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如何克服焦慮
新手媽媽如何克服焦慮,作為新手媽媽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跟寶寶的事情都是第壹次,每個事情都不知道怎麽進行,以至於抱不敢抱娜不敢挪,下面分享壹篇新手媽媽如何克服焦慮的相關內容
新手媽媽如何克服焦慮1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更好,尤其是新手媽媽,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產生許多擔心的方面,緩解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深入了解孩子,清楚地認識“認知發展”。
朋友的孩子現在已經8個月了,朋友除了日常照顧孩子的起居上會有許多問題和煩惱,還會擔心孩子的方方面面,想要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因為不知道怎麽教育孩子所以每天都手忙腳亂,產生了嚴重焦慮,最後也沒有能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新手媽媽的焦慮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其實我們焦慮並不能幫助孩子,所以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了解孩子的“認知發展”理論,在育兒的道路上更加順利。
壹、什麽是兒童“認知發展”理論
這是由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來的,其實就是指當妳的孩子出生之後為了適應社會和外界的環境,跟著孩子年齡的發展他們會出現不同的認識,所以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會有新鮮的思維方式和自己的表達能力,所以就會擁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對外界的人認識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所以分別有四個階段的,0-2歲的感知運動,2-6歲的前運算,6-11歲的具體運算,11歲以後就進入了形式運算。
感知運動階段的孩子是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而前運算階段的孩子在自己的思維上會更加跳躍,並且依靠符號的功能,而具體運算階段的孩子能夠脫自我中心性。
他們在思維上更富有邏輯,到了形式運算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變得思維更抽象,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認知,去了解孩子的認知發展特色,讓教育的道路上更平穩順利。
二、家長了解兒童“認知發展”,育兒路上更平坦
在不同的階段上孩子們會有不同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會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如果照本宣科,每壹次都按照特定的模式去教育孩子, 忽視了教育的階段性最後就會導致孩子成長上會出現漏洞和缺陷,並且孩子也會受到負面的影響。
而家長們如果接受了“認知發展”的規律,並且熟知運用這個規律,就會讓我們的教育變得更加輕松,避免掉入育兒的大坑,所以家長們要和孩子壹起配合,***同進步。
三、家長如何配合兒童認知發展階段,養育孩子
1、抓住關鍵
在孩子的認知發展階段會有四大階段,在這些階段中會有不同的關鍵行為,根據這四個不同的階段我們需要抓住關鍵。
當0-2歲的時候,我們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引導空間,讓孩子有活動範圍,而根據2-6歲的時候,引導孩子往多個角度上思考問題,而6-11歲的孩子就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答案幫助孩子解答,11歲之後我們需要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朝著其他的方向努力。
