上有壹些理想主義的東西,而追求理想的過程不是壹天壹夜可以完成的。我有壹次去廣州軍區的壹個海島,島上每個退伍的戰士走的時候會在樹上掛個小牌,寫上自己想說的話,有壹個戰士寫下的壹句話‘態度決定壹切’很打動我。這個小島自然環境非常惡劣,四面是海,缺乏淡水,太陽暴曬,但是戰士們很快樂,他們用石頭做成棋。面對困難,壹直不放棄,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

在新時期,部隊官兵同樣生活在社會中,面對社會轉型,他們壹樣會有困惑,但是軍人的職責感和使命感壓倒壹切。張謙認為,當兵對人是壹種錘煉,部隊的集體化生活,壹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聚在壹起,迎接挑戰,兩三年後又分開,顯得很悲壯,它有壹種人性的東西,這是別的行業沒有的特點,他對這些特質情有獨鐘。 (本報記者 盛雪梅)

回顧經典影視,難忘軍人形象

軍歌嘹亮,響徹銀熒,這些電影和主旋律電視劇塑造出來的形象伴隨著我們每壹代人的成長。讓我們轉動那壹卷卷發黃的舊膠片,懷念壹下那些藏在我們記憶深處熟悉的臉孔吧……

經典人物之壹:娘子軍黨代表——吳瓊花

出自:影片《紅色娘子軍》,祝希娟飾,天馬電影制片廠1960年出品。

經典回放:地主南霸天的丫頭吳瓊花被紅色娘子軍黨代表洪常青救出,參加了紅色娘子軍,後擔任黨代表,帶領娘子軍繼續鬥爭。

人物性格:勇敢倔強、深沈而善良。

點評:《紅色娘子軍》與《紅旗譜》、《洪湖赤衛隊》壹起,紅色主題、當紅明星,被稱為“三紅電影”,紅遍全國。

經典人物之二:飛虎隊長——劉洪

出自:影片《鐵道遊擊隊》,曹會渠飾,上海電影制片廠1956年出品。

經典回放:抗日戰爭時期,鐵道遊擊隊專門破壞日軍鐵路運輸、打擊敵人。在被日軍包圍情況下,飛虎隊長劉洪率部化裝成日軍突出重圍,消滅了敵人主力。

人物性格:性格急躁,戰鬥英勇。

點評:影片情節曲折驚險,險象環生,與反映同時期戰爭的《地雷戰》《地道戰》等都給抗戰英雄塗上了濃厚的傳奇色彩。

經典人物之三:雙槍英雄——李向陽

出自:影片《平原遊擊隊》,郭振清飾,長春電影制片廠1955年出品。

經典回放:1943年秋,我華北抗日根據地遭到日寇的“掃蕩”,遊擊隊長李向陽率領遊擊隊三次進城,打死漢奸楊老宗,燒了敵人的糧食。

人物性格:質樸自然,有勇有謀。

點評:雙槍英雄的傳奇色彩更加強烈,之後“李向陽”成了中國抗日豪傑的代名詞、上世紀70年代觀眾心中的偶像。

經典人物之四:打虎上山——楊子榮

出自:影片《林海雪原》,王潤身飾,八壹電影制片廠1960年出品。

經典回放:1946年冬在東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偵察排長楊子榮化裝成土匪胡彪,以獻上“先遣圖”為名,打入威虎山,活捉了座山雕。

人物性格:機智勇敢,處亂不驚,並能先發制人。

點評:楊子榮和座山雕的精彩對白成為經典,同版本的京劇“打虎上山”唱段至今仍然膾炙人口。但相比之後的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英雄主義有余,真實感不足。

