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習鋼琴的故事和感受結尾
鋼琴伴我成長
我四歲的那年,媽媽帶我上了第壹節鋼琴課。手指敲擊著那黑白的琴鍵,第壹次聽到鋼琴聲的我,就對它產生了好奇。可是那時,我對它壹無所知,不要說什麽升降號、還原號、踏板記號了,我把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統統叫做“雞蛋”、“鴨蛋”。漸漸地,我認識了高音符號和低音符號。七歲時,我已經認識了保持音、頓音、裝飾音等,並且能夠彈奏壹支完整的樂曲了。現在,我已彈奏了不少世界名曲了,如貝多芬的《獻給愛麗絲》,海頓的《奏鳴曲》,肖邦的《E小調小步舞曲》、莫紮特的《圓舞曲》等。僅僅六年的時光,我的進步真是超出 了我的想象!
我永遠也忘不了我的鋼琴六級考。因為上次考六級,我沒有通過,為了這壹次考試,我又苦練了整整壹年時間。所以當我踏進考場時,我的心“咚咚”地跳個不停,好似心裏有只小兔子。“下面請章容嘉同學演奏。”輪到我了,我坐上了琴凳,深深地呼吸了壹下,便開始了我的演奏-------舒伯特的《諧謔曲》。說實在的,這首曲子實在是有點難度,它的臨時升降號很多,還有無數的跳音,保持音更是多得數不勝數,我每天起碼要花壹個小時練習,我因為它倒下過無數次(倒在床上——嘿嘿),但每次又頑強地爬起來。也算皇天不負有心人,我終於能夠比較流利、準確地彈奏它了。
我開始演奏了,優美動聽的音符從我的手指中流了出來,我像駕馭著壹匹小馬壹樣牽引著我的旋律和速度,帶著她穿過草原,行進在山林,用歡快生動的步伐。優美的旋律也流進了評委的耳朵,流進了觀眾的心中。雖然沒有回頭,我好像也感覺到了他們眼中漸漸流露出的贊許的目光,他們好像也被我的琴聲陶醉了。我離開的時候,看到評委用筆在本子上“刷刷”地寫著……
兩個月後,我收到了壹封信,打開壹看,是鋼琴六級合格證書!此時此刻,快樂像泉水壹樣流進了我的心田;此時此刻,我心中的快樂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雖然學鋼琴並不容易,可壹旦掌握了壹首鋼琴曲,那是多麽值得高興啊!
今天,我已經通過了7級,正準備向8級進軍。我相信:鋼琴將會永遠伴我成長,它將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無限的樂趣!
⑵ 學琴經歷作文
[學琴經歷作文]
學琴經歷 從小我就喜歡音樂. 今年夏天,媽媽知道我喜歡音樂,就給我請來了壹位鋼回琴老 師,教我學電答子琴. 我的老師是小彭姐姐,她先教我譜子,再教我手勢,她告訴我說:\"大拇指放在中央C上,食指放在D上,中指放在E上,無名指放在F上,小拇指放在G上,最後還有A,B是用左手彈奏的.\" 剛開始我不會彈,小彭姐姐耐心教我,我很快學會了簡單的彈奏,但是後面越來越難,我不想學裏了,媽媽支持我,說:\"不要放棄,媽媽相信妳是好樣的!\"我聽了,心中充滿了勇氣. 我更加努力的練琴,過了壹周,我終於學會了學琴經歷作文200字小學生作文(/)
⑶ 貝多芬的學鋼琴的小故事告我2個
第壹章:早熟的天才,艱苦的童年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誕生於萊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貝多芬的父親是當地唱詩班的男高音,是壹個經常醇酒的蠢漢。他的母親是女仆,這是個清貧的家庭。
貝多芬是壹個典型的神童音樂家。由於他在音樂上的早慧,十二歲時就被人拿來同名垂青史的音樂神童莫紮特相提並論。他愚蠢的父親急切地想利用這壹點來賺取名利,逼迫小貝多芬整天練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在貝多芬的記憶中,他根本就沒有享受過父愛。
上天又偏偏賜給貝多芬壹副粗陋的外表,外加身材矮小粗壯-即使成年後也不過1.58米,他的外貌使他從小就遭人譏笑,成年後也難於幸免。
清貧的家庭,粗暴愚蠢的父親,不惹人喜歡的外貌,所有這些構成了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後的反叛性格和強勢作風,也造成了他成年後粗俗的言談舉止。貝多芬被許多同時代的人描述成“粗魯、固執、脾氣暴躁,只要心情稍有不好,就隨時隨地亂吐痰。”
大約在十二歲左右,小貝多芬在波恩遇見了壹位相當好的導師-尼弗。正是尼弗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他在不幸的童年中沒有厭惡音樂,並奠定了他的最初的音樂風格,使他十三歲就成為管風琴師,並創作了三首奏鳴曲。
1787年,貝多芬動身去當時的音樂之都維也納,並拜見了莫紮特。當時十七歲的貝多芬默默無聞,而莫紮特早已名滿歐洲。可能貝多芬的相貌太壹般了,連莫紮特也看走了眼,對這個年經人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他給了壹段音樂讓他用鋼琴即興發揮,自己卻到隔壁屋子和別人聊天。然而鄰屋充滿靈感和氣勢的音樂使得莫紮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鋼琴旁-作為偉大的音樂家,莫紮特對於音樂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從這個年經人的琴聲中聽到了無窮的創造力和靈感,因此壹俟演奏完畢,莫紮特便對屋內的人說:“註意這個年經人!......有朝壹日,他會震驚世界!”
