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妳有沒有這樣的苦惱:
明明壹起做事,別人做得又快又好、輕松升職加薪,可妳卻做得又慢又差、只能原地踏步;明明都用同樣的時間,別人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家人滿意,可妳卻手忙腳亂、顧此失彼;明明妳知道做事之前要考慮周全,可真正做起事來卻總是錯漏百出;明明妳努力又勤奮、聰明又好學,可就是無法成功;明明妳懂得了很多道理,可還是過不好這壹生!
妳不禁大喊:“我不想要這樣的生活,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誰能救救我呀?”
別急,凱茜·拉舍能救妳!她認為,只要具有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就能用正確的方式去做事,妳的煩惱自然會壹掃而光。
凱茜·拉舍是英國資深企業培訓師、生產效率專家,致力於幫助客戶構建深度思考體系,提升個人發展能力。她曾服務過許多大型國際專業服務公司,為他們的領導層進行內部培訓。
《深度思考:讓所有事情都能正確入手》這本書,正是凱茜·拉舍多年實戰經驗的精華總結,這是壹本讓普通人也能學會深度思考的書。
第壹部分:為什麽要深度思考?
從小老師和父母就叮囑我們,考完試要總結,以便查漏補缺,下次考出更高的分數;長大後領導也會告訴我們,做完項目要復盤,爭取下次做出更好的方案。其實不管是總結還是復盤,本身就是能讓自己進步的深度思考過程。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表明:僅僅10分鐘的深度思考,就能明顯提升學習和工作效率。
那接下來,咱們就具體聊壹聊深度思考的那些好處吧。
首先, 深度思考可以讓妳在工作中脫穎而出。
身在職場,有時候工作努力未必就有好結果,畢竟公司是只講功勞不看苦勞的地方。要想有成績,光靠傻傻地埋頭苦幹是遠遠不夠的。
那妳肯定要問了:那怎麽做才能有好結果呢?很簡單:深度思考!
俗話說,幹活不隨主,累死白辛苦。如果妳足夠有心,就會發現每個公司都有員工評估標準,每個領導心裏也都有壹桿秤。這些可能是明面的規章制度,也可能是暗裏的個人好惡,但總會有壹個大體框架供妳參考。
所以,在努力前妳要先弄清這個或明或暗的框架,在框架基礎上制定自己的年度目標或發展計劃。還要根據公司的發展變化,實時調整修正自己的計劃。只有像這樣深度思考,妳才能找出潛在問題,調整努力方向,在工作中脫穎而出。
除了能做好工作, 深度思考還能讓我們更好地平衡生活。
很多時候,妳可能感到自己的生活忙碌而又混亂,要麽父母嫌妳照顧不周,對妳不滿;要麽愛人嫌妳不顧家,對妳抱怨;要麽孩子嫌妳陪伴少,小嘴撅上了天。而妳還想健身交友、培養愛好,擁有自己的生活。結果總是顧了這個顧不了那個,哪頭都落埋怨。
而深度思考就能幫妳分清主次,把父母、愛人、孩子和自己有序排位。妳先要確定當前的首要任務,然後分析時間和精力的分配比重。把這些都理清捋順,並按部就班地去做,妳會發現生活就會變得平衡有序。妳既能享受天倫之樂,還能保留自己的壹份空間。
另外, 深度思考還能讓妳養成新的行為習慣。
比如,想培養壹個能夠讓妳獲得成功的好習慣。妳可以這樣問問自己:我有哪些沒實現的夢想?我到底喜歡什麽?我有哪些天賦和不足?新習慣能對我的工作和生活有什麽幫助?我每天能拿出多少時間去做這件事?
弄清這些問題,就可以開始培養新習慣了。比如,開啟新的健身方式,加入新的***讀社群,或者學習壹門新樂器等等。當然如果時間精力允許,妳也可以同時培養幾個新習慣。
第二部分內容:什麽是深度思考?
長輩或領導經常說,年輕人做事不要沖動,壹定要三思而後行。這裏的“三思”,其實也就相當於我們今天要聊的“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是壹種能夠幫妳集中思維的方式,也是壹個具有特定目標的學習過程。
比如,當妳每天又忙又累,壓力山大時,妳可以把註意力集中到某壹件煩心事上,進行深度思考,可以像這樣問自己:
這件事我真有必要做嗎?正確的做事方式是什麽?我是不是壹直在無效重復呢?我做到最後能達到預期嗎?我只能靠自己嗎?
想清楚了這些問題,妳就會明白做這件事有沒有價值;如果有價值,怎麽才能做好。思路理清了,方向明確了,妳的壓力自然就減輕了。
作者認為,要想真正學會深度思考,還要考慮到大腦認知、心理情感和身體感受這三個層面。簡單來說,就是腦、心、身。
咱們結合壹個“被老板批評後,向朋友訴苦”的例子,來具體聊聊。
首先,大腦認知層面要求我們要使用理性和邏輯看待事物,要考慮接觸了哪些人和物,人的具體表現和物的客觀狀態都是什麽樣的。
比如妳可以說:“老板騰地站起身來,把我的策劃案狠狠地往桌子上壹摔,然後指著我的鼻子罵:‘這點事妳都做不好,純粹是個廢物!’”
