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劉廣銘出生於桂林的壹個工人家庭,1973年中學畢業後到農村插隊,兩年後成了壹名工人。憑著自己努力,劉廣銘學徒3年便入黨提幹,當上了廠團委書記。1981年,廠裏又送他進桂林市委黨校脫產學習壹年,畢業後回廠做宣傳工作。1985年,劉廣銘參加了桂林市的攝影培訓班,初步掌握了暗房沖洗放大照片的基本功。
能走進新華社大門,成為壹名攝影記者,劉廣銘說他永遠不會忘記壹個人。?1988年的時候,我在桂林市醫藥管理局做宣傳工作,局裏凡涉及到普法和法制宣傳的圖片,我都送到廣西法制報桂林記者站,接待我的是當時的站長魯煒。壹來二往,我就跟魯煒熟了,常在壹起聊天、聊攝影。1990年魯煒進了新華社,我們仍然保持著聯系。我覺得,可能是我這個人比較認真,對報道任務壹絲不茍,讓魯煒對我印象更加深刻。有壹次,他問我願不願意到新華社工作。當時正遇11 ? 24空難,桂林苦於沒有攝影記者,沒能夠在第壹時間趕到現場拍空難照片,沒能拍到更多精彩和有沖擊力的畫面。我說,到新華社當然是我的夢想,只要妳們要,我肯定願意去!魯煒說,那妳就來吧,到(桂林)支社搞攝影。?
1993年,劉廣銘曾在北京,就如何做好桂林的攝影報道,向當時的新華社攝影部副主任林川討教。林川告訴他,可以圍繞桂林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旅遊名城開展攝影報道,並列舉了很多可拍的圖片的例子。
1994年4月,劉廣銘調進新華社桂林支社,做行政和營銷工作。雖然他心裏急切想做好壹個專業攝影記者,但是,他面對的不利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已經年近40歲。當時新華社人事局有明文規定,新進攝影記者要有大專以上學歷,有突出的攝影作品,年齡不能超過35歲。這些條件都具備了,也需要經總社攝影部同意。
記得當時廣西分社報來劉廣銘的材料,征求攝影部的意見。我是分社管理部門的,心裏傾向於不同意。如果他剛來就跑不動了,會使個人的事業發展和分社的攝影工作都顯得很被動。但是,等見到他本人,我看他敦厚老實,是個認真的人,就建議分社試用壹段再做決定。
劉廣銘說:?這時候,魯煒鼓勵我,要做新華社攝影記者,只有堅持不斷地為新華社發稿,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我在負責支社信息部、辦公室工作的同時,也努力發掘桂林的新聞資源,堅持文字、圖片壹起報道。?
1998年7月,美國總統克林頓攜夫人希拉裏訪問桂林,新華社負責中央新聞的資深攝影記者蘭紅光和王巖負責拍攝報道,劉廣銘認識了他們,也有了壹次實地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劉廣銘負責拍攝希拉裏,全程關註,不敢懈怠片刻。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拍到了希拉裏母女在七星巖前交談的畫面,成為壹幅獨家照片。
1999年3月,新華社廣西分社通知劉廣銘到攝影組工作。當時的分社社長魯煒當著分社黨組成員的面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搞得好,就留下;搞不好,就**。?當時的情景,劉廣銘還歷歷在目。那時廣西分社攝影組,陳瑞華任組長,還有熊春雷和陳天湖,他們都是分社報道的中堅力量。他憑著對新華社攝影記者的向往和對新聞攝影的執著追求,卯足了勁兒拍片發稿。當時,按照總社給西部邊遠省份地區下的工作定額,廣西分社攝影記者的任務是壹年拍出發稿照片56底,劉廣銘不到壹年就完成了130多底。
經過壹年的工作實踐,劉廣銘通過了攝影部的考察,留在廣西分社成為壹名新華社攝影記者。那年他44歲,是新華社新進攝影記者中年紀最大的壹個。
采訪科考探險,自己也上了新聞
廣西樂業縣的天坑群是壹個世界上極為罕見的喀斯特溶洞群,當地人把它們叫做?大石圍?。它形成於6500萬年前,形如壹個個巨大漏鬥,隱藏在群山峻嶺之中。經考察,科學家們已經認定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2001年4月,壹支由中外探險家、巖溶地質專家、動物學家、植物學家組成的科學考察隊準備對樂業天坑群進行壹次大規模的科學考察。劉廣銘接受任務,隨科考隊進行了歷時半個月的采訪報道。
在隨著科考隊對黃洞天坑進行跟蹤采訪時,劉廣銘背著攝影器材穿過濃密的樹林,腳下是厚厚的腐殖土,撲面而來的是林中特有的飛蟲。很快,大家都大汗淋漓,只見黃洞壹個巨大的坑洞,雄偉的峭壁森然直立,圍成坑洞的四壁,遠遠望去,好像大山對著天空張開了嘴巴。
下坑點在半山腰。在壹個下坡處,劉廣銘腳下踩滑,瞬間翻了個筋鬥,直接往山下跌落。就在大家驚呼的壹瞬間,所幸他伸手抓住了壹棵小樹,才沒有掉進100多米深的天坑。這壹驚險場面,正好被中央4臺的記者全部拍下。據說分社總編室有人看到新聞後,特意電話囑咐劉廣銘註意安全。
半個月裏,科考隊考察了大石圍天坑的東峰、大曹天坑、黃洞天坑、蓮花洞、大陀天坑等天坑群,劉廣銘隨隊拍攝了數十個膠卷的圖片資料,《樂業天坑迎來科考的春天》、《探訪樂業天坑》等多組新聞圖片,向世界揭開樂業天坑群神秘的面紗。
由於劉廣銘此次攝影報道任務完成得出色,2002年?九國專家樂業天坑科考?項目繼續邀請他參加報道。他與科考專家,特別是當地的天坑探險組織?飛貓隊?的隊員們建立了友誼,至今還保持著聯系。
壹篇內參,200名村民搬進新居
幾年前,劉廣銘回訪廣西鳳山縣砦牙鄉那灣屯,村民們激動地簇擁上來向他報喜:我們已經搬進新居了!正是劉廣銘的現場采訪,通過新華社內參反映真實情況,使拉灣屯近200名村民撤離危房,搬進新居。
那灣、那色兩屯地處坡色山腳下,村民在此居住已有40多年。2000年6月,坡色山半山腰壹處約150立方米的危巖突然滑落,兩塊巨石砸在距離民房20米處,幸未造成人員傷亡。那灣屯村民事後上山勘查,發現距離危巖滑落處50米還有壹字排開的4塊約1萬立方米的危巖。每遇狂風暴雨,那灣、那色兩屯的近兩百名村民都得緊急疏散。4塊懸在頭上的巨大危石,嚴重威脅著兩屯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