接著似乎該是壹段“千裏馬遇伯樂”的傳世美談,然而卻什麽都沒有發生,因為隨後傳來了貝多芬的母親辭世的噩耗。這使兩位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令人遺憾地分手,從此再未謀面。四年後,壹代音樂大師莫紮特以35歲的年齡英年早逝,而此時二十壹歲的貝多芬尚在波恩肩負著家庭的重擔。
在貝多芬不幸的童年中,母愛可能是他唯壹的美好記憶,十七歲喪母對貝多芬的打擊非同壹般。與此同時,他還要擔起這個無人照管的家庭--兩個未成年的弟弟和壹個不爭氣的父親。
在艱辛的日子裏,只有在與布朗寧壹家的交往中,貝多芬才得到壹點安慰和支持。伊麗奧諾.布朗寧是他的學生,比他小兩歲,貝多芬對她懷有溫柔的感情。當她後來與壹位善良的醫生結婚後,貝多芬就將這種感情轉為永恒的友誼並保持終生。貝多芬也從鄉野景色中找到了安慰--波恩那鮮花滿枝,綠樹成蔭的小徑,經及壯麗浩瀚的萊茵河,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了這個日漸憂郁的年輕音樂家。貝多芬終生對大自然充滿熱愛的情感,他音樂中寬廣的意境和淳樸的旋律直接發源於此。
第二章:定居維也納,醞釀新世紀的音樂
1792年貝多芬被帝侯親王派到維也納繼續深造,此後就在那裏永久定居下來。
作為卓越的鋼琴家,貝多芬受到維也納上層社會的熱情歡迎,同時他在維也納拜師學藝,其中有著名作曲家海頓。海頓盡管喜歡貝多芬的才能,但心中並不十分喜歡他的性格,因為年輕的貝多芬有太多的熱情和怪異的念頭了。同時,貝多芬也並不喜歡海頓。這也難怪,全身都是叛逆的貝多芬,怎麽能和幽默輕松的“海頓爸爸”談到壹起來呢?
貝多芬1802年以前的創作,被音樂史上稱為貝多芬的第壹期風格。這些作品大都是些小型曲目,著名的只有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和《第三鋼琴協奏曲》。此時的貝多芬處於創作的準備階段-為了密切地觀察生活中的偉大變革,為了總結18世紀的音樂成果並運用它來反映急劇變化的現實,為了選擇適合於他的個性的新的創作手法,所有這些都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緊張的探索。這個時期仿佛是“十年面壁”,是貝多芬音樂創作的醞釀期。
這種醞釀有外在的條件-1789年爆發了震驚世界的法國大革命。當時的波恩大學是各種進步思想的搖籃,貝多芬經常在波恩大學旁聽,並如饑似渴地學習人類自古以來偉大的精神成果:從歷史文獻到哲學,從荷馬、莎士比亞到席勒、歌德。在學習的歲月和革命的年代中,貝多芬奠定了他人文主義世界觀的基礎--深信人類平等,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
法國大革命催生了眾多的歷史巨人,貝多芬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法國大革命就象壹條巨大的山脈,將貝多芬和另兩位古典音樂大師海頓、莫紮特分隔開來。正是由於繼承了前輩深厚的傳統,同時又得到了自由氣息的滋養,貝多芬得以創造出音樂史上又壹風光無限的高峰。
第三章:直面命運的挑戰
就在貝多芬壹心準備投身音樂大幹壹場時,命運向他露出了猙獰的面孔。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就發現自己的聽力急劇下降,對於壹位風華正茂,躊躇滿誌的鋼琴家和音樂家來說,聽力的衰退不啻於世界末日。但貝多芬進行了頑強的抗爭,並說出了那句傳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
當時的貝多芬還愛戀著壹位叫朱麗葉塔的姑娘,著名的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獻給她的。然而幼稚風流的朱麗葉塔辜負了貝多芬的壹番情意,後來竟與壹位男爵訂了婚。
耳聾的治愈日漸渺茫,又痛失心儀已久的戀人,這雙重的打擊使頑強的貝多芬支持不住了。1802年他寫下了壹封絕筆信,即現在被稱之為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書》。在信中他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內心深處的理想和痛苦。凡是誤解貝多芬的人,如果仔細總結了他的遺囑,都能發現其中真實的原因,從而原諒他的種種缺點。
不過他還是重新振作了起來,他那堅強的個性不可能屈服於命運擺布。還是那篇遺囑中,貝多芬說道:“是藝術,就只是藝術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覺得我是不能離開這個世界的。
⑷ 伯牙學琴故事講了壹件什麽事
唐以來流傳著伯牙學琴的故事:春秋時期,有壹個人名叫伯牙,隨成連先生學古琴。他掌握了各種演奏技巧,但是老師感到他演奏時,常常是理解不深,單純地把音符奏出來而已,少了點神韻,不能引起欣賞者的***鳴。老師想把他培養成壹位真正的藝術家,有壹天,成連先生對伯牙說:“我的老師方子春,居住在東海,他能傳授培養人情趣的方法。我帶妳前去,讓他給妳講講,能夠大大提高妳的藝術水平。”於是師徒兩人備了幹糧,駕船出發。到了東海蓬萊山後,成連先生對伯牙說:“妳留在這裏練琴,我去尋師父。”說罷,就搖船漸漸遠離。
過了十天,成連先生還沒回來。伯牙在島上等得心焦,每天調琴之余,舉目四眺。他面對浩瀚的大海,傾聽澎湃的濤聲。遠望山林,郁郁蔥蔥,深遠莫測,不時傳來群鳥啁啾飛撲的聲響。這些各有妙趣、音響奇特不壹的景象,使他不覺心曠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許多。伯牙產生了創作 *** ,要把自己的感受譜成音樂,於是他架起琴,把滿腔 *** 傾註到琴弦上,壹氣呵成,譜寫了壹曲《高山流水》。
