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占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系,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龁(音hé)圍住上黨。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占了。
王龁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準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說什麽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龁想不出什麽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麽好呢?”
秦昭襄王請範雎出主意。範雎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
秦昭襄王說:“這哪兒辦得到呢?”
範雎說:“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說:“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說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裏。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壹下。如今來的是王龁,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壹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麽理由。趙母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裏。’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
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妳就別管吧。”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壹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範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壹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拼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裏全部覆沒了。
背水之戰
古文引用-取材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平定魏、代,進而攻趙,此時韓軍不足壹萬人,而趙有二十萬大軍,他知道正面作戰無法取勝,所以壹直采取固守、等待的策略。
在準備總攻擊的前壹天晚上,韓信挑選輕騎二千人,令其手持紅旗,躲在可以看見趙國城池的山下,並告訴他們:"明天交戰時,我軍若假裝戰敗,敵軍壹定會全體出動,追殺我們,這時,請各位乘機潛入城中拔下趙旗,換上漢旗。"安排妥當後,便令主力軍移動,背河布陣。天亮後,趙軍發現漢軍的陣式,違反了兵家理論,均捧腹大笑。認為從《孫子》以下,中國任何兵法書上都說,布陣要背山,以高臨下,韓信所布的陣式,顯式他根本不懂兵法的定律。
之後,韓信率壹隊人馬攻城,趙軍也出城應戰。韓信看時機成熟,立即棄旗撤退,逃入自己直陣中,趙軍乃乘勝長驅直入。這時韓信的軍隊因背河布陣,後無退路,所以只有拼命殺敵,令占盡人力優勢的趙軍無法抵擋。趙軍想回頭退回城堡,卻發現城墻上漢旗林立,壹時不知所措,結果被韓信前後夾擊,潰不成軍。
打完仗後,部將對韓信何以布置如此的陣法都頗感不解的問道:"將軍,兵書上說,布陣宜背山面水,但此戰我們反其道而行,卻能大獲全勝,這是什麽道理呢?"韓信笑而回答:"兵書上不是也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嗎?背水壹戰就是這個兵法的運用,因為我們的部隊本來就是壹支烏合之眾,如果把他們置於活地,就會立刻成為壹盤散沙,所以放在死地,讓他們沒有退路,就不得不做殊死之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