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錢鐘書與楊絳的愛情
最近讀了《楊絳傳》,感觸頗多。
《楊絳傳》的封面上寫著“開在墨香裏的蘭芷”,我覺得如果這是對楊絳的褒獎的話,這只是對楊絳文學上的貢獻的褒獎,並不能全面概括楊絳這個人。對於楊絳這個人的評價,只有錢鐘書的那句“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才是最恰當、痛快、透徹的。因為這句話是男人對女人的褒獎,是丈夫對妻子的禮敬,是愛情最美的結局。
平常人的愛情大多走向平常,淡了歲月,清了心境,可錢鐘書與楊絳的愛情卻日久彌深,在平淡的歲月中開出最美的花。
也許那個時代成長的人都不平常,所以不平常的錢鐘書,不平常的楊絳,金風玉露的相逢,便幻化出人間最美的風景。是錢鐘書成就了楊絳,還是楊絳助推了錢鐘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兩個人因為愛情,才有了最好的人生。
在最美好的年華裏遇到了最美好的人。最美的年齡該是雙十年華,青春活力,陽光積極,飽滿熱情,那時候有著黑亮的眼睛,吹彈可破的肌膚,壹顰壹笑中都是風情。錢鐘書說:“我沒有訂婚。”楊絳說:“我也沒有男朋友。”於是開始了最美好的相遇,最美好的愛情。
因為愛情,天之驕子的大才子錢鐘書不再灑脫不羈,變得敏感交纏,成為跌落凡塵的仙子。
不管條件多麽艱苦,只要別離,就會寫信。不管是戰亂時工作的別離,還是政治運動中被迫的別離,錢鐘書都會用寫鴻篇巨著的手寫壹些生活中的瑣事,告訴楊絳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事無巨細,不嫌啰嗦,不怕取笑,從來沒想過在愛情的路上自己付出多些還是少些,只管傾訴。
楊絳不愛寫信,不願意回信,但是錢鐘書的每壹封信都視若珍寶,反復閱讀。那是孤獨時的慰藉,是黑暗中的光明,是跨越時空的愛的見證。
錢鐘書心思細膩,各種巧妙的心思燦若明珠。他會在每壹封信後綴上不同的名字,“奏章”、“門內的角落”等等,不壹而足,各有風采,從來不會覺得自己在愛情的付出中有多麽卑微;如果有,也是因為愛了,願意為妳而卑微。
錢鐘書是個生活上的低能兒,不會系鞋帶,不理世俗事。可是為了照顧病弱的楊絳,他楞是學會了給楊絳燉雞湯。那香味四溢的雞湯該是需要我們的大才子怎樣的努力才能上手呢?那笨手笨腳的大才子竟然就學會了,想象那個仙人般錢鐘書在廚房裏與壹堆不同的作料奮鬥,該是怎樣的震撼與感動啊。
因為愛情,楊絳放下大小姐的身段,撿拾柴米油鹽的味道,只為他,為***同的家。
在英國讀書的那幾年裏,楊絳努力學習,認真鉆研,也沒有因為學業而忽略了與錢鐘書的生活。她發現錢鐘書這個才情斐然的大才子竟然是生活中的弱智,她沒有失落,只是更加細心地照顧錢鐘書。他吃西餐沒有胃口了,她會想盡辦法自己親自下廚房給他調劑口味;家裏的燈泡壞了,她換好;家裏的鑰匙鎖在屋子裏,她翻窗拿出來;他打壞了東西,弄臟了屋子,沒關系,她來收拾……她不僅是她的妻,她更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的定心丸。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平靜的生活是渴盼,更多的時候,楊絳既要照顧老婦幼女,還要掙錢養家,還要在大家族的鐘家做壹個乖順的兒媳婦,這得需要怎樣的涵養才能處理好的關系,才能理順好的事物。可是楊絳做到了,盡管忙碌,盡管勞累,她依然能做好那個熱愛工作的校長,做好那個盡孝老父前的女兒,還能做成讓刁鉆的婆婆誇獎的兒媳婦。她從來沒有埋怨,沒有委屈。只因為愛情,為了愛情,付出壹些勞碌又算得了什麽?
在錢鐘書生病住院的生命最後的歲月裏,楊絳拖著七十多歲高齡的身體,親力親為。怕醫院的食物營養不夠,為他做粥糜;怕女兒的病影響他的心情,壹個人扛失去女兒的痛苦……她說:“我只想比他多活壹年,我來照顧他。”
因為愛情,夫妻才會成為比翼齊飛的鳥兒。
讀著楊絳與錢鐘書的愛情,我總想起舒婷的那首《致橡樹》,“我必須是妳近旁的壹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妳站在壹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錢鐘書才名在外,楊絳在家也不停學習,常常是夫妻兩個人壹起讀書,壹起討論,沒有大才子的傲慢,沒有主婦的低微。當楊絳的劇本《稱心如意》壹炮走紅之後,錢鐘書是真心為她的高興,盡管也因此受過誤會和冷遇,但對楊絳的支持壹如既往。
隨後的歲月,大才子寫他的書,楊絳也有自己的寫作和翻譯,夫妻兩個互相支持,***同努力,才有了後來的《管錐篇》、《堂吉訶德》。
因為愛情,在最恰當的時候遇到了最恰當的那個人,兩個人彼此成全,***同飛升。男人不是趾高氣昂的那個,女人也不是低眉順眼的那壹個,高深的學識,開闊的心胸,讓兩個人彼此成全。可以說,沒有楊絳,也就不會有錢鐘書;沒有錢鐘書,也壹定不會有風采熠熠的楊絳。
不管是什麽時候,楊絳都不會是那攀援的菟絲子,她是壹棵樹,壹棵與男人並肩戰鬥的樹,開枝散葉,開花結果,每壹樣都精彩,每壹樣又都是映襯,映襯另壹棵樹的偉岸。而這壹切都是因為愛情。
錢鐘書說:我遇見她之前,從未想到過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人。
愛情就是彼此的成全,不離不棄,不怨不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