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歲後,我發現鏘寶的 情緒波動特別大 , 壹點小事兒都能讓他崩潰大哭 。比如壹天早晨,我們坐在壹起吃飯,我順手把吸管給他放在牛奶杯裏。這下他不幹了,嗚嗚地哭起來,哄了好半天才平靜下來。又或者是去上思維課,壹道題錯了,氣的也哭了起來。
姥爺來家裏找他玩桌遊,爺孫倆剛玩了沒有兩分鐘,鏘寶就因為姥爺弄亂了他的棋子哭了起來。我忙去哄,姥爺開口了:" 壹哭就哄,都是妳慣的 !他覺得哭有用!"其實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心平氣和的哄孩子,這樣的情緒問題也讓我壹籌莫展,但3歲的寶寶突然變得愛哭, 真的是"慣"出來的嗎 ?
為了糾正外孫子的"娘炮"行為,姥爺請纓上陣,要給我示範壹下如何帶出鋼鐵意誌的孩子。
面對哭得梨花帶雨的鏘寶,姥爺泡了杯茶淡定地問:"妳別哭,說說妳怎麽了?"鏘寶壹邊哭斷斷續續地說:"不好了,不好了。"
姥爺壹臉問號,只能說:"我聽不清,妳先停下來。"
鏘寶哭著說:" 我停不下來 。"
姥爺在旁邊繼續開導:"男子漢, 這麽點小事兒至於哭嗎? "
相信在面對莫名其妙就開始哭的孩子時,大家也跟鏘寶姥爺壹樣, 覺得孩子是嬌氣、矯情、無理取鬧,甚至覺得孩子是在博眼球。 但是站在兒童心理學家的角度看,孩子的哭就好理解多了。
首先,三歲的孩子可能正在經歷"執拗期"
還記得上文中,鏘寶因為我"手欠"把本應該她自己插進牛奶的吸管代勞,引發的哭泣嗎?這其實就是 "執拗期" 的明顯表現。進入三歲後, 獨立意識日漸增強 ,並且還帶著 構建秩序感的"強迫癥" 。有時候,在我們眼裏芝麻綠豆般的小事兒,在孩子眼裏就是原則問題。
其次,哭可能是情緒的累積,並不是特定事件
細心的爸爸媽媽可能會發現,孩子在某壹段時間特別愛哭,比如前兩天朋友和朋友帶娃出門玩,她的小女兒就因為"空氣太冷"而大哭大鬧。朋友說:" 閨女最近毛不順 ,大家少招惹她!"
有時候 情緒的崩潰,並不是針對某壹件事兒,而是長時間壓力的累積 。這點在孩子身上也能說得通。大腦中的 杏仁核長期處於壓力狀態 下,就會變得更加敏感。如果生活突然發生改變,或者需要面對此前沒有的任務時,孩子可能都會出現"毛不順"的階段,這時候越需要爸爸媽媽耐心安慰疏導。
最後,哭可能是針對"某人"的
姥姥姥爺發現,如果我在場的情況下,鏘寶會哭得更兇。他們把這歸結於"都是妳慣的"。
對於寶寶而言,媽媽當然是最能帶來安全感的人,就像很多孩子在媽媽面前簡直搗蛋出天際,但是如果換成姥姥奶奶帶,又變成了壹個乖孩子。姥姥奶奶就會說"妳不在孩子可乖了!"而事實上, 孩子們都需要那麽壹個能讓自己"不乖"的人,做回真實的自己,敞開心扉釋放情緒。
凡是存在必有理由,哭泣也是壹樣的,它是 內心情緒的表達方式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 釋放、緩解情緒 的作用。然而當孩子哭泣時,爸爸媽媽腦海中閃過的 第壹個念頭就是"別哭了!",但又怕壹個勁兒的安撫會"慣壞"寶寶。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幾種愚蠢的操作。
第壹種:利用恐懼感讓孩子停止哭泣
這是爸爸媽媽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我們這代人小時候都會遇到的情況。孩子在哭,父母就 聲音高八度的吼:"給我閉嘴! "或者舉起壹只手:" 再哭我就打妳了啊! "還有壹種比較隱蔽的威脅方式:"妳再哭媽媽就不喜歡妳了。妳 再哭我就走了 。"
這種方式會讓孩子覺得 哭是壹件錯事兒, 這個錯誤的概念可能會伴隨他的壹生。
