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隨筆幼兒園如何去小學化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壹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妳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麽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師隨筆幼兒園如何去小學化,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師隨筆幼兒園如何去小學化1
我是壹名幼兒教師,我對學前教育有壹份難舍的情懷。幼兒教師,是壹個奉獻愛心和擁有責任的名字;幼兒教師,是壹個活力四射和永遠年輕的名字;幼兒教師,更是壹個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名字。
在剛來幼兒園的日子裏,我沒有任何經驗,通過學習,我逐漸做到了眼勤,腿勤,手勤,還擁有了愛心,細心,耐心,童心。
記得有壹次,我給小朋友洗手,發現有個小朋友的手指甲長長了,而且裏面還藏有黑乎乎的臟東西,我馬上想到要給他剪,等給他剪好,洗洗幹凈,卻發現所有小朋友都圍著我,要給他們剪,我想:這正是教育他們講衛生,愛清潔的好時機,我不僅給他們全剪了手指甲,還教會了他們正確的洗手法,並與他們約定,要做個清潔寶寶,以後老師會經常給他們剪的,他們個個高興地點頭,看著他們如此乖巧,所有的勞累都值了。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在我們班裏,有個好動的小男孩,剛來幼兒園時,爬高爬低,跑來跑去,而且對其他小朋友,稍不註意,甩手就打。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歡跟他玩,當我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行為時,他說:“每次我做錯了事,或者爸爸心情不好時,都會打我!”我知道,我需要和孩子爸爸溝通了。通過了解,我得知他的爸爸脾氣有些暴躁,有時會因壹些不起眼的小事打孩子。我委婉地告訴孩子爸爸,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孩子在家庭中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如果爸爸不註重細節,孩子也會受到爸爸的影響。從這以後,在家長和我們的***同努力下,孩子的行為逐漸改善,經過幾個月的細心引導、***同誇獎等家園***育模式,他終於有了轉變,開始坐在課桌旁聽我講故事了,在集體活動時,也能和其他小朋友做遊戲了。作為壹名幼兒教師,看到孩子如此轉變,我感到無比欣慰。
對幼兒的愛心不僅體現在言語上,更要體現在現實生活中,並在幼兒身上得到傳承,例如:我們幼兒園老師都會趁孩子們午休的時間,幫助幼兒把他們脫下來的小鞋子拿到窗臺上晾曬,壹開始都是老師曬,現在都是後脫衣服、鞋子的小朋友幫先脫衣服的小朋友曬,他們互相幫助,並且起床的時候也是互相幫著拿,這不僅是教育的力量,更是愛的力量。
幼師隨筆幼兒園如何去小學化2古人雲:“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意思就是說,這件事很小,沒有多大的功勞,不必掛在嘴上。可這舉手之勞,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小學聽課的過程中,我就碰到了這樣的壹件小事,而正是這件小事卻讓我感動至深。
當我們走進三毛小學五樓多媒體教室時,已經有好多早到的老師坐在座位上低聲交談著,交流著各自的信息,壹股濃濃的學習氛圍撲面而來,而教室裏那壹排排擺放整齊的課桌椅更讓人賞心悅目(椅子插進課桌下面的空間裏),便懷著壹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壹會兒,二年級的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來,壹切都顯得那樣井然有序。在周老師熱情的引導下,師生們壹起演繹著《雷雨》的精彩,感悟著“雷雨前”的悶熱、不同尋常,在聆聽中收獲,在朗讀中體驗,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當課壹結束,就在學生們忙著整理學習用品準備離開的時候,周老師輕聲提醒著:“想想看,妳來的時候椅子是怎麽放的?”幾乎所有的學生同時做出了相同的動作——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插進了課桌裏面,然後帶著學習用品排好隊出去了。沒有學生對此有異議,也沒有學生需要別人的再次提醒,更沒有學生大聲喧嘩,似乎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給我的感覺就是訓練有素。看著依然整整齊齊的教室,簡直讓人感覺不到這裏曾經有學生來上過課。這是壹件小事,可從這件小事中又說明了什麽呢?
接下來是三年級的課,上課的老師來自實驗小學,我在想著她會不會也提醒學生要讓課桌椅保持原樣呢?但學生們的做法讓我再次湧起了對他們的敬意。當學生即將離開時,並沒有老師的提醒,可他們卻壹個個主動地把椅子插進課桌下面。有壹個女生可能是壹時忘記了吧,當她已經走過壹個座位時才猛然醒悟過來,於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輕輕地把椅子放好後才滿意地離開。如果說二年級的學生還需要提醒的話,那麽到了三年級,學生顯然已經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這需要怎樣的持之以恒呀?
