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幫忙翻譯<墨子>裏的話,及做以下的題

幫忙翻譯<墨子>裏的話,及做以下的題

1 譯文參考:墨子從魯國到齊國的途中拜訪了壹個老朋友。朋友對墨子說:“現在天下沒有人主持正義了,只有妳獨自苦苦支撐著主持正義,妳不如就此罷手吧!”墨子說:“現在這裏有壹個人,他有十個兒子,只有壹個兒子耕種,其他九個人卻閑著,那麽耕種的人不能不更加著急了。為什麽呢?就是因為吃飯的人多而耕種的人少呀!現在天下沒有人主持正義,那麽妳該鼓勵我,為什麽反而阻止我呢?”

”過”的意思是拜訪

”已”的意思是作罷/罷手

2 墨子,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詳。

近代學者壹般認為,墨子生於公元前476年左右,卒於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爭議。《史記·孟荀列傳》說他是“宋之大夫”,《呂氏春秋·當染》認為他是魯國人,也有的說他原為宋國人,後來長期住在魯國。墨子自稱“今翟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似屬當時的“士”階層。但他又承認自己是“賤人”。他可能當過工匠或小手工業主,具有相當豐富的生產工藝技能。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長期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宣傳他的政治主張。相傳他曾止楚攻宋,實施兼愛、非攻的主張。他“南遊使衛”,宣講“蓄士”以備守禦。又屢遊楚國,獻書楚惠王。他拒絕楚王賜地而去,晚年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伐魯,未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並許以五百裏封地。他以“聽吾言,用我道”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目的是為了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和主張。

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是在認識論方面。他以“耳目之實”的直接感覺經驗為認識的唯壹來源,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墨子從這壹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即三表:“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為準繩,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在名實關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題,主張以實正名,名副其實。墨子的認識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忽視理性認識的作用,片面強調感覺經驗的真實性。他曾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墨子的世界觀中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壹方面他強調“非命”、“尚力”,認為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他指出,“賴其力而生,不賴其力則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會生活與改造自然過程中的作用,另壹方面,墨子又肯定“天誌”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說成是有意誌的人格神,宣揚“順天意者”,“必得賞”;“反天意者”,“必得罰”。他認為“兼相愛,交相利”就是“順天意”,“別相惡,交相賊”就是“反天意”。他又認為,鬼神能“賞賢而罰暴”。他把天鬼的意誌和百姓的利益說成是壹回事,認為天鬼是專門為萬民“興利除害”的,這實際上成了墨子所操持的工具。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兼以易別”是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體行動綱領。他認為只要大家“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就沒有強淩弱、貴傲賤、智詐愚和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的現象了。他對統治者發動戰爭帶來的禍害以及平常禮俗上的奢侈佚樂,都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壹同天下之義”。

墨子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壹。在《墨子》壹書中,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實必須相符的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壹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在《耕柱篇》中,要求“能談辯者談辯”,並要求將“辯”作為壹種專門知識來學習。他在反駁別人的觀點時常說“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也”,並把“無故從有故”,即沒有理由的服從有理由的作為辯論的原則。墨子的“辯”雖然統指辯論技術,但卻是建立在知類(事物之類)明故(根據、理由)基礎上的,因而屬於邏輯類推或論證的範疇。墨子所說的“三表”既是言談的思想標準,也包含有推理論證的因素。墨子還善於運用類推的方法揭露論敵的自相矛盾。由於墨子的倡導和啟蒙,墨家養成了重邏輯的傳統,並由後期墨家建立了第壹個中國古代邏輯學的體系。墨子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從宗法奴隸制下解放出來的小生產者階層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為秦漢以後的神學目的論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為先秦墨家的創始人,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墨子在上說下教中,言行頗多,但無親筆著作。今存《墨子》壹書中的《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誌》、《明鬼》、《非樂》、《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傳弟子對他的思想言論的記錄。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據。

3 墨子的政治主張:反對不義的戰爭(或兼愛、非攻或堅守正義)。(1)他不辭辛勞,身體力行,奔走呼號,宣傳他的政治主張,制止不義戰爭。如在《墨子?公輸》中,為止楚攻宋,他行十日十夜至楚,親自說服公輸盤停止助楚攻宋;這次他又自魯即齊,面對朋友的不理解,他設喻說理,言辭委婉、態度懇切地表明自己堅守“為義”而不動搖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