在很多明明可以通過眼淚來增強連接或者舒緩情緒的時候,硬硬的將眼淚吞了回去,甚至認為在人前哭泣是壹種羞恥。
第二種:給孩子說理,阻止哭泣
稍大壹點的孩子,爸爸媽媽可能會對他說:"別哭,哭有什麽用, 哭能解決問題嗎?" 不同於上面壹種 "哭泣羞恥論", 這是壹種典型的 "哭泣無用論", 認為遇到問題,就應該馬上去解決,哭泣沒有用。但事實上,只有情緒平穩的狀態下,才能用最高效的辦法去解決問題,而 哭泣恰恰是讓自己情緒平穩的好方法 。許多因為生活瑣事氣到憤而投江,或者絕望到了解自己的情況,其實找人哭個幾場,還是能扛下來的。從小被灌輸哭泣無用的孩子,自然就慢慢丟掉了這件"工具"。
第三種:分散註意力
有位朋友曾經對我訴說自己的機智,他說:"每次孩子要哭,我就指著天空說,看飛機。他擡頭找壹圈,就忘了哭這件事兒了。"但這可不是什麽好主意,我們回避了孩子的哭泣,也回避了孩子的情緒,那麽這股力量不是找別的方式發泄,就是慢慢地積聚起來,影響孩子心理發展。更麻煩的是, 他從我們這裏學到了"忽略情緒", 長大以後可能會像壹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那樣高效,但是正如上文所說,積聚起來的情緒壹旦決堤,就會導致各種心理問題。
第四種:拼命同情
看到這兒有的爸媽可能會說:"行,那孩子哭了我就玩命哄吧!"有壹個詞叫做拱火, 這種方式就叫拱淚, 鏘寶的姥姥就是這樣壹種操作。比如鏘寶摔了壹跤,因為疼哭兩聲,姥姥馬上抱起來:" 寶寶好可憐, 今天本來就不想出門。"看似是在疏解孩子的情緒, 實際上卻是在幫娃放大情緒 。久而久之,他走到哪裏都會帶著這個 "情緒放大鏡" ,花落也哭,日落也哭。
"愛哭"之所以會成為壹個問題,是因為在我們家長心裏,孩子哭就是不好的,笑才是好的。但是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每壹種情緒都有它的作用。孩子哭的時候,恰恰是學習駕馭這種情緒的好時機,而 "哭"也3-6歲的孩子情商訓練的重要課題 。那麽到底該如何做呢?
第壹步:正視孩子的情緒
當他們哭的時候,可以拍拍孩子的後背,或者安靜的陪著他。不用說太多的話,就用溫柔的眼神看著他。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在重視妳的情緒。
第二步:感同身受的"***情"
在等待孩子慢慢平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可以表達"理解孩子感受"的意思。這裏推薦壹個有效的方式:妳可以回憶壹下,自己小時候情緒崩潰時的感受,以及自己是怎麽慢慢調整的。抽離出自己的處境,孩子就更容易接受妳的建議。
第三步:幫孩子給哭分類
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寶寶是無法理智思考的,因此講道理也沒有什麽用。等到寶寶安靜下來,我們可以教他們給哭泣分分類,到底是傷心地哭泣,生氣的哭泣,尷尬的哭泣,還是羞愧的哭泣。
第四步:指導孩子如何"適可而止"
除了讓孩子了解到自己怎麽了,我們還要教會他們如何停下來。允許自己釋放悲傷,並不意味著要沈溺於悲傷之中。爸爸媽媽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比如我哭了壹會,深呼吸告訴自己:"來我們來處理問題。""沒什麽大不了的。"
Cici有話說:
在成長中,孩子遇到的很多問題,其實都不是莫名出現的,而是成長的契機。站在這種角度上看,爸爸媽媽自己首先就能更有耐心,更正向的看待諸如哭泣、叛逆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