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淳華受訪諾頓秀
可笑之余,其實可以從這個視頻裏領悟到更多的道理。近些年,我們國家化了大力氣在宣傳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視頻給我們的提示是除了正規、嚴肅的說教式宣傳,也可以以點滴知識為主的,生動活潑的、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為配合,這樣的效果或許更好。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整理壹些類似於“脫褲子放屁”這樣的諺語、歇後語、文化習俗等絕非難事。就像裴女士介紹的,這句話類似於他們說的Butter on bacon (培根上抹黃油),都是指“多余的事”的意思。顯然“脫褲子放屁”說比培根上抹黃油更傳神、更具戲謔性。其實類似的成語和歇後語我們隨便就可以舉出很多,諸如:猴子吃大蒜——翻白眼,敵敵畏拌大蒜——毒辣,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刻舟求劍,女大十八變等等,都有非常傳神的效果。
除了語言,中華文化當然在海外還有更多具有影響力的東西,最獲得普遍認可的當屬飲食和功夫兩項。筆者訪問紐約期間住在華人區法拉盛附近,多次在法拉盛的中餐館就餐,感覺味道十分正宗,甚至可以在菜單上看到稱為“甩水”的菜式,實際就是燒魚尾。這個菜在國內的大部分餐館已不容易見到了。
作為文化傳播,菜名的翻譯無疑是重頭戲。關於中國菜的菜名如何翻譯為英文,據網絡作家“貪食小廚神”介紹,油條被翻譯成“宮廷秘制鮮味黃金酥”,美則美矣,此大眾食品與宮廷何幹連中國人也不知道;韭菜盒子被翻譯成“西西裏風情細面裹蛋香菲餅”,不知道如此長壹個名稱會不會把老外繞暈,恐非合適的譯名。菜名翻譯的不當還體現在隨意性非常大,像麻婆豆腐,有的用音譯,稱為Ma Po Bean Curd 或MAPOTofu,有的用意譯,翻譯成“滿臉雀斑的女人做的豆腐”。宮保雞丁有的翻譯成“KungPao Chicken”,有的翻譯成“政府虐待雞”等等。針對這個亂像,有關部門也做過壹點努力,2008 年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在奧運會期間出版了《中文菜名英文譯法》;2010 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上海市政府采取各種措施,致力改善菜譜英譯的現狀。但是由於缺少中央政府層面的努力,以上所做的努力效果有限。
在“功夫”領域,我們存在同樣的問題,就拿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而言,目前太極拳已成為壹項世界運動,傳播到五大洲的 150 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造福世界的壹項運動。而太極拳的傳播,其難度遠高於中餐的傳播,因為除了表面的動作,按臧加惠等人的說法,太極拳表達出中國自古以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哲學道理。太極拳融合了我國古代儒家、道家等思想,加上古代的養生理念及醫學***同構成了太極拳的哲學內涵。
2009 年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推出的《太極拳教學與訓練英漢雙語教程 》填補了太極拳領域雙語教程的空白,但是至今尚沒有國家層面的招式名稱的權威英文翻譯名。無疑對文化的傳播是壹個障礙。據譚幼今介紹,在古巴的哈瓦那有壹位帶華裔血統的古巴人李榮福,他在哈瓦那開設的“古巴武術協會”已經有6000多人,他所教授的太極拳和劍術,每壹招每壹式用的都是直接用華語,而其對象卻全是古巴人。真是個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從降低文化傳播的難度來看,卻不壹定是合適的做法。
作為國人,無疑希望中華文化在世界範圍得到廣泛傳播,也樂於接受優秀的異域文化。既然是傳播,遠遠不僅僅是政府的事,大眾和政府的***同努力無疑會有更好的效果。努力吧,全世界的華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