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潑水節的來歷?

潑水節的來歷?

分類: 社會民生

解析:

潑水節的來歷

托缽僧講的典故:神童固夢和道士宋江打賭,宋江因賭輸而自刎。他的腦袋滾到哪裏哪裏著火。他的七個女兒只好輪流把腦袋端在手上。眾人向他的女兒潑水,企圖滅火解救。於是形成了潑水節。

努丹壹口氣講完了他所聽到的潑水節的來歷,博得了車上男女老少的壹片鼓掌和喝彩聲。大家都說:關於潑水節的形成,雖然人人都聽父母或長輩說過,而且內容很可能各不相同,但是沒有壹人能夠說得這樣詳細,這樣生動。人人都誇獎努丹是個好口才,如果能夠上大學深造壹番,壹定是個文學家。

吳永剛說:“我和泰家壹起生活了四五年,在泰家的村寨裏過過四五個潑水節,卻不知道潑水節的來歷原來是這樣。剛才聽大家議論,說是潑水節的掌故,各人所聽的,內容很可能各不相同。在座的諸位,誰能夠給大家再說壹個不壹樣的故事呢?”

這時候,坐在邊廂的壹個黃袍托缽老僧開口了:

“諸位要是有興趣,不嫌老僧口齒不清,不嫌老僧口才不好,待老僧來貢獻壹個另壹種說法吧。”

中國的和尚,穿“緇衣”也就是穿黑色和尚袍的居多,間或也有穿灰色或褐色的,從來不見有穿黃袍的和尚。這是因為中國壹向把“黃色”看成是至高無上的高貴的顏色,只有皇族才能服用。到了清代,黃色的服裝,只有帝後太子才能穿,除了因功皇上作為“恩典”特別“禦賜”的黃馬褂之外,連晉封為王爺的皇上的親兄弟都不許穿,穿了就是有反叛之心,罪在不赦,可以滿門抄斬的。禮制如此,更遑論和尚了。

泰國的和尚,可是人人必須穿黃袍,披紅色袈裟,而且大都是絲綢的。紅黃相間,十分醒目。中國的佛教,是從印度傳進來的大乘佛教,講究的是不殺生,佛教徒不但不許吃肉,因為絲綢是把蠶蛹煮死以後再繅的絲,做壹件絲袍,不知道要死多少蠶蛹,因此穿絲袍罪孽太大,和尚是不許穿的。泰國的佛教是十三世紀從錫蘭(今斯裏蘭卡)傳進來的小乘佛教,雖然也講究不殺生,還講究“放生”,到了壹定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買許多活魚到河邊去放;但是卻可以吃葷,連和尚都可以吃肉,條件只有壹個:不是自己親手殺死的動物,都可以吃。所以泰國的佛教徒可以用雞鴨魚肉“齋僧”,到菜市場去買雞,則只能買殺好的,買魚也只能買那已經死了的。如果賣魚的小販只有活魚,他會叫妳等壹下再來。妳到別的地方轉了三五分鐘回來,魚販子已經把活魚摔成死魚,妳就可以買來吃了。佛教是泰國的國教,除了少數 *** 教徒之外,幾乎人人都是佛教徒,卻不知道那些捕魚的、賣魚的,是佛教徒不是。

泰國的和尚自己不生火做飯,壹早起來,手托盂缽,先到各村寨去“化齋”。因為當地人都認為:如果壹早碰見和尚,就能給自己和全家帶來壹天的好運,因此善男信女們,特別是有錢的富人,大都壹清早就在自家門口準備好齋飯,等和尚們上門來求布施。齋飯以大米飯為主,也有米糕,還可以有豬羊雞鴨魚蝦之類的葷菜和瓜果蔬菜之類。