離開時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恢復原樣,這真的只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可就是這些不需要我們花很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們的學生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做呢?
作為教師,我平時也總是這樣對學生說:如果看見地上的垃圾,妳可以彎彎腰,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妳可以主動把他扶起來,安慰他;如果看見風把窗簾吹散了,妳可以把窗關好或者把窗簾重新整理好;如果看見教室裏的課桌歪了,妳可以把它們排得整整齊齊;如果看見有人的紅領巾掉下來了,妳可以出聲提醒他或者撿起來幫他戴好;如果看見掃把倒地了,妳可以把它“扶”起來,再讓它靠墻“站”好;如果看見窗臺臟了,妳可以拿抹布把它們擦掉……這些事都是小事,卻因為妳做了,而使許多人解決了煩惱,這不是壹件好事嗎?三國時期劉備也曾說過這樣壹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善事雖小,卻能讓別人解決了許多煩惱,妳又何樂而不為呢?可是,總有那麽多人不怎麽願意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視而不見;別人的困難可以置之不理;學校的財物可以隨意處置……舉手之勞,可又有多少人願意“舉手”呢?
如果說兩位年輕漂亮的老師給這美麗的春天增加了壹道亮麗的風景線的話,那麽,學生們的舉手之勞讓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並煥發出無窮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園裏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會的安寧,需要人去維護;心靈中的枯地,需要我們怎樣去澆灌呢?假如人人擁有如這些學生般的心靈,相信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幼師隨筆幼兒園如何去小學化3有幸參加了為期二十天的學前教育短期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教師是壹個神聖的職業,肩負著為祖國培養下壹代的歷史重任。當壹名教師容易,但是要當壹名好幼兒教師卻是那麽的不易,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收益頗多。這次的國培參訓壹段,讓我對教育的價值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進壹步明確了教育的目標“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學會做人和學習生活”。
致力於每壹個幼兒的發展,為兒童的發展學習奠定基矗”認識到幼兒教師是生活在“鏡子”裏的,時時刻刻都有孩子在註視並模仿著我們,我們是每個孩子的榜樣,應該做壹個有理有節的人。而且在新的教育時期,做壹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不但需要有幼兒教育方面的專長,更需要有自己的特長。同時作為幼兒園集體中的壹份子,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職業規律,具體團隊意識,維護幼兒集體的榮譽。
通過學習,我們清楚了執教能力建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它不僅包含教師的素養、教學能力、教學方式、還包含教師教書育人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我們幼兒教師的執教能力不僅需要先進的理念,高超的技術,還需要對孩子全身心熱愛,無私的關懷。我們會更積極地去實踐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迅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明確在教育過程中應該以什麽樣的職業道德思想、情感、態度、行為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家長服務。我們也明白了良好的師德是教師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的內在動力,是挖掘教師潛能得不竭源泉。我們願意做兒童世界的守護著!
通過學習我深深地感覺到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要實施創新教育理念,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種業務素質:
(1)有豐富的知識結構,這是教師發揮創造性的基本保證。
(2)有較高的管理藝術。管理包括兩方面,壹是班級的整體管理,二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個別指導。
(3)有豐富的感情。
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誦,熱情洋溢的贊賞以及在與學生接觸時的儀態、表情和舉止所表現出的積極情感能隨時地激發、調動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教”,變苦學為樂學,單純的知識傳授變成了雙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樂、學者亦樂。
通過此次學習,使我懂得了,我們壹線教師要拋開以往傳統的師道尊嚴的糟粕,以壹個合作者的身份,本著以幼兒為本的思想,熱愛每壹個幼兒,接納每壹個幼兒的個性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設計趣味性濃、活動性強的、滲透於生活、遊戲中的各種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玩中去探索,從而促進其自身真正的發展。堅決杜絕學前教育小學化,堅決杜絕把孩子培養成機械化的小機器人,要鼓勵孩子的個性思維,爭取把每位孩子都培養成壹個活潑開朗的,有自己個性的特色的小玩童,總的來說,我非常感謝校方領導給我這次機會去好好學習,同時也感謝教育局領導能為我們壹線的老師組織這樣的活動,處處為老師著想,最後感謝各位專家講師的精彩的講座,讓我們不斷地充實自己,給自己增加能量,我們會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再次謝謝!