抓住這些不同時期的關鍵期,幫助孩子變得更優秀。
2、提供環境
孩子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特點,需要我們改變自己的行為,最重要的就是提供相應的環境。每個階段都會出現不同的差異,我們不僅在精神方面給予壹定的差異,同時還需要在物理環境上提出區別。
環境的力量很重要,家長們的行為所造成的環境也會影響孩子,所以我們壹定要給予更多不同階段的環境,感知運動階段的孩子需要大量的活動空間,在前運動階段則需要讓孩子思想上變得更加廣闊。
具體運算階段的孩子則需要給予孩子更多思考的方向,形式運算階段的孩子在空間上就需要更多給予更多的引導空間。
3、尊重孩子特點
即使孩子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認知表現,並且這些階段孩子的訴求和行為截然不同,所以全靠階段的特點去教育孩子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需要尊重孩子自身的特點,當父母了解孩子自身的特點之後就會找到更多的教育方式,而在這個過程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孩子的行為和思想,讓孩子更投入其中。
新手媽媽不要過於擔憂,在育兒方面的焦慮我們需要直視這些焦慮,找準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成長經歷。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結合孩子自身的特點,不要盲目從眾,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育兒方法。
新手媽媽如何克服焦慮2花骨朵會綻然開放
與所有的新手媽媽壹樣,我的育嬰之路慌亂而又虔誠。我曾無時無刻不觀察甜甜的壹舉壹動,有壹點變化便緊張不已;同時關註多個育兒公眾號,遊走在各大母嬰論壇之間,將裏面的“育兒經”奉為圭臬;還熱衷將甜甜與同齡孩子進行比較,稍有落後便懊惱糾結。我像是壹手拿著放大鏡、壹手拿著標尺,看似胸有成竹,實則毫無頭緒。當時的狀態,壹言以蔽之:用力過度,焦慮有余。
越擔心的事情往往越容易發生,甜甜的生長速度始終比同齡孩子要慢,每次體檢,各項指標都在平均值以下。而她壹歲還不長牙這件事,則將我的焦慮推向了頂峰。那段時間,我翻閱了大量關於出牙的資料,寫下了無數焦急的文字。縱使身邊所有人都勸慰我“沒事”“別急”,我依舊陷在其中無法自拔。
新手媽媽難免都會產生這樣的情緒,恨不得孩子的生長完全照著教科書上的規律來,壹旦與規則不符,便杞人憂天。幸好,時間可以解除壹切顧慮。
兩個月時,我擔心孩子為什麽還不會追視,結果沒幾天,寶貝就亮著眼睛沖我笑了;四個月時,我又擔心她怎麽還不會翻身,結果壹星期以後,小家夥忽然就壹個轉身,還得意地仰起了小腦袋。半歲時,寶貝不會獨坐,我便買了學坐器,她很抗拒,不得已只能放棄,結果七個半月的'時候,她連坐帶爬,統統拿下。而長牙這件事更是讓我有所觸動,小家夥壹直到十四個月才出牙,四顆奶牙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寶貝總是會給我驚喜,我的壹切擔心毫無必要。
現在的我淡定了許多。雖然甜甜的生長指標依舊在同齡孩子之下,但我已經不會為此過於糾結了。這可以算是我當媽媽以後的第壹個體會:不要過於焦慮,理論知識固然要參考,但無須過度依賴。
每壹個寶寶都是獨壹無二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特的成長軌跡。他們不是機器人,到了某壹個時間點必須要啟動相對應的程序。養育是壹件細水長流的事,就像澆灌花朵,只要養分充足,給予足夠的耐心與愛,總有壹天,花骨朵會綻然開放。
成長過程不可逆
有壹段話是這樣說的:不曾被孩子重塑過的女人,從未像風箱裏的老鼠壹般被家庭和事業雙面夾擊的女人,未嘗經歷三代以上家族關系考驗的女人,不足以語人生。