只有賭徒是例外。他們認為壹早起來碰見和尚,準會輸得像和尚的腦袋壹樣:光光的。因此,凡是賭徒,大都早上不出門,以免碰見和尚。

從陰歷①八月十六到十壹月十五,這三個月內為“守夏節”,僧侶不許出門,只能在寺院中坐禪,等待施主上門來布施齋飯。到了十壹月十五“解夏節”以後,就又可以沿門托缽了。

--------

① 陰歷——泰歷陰歷與中國的農歷陰歷不同。中國的陰歷,大約比公歷晚壹個月,陰歷八月十六,大約在公歷9 月中下旬;泰國的陰歷,則比公歷早壹個月左右,陰歷八月十六,大約在公歷的7 月中旬。

托缽僧出門,穿黃色僧袍。僧袍連束胸束腰壹***六件,化齋的盂缽,裝在壹個袋子裏,用布帶掛在肩上,藏在僧袍內的右腋下;背壹個包袱,裏面是壹塊毛毯,以備席地而坐或早晚天氣突然轉涼的時候可以披壹披;帶壹把紅色布傘,天黑了,不論走到什麽地方,只要把傘壹張,就可以席地過夜。有的和尚,還保留吃檳榔的習慣,手提壹個小袋,那就是檳榔袋,裏面裝的,不是數珠,而是檳榔。

泰國的和尚,每天只吃兩餐:早上八點吃壹餐,中午十壹點半吃壹餐,過午不食,但可以喝水。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中央 *** 有宗教事務部,由王族中的有道高僧擔任部長,俗稱“和尚王”。成年的男子二十歲後人人必須在寺院中出家壹次,連國王也不能例外。壹般都在守夏節前由父母親友伴送,在鼓樂儀式下進入寺院中讀經修行,至少要住上三個月以後,才可以還俗完婚,不然連老婆也娶不到。出家幾年的和尚,也可以還俗娶妻成家。因此年老的托缽僧特別受人尊敬。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泰國人特別是大城市人對“出家”的儀式和時間也不太講究了,許多人只到寺院去住上三天,虛應壹下故事,就算出過家,可以討老婆了。

泰國有和尚而沒有尼姑,女子不出家。女人不但不能出家,而且不能碰到和尚身上的任何部分,不然,女人要倒十年楣,和尚要倒楣十壹年。因此,不論走到什麽地方,和尚是絕不能與女人並排而坐的。

1

今天,這個五六十歲的老年托缽僧要給大家講另壹個潑水節的典故,大家先報以熱烈的掌聲,然後人人洗耳恭聽。下面就是老托缽僧講的故事。

潑水節又叫“宋江節”,也叫“宋江難”。中國來的華僑都以為與梁山泊好漢宋江有關,還編造了壹個《水滸》阮氏三雄到越南為王的故事。其實,那是牽強附會。泰國的宋江,與水泊梁山上的宋江壹點兒關系也沒有,只是名字音近而已。正確地說,應該叫宋幹,不是宋江。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泰國有壹對中年夫婦,家境富裕,樂善好施,齋僧禮佛,殷勤虔誠。可是也不知道為了什麽,他們夫妻雙雙年過四十,居然連壹個兒子也沒有生養。他們每天朝朝暮暮晨昏兩次祭禱於日月之神,數年來如壹日,從未失誤過壹次,也依然無效。愁得夫妻兩人唉聲嘆氣,不知道自己是前世作的孽,還是今世無意中犯下了什麽過錯。

有壹天,門前來了壹個托缽僧。老兩口兒用自己家中最好的飯食齋了僧,又坐下來連連嘆氣。托缽僧問他們何事煩惱,老兩口兒也不隱瞞,把自己年過四十膝下無子的苦惱訴說了壹番。托缽僧閉目壹算,點了點頭,睜開眼睛,開導他們說:

“妳們兩人,因為前世對佛祖不尊敬,說了褻瀆佛祖的言語,佛祖罰妳們今世無子。不過又見妳們今世齋僧禮佛,恭敬虔誠,下世命中註定有三個兒子。如果妳們能夠繼續行善,老僧教妳們壹個法子,或許佛祖開恩,從妳們下世的三個兒子中先借給妳們壹個,也是有可能的。”