結束了學習,我已回壹線工作兩三天了,我正逐步的把我所學的知識和同事之間交流,並循序漸進的運用到我的課堂之上,希望會有不壹樣的收獲。希望看到的妳也給我祝福吧!
最近我園組織全園教師學習了《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同時在09月19日,我還很榮幸得參加了由瑞安市教育局主辦,市濱江幼兒園承辦的瑞安市幼兒教師“我與指南同行”論壇活動。剛開始我對指南的了解並不多,通過這壹系列的學習,我對指南有了初步的了解。《指南》分為課程管理、保教常規管理和教師專業發展管理三方面的內容,總***三十六條。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對《指南》第十九條“教師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活動需求以及教室空間布局等實際情況,在師幼互動中***創個性化班級小環境,使環境成為幼兒展示創意、與人交往、獲得認同的重要場所。關註主題環境的創設和活動空間的利用,積極利用鄉土資源、家長資源、生活資源,創設適合本班幼兒自主活動的區域環境,將班級(區域環境)與教學主題有機融合。”感觸很大。以往在創設環境時我們總是很少考慮到“在師幼互動中***創個性化班級小環境,使環境成為幼兒展示創意、與人交往、獲得認同的重要場所。”我們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誤區:
1、老師策劃設計的現象普遍;
2、主題墻面語言過於簡單;
3、主題墻面固定的多變化的少。
幼兒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變成了“外人”,他們沒有機會參與創設,只能算是壹位欣賞者。我開始認真的反思自己平時的主題墻創設,反思該如何才能做的更好,環境主題是應該為教學服務,主題靠環境而深入,讓幼兒在與墻飾的真正互動中,得到真正的發展。我認為我們應該轉變我們的評價理念,讓教師在主題墻創設中體驗幸福與成功;讓幼兒成為主題墻創設的真正主人,視家長為主題創設的重要合作夥伴,而教師只是主題墻創設的藝術整合者;註重主題墻創設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動態化。
結合指南,反思自己平時的各個方面發現在《指南》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挖掘的東西,我會繼續努力去學習《指南》,將其中的知道思想大膽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積極、大膽實踐,認真全面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幼師隨筆幼兒園如何去小學化4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基教廳涵(20xx)57號)及省、市、縣開展“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要求。我園根據通知要求,積極、認真的做了壹系列去“小學化”專項主題活動——回歸教育本真,還孩子快樂童年。
我園積極傳達落實教育部的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文件精神,召開了全體教職工杜絕“小學化”傾向專題會議。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政策法規及相關文件,引導教職工提升教育觀念,掌握科學和先進的教育方法,老師們以筆記的方式進行記錄學習,進壹步明確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危害。接下來以各個班級為單位開展了自查活動,自查內容包括:幼兒的學習材料是否規範,環境創設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老師的教材、教具,幼兒的學具是否違反規定,並書寫了去“小學化”自查報告。各班級的班主任簽署了去“小學化”的責任書。之後,幼兒園領導進班級進行統壹檢查,細致的排查了各個班級是否有小學化教學相關的內容,規範了教學環境,給幼兒創設壹個舒適溫馨的教育環境。
去“小學化”教學不僅是幼兒園的責任,更離不開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為此,我園通過家園欄、公眾號宣傳的方式,向家長開展去“小學化”危害性的宣傳。組織開展了家長培訓活動,培訓內容以“提高幼兒學習品質,防止幼兒園‘小學化’”培訓為主題,通過講解、討論、互動等培訓方式,分別對幼兒的學習品質的衡量以及與“小學化”教育的危害進行細致的分析,讓家長們理解了正確進行幼小科學銜接的重要性,更進壹步幫助家長樹立了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明確了“小學化”教育的'危害性。此次培訓對我園提高科學保教水平,對促進全園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通過壹系列的去“小學化”主題活動,使全園教職工和家長朋友們***同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認識。明確了小學化教育的危害,凈化了幼兒園教學環境。我園會堅持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教師們樹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杜絕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建立對孩子的合理期望,尊重和理解幼兒特有的'學習方式和特點,科學施教,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還給孩子們壹個快樂的童年!