孩子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產後身心的調整、家庭成員關系的重新處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帶娃與自我提升的矛盾……對我來說,這些挑戰有的已經克服,有的仍在慢慢探索與適應。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的內心也變得越來越柔軟,人之初的模樣,太有吸引力了,透過孩子純真的笑容和閃亮的雙眸,我能看見生命最本真、最純粹的樣子,這些毫不掩飾的狀態是如此真實,我已沈醉其中,我愛她的每壹寸肌膚、每壹個動作、每壹個表情。
總有那麽壹些瞬間,猝不及防地撥動我的心弦,帶給我深深的感動與溫暖。比如餵奶時那深情的對視與微笑;比如那雙撫摸著我臉蛋的小手;再比如深夜睡夢中那壹聲輕輕的呼喚。
當然,有溫馨時光,也會有崩潰的時刻:光著小屁股掙脫尿不濕的時候;深夜怎麽哄都不肯睡覺的時候;陪玩時亂扔玩具的時候;吃飯時徒手撈飯的時候……
小小如妳,卻有大大能量,牽動著我所有的喜怒哀樂。當媽以後的第二個體會:育兒之路,雖然沒有想象中簡單輕松,而我卻樂在其中。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可逆的,無論是那些感動到落淚的片刻,還是氣得冒火的瞬間,都是寶貴的財富。
養娃要“與時俱進”
小家夥快兩歲了,人格初步形成,自我意識萌芽。她有思維、有想法;開始表現出執拗的壹面,嘗試著對抗指令;學會了如何察言觀色,會略帶狡黠地討好人;偶爾也會無理取鬧,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在與娃壹次又壹次的交鋒中,我開始思考:到底應該成為怎樣的家長?我希望自己在對待孩子成長這件事上是從容的、放松的,不疾不徐,不對孩子過度關註與依賴。孩子是家庭的成員,但不應該成為家庭的中心。我始終認為,孩子跟我們都是平等的,他們的人生不應該被 操控,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只是安心陪伴、用心引導。
在日常瑣事的處理上,我從未停止探索。甜甜到了Terrible 2階段,針對她的哭鬧耍賴,我也曾用了很多錯誤的方法:厲聲呵斥、直接抱起、無視離開……在各種試錯之後我才發現,當下的陪伴與接納、事後的教育與引導才是最佳措施。此外,榜樣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家長自己做到位,才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陪妳長大
***情安撫、恪守底線、溫柔堅持。當好父母其實並不容易,需要很多很多的智慧與耐心。而在壹次次過招中,這個未滿兩歲的小人兒正壹點壹點朝著理想中的模樣進發。在這個不可逆的過程中,每天遇到的問題都是全新的,我們要“與時俱進”。
當媽以後的第三點體會:生兒容易養兒難,育兒之路,也是自我提升、和娃***同成長與進步的歷程。“養育”的重點在於後面這個字——“育”,如何教育孩子,是貫穿父母壹生的課題。
育兒之路,且行且珍惜
當媽後的體會,哪止這三點呢。喜怒哀樂,五味雜陳的養育史,豈是這短短篇幅所能表達清楚的。
新手媽媽如何克服焦慮3新手媽媽總是焦慮的,因為她們是站在育兒的最前線,還要和各種“小區大媽的經驗”以及“各種網絡育兒謠言”做鬥爭,常常孤立無援,難免焦慮。焦慮的不僅是新手媽媽,做媽媽總歸是焦慮的。有了孩子就有了軟肋,總要擔心自己的小孩是否健康聰慧、1歲前的是小孩的語言敏感期,3歲前大腦的開發決定了人生的75%的智商……每個deadline無不提升著新手媽媽的焦慮,每個虐 童的幼兒園新聞都會激起媽媽們的敏感神經。
那我就說說我的小故事把,願我們都能做壹個淡定不再焦慮的媽媽。
如果說世界上如果只有壹件事需要計劃,我覺得那就是生小孩。
秉承了既然人生中總是要生壹個孩子,那就晚生不如早生,加大健康的這概率種信念。我決定在30歲前生個孩子。心態可以年輕、精神可以保持活力,但身體卻永遠不會撒謊。我認為還是要趁卵子和精子最新鮮的時候,把這件事情完成。
於是我在29歲生日那天得償所願,生了壹個和我同日生日的小男孩。那壹天也是我們的結婚紀念日。
因為是有計劃而為之,我和老公提前幾個月做了全套的孕前檢查,將壹切風險的可能扼殺在搖籃裏。堅持不懈地提前吃了幾個月的葉酸(預防嬰兒神經管缺陷),也逼著先生壹同吃。提前購買了排卵試紙和驗孕棒,壹副要幹壹番大事業的樣子。
由於是計劃懷孕,在7天後(據說是可以測出懷孕的最早時間)我就用驗孕試紙測出了兩道非常淡的灰色。但我無論興奮地舉給先生看,還是拍照給我媽媽看,他們都壹致認為我是準備懷孕魔怔了,我鄙夷地對他們說:“這叫親媽灰,只有媽媽才能看見,妳們這些凡人是看不見的!”壹周後,驗孕棒上鮮艷的兩道紅杠證實了我的猜想。