老兩口兒聽說下世的兒子居然能在今世借出,非常高興,立刻向老僧禮拜,請他傳授這個妙法。老僧說:

“妳們兩個,先齋戒沐浴三天,不得同房,然後取白米壹笸籮,在清水中淘汰七次,入夜之後,供於山中的大榕樹下。壹連七夜,不得間斷。七夜之後,妳們同房。如果感應了樹神,也許壹索得男;如果祈求無應,妳們今生,大概子嗣無望了。”

托缽老僧說完了這壹席話,念了壹聲“阿彌陀佛”,繼續雲遊去了。老兩口兒聽從老僧之言,當夜沐浴之後即分居齋戒,閉門誦經,三天之後,挑選上好白米壹笸籮,汲取井中清水,仔細沖洗了七遍,直到壹點兒渾水也沒有了,這才拿到山中的大榕樹底下用香燭供著,兩口子又默默地禱告了壹番,這才回家,各自安寢。

壹連供了七夜,第八夜夫妻同宿,為求子嗣,振作精神,顛鸞倒鳳,陰陽和合,幾乎壹夜未睡。心心念念,但求壹索得男。

榕樹樹神得到了老兩口兒七夜的供奉,很受感動,白之於佛祖,遣自己的神童下凡投胎,做了老兩口兒的兒子。

老兩口兒中年得子,高興非凡,三朝滿月,遍請賓朋,給兒子取名“固夢”。

小固夢是榕樹神童下凡,自然聰明伶俐,非比壹般。長到七歲,就比人家十七歲的孩子還聰明。不用上學,就天生會讀會寫會算,禮佛拜懺,更不在話下。到了十歲,人間壹切過去未來的事情,他全都知道。有人來問兇吉禍福,他壹算壹個準,不差分毫。於是壹傳十,十傳百,幾年之間,遠近的人們沒有壹個不知道固夢的,都說他是個活神仙。人們尊稱他為“拍固夢”,意思就是“佛爺子”。千百裏路之外的人有了疑難問題,也巴巴兒地趕來問訊。固夢的門前,簡直比市場還熱鬧,經常圍滿了人,擠也擠不進去。

遠處有壹個道士,名叫“宋江”,自幼拜師學道,也有壹些法力。本來人們有了疑難,都去求他的;自從出了個“拍固夢”,算得比他準得多,人們都去找固夢,漸漸地再也沒人去找他,不由得門庭冷落,生意清淡起來。

宋江不說自己本事不濟,倒埋怨固夢搶了他的生意。壹天,他登門拜訪固夢,不懷好意地說:

“固夢先生,人人都說妳聰明,能知過去未來之事,賽過活神仙。今天貧道特地登門求教。我這裏有壹道疑問,不太明白,請妳解答:人的精靈,每天早午晚三個時候,各在身體的什麽地方?請以七日為期,七天之內,如果妳答出來了,我將自刎相謝;如果妳過了七天還答不出,說明妳的‘拍固夢’是假的,至少是欺世盜名,蒙蔽群眾,也請妳自刎相謝。”

說完,也不顧固夢聽與不聽,大搖大擺地走了。

固夢得此難題,立即閉門謝客,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日夜冥思苦想。壹連想了六天六夜,在房間裏轉了壹圈兒又壹圈兒,頻頻捶自己的腦袋,可還是找不到正確的答案。

“看來,我的聰明才智已經枯竭。我比笨人還要愚蠢。像我這樣的傻瓜,還有什麽面目活在世上?與其明天讓人家來取我項上人頭,不如我自己找個清靜的地方自刎,倒也清脫。”

這樣壹想,他就辭別父母,壹個人進入深山,閉目打坐在壹棵大榕樹底下,開動腦筋,繼續冥思苦想,作最後努力。

入夜之後,天上沒有月光,樹林裏壹片漆黑,四野萬籟俱寂,只有微風吹動樹梢的颯颯聲。固夢靠在榕樹的樹幹上,心想:這最後的壹夜,我如果還想不出答案來,明天天壹亮,我就自刎。

這時候,忽然聽見樹上兩只貓頭鷹“呱呱”地叫了兩聲,說起話來了。

“老婆子,咱們明天吃什麽呀?”

