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貢是明朝著名文學家,是明代文學“前七子”之壹,與李夢陽、何景明等人壹起領導了當時的文學改革運動。
邊貢生於公元1476妳那,去世於公元1532年,弘治九年中進士,後官至太常丞。在說起邊貢這個人的時候,許多人都會說 他壹生仕途順遂,但是卻很少有人思考他為什麽能夠在官場順利升遷。個人對此還是比較好奇的,所以認真看了邊貢的生平簡介,找出了幾個理由。當然是個人觀點,可能與壹些人想的比較不壹樣。
首先得說說邊貢個人出身,他出生在壹個官僚世家,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俗話說朝中有人好作官,邊貢的父親也在朝為官,那麽依據他父親的關系網,邊貢也比他那些寒門士子更容易出頭,畢竟機會比較多嘛!就算沒有他父親的關系網,不是走後門,但是他父親多年為官的經歷,也是壹筆寶貴的財富。比起初入官場什麽都不懂的小菜鳥,邊貢算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行事,自然事半功倍。
邊貢是壹個真心有才之人,二十歲登科及第,在當時是非常少見的。所以不要說壹些大臣對邊貢十分欣賞,恐怕皇帝對他都比對其他新進士子更關心。這種情況下,邊貢的辦事能力還不弱,自然就更好出頭。
除了邊貢個人的原因之外,還有壹個至關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當政者的想法。邊貢在弘治朝入仕,隨後經歷正德和嘉靖三朝。三個皇帝的不同性格特征,也造成了邊貢在三朝之時不同的處境。
弘治皇帝算是壹個比較分的清事理的皇帝,對於自己的大臣寬容度也比較高。邊貢在弘治帝時期,受到了皇帝的寵信。所以盡管當時他在朝中得罪了不少的人,許多人向皇帝上書,特別是那些邊貢得罪的權貴。但是皇帝都選擇了忽視這些負面的言語,相信邊貢,讓邊貢得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辦事,為國家和百姓謀福利。在弘治壹朝,邊貢順風順水,沒遇見什麽挫折。
弘治帝去世,正德帝繼位之後,邊貢的境況就都轉日下,甚至罷官歸故。正德帝不像他的父親弘治帝那樣清明,他上位之後對政事基本沒有興趣,整日裏就知道貪玩享樂。而當時最能討好正德帝的,就是以劉瑾為首的從小服侍正德帝的八位太監。所以正德帝對這八位太監,尤其是劉瑾十分喜愛,給予他們權利。
邊貢為人剛正,不畏權貴,追求真理,加之他壹直順風順水的,所以根本不會討好劉瑾等人。甚至很多時候,壹些言語還得罪了劉瑾。最後邊貢就因為這樣,被外放貶官。等到劉瑾伏誅之後,雖然被召回,但是卻不是什麽重要的職位。
正德帝去世之後,嘉靖帝繼位。在嘉靖帝壹朝,邊貢屢屢升遷,但是因為前番的壹些際遇,邊貢思想根本沒有轉變過來,壹直在那兒自怨自艾。認為嘉靖帝根本不重視他,雖然屢次升遷,但都不是實權職位,不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
因為這樣,所以邊貢在任上放任疏狂。這種情形後來為言官所忌,於是上奏彈劾。嘉靖帝當時可能也看不慣邊貢,畢竟自己給他升官,不感恩戴德也就罷了,還那麽多怨言,所以幹脆就擼了他的官。
邊貢在朝廷未曾施展大抱負,但是在文學成就倒是很高。散文不說,這裏給大家提幾首詩,供大家賞析。
《嫦娥》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
***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
《人日有懷喬白巖侍郎》
去年人日題詩處,鄭氏茅堂春可憐。
出谷早鶯啼恰恰,映風寒竹倚娟娟。
隨鑾並入青雲上,解配同歸素雪前。
此日寂寥驚旅食,坐看庭月憮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