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民國,卻精彩紛呈,四大美男、四大美人交相輝映,四大才子、四大才女文采斐然,還有那眾多王孫貴胄連“四大公子”都承載不下。
或許紅顏易逝而作品永恒,所以時至今日,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這民國四大才女的名號,要遠遠響於四大美女。關於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的事跡,眾多文章傳世頗多,正史也好演繹也罷,早已市井皆知,我只想說說平時大家都不太註意的身後事。
這四位才女子之中,呂碧城和張愛玲均選擇了海葬沒有墓地。石評梅去世後安葬於北京陶然亭公園內愛人高君宇墓側,可謂生死與***,他日再專文撰述。
唯有蕭紅,身前流離、身後輾轉、孑然壹身、孤獨異鄉,挺讓人唏噓不已。
蕭紅壹生璨如流星,生逢亂世的她在短短三十壹年的生命之中,除去故鄉東北(哈爾濱)二十四年之外,竟然輾轉上海——期間還去了青島、日本壹年多——三年半,在漢口、臨汾、西安、重慶二年,最後又流落香港二年,最終客死異鄉。
蕭紅的壹生中,有過多段情感糾葛,除去父母包辦婚姻的未婚夫汪恩甲和臨陣退縮的表哥陸哲舜之外,有兩任丈夫“溫暖三郎”蕭軍、終背罵名的端木蕻良,以及兩位難以厘清的魯迅先生和伴其去世的駱賓基。尤其是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三位同出東北的文人被稱為“壹生情敵”,也算為才女奇人蕭紅的壹生做了壹個精彩的註腳。
1940年初,彼時結婚壹年多的端木蕻良和蕭紅由重慶輾轉到香港,因為蕭紅希望尋覓壹個可以創作的安靜環境。香港也確實實現了蕭紅的想法,她在港完成了壹生中三部長篇中的兩部——《呼蘭河傳》與《馬伯樂》——尤其是代表作《呼蘭河傳》。可惜好景不長,1941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投降起,香港進入了港人口中的“三年零八個月”日據時期。不到壹個月後的1942年1月22日,蕭紅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在香港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臨時救護站(西環列堤頓道2號)病逝,享年31歲。
在蕭紅前夫蕭軍和陪伴其去世的駱賓基的晚年回憶錄中,都指端木蕻良拋棄蕭紅,不過我並不太相信,畢竟,在蕭紅去世前後,端木蕻良都是作為家屬身份壹直存在,尤其是在蕭紅遺體火化和安葬的事宜之中。根據端木晚年的回憶,“蕭紅先後被轉送了幾家醫院,由於日軍的軍管和缺醫少藥,最後病逝在聖士提反女校的臨時救護站裏。當時環境惡劣到連哭的時間都沒有,日軍要求港人屍首必須統壹集體火化或裸屍埋葬到某壹規定地點。為了讓蕭紅的遺體得以單獨火化以抱住骨灰,我冒險爭取到負責處理港島地區殯葬事務的馬超棟先生的幫助。1月25日和26日,我把蕭紅的骨灰分葬在淺水灣和聖士提反女校後土坡上。”(端木蕻良《我的文學之路》載於2002年出版《名流成功之路》壹書)
端木蕻良說,把蕭紅的骨灰葬在淺水灣,是因為蕭紅希望死後埋在壹個風景區裏,要面向大海,所以端木蕻良選擇了至今仍是港人休閑佳處的淺水灣,而據端木蕻良後來接受采訪說,當時的香港已陷於戰亂,淺水灣時有日本軍隊出沒,他在安葬蕭紅時,即嗅到了沿途壹路上的血腥味。他擔心此處墓地不能長久保全,因此特意留下了另壹半骨灰放在另壹只同樣的花瓶裏,秘密地埋葬在聖士提反女校校園後山坡上壹棵樹下。即便壹處被淹沒,至少還有另外壹處。而之所以選擇女校,是因為當時法國醫院就設在這所教會女校內,蕭紅正是在這裏過世。
1956年,蕭紅墓所在的海灘被商家選定修建泳池,而彼時的蕭紅墓也已經被商販拉起帳篷變成售賣零食的攤點,香港中英學會以及陳君葆、譚寶蓮、馬鑒等積極奔走呼籲下,促成商家工程停工。但因為香港的法律規定,遷墳需要親屬的同意,所以最終大家推舉蕭紅生前友人葉靈鳳出面交涉。葉先生代表中英學會致信北京的端木蕻良,面對遷葬和募捐修墳兩種選擇,端木蕻良主張回遷;但他當時行動不便無法前去,遂委托離港最近的廣東作家協會來協辦此事。
1957年8月3日上午10時,六十多位香港文化界人士在九龍紅磡永別亭內舉行了蕭紅骨灰返穗送別會。1957年8月15日下午,廣州市文化藝術界在大德路別有天殯儀館舉行蕭紅遷葬悼念儀式。儀式舉行完畢後將骨灰安葬於廣州郊區的銀河革命公墓。
之所以當時沒有遷回蕭紅的故鄉,是因為當時時局的問題,不具備北遷的條件。據說上世紀70年代“蕭紅研究熱”後,蕭紅出生地哈爾濱呼蘭曾希望將蕭紅遷葬歸故裏。而兩地政府相關部門接觸後,廣州方面提出可以將骨灰分成兩份,壹份帶回哈爾濱,另壹份留在廣州。這壹方案遭到了蕭紅後人的反對。因為後人覺得廣州的骨灰其實也只是蕭紅骨灰的壹半,“如果再分開,又要對逝者折騰壹次。”後來呼蘭縣求助端木蕻良,端木把自己珍藏了50年的蕭紅遺發交給了蕭紅的家鄉人,而這壹縷秀發就安葬在今日呼蘭西崗公園內的蕭紅墓中。
端木蕻良將蕭紅骨灰分兩處埋葬,是擔心淺水灣墓地終究不保,還有另壹半骨灰能夠保存。可是造化弄人,數十年之後,淺水灣的骨灰已經遷葬廣州,但當年備份的另外壹半骨灰,卻失蹤了,這成為很多蕭紅迷心中不解的心結。
其實當年埋在聖士提反女校後山坡上的蕭紅骨灰瓶,端木蕻良生前也曾多次托人尋找,都沒有結果。1995年3月,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夫人英國人蘇珊娜·浩女士給端木蕻良郵寄了聖士提反女校上世紀40年代地形復制件,請他指認當年埋葬骨灰瓶的確切地點,但是復制件模糊不清加之端木蕻良年事已高,竟也無法辨認。
1988年,蕭軍去世。葬遼寧省淩海市(今蕭軍公園內)。
1994年,駱賓基去世。墓地不詳。
1996年,端木蕻良去世。
唯有被蕭軍和駱賓基成為“拋棄蕭紅”的端木蕻良去世前留下遺言:將其部分骨灰灑在聖士提反女校後山坡蕭紅另壹半骨灰埋葬地。
1997年,端木蕻良的夫人鐘耀群女士飛赴香港幫助丈夫實現了生前遺願。
據說蕭紅病重時的蕭紅,曾希望駱賓基將她送至上海許廣平處。而臨終之時,她亦囑托,壹旦不治,先葬於面向大海之處,將來如果有可能,懇請葬在魯迅的墓旁。“此事現在辦不到,將來也得辦。”
可惜壹代才女,最終客死異鄉,未能落葉歸根,未能追隨恩師,壹生摯愛她的三個男人也搜沒有能夠與她相守。而今的歸宿地,竟是她生前從未踏足的嶺南。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宋)晏殊《中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