“老頭子,不是給妳說過了嗎,咱們明天壹早就可以吃到固夢的肉了。”

“固夢不是還沒死嗎?”

“他壹直到現在,還沒有想出宋江給他出的那壹道難題,明天就是第七天,他不想死也得死呀!”

“真可憐,像固夢這樣聰明的孩子,可真不應該這樣死呀!

難道說,宋江的那道難題,真有那麽難麽?“

“嗨,有什麽難的,有的人,聰明壹世糊塗壹時!固夢他盡往那難處想,可不就越想越難了麽?其實呀,這個題目最簡單不過的了。”

“那麽說,妳是知道答案的啰?”

“這麽簡單的題目,連想都不用想,誰不知道哇?”

“妳倒是說出來給我聽聽。”

“妳想啊,壹個人清晨起來,先洗臉,精神就好了,精靈不是在臉上嗎?”

“對對對,是在臉上。那麽中午呢?”

“中午天氣熱,洗個澡,渾身清涼,心平氣和,精靈不是在心上麽?”

“不錯,有道理。那麽晚上呢?”

“晚上入睡之前,人人都要洗腳,不洗腳心煩氣躁,睡不著覺的;洗過了腳,就渾身輕松,可見晚上精靈在腳上。這不是明明白白的事情嗎?”

“嗨,可惜固夢這樣聰明的孩子,連這麽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出,活該明天給咱們老兩口兒當早點。”

“妳可輕點兒,別讓固夢聽見了,咱們明天的早點,可就飛啦!”

“啪嗒”,壹顆露珠,正好落在固夢的的眉心,把他從睡夢中驚醒。啊,壹連六天六夜的苦苦思索,他太疲倦了,往大樹上壹靠,不知不覺地就睡熟了。睜眼壹看,天色已經大亮。啊,是到了我的最後時刻了,我該結束自己這短暫的人生了。哦,不,他突然想起夢中兩只貓頭鷹的對話來了。這是自己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呢,還是榕樹媽媽看見我有難特地托夢來救我呢?不管是哪壹種原因,貓頭鷹說的話,卻是完全對的。好,我不用去死了,我有救了。

固夢回到了自己的家,靜等宋江登門。當地凡是知道兩人打賭的,都在這壹天早早地來到固夢家門前,要看壹個誰勝誰敗的結果。

下午天黑之前,宋江如期而至,壹進門,打了個稽首,問:

“聰明的固夢,我問妳的那個問題,妳能夠解答了麽?”

固夢合掌還禮,淡淡地說:

“這樣簡單的問題,其實妳不用等七天,當天當時,我就可以回答妳的。只是不知道妳說過的話,可還算數?”

“大丈夫壹言既出,駟馬難追。當著這麽多父老鄉親的面,我還是那句話:妳猜對了,我自刎謝妳;妳猜不出呢,就自刎謝我。現在請說妳的答案吧!”

固夢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說:

“人的精靈,早起洗臉,精靈在臉;中午沐浴,精靈在心;夜晚洗腳,精靈在足。請問宋江大師,是也不是?”

固夢每答壹句,宋江的臉色倏地壹變,先由黃變白,又由白變青,最後像烏雲籠罩,疾風暴雨就要來臨的樣子,神色愀然地說:

“固夢堪稱拍固夢,宋江愚魯不如君。我在人前所說,決不食言。現在我就自刎,以謝閣下。”

說罷,抽出佩劍往脖子上壹橫,固夢要攔,已經來不及了。

宋江的腦袋壹落地,滾到哪裏哪裏就著火,房屋化為灰燼,田地變為焦土;滾到河中,河水沸騰起來,片刻就幹涸了;滾到天上,天上多了壹個太陽,赤日炎炎,大地如焚,立刻造成大旱。