幼師隨筆幼兒園如何去小學化5學前教育是指出生至六、七歲兒童的教育,包括學前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它的教育任務和要求是: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和個性發展及良好習慣的養成,重視學前兒童智力發展和入小學的準備。幼兒期是智力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這時期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富於幻想,喜歡發問,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天才兒童的誕生無不與正確的學前教育有關,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學前教育。當然,學前教育也是1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不僅註重智力教育,更加關心幼兒的心理健康。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智發展極不成熟,需要家長及幼師積極的引導。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缺乏對他人的關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為家長和幼師,應積極引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分享,樂於分享。
壹、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形成積極的現代兒童觀,因材施教。
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習慣是人在某種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壹生中享受著它的利息。”這句話道出了良好的習慣對於人的極重要性。在國內,不少教育家也指出:“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學前教育不能只註重兒童智力開發,更重要的是引導兒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與他人相處。幼兒時期容易受外界影響,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就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形成積極的現代兒童觀,因材施教。每個幼兒都有不壹樣的性格,不壹樣的天賦,不能以1種方式去教育他。比如說:“有1個小朋友很調皮,每天上課不認真,還經常打小朋友。對於這樣的幼兒就要讓他有種成就感,讓他當1個小組長啊,管管班上其他的小朋友,這樣他會更好的約束自己,”所以對不同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發揮孩子們各自的特長,做到因材施教。幼兒教師要真正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1個孩子,用欣賞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每1個孩子,進而形成積極樂觀的“兒童觀”。
只有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樹立正確的現代兒童觀,不僅要重視對兒童文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對兒童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並且把兩者辯證統壹地結合起來,讓孩子們有個美好的“樂園”,可以快快樂樂的健康成長。
二、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實現自我突破。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是沒有1個良好的學習計劃,花再多的努力也會事倍功半。做什麽事有了計劃就容易取得好的結果,反之則不然。有沒有學習計劃對妳的學習效果有著深刻的影響。要正確利用好每天、每時、每刻的學習時間。平時,學會要養成這樣1種習慣,每天早上起來就對壹天的學習作個大致的安排:什麽時候學習,什麽時候復習和做作業,什麽時候閱讀課外書籍等都做到心中有數,並且壹件壹件按時完成。壹般來說,早晨空氣清新,環境安靜,精神飽滿,這是的學習時間。下午較為疲勞,應以復習舊課練習為主。晚上外界幹擾少,註意力容易集中,這時應抓緊時間做作業。這樣堅持下去,就會養成科學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常言道:“壹寸光陰壹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零星時間看似很少,利用價值很小,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將零星時間集合起來,就是寶貴的整段時間。學會利用在等待中浪費的時間。等公交車、等人的這些等待的時間加起來其實是很可觀的。只是因為它們單獨時間都比較短,所以容易被大家忽視掉。其實5分鐘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說溫習隨身的筆記,看看學前教育的課外書。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這些“邊角料”時間,經過壹定的量的積累,就會產生質的飛躍,就壹定會收到絕對想不到的效果,實現自我突破。
三、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說,幹壹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樂在其中。“好”和“樂”就是願意學,喜歡學,這就是興趣。興趣是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就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說:興趣是學習的不竭的動力源泉。只要我喜歡當老師,喜歡教孩子,我就會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願意去學,喜歡去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之相輔相成。
學習態度是內因,學習習慣是外因,只有端正學習態度,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1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自身終身受益。學習態度是內因,學習習慣是外因,只有端正學習態度,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多做筆記,理論聯系實際,學會自我反思,自我總結。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考前復習時可以充分利用這壹資源。做筆記的過程就是將書本知識進行系統化整理的過程。內容要少而精,且條理清晰,看後很容易記住,比抱著厚厚的課本復習要輕松許多,不會造成大的心理壓力。最後復習時,筆記就是自己建的1個知識體系,把知識點串起來記就很容易了。多做筆記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有助於加強記憶,還可以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
學前教育不能單純作為知識進行學習,還要理論聯系實際,把所學的教育理論運用於教學當中,同時在教學中學習和探索新的教育理論。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要學會自我反思,自我總結。所謂“溫故而知新”,我們要對自己平時學習的成果和心得進行及時的反思與總結。只有靜下心來,我們才能夠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壹些問題,做到及時的發現,然後進行及時的補救。古人雲:“思己之過方成才”。反思,不可不做的壹件事。反思的過程中才能知道自己的弱點,要害,不足之處在那裏。加以改正,加以完善,不斷地進步,進取,成功就會指日可待。人只有在不斷的反思與改正中才能成長。我每天下班都養成1個良好習慣,首先是打開計算機,把壹天的學習任務完成後。開始自我反思,並且寫反思日記。把出現的問題進行自我總結,能夠總結解決的問題就自己解決,警惕自己的懶惰,如果不能解決的問題就發布到網路平臺,讓家人和朋友同學來督促我改正,這樣,在不斷的總結中,我的專業水平提升很快。
通過這兩年的學習,使我學到了許多關於幼兒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在整個實習教學的過程中,收獲了很多,成長了很多!這些理論知識將會給未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我知道自己不能松懈,人活到老學到老。我還需要不斷補充知識,充實自己,在實踐教育中創新改進方法,對得起社會,對得起孩子,對得起幼師這份神聖的職業!