沒多久,成連先生搖船而返,聽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興地說:“現在妳已經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了,妳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來這濤聲鳥語就是最好的老師。此後,伯牙不斷積累生活和藝術體會,終於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這個故事是否具有真實性並不重要,它反映的是我國古代琴家們已經認識到體察現實對創作及表演的重要性。
至於目前流傳的《水仙》,很多琴家並不認為它是表現上述題材,而是表現了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因而名之為《秋塞吟》。
春秋時期,有壹個叫伯牙的人,拜成連先生為師,成連先生將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後,便回去了。伯牙在山上置身於大自然之中,感到心曠神怡,產生了創作 *** ,譜寫了壹曲 高山流水 最後,成為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⑸ 學鋼琴的故事
那架斯賓鋼琴,陪我走過了許久,然而我在與那架斯賓鋼琴互相扶持走過之中,似乎忘專記了給予我這份禮屬物的人——媽媽。
那是當時媽媽通過各種途徑找到租琴吧,為我租來的壹架鋼琴。我還記得那時候過幾天便是媽媽的生日了,但是我不知該送什麽好。於是我別出心裁,想寫壹首歌給媽媽。
每天晚上我坐在斯賓鋼琴的琴凳上,在琴鍵上壹個個音與 *** 試,用盡自己的所學,我將稿紙上鋼琴二字塗去,改成了,謝謝妳媽媽。生日那天,我唱著自己寫的歌,我看見了不善表達的媽媽眼眶紅了……
⑹ 有關"琴"的故事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很喜歡音樂,他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但是俞伯牙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達不到更高的境界,由此感到很苦惱。俞伯牙的老師連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後,便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妳,而且妳學習得很好。至於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壹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住在東海的壹個島上,我帶妳去拜見他,跟他繼續深造,妳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
於是成連帶伯牙乘船往東海進發,壹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島,成連對伯牙說:“妳先在島上稍侯,我去找老師。”說完,連成劃船離開了。過了幾天,連成沒回來,伯牙有點郁悶。有天伯牙站在島上,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壹般。壹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伯牙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壹種前所未有的境界。從此,伯牙的琴藝大長。原來,成連是讓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感受,能使專心致誌,移情入音,達到音神合壹的境界。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樂音的本質。。後來,俞伯牙成了壹代琴師,創作了《水仙操》,但真正能聽懂他曲子的人卻不多,他壹直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中秋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壹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壹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瑤琴,專心致誌地彈了起來。他彈了壹曲又壹曲,正當他完全沈醉在優美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壹個人在岸邊壹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壹驚,手下用力,“啪”的壹聲,琴弦被撥斷了壹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裏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裏聽了起來。”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壹看,那個人身旁放著壹擔幹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壹個打柴的樵夫,怎麽會聽懂我的琴聲呢?於是就問:“妳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妳說說看,我彈的是壹首什麽曲子?”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打柴人的回答壹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此時的情景,如《列子·湯問》中所載:“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中秋再到這裏相會。