老百姓陷入空前的災難。聰明的固夢,也無計可施了。

宋江有七個女兒,聽說父親自刎,遺下人頭繼續為害,急急趕來。大女兒用壹個托盤把父親的腦袋盛起,捧在手上。火焰立刻布滿了她全身。為了父老鄉親們免遭塗炭,她沒有把托盤扔下,而是強忍著苦楚,牢牢地端住。眾姐妹趕緊用銅盆打水,往她身上潑去,以減少大姐的痛苦。鄉親們聞訊,也都紛紛端盆打水,往她身上潑。

從此,宋江的腦袋,就由他的七個女兒輪流捧著,壹年壹換。

每逢輪換的日子,姊妹們大開宴會,各路神道都來參加,大家都幫著壹起潑水。——流傳至今,於是就形成了泰族人的節日:潑水節。

托缽僧的故事,同樣得到了大家的鼓掌稱贊。

潑水節又叫“宋幹節”,華裔誤傳為“宋江節”。這本來是泰國舊歷的新年,自從1940年泰國改用公歷以後,把潑水節(公歷4 月13-16 日)定為本國的傳統節日,放假兩天, 連駐外使節也不例外。這壹情況,與中國把舊歷的新年定為春節很相似。

其實,潑水節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壹種傳統宗教儀式:每年的某壹日,教徒們都要到河邊去洗澡,以洗去身上的所有罪惡。行動不便的人和老人,由親屬把水從河邊挑回家來灑潑洗罪。這壹儀式後來傳到了緬甸和泰國,時間在緬甸定在壹年的最後三天,大約是公歷的四月上中旬;泰國則定在泰歷的新年,時間為公歷的4 月13-16日。

泰國的潑水節,活動豐富多采,並不僅僅限於潑水。在首都曼谷的皇家田廣場、考輦公園等地方,有歌舞表演,還有傳統的皮猴戲、傀儡戲表演。最熱鬧的地方是古城清邁,這裏不但是泰族人從中國南遷以後建立的第壹個國家,而且泰族人都認為清邁是宋幹的原居住地,因此也是宋幹節的發源地。泰國發展旅遊業以後,清邁也成了重點旅遊區,每年的宋幹節,都有大批的國外旅遊者來觀光,簡直就像 *** 教徒到麥加朝聖壹樣熱鬧。清邁本來就有火車與曼谷直通,為了發展旅遊業,還建立了飛機場。

潑水節的主要活動當然是潑水。除了潑水之外,還有如下壹些活動:

最主要的活動是進行虔誠的“浴佛”儀式:齋戒沐浴後的善男信女們手捧香燭、鮮花、供品,成群結隊地到附近的寺院裏去禮拜祈禱,聽僧侶誦經。僧侶用桃枝把浸著花瓣的香水灑到人們的頭上,然後把佛像從蓮花寶座上請到院子裏,用黃姜水和香水淋灑。

其次是“堆沙”,人們到河邊用銀碗掏來沙子,送到寺廟的院子裏,聚沙成塔,插上各色彩旗和鮮花,最後把沙子撒在整個院子中。

“放生”是修行行善的主要形式。宋幹節期間,人們將自己餵養的或買來的魚和鳥送到河邊或野外去放生。

節日活動的最 *** ,是慶祝 *** 。其中以清邁的 *** 為最精彩。清邁的 *** 由 *** 組織,以民族樂隊為前導,樂師們穿著泰北特有的藍色粗布衫,邊走邊演奏優美動聽的泰族樂曲。 *** 隊伍中有花車、巨象、歌舞等等。其中最引人註意的是“潑水節皇後”,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坐在壹輛繪有珍禽異獸的花車上。花車後面是壹輛古色古香的巨大戰車,車上載著壹尊大佛。戰車的後面,是壹隊表演武功的“拳師”。武功隊的後面,是壹群表演“指甲舞”的姑娘。這是壹種富有民族特色的泰族歌舞。等候在路旁的觀眾,準備好了壹桶桶清水,等 *** 隊伍來到,就壹勺勺地向他們盡情潑去。住在臨街樓房裏的居民,就在陽臺上往下潑水。被淋得濕透了的 *** 者,興高采烈地向潑水的人高歌致謝。因為誰被潑得最多最濕,誰就是最受歡迎、最最幸福的人。