幼師隨筆幼兒園如何去小學化6關於幼兒的學習,盡管不同的理論、不同的價值觀有不同的界定,但是基於現代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兒童發展理論以及學習科學的研究,對幼兒的理解以及達成了廣泛的***識——幼兒的學習就是幼兒通過自己的方式與周圍環境互動的過程,是幼兒主動地探索周圍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物質環境的過程。這壹看待幼兒學習的觀點與人們習慣的對學習的理解似乎不壹致。通常壹提到學習,往往僅僅與讀書、聽課做作業等聯系在壹起,局限於學業學習。這種對學習的看法適應於某些階段,某些類型的學習。如果這樣來理解3——6歲兒童的學習的話,則是成人把幼兒的學習僅僅局限在反復的練習認字、寫字、做數學題的話,將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造成極大的傷害,幼兒的學習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的特征、認知特征、所持有經驗的特征及身心發展的規律所決定的。幼兒的學習內容是廣泛的,包括與人的交往和同伴壹起玩,以及參與自己生存所需的所有活動,如穿衣吃飯洗手如廁,遊戲等等。幼兒的學習方式主要是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不斷積累經驗,逐步的建構自己的理解與認識。遊戲是幼兒極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幼兒自己的生活使其學習的最重要的途徑。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它伴隨著幼兒的成長。幼兒在遊戲的時候,經驗是最綜合的,不會出現社會、認知、動作的割裂,遊戲時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進行活動,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有用的知識和經驗。常言道:“會玩的孩子聰明”,遊戲是壹種“重過程輕結果的活動,”幼兒遊戲的目的就是遊戲本身,而不為其它,幼兒遊戲時並不在乎結果,遊戲中的幼兒總是變換著方法壹遍壹遍的重來。比如搭積木幼兒總是搭好了就拆,拆掉了換壹種方法在搭,這就極大地促進了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幼兒在遊戲中經常因缺乏相應的材料而使用替代物,比如:在不同的遊戲情境中,壹根木棒可用於表征:當馬、當槍、當劍、當老爺爺的拐杖、當孫悟空的金箍棒。遊戲中這種對物體使用的替代特征,對幼兒同樣是壹種思維靈活性和發散性的練習。相比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遊戲具有很的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正是有這種不確定性,就經常給正在遊戲的幼兒帶來始料不及的問題,比如球滾到樹洞裏,沙包扔到樹叉上,繩子不夠長了,玩伴不高興了等。為了實現自己遊戲的意願,幼兒總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自己去解決問題,而為遊戲的需要,幼兒往往玩中生智。遊戲是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去運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使幼兒增長智慧。
遊戲中的學習對幼兒發展具有長遠效應。雖然集體上課與自發遊戲都能促進幼兒的發展,但是學習效應有很大的區別,前者可以帶來即時效應,尤其是關於知識技能的教學,目的性很強,教什麽學什麽,是否學會,馬上就能在幼兒身上得到反映,而遊戲則不然,他是在潛移默化中小步遞進的能力提升和智慧增長,帶給幼兒的是聰明,這種聰明雖不如識字背詩那樣顯而易見,卻能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作用,例如:我們經常看到幼兒在遊戲中分東西,又是給幾個娃娃分食物,有時玩伴之間份材料,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發現,當同樣多的東西分成不同份時,分的份數越多每壹份就越少。這壹發現使他們以後小學學習除法時顯的格外聰明。由於角色遊戲使幼兒通過想象構思情節的壹種裝扮活動,所以經常玩角色遊戲的孩子,練習的是敘事能力,有助於入學後的記敘文寫作。經常的遊戲交往,會使幼兒體會到,出於同樣的遊戲情境下,有時大家的理解和想法是壹樣的,有時是不壹樣的,這有助於幼兒產生同理心,提高觀點采擇能力,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來調節自己的行為,這樣,他就會成為壹個善於合作的人。
遊戲具有潛移默化的學習效應,這種效應不是現實的,他是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