在看到“中隊長”後,我第壹時間沖到醫院去驗血。升高的HCG和孕酮指數算是給好孕壹個官方認證。在抽血時醫生幫我驗了促甲狀腺激素(TSH),正常人的上線是4.9左右這樣,我那時候到了4.5,醫生說懷孕後TSH要控制在2.5以下,否則會造成胎兒的智力缺陷,甚至胎停孕。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去內分泌科開了壹種叫做優甲樂的藥,定時監控血樣,調整用藥量,將TSH控制在2.5以下即可。(建議每個懷孕的媽媽都可以去做個甲狀腺三項監測,在懷孕後出現甲減的現象非常普遍)。
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最初為了確定藥量,兩天抽壹次血,由於之前有過不好的體驗,我還不放心地隔天抽血檢測自己的HCG翻倍情況。壹點不誇張,不到兩個月被抽了二十幾管血。那時候正巧趕上剛剛放寒假,由於開車技術不佳,公交車又怕太顛簸,我早上不到8點走到離家兩公裏的醫院空腹抽血,檢查完畢,再徒步走回家。下午再去醫院去取報告。16年的冬天,我穿著厚厚地羽絨服,小心翼翼地爬上臺階,走過馬路,對那時肚子裏還不如小花生米大的小孩說,我們慢慢來哦,媽媽會小心保護妳的。
說是完全不焦慮是假的,每次去看HCG的報告都是壹種煎熬,生怕翻倍不佳,會遭遇胎停育的厄運。懷孕六周的時候,我心慌慌地爬上了B超臺,醫生剛舉起B超探頭放到我的肚子上,我就迫不及待地說:“醫生有胎心、胎芽嗎?”醫生不耐煩地說:“妳總要給我時間看呀”。於是十幾分鐘的時間像過了壹個世紀那麽長。拿到B超單,我和先生坐下樓下的麻辣燙店裏,我又恢復了平靜,指著B超單上壹團黑黑的圓圈告訴他說,“它應該就在這裏。”
焦慮既然難免,就要把它盡量控制在最小範圍內。在中國當孕婦異常艱難。有太多條條框框的束縛,難免不焦慮。得知懷孕後,首先我就告別了百度搜索,以往有拿美柚監測大姨媽的習慣,也在得知懷孕後立馬卸載了該軟件,是為了趕緊告別那裏面那些非常可怕的準媽媽圈。有人說,每次不舒服,去百度搜索下癥狀,都會覺得自己得了絕癥,嚇的半條命都沒了。孕婦很喜歡做的事就是壹有問題就去問百度,例如孕婦可以吃山楂嗎?可以吃螃蟹嗎?見紅要不要保胎?要不要臥床……等等。網上的回答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危言聳聽。回答者既不是專業的醫師,答案也並非科學,但就是有很多孕婦們喜歡相信用這些不專業的答案來嚇自己,這種焦慮的產生壹點也不值得。
其實在準備懷孕或者懷孕初期就可以買壹些權威的書籍來看,例如國外的《海蒂懷孕大百科》、《西爾斯懷孕百科》、國內的鄭玉巧醫生的《鄭玉巧育兒經:胎兒卷》。這些書都是十分科學系統的講述了懷孕的每個階段需要註意的事情,孕期所有的疑問幾乎都可以在書裏找到解答,可以解決了很多孕婦的困擾。在書裏我了解到了我孕晚期的下床、擡腿痛是恥骨分離;也明白了哪些時間點誤服了藥品對胎兒是不造成影響的;書裏甚至有孕婦可以服用、不能服用的藥品清單……當妳了解了這些知識後,胸有成竹的妳將不再每天為什麽能吃什麽不能吃而慌慌張張,也不會因為孕早期吃了感冒藥看到百度答案說孕期服藥會導致胎兒畸形從而扼殺了壹個小生命。
關於書目的選擇,我建議盡量選擇有西醫背景或者國外的作者寫的書。書中會寫清每天咖啡攝入多少量是安全的,會告訴妳哪些東西是孕婦真正不能碰的:例如壹些發酵品種的奶酪、培根等腌制制品,以及某些深海魚類例如金槍魚的攝入量要控制在每周壹次……而不是花大篇幅的“教育”孕婦螃蟹不能吃、山楂不能吃、兔子不能吃等等各種無稽之談……螃蟹是高蛋白,對孕婦和胎兒都極具營養價值,如果吃了螃蟹就會造成滑胎,那那些沒有此禁忌的外國孕婦們估計都生不下小孩了。懷孕後的見紅和保胎之間也沒有什麽必然聯系,胚胎能不能存活完全取決於它是不是壹顆健康的胚胎。很遺憾的告訴大家,註射黃體酮等保胎手段以被國際上普遍認為是無效的,並且會對胎兒的腎臟產生不良的影響。雖然這樣說很不近人情,但是,我們還是尊重大自然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吧。
那些有事沒事就逛逛孕婦論壇、搜搜百度的朋友們,還不如把這時間放在閱讀科學的書目上來,剩下的時間淡然的聽聽音樂、出門逛逛更有益於孕婦和胎兒的身心健康。