潑水節不但在緬甸、泰國盛行,還在東南亞許多國家流行。

不過潑水的形式各地不同。泰國人除了對老人象征性地灑少許香水之外,在同輩人中間,是端著大盆小盆的清水肆無忌憚地互相追逐互相傾潑的;在印度,人們互相噴射紅顏色的水,在柬埔寨,還要把對方整個兒浸入水中。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各地有許多不同的傳說,當然全都帶有神話色彩。

有的地方說:從前有壹位美麗的公主,被魔王劫去,公主機智地殺死魔王,逃了回來。但她身上沾滿了惡魔的汙血,於是人們就用清水向她身上潑去,為她洗凈身子。沿襲下來,從此有了潑水節。

有的地方說:在宇宙剛剛形成的時候,帝釋天與婆羅摩神比賽壹個歷法數目的推算,商定以腦袋為賭註。經迦瓦羅密大師裁決,婆羅摩的推算錯誤,於是帝釋天就砍下了他的頭。沒想到他的頭像烈火壹樣,放在地上,大地立刻枯焦;放進海裏,海洋立刻幹涸。沒有辦法,人們只好不斷地向它潑水。沿襲下來,形成了潑水節。

有的地方說:某年的四月間,天氣奇熱,人們因中暑而死者不計其數。正好明代的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途經緬甸,向中暑的人們灑水,中暑的人病都好了。那壹天是四月十五日,於是每年的這壹天,人們都要互相潑水,以求消災納福。從此形成了潑水節。

本來,像這樣的故事,壹定還可以繼續演說下去的。因為關於潑水節的典故,各地不同的傳說實在太多了。但是這時候馬車停住。前面就是泥石流大塌方,壹面是高山,壹面是深淵,亂石、泥漿堵塞了道路,十幾個工人,正在用小車清理,馬車根本拉不過去,不得不讓所有的人都下車,把行李也搬下來,把馬卸了,把這壹特制的馬車拆開,然後用馬壹樣樣馱過去,再組裝起來。

車上所有的人都參加勞動,包括婦女在內。只有托缽僧按習俗不參加任何勞動,下車以後,卻拿壹塊毯子墊著,盤腿打坐,手撚佛珠,閉目念經,像是求佛保佑順利通過這壹險途。

等到馬車在泥石流的那壹面重新組裝起來,大家都累了,時間也已經到了中午時分。趕車的從河裏提來清水飲了馬,又取出草料來餵牲口。大家也趁這時候就地打尖。

這壹頓中午飯,吃什麽的都有。吳永剛吃的是罐頭;多數人吃的是糕餅;也有泰族人特有的“竹筒飯”。這是用壹節毛竹,在節上開壹小口,灌進大米和水,再把小口封住,放在火上直接燒烤。飯熟以後,因為是密封的,等於罐頭壹樣,時間稍長也不會腐爛,吃起來帶有壹股竹子的清香。吃的時候,用刀子把竹筒壹破兩半兒,用手抓著吃,特別適合於出門食用。

人人都帶幹糧,只有托缽僧不帶。他是吃四方的修行人,按照泰國“齋僧”的習慣,只要有別人吃的,就不愁沒有他吃的。

果然,大家在吃飯之前,除了吳永剛之外,都紛紛從自己的幹糧袋裏拿出東西來布施給他。不壹會兒,他的面前就堆成了壹堆兒。

別看他年紀已經不小,卻吃得比誰都多。這是因為按照泰國和尚“過午不食”的規矩,這是他今天最後的壹頓飯,再要吃,就要等明天早上了。

人馬吃飽喝足,各歸原位,繼續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