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誰知道贛劇?能說說嗎?

誰知道贛劇?能說說嗎?

贛劇是江西的主要劇種,起源於明代的弋陽腔,流行於江西東北壹帶,兼唱高腔、亂彈、昆腔及其它曲調。

贛劇的前身饒河班和廣信班,都以演唱亂彈腔為主。饒河班以景德鎮、波陽、樂平為中心,保存了部分高腔劇目,藝術風格古樸、粗獷;廣信班以貴溪、玉山為中心,無高腔,其亂彈唱腔則較婉轉流利。1950年兩派相合,改名為贛劇。1951年,首次進入南昌,1953年成立江西省贛劇團。

贛劇劇目分戈陽、青陽、亂彈三類。戈陽腔劇目有所謂“十八本”之說,即《青梅會>、《古城會>、《風波亭>、《定天山>、《金貂記>、《龍鳳劍>、《珍珠記>、《賣水記>、《長城記>、《八義記>、《十義記>、《鸚鵡記>、《清鳳亭>、《洛陽橋>、《三元記>、《白蛇記>、《搖錢樹>和《烏盆記>,到1949年,只能上演四本正戲和部分單折;青陽腔劇目,多數出自明代傳奇,保存較完整的大小劇目80余出,如《吐絨記>、《百花記>、《三跳澗>、《香球記>、《雙杯記>、《五桂記>等;亂彈劇目有清道光年間38種,稱為“老路戲”,其中有《三官堂>、《四國齊>、《禹門關>等二凡戲和《祭風臺>、《花田錯>、《蘆花河>等西皮戲以及西皮二凡戲《二皇圖>、《藍田帶>、《龍鳳閣>等,另有二凡撥子戲《萬裏侯>、《打金冠>等,以後又不斷從徽劇、婺劇、文南詞中移植了壹些劇目,大多只有提綱無準詞,稱為“水路戲”。解放後,贛劇整理改編的劇目有:戈陽腔《珍珠記>、《尉遲恭>、《張三借靴>、《送衣哭城>、《西域行>、《還魂記>;青陽腔《雙拜月>、《百花贈劍>、《西廂記>;彈腔《梁祝姻緣>、《借女沖喜>、《白蛇傳>、《裝瘋罵殿>、《孟姜女>;昆腔戲《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創作的現代戲有《壹群穆桂英>、《紅色宣傳員>、《奇襲邊平>、《盜種>、《鐵肩紅心>、《祭碑出征>等。

贛劇的表演風格古樸厚實,親切逼真。口白以中州韻為基礎。行當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稱為“九角頭”。贛劇的腔調計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詞〕、〔秦腔〕、〔老撥子〕、〔浙調〕、〔浦江調〕、〔昆曲〕、〔梆子〕等。

贛劇的著名演員有嚴有源、楊桂仙、潘鳳霞、卓福生、童慶初、肖桂香、陳桂英、祝月仙、胡瑞華、段日麗、萬良福、塗玲慧、陳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