次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麽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壹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淒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壹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壹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兩位千古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壹座古琴臺。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附古書中有關俞伯牙鐘子期的記載
荀況·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沈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列子·湯問: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呂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誌在泰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復為鼓琴者。
⑺ 學習鋼琴中發生的故事
我的學藝路
想起第壹次彈鋼琴,我至今忘不掉。記得壹年級暑假的壹天,媽媽領我去了“鋼琴培訓中心”。
到了琴房,我打開琴蓋,真重呀!開始彈琴了,張老師讓我坐在琴椅上跟著老師學:我先是擺手型,把手放在琴鍵上,手臂和手背要成壹條直線,手不能垂到鋼琴上。我壹邊練壹邊按老師的要求時刻提醒著自己的彈奏姿勢……老師讓我擺好,別亂往下按。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死死地抓住琴鍵,生怕發出聲音。就這樣,張老師還說:“放松,妳得放松,這樣手型才擺得自然。”不壹會兒手型就過關了。再學 “1234567”這幾個音符了。開始,我還不知道怎麽按,可以說是絞盡腦汁了。這時張老師幫我指點迷津。就短短半天時間,我還算八字有壹撇了吧!
沒過多久,我對鋼琴的興趣就越來越淡了,我開始盡可能逃避練琴。媽媽發現了我的厭琴情緒,鼓勵我堅持下去,對我的要求也比以前更嚴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度過了最難熬的壹段日子,並全身心投入到練琴中。
再我彈琴過程中,是張老師和媽媽鼓勵我加油,給我很大的幫助。以前小,不懂事,總以為鋼琴是為媽媽彈的;現在大了,才知道鋼琴是為我而彈的。長大雖然當不了鋼琴家,但是鋼琴對我有很大的好處。
學了鋼琴也讓我對藝術知道了幾分。好好練,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第壹次的彈鋼琴是壹個很好的開端,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的“頭”開好了。接下來也許會很苦,堅持下去就是勝利。
⑻ 俞伯牙拜師學琴的故事是什麽
春秋戰國時期有個琴師叫俞伯牙,拜成連先生為師。他苦學了3年,創作專了壹部樂曲,名叫《高屬山流水》。
他非常高興地把這部樂曲演奏給老師聽。老師聽完後,笑笑說:“我有個老師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帶妳去訪問他。妳壹定會有收獲。”
第二天清早,成連帶著俞伯牙劃船來到壹個海島上,並告訴他說:“老師就在島上,妳自己去找吧。10天以後,我再來接妳。”
成連先生走後,俞伯牙怎麽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師。他累得氣喘籲籲,心情煩躁地坐在海上。前面是壹望無際的大海,身後是高聳入雲的山峰,那驚濤駭浪拍擊巖石的“嘩嘩”聲,那扣人心弦的陣陣松濤聲,使俞伯牙激動得歡呼起來。他忽然明白了老師的用意,立刻面對大海彈起琴來。
10天以後,成連先生真得來了。當俞伯牙把修改過的樂曲再彈給他聽時,他連連誇獎說:“好,好,好極了!”
⑼ 俞伯牙拜師學琴的故事。簡短壹多點!!!
春秋戰國時期有個琴師叫俞伯牙,拜成連先生為師。他苦學了3年,創作了壹部樂曲,版名叫《高山流水》。權
他非常高興地把這部樂曲演奏給老師聽。老師聽完後,笑笑說:“我有個老師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帶妳去訪問他。妳壹定會有收獲。”
第二天清早,成連帶著俞伯牙劃船來到壹個海島上,並告訴他說:“老師就在島上,妳自己去找吧。10天以後,我再來接妳。”
成連先生走後,俞伯牙怎麽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師。他累得氣喘籲籲,心情煩躁地坐在海上。前面是壹望無際的大海,身後是高聳入雲的山峰,那驚濤駭浪拍擊巖石的“嘩嘩”聲,那扣人心弦的陣陣松濤聲,使俞伯牙激動得歡呼起來。他忽然明白了老師的用意,立刻面對大海彈起琴來。
10天以後,成連先生真得來了。當俞伯牙把修改過的樂曲再彈給他聽時,他連連誇獎說:“好,好,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