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朗讀並背誦課文。比較兩篇短文在句式、節奏、用詞等方面的不同之處,說說它們分別帶給妳什麽樣的美感。
參考答案:
《答謝中書書》描繪了優美的山川景色,語言精美,描寫生動;《記承天寺夜遊》描繪了壹幅庭院月夜小景,語言樸素自然,文章通過記事、寫景、抒情,創造出壹種詩壹樣的藝術境界,表現出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給人以美感和熏陶。
二、《答謝中書書》所寫的景物有什麽特征?文章結尾說:“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想壹想,其中有什麽言外之意?
參考答案:
《答謝中書書》表達了作者沈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實是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表露無疑。“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三、細讀《記承天寺夜遊》,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寫作背景和妳對蘇軾生平、思想的認識,談談對“閑人”的理解。
參考答案: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裏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
四、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並體會其妙處。
1.山川之美,古來***談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2.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沈鱗競躍
參考答案:
1.***:***同。交:相互。 俱:全、都。
2.入:插入。 見:看得到。 將:將要、趨向。 亂:無規律的。
欲:快要。 競:爭相。
“入”“見”“將”“亂”“欲”“競”幾個詞的運用,將峰之高,水之清,景物中的動作和聲音等狀態表露無遺。
五、從兩篇短文中任選其壹,發揮想象,將其改寫成壹篇白話散文。
參考答案:
《答謝中書書》改寫
山川秀麗的景色,自古以來都是文人雅士***同贊嘆的,真所謂“山水美景,人人皆愛”。
擡頭仰望,高高的山峰聳入雲端,好似擎天大柱。低頭俯視,清澈的溪水靜靜流淌,似活潑的小姑娘,壹邊唱著,壹邊舞蹈著,使人頓時感到翡翠的顏色太淺,而藍寶石的顏色又太深,哪怕是繪畫名家,大概也難以描摹這如詩如畫般的景色吧。向來有山無水則無趣,有水無山又乏味。正是這山水的相伴相映,才使得遊者神采煥然;正是這仰俯的上下結合,才使得遊者心曠神怡。
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單壹卻使人感到冷寂。莫急,妳看那兩岸石巖壁立千仞,在陽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斕、五色爭輝、熠熠耀眼。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間於其中,就如五彩錦緞上綴以碧玉翡翠,頓成奇觀。兩岸如懸著兩幅錦幛,上有藍天作背景,下有流水為襯托,實為“天下第壹美景”。山腳下,壹株株古松,披鱗掛甲、昂然挺立,好像是壹個個威風凜凜的戰士。另壹邊,壹片片竹海,青翠欲滴,風輕輕吹過,竹葉微微顫動,真像壹張張嘴巴在喃喃細語。如此景色,四季長存。
最初的早晨,白霧繚繞於山間;繼而如絮如帶,仿佛是仙女在此作畫;緊接著似煙似縷,好似天堂美景……就在如紗壹樣的薄霧將要消失的時候,太陽冉冉升起,猿啼鳥鳴,眾音齊會,生機勃勃,仿佛是壹場盛大的演唱會。傍晚來臨,紅日西沈,她是太過勞累,去休息了。落日的余暉,為群山抹上了淡淡的紅暈,好像壹個嬌羞的姑娘。飛鳥歸林,猿猴棲樹,山色蒼茫,潛遊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靜中見動,寂中現響,沖破了湖面的寂靜,別具意趣。
不得不說——此般人間天境,無處能及也!
繼續閱讀
猿輔導語文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