從計劃懷孕開始,我就每天看很多紀實性的生小孩節目,例如深圳電視臺的《來吧,孩子》、以及北京電視臺的《生命緣》等。由於看了太多遍,其中很多的案例都能做到耳熟能詳。由於欄目中涉及的孕婦案例太多,幾乎涵蓋了各種在生產時候會發生的各種突發情況。從這些節目裏知道了“胎膜早破”、“胎內窘迫”、“羊水栓塞”、“雙輸血癥”等專業名詞,以及產生的原因和解決辦法。並且通過錄像了解到了生孩子的有效姿勢,怎麽樣在產床上做到“手拎,腳蹬”,可以更加事半功倍地順利生下小孩。這些知識讓我在每次產檢的時候能夠更加理解醫生對我情況的分析和解釋,也讓雙方的交流更清晰順暢。在產檢中有任何問題,我會及時回去在書中找到答案,做到心中不慌、心裏有數。生產時候,也因為力氣使的正確,而獲得醫生的表揚。當然,但能不能順利的順產生下小孩還是要靠些運氣的成分的。
有用的書籍對焦慮的安撫作用,還可以順延到產後。書裏會提醒妳註意產後抑郁的發生,並告訴妳如何進行排解和疏導。日本人松田道雄寫的《育兒百科》真的應該做到人手壹本,《西爾斯健康育兒百科》以及崔玉濤醫生寫的《崔玉濤家庭育兒系列(10冊)》也可以為育兒提供很多幫助。建議新手媽媽們在孕後期以及月子中多多閱讀。我從書中了解到了,嬰兒傍晚的無故啼哭是“黃昏痛”也叫腸絞痛,4-6個月後即可無藥而愈,讓嬰兒趴著或者服用壹點西甲矽油即可緩解;也知道了嬰兒噴奶的幾種情況,很多嬰兒就是習慣性噴奶,陣勢很嚇人但卻無關緊要,去醫院只會被冠上“幽門痙攣”名號,其實就是嬰兒胃部還未發育完善。最重要的是用書中的知識抵擋住了很多“熱心人”的所謂“經驗之談”:嬰兒舌苔白白是吃奶的正常現象,而不是“上火”要服用去火藥;生理性的黃疸,多照太陽即可,不需要服用幾乎新生兒必吃的“茵梔黃”。有段時間,兩個多月的Ryan眼部有了很多分泌物,大家紛紛支招,有的說是上火,要吃去火藥(上火還真是萬能的理由),有的說是眼部感染要用抗生素。後來我仍舊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是嬰兒的輸淚管堵塞,我們按照書裏的按摩手法,按摩不到三天,無藥而愈。真想不到,如果沒有這些書籍,我要無故跑多少趟醫院,給嬰兒柔軟的腸胃吃多少刺激性的“去火藥”,新手媽媽每天將生活在怎樣的焦慮中。
抑制焦慮的最有效的方法之壹就是要放輕松。Take it easy。不要每天都生活在緊張中,雖然我們能夠理解壹個新手媽媽孕育、養育壹個新生兒的生疏和不易。但如果將對自己和養育小孩的標準放寬壹點,心情會好過很多。孕婦和新手媽媽樂觀的情緒對嬰兒的影響才是最重要的。我曾在熱的冒油的夏日午後,喝過冰爽的可樂(當然要適量,我壹般會在喝完半瓶左右過過癮即停止,資料顯示要壹次喝三升可樂才會達到孕婦禁止攝入的咖啡因標準上限);也會每周吃壹次我最愛吃的火鍋(當然肉類和海鮮類都要充分涮熟);我沒有把護膚品換成孕婦專用,我相信那些大品牌比那些所謂的孕婦專用的不知名品牌而更值得新任(理論上所有的護膚品都不會參與血液循環,進入胎盤,如果不放心可以停用美白和含有A酸類的產品)。我也沒有穿那個奇醜無比像圍裙壹樣的防輻射服,如果妳細心點就會發現,防輻射服只是“中國特色”,妳在其他國家都很難發現它的影蹤(研究發現,防輻射服不僅不會降低輻射量,還會將穿進輻射服內的射線來回反射,加重輻射量)。估計防輻射服的唯壹作用就是讓別人壹眼就知道妳是孕婦,因此躲妳遠壹點而已。當妳知道所有事情的安全標準在哪裏,就會很氣定神閑、坦然地繼續享受妳愉快的孕期生活,而不是郁悶發瘋地坐了10個月的“牢”。嬰兒出生六個月後,奶瓶不經過高溫蒸煮或蒸汽消毒也沒那麽所謂了;新媽媽重返職場化點妝、燙個頭發其實已被科學證明在哺乳期是安全的;小孩夜裏想吃奶,就盡情餵好了,不用辛苦地搞什麽殘酷的睡眠訓練,要知道壹年的時間對於妳的人生而言是十分短暫的,但對小孩的安全感建立確是影響壹生的……要知道愛是用來包裹嬰兒的,而不是用來束縛自己的!
別再拿那些所謂的“母愛”來綁架自己啦,說喝咖啡、養寵物、化妝的孕婦都是不負責任,她們就不能為了小孩子忍忍嗎?但真正的母愛是用更多的科學知識來保護小孩,而不是帶著盲目的“愛”如履薄冰。
最近,我時常會想起,我懷著Ryan四個月的那個午後,音樂裏放著莫紮特的《小步圓舞曲》,我坐在九樓的飄窗上看著壹個塑料袋漂浮在空中,隨著風上下飛動。我很詫異壹個塑料袋能飛到10層樓左右的高度。那天陽光正好,空氣中泛著玫瑰色的金光。時間仿佛被調慢了1.5倍速。我看向窗外好久好久,那個溫暖的冬日午後我和我肚子裏的小小孩淡然地享受著這個午後時光。
當媽媽的體驗很美好,請不要讓那些無謂地“焦慮”將它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