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了足,才更像壹個女人,不纏足的女人,不但顯得粗蠢無比,而且也說明了她的社會地位低下。擁有壹雙纖小周正的金蓮乃是大家風範所必備,腳裹得不夠標準,在眾人面前,尤其是較為莊重的集會,不待人言,也會自慚形穢。那其中的道理,是無庸置言的。壹雙漂亮的小腳,
代表了個人意誌力和努力的成功,
也是女性所能控制的女性之美的最重要的壹點!關於纏足的起源,說法不壹。
有說始於隋朝,有說始於唐朝,還有說始於五代。
有人甚至稱夏、商時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腳。
但是此種說法有迷信因素,可信度不高
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遊江都時,征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纖。壹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制了壹把長三寸、寬壹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盡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壹朵蓮花,走路時壹步印出壹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壹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纏足始於五代之說,則是源自南唐李後主的嬪妃娘,美麗多才,能歌善舞,李後主專門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命娘以帛纏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花臺上翩翩起舞,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
而壹些學者經研究指出,中國古代女子纏足興起於北宋,五代以前中國女子是不纏足的。宋代詩人蘇東坡曾專門做《菩薩蠻》壹詞,詠嘆纏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淩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這也可稱之為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第壹首詞。
應該看到,纏足詩的寫作是以纏足習俗的出現為依存條件的,這說明,宋代確已出現纏足習俗。到南宋時,婦女纏足已比較多見,甚至南宋末年時,“小腳”已成為婦女的通稱。但在南宋時代,婦女纏足還並不普及,纏足者主要限於上層社會,在社會觀念上纏足尚未達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時,纏足的風俗是由北方傳到南方的,大約是在宋室南遷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