經典人物之五:鐵漢柔情——楊排長

出自:影片《冰山上的來客》,梁音飾,長春電影制片廠1963年攝制。

經典回放:1951年夏,新疆薩裏爾山口的牧民納烏茹孜娶回壹個名為古蘭丹姆的女子,眾人圍繞真假古蘭丹姆展開調查。最終在楊排長的指揮下將敵特分子壹網打盡。

人物性格:機警果斷,富有鐵漢柔情。

點評:《冰山上的來客》在當時被定為反特驚險片,現在看來當然是並不驚險了,但是這部片中的柔情主義今天看來依然令人感動不已。片中楊排長執笛而立的鏡頭更是柔情英雄的經典。

經典人物之六:“為人民服務”——雷鋒

出自:影片《雷鋒》,董金堂飾,八壹電影制片廠1964年攝制。

經典回放:在看病的路上,幫助建築工地運送磚瓦;在傾盆大雨中,護送壹位農村大嫂回家;悄悄寄錢給戰友的母親;為了支援災區,捐出自己平日積攢下來的100元錢;做好事從來不留姓名。

人物性格:熱情、質樸、節約、愛崗,視戰友為兄弟,對群眾如父母。

點評:“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影片把視角投向新中國的建設,通過壹些小故事,展現了普通戰士雷鋒的***產主義追求,他至今仍是我們的學習榜樣。

經典人物之七:“向我開炮”——王成

出自:影片《英雄兒女》,劉世龍飾,長春電影制片廠1964年出品。

經典回放:抗美援朝時期,誌願軍戰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戰場,王成在戰鬥中抱起爆破筒,沖入敵群,英勇犧牲。王芳以哥哥的精神為榜樣繼續戰鬥。

人物性格:為了戰爭的勝利不惜犧牲生命。

點評:“向我開炮!”,沒有人不記得英雄王成這句緊迫而決然的呼喊,他和黃繼光、邱少雲壹起成為抗美援朝戰場的英雄。

經典人物之八:九連長——梁三喜

出自:影片《高山下的花環》,呂曉禾飾,上海電影制片廠1984年攝制。

經典回放:九連接到開赴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的命令,失去探親機會的連長梁三喜和壹心想回城的趙蒙生都上了前線。在擔任穿插任務的鏖戰中,靳開來、梁三喜以及雷軍長的兒子“小北京”等人先後犧牲,趙蒙生也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了考驗。

人物性格:憨厚、深沈、質樸。

點評:梁三喜既有愛國激情,又有善美柔情,他那張血染的欠賬單,感動了無數觀眾。此外“甩帽將軍”雷軍長、才華橫溢的小“北京”、“牢騷大王”靳開來和趙蒙生等軍人形象壹反過去軍人高、大、全的表現手法,給人物賦予豐富的社會內涵。

經典人物之九:DA師長——龍凱峰

出自:電視連續劇《DA師》,王誌文飾,中央電視臺2003年出品。

經典回放:東南軍區組建了壹支多兵種混編的合成作戰師,代號DA師。龍凱峰在應對了壹連串的怪招、奇招、險招之後,被任命為代師長。經過許多挫折,重新崛起的龍凱峰率領著他的DA師所向披靡。

人物性格:開拓進取、光明磊落,但也有急功近利和言行欠謹慎的缺點。

點評:《DA師》中的“DA”兩個字母其實暗含的意思是反映我軍現代“科技強軍”的軍事風貌,闡明了“大經濟”與“大國防”的辯證關系,劇中的軍人形象也從過去英俊魁梧型轉向知識型、謀略型軍人。

經典人物之十:《亮劍》——李雲龍

出自:電視連續劇《亮劍》,李幼斌飾

經典回放:李雲龍大智大勇,身上既有壹位將軍不怒而威的氣勢,又時而流露出中國農民式的狡猾與狹隘。

人物性格:他性情暴烈,喜歡用臟話罵人,打仗不服從命令,但這是觀眾最覺得親切的。李雲龍愛打仗、不怕犧牲,小毛病壹大堆,卻生動、有趣,幹起正事幹凈利落,執著、智慧讓人敬佩。這樣的英雄在當下尤其缺乏。

點評:李雲龍是真實的、赤裸裸的軍人形象。他打仗比較勇猛、點子又比較多,但又不是很正兒八經的,是很歪很邪的那種,壹旦沒有仗打了,李雲龍就不能活了,他的人生是戰爭造就的,他的性格是環境養成的。

軍旅劇為何偏愛“三角戀”?

