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9月,劉邦在沛縣率眾三千,正式起兵抗秦。7年之後,劉邦在汜水河畔舉行登基大典,漢朝自此開始。
熟悉漢朝歷史的朋友,對這段記載應該是耳熟能詳了。不過,對於劉邦起義這段歷史,很多朋友們卻可能有壹個疑問。
在劉邦沛縣起義之前,明明是蕭何比他官更大,為什麽起義之後,蕭何反倒也要追隨劉邦呢?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蕭何這個人。蕭何是個文化水平極高,頭腦極其聰明的人,性格很隨和,也善於識才,樊噲,曹參,夏侯嬰,還有西漢名將之壹周亞夫的父親周勃,都是蕭何結識的朋友,加上蕭何在沛縣任職。雖然只是小小的文官,但是蕭何還是在當地有壹定的名望。
再來說下劉邦,那時的劉邦,在秦朝時還是壹個小小的亭長,劉邦奉命押解勞役去驪山為秦始皇修建皇陵,因修皇陵工程巨大,身體勞累不說,修建完陵墓,皇帝為了保住皇陵秘密,壹般都會殺人滅口。勞役們自然知道,有很多就是去往驪山的途中逃跑了。
劉邦是個明白人,他想著這樣跑下去,等到驪山估計都跑光了,因此在走到芒碭山時,就停下來了。
趁著夜色,把剩下的勞役都放了,讓他們逃命,自己也要逃命去了,在這其中有十幾個勞役死心塌地的跟隨劉邦去往各處。
秦朝末期,由於秦朝的權臣趙高和秦二世胡亥統治環境黑暗,導致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的生活,激起了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沛縣令想響應陳勝,吳廣的起義。蕭何和曹參當時在沛縣也是有官職之人,他們勸縣令將本縣逃往在外的人都召集回來,可以壯大起義軍的力量,縣令覺得有道理,便派人將劉邦請回來。
劉邦到了沛縣城下,縣令出爾反爾,下令關閉城門,捉拿蕭何,曹參二人,二人得知消息後,逃往城外,劉邦聽聞此消息,鼓動城中百姓壹起殺掉縣令。
縣令因不體恤百姓,早已失去民心,百姓們殺了縣令,開城迎接了劉邦,進了城中,蕭何和曹參竭力推薦劉邦,大家推舉劉邦為首領,領導大家。
以上是劉邦被推舉首領的整個過程,劉邦是以什麽優勢贏了蕭何呢?
其實,劉邦最大的優勢,在於劉邦會籠絡人心和出色的領導才能。之前在押運勞役去修皇陵,放他們逃走,換來十幾個人的誓死忠心,以及鼓動百姓殺掉縣令,百姓出城迎接。這兩點也直接說明了劉邦的籠絡人心和領導才能還是有過人之處。
而蕭何這個人,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野心。雖然想壹舉推翻秦朝的統治,但是沒有想要當首領的野心,不然也不會推薦劉邦去做這個首領,壹個有太大野心的人,是不會甘願受人領導的。
反觀劉邦,劉邦是有野心,不然也不會當這個起義軍首領,要知道起義風險很大,如果失敗可是要賠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但是劉邦想要通過起義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壹旦成功,自己就可以享盡榮華富貴,功成名就。
蕭何雖然擅長謀略,善於識人,學富五車,但是蕭何並沒有特別強的領導才能。
這樣的人只適合當軍師進行謀略,並不適合去領導起義軍。領導起義軍的人不光有領導才能還要有膽氣,蕭何雖然不是膽小之人,但是要是和劉邦在壹些事情上相比的話,還是差了壹些。
綜上所述,雖然蕭何在名望上勝於劉邦,但是沒有劉邦有領導才能,畢竟再有名望沒有領導才能也是不行的,壹個好的軍隊,有壹個好的領導,把大家凝聚在壹起,這樣的軍隊才不容易被輕易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