接下來是心理情感層面,就是描述我們對事物的感覺和情緒,經常使用像驚喜、憤怒、悲哀、憂慮和恐懼等這樣的情緒詞。
比如妳這樣說:“老板的話讓我很憤怒,氣得我都想上去扇他幾個耳光!”
我們最後再聊聊身體感受層面,也就是生理感覺。這裏需要註意的是:引起這種感覺的原因,很可能不是我們壹開始想的那樣,而是另有原委。
比如妳繼續說:“當時我被氣到渾身發抖,晚上回家後就壹直心口疼,我感覺肯定是被老板氣出心臟病來了。如果真這樣,我饒不了他!
第二天睡醒後,我發現心口上有塊淤青,心想‘生氣也不至於出現淤青吧!’後來仔細回想昨天所有的事情後,我想起搬箱子時不小心碰到了胸口,但當時沒在意。所以這樣看來,我心口疼不是被老板氣的,而是自己碰的。”
所以,在看待問題時,不能只關註表面,而要挖掘背後的真正原因。
只有多角度深度思考,我們才能全面看待問題。
第三部分:如何深度思考?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深度思考自然也有自己的獨門利器。妳是不是迫切地想知道,這個獨門利器是什麽呢?別急,謎底馬上揭曉!
它就是本書作者凱茜·拉舍獨創的 EDGE-it思考模式,這是壹套多元化的以目標為導向的思考模式。它讓我們在每壹個思考階段,都能把重心放在最關鍵的環節上。
好,下面咱們結合書中傑森求職面試的案例,來具體聊聊這個思考模式。
EDGE-it思考模式***分為五個步驟:總結經驗、深思熟慮、泛化選擇、采取行動和循環往復。
先說第壹步: 總結經驗,也就是要深度觀察自身經驗。這壹步,我們要回答三個問題:發生了什麽事?每個參與者都做了什麽?我當時感覺如何?
咱們壹起看壹下傑森的答案吧!
發生的事情是:傑森在面試;參與者們所做的事情是:三位評委在輪流提問題,傑森在回答評委的問題;傑森當時的感覺是:很緊張。
接下來我們說第二步: 深思熟慮,也就是要理解這段經歷對妳來說有什麽意義。這壹步,要回答壹些探索性的問題。
比如,我最希望從這次經歷中得到什麽?此次經歷有什麽開心的事情?結果上有什麽不滿意?經歷背後隱藏著什麽事實?我想通過深度思考獲得什麽成果?
咱們還是來看看傑森吧!
傑森這次面試雖然緊張,但是他通過分析面試官的反應,發現第壹位面試官比較欣賞他。但他無法確定這位面試官的話語權有多大,所以他也努力去迎合了其他面試官。
下面我們再說說第三步: 泛化選擇,也就是要給接下來的行動,找出更多選擇。核心任務就是,搞清楚現在能做什麽。
妳可以盡情自由發揮想象,想出的選擇方案越多越好。
比如想壹想:我到底想要學習什麽經驗?可以通過什麽方式去學習?眼前存在哪些問題和挑戰?我能以什麽方式應對?
咱們來看看傑森是怎麽泛化選擇的:
傑森的泛化目標有兩個:目標壹,是互動方式更簡潔;目標二,是陳述更有說服力。
針對目標壹,他泛化出了“時刻註意對方的肢體語言”“閱讀溝通書籍”“和難相處的人建立親密關系”“記住對方長相、名字”以及“把對面試官的關註度排序”等選項。
針對目標二,傑森泛化出了“用激情帶動對方情緒”“演講中留有余地”“學習演講高手的經驗”和“參加舞臺劇表演”等選項。
選項有了,接下來我們就到了第四步: 采取行動,也就是要評估所有選項,並篩選出最佳選項去執行。這壹步的核心內容,就是將行動和經驗結合起來。
我們可以先根據執行難度和有效程度的不同,把所有選項分別排序 ,然後選出容易執行並且最有效果的選項,再去采取行動。
還是以傑森為例,傑森通過對各選項排序後發現,最佳的三個選項分別是:“時刻註意對方的肢體語言”“學習演講高手的經驗”和“演講中留有余地”。隨後傑森立刻開始執行這些選項。
好,接下來就到了最後壹步: 循環往復,也就是重復前面的四個步驟。 可以說,前面的四個步驟能培養妳構建深度思考的能力,而最後的循環往復,能讓深度思考成為妳的壹種習慣。
反復運用這5個步驟,妳就能養成深度思考的好習慣,從而正確入手去做所有的事情。那麽,妳離成功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