借著去年軍旅劇熱播的余波,高希希導演的軍旅劇《幸福像花兒壹樣》在年初推出後便廣受關註。相對於《歷史的天空》、《八路軍》、《亮劍》這些“偏硬”的故事,《幸福像花兒壹樣》則顯得較為“軟性”。該劇細膩描繪了壹個發生在軍營中的陽光愛情故事,再現了20世紀80年代那個質樸溫暖的純真年代。目前,該劇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收視率。但筆者發現,雖然觀眾肯定了全劇清新浪漫的風格,但劇中發生在軍人身上的多角戀愛卻引起了很多爭議。

《幸福像花兒壹樣》借上世紀80年代的軍旅生活,描繪了部隊文工團中,杜娟、大梅、白楊和林彬等幾個充滿活力與激情的年輕人的浪漫愛情。風格清新、質樸溫暖是此劇最大的特點,用導演高希希的話來說:“它抓住了青春與愛情這個永恒的話題,融合了年輕人之間、老壹輩之間各種情感的交織和矛盾沖突,這些發生在那個年代部隊大院中的瑣事要比戰場上的生死搏殺來得更加親切真實、更加人性化。”

從該劇的反饋意見來看,觀眾普遍認可故事的前半段,雖然這是壹段類似於瓊瑤式老套的多角戀情,但由於年代背景的特殊性,電視劇將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表現得如童話般純潔、美好,甚至有韓劇風格——“沒有什麽過於親密的鏡頭,可是看過就是忘不了,就像自己經歷了壹場愛情壹樣”。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男女主人公退伍結婚後的劇情卻備受爭議:辛柏青扮演的男主角林彬因為初戀失敗而消沈憂郁,對孫儷扮演的已婚的杜娟也念念不忘;而鄧超扮演的白楊則不斷向杜娟吃醋找茬。杜娟夾在兩個男人中間痛苦不已……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林彬為了忘掉杜娟,違心娶了另壹個他不愛的女人鄭媛媛,最後自認影響了兩個女人的幸福,不顧部隊多年的培養,竟然挺身而出“頂包”受罰以求贖罪……看到這裏,觀眾的非議也隨之而來,認為林彬的形象已與真正的軍人形象相去甚遠,身負保家衛國重任的鐵血男兒不該如常人般在感情問題上“剪不斷,理還亂”。劇情於此,本應理性地展示軍人在戀情受挫後的豁達與堅毅,而故事走向卻脫離了現實生活,觀眾表示:“讓壹個軍人不斷糾纏於繾綣悱惻的戀情,怎麽看都讓人覺得有些別扭。”太過壓抑和猶豫的軍人情感,令觀眾已經找不到在觀看《激情燃燒的歲月》時那種對那個年代那些軍人的崇敬之情。

像很多大制作的歷史題材劇都難免在細節上產生失誤壹樣,《幸福像花兒壹樣》也犯了不少時間以及細節上的錯誤。比如劇中講述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下海經商熱,偏偏人物穿的還是上世紀70年代的軍裝;杜娟跳舞的音樂竟然是1997年才出現的曲子;爸爸坐的是老紅旗,兒子開的是桑塔納;爸爸家裏辦公桌上用的是老得不像樣的電話,兒子卻用上了90年代初的“大磚頭”,白楊穿的夾克是2002年的款式……然而,這些細節問題並沒有給劇情發展帶來太大影響,相對於《漢武大帝》中出現有胡子的司馬遷這樣原則性的問題,還是能夠被觀眾

原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