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梅姐姐的人都知道,姐有壹處世格言: 才子與美食不可辜負 。為了便於不熟悉梅姐姐的親們隨意感受壹下,請參閱拙作兩篇: 《妳有長長的夢想清單嗎?我有!》 & 《抽取壹張人生的幸運簽語》
至於,此言因何而起,從何而來,之前也從未深究過。
國慶這幾天,不辭辛苦,千裏迢迢回到老家。 在津津有味享用家鄉美食的時候,突然頓悟,這種情懷源於 Nature Born Eater,生於吃貨之鄉,哦不,是小吃之鄉——沙縣。
東方破白,沙縣街頭巷尾的傳統小吃店,早已熙熙攘攘,熱鬧非常。與同窗好友壹起同桌圍坐吃早餐,分享美食,打打鬧鬧......是沙縣孩子們與眾不同的成長經歷。梅姐姐和 Sky 小朋友也不例外哦!生活在這座南方小城的人們是無比幸福的:父母無需起早貪摸黑為學齡的孩子準備早餐,無也需擔憂孩子因早餐內容單調而厭食。花樣繁多的小吃,讓主食的選擇簡直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
首先,隆重介紹,馳名中外的“情侶套餐”:扁肉+拌面,配上玫瑰花更搭哦~~~
1、扁肉:各地的叫法和做法各有不同。上海叫雲吞,四川叫抄手,江浙壹帶叫餛飩,沙縣扁肉則以皮薄餡脆,純肉不膩而著稱。
2、拌面:在當地,有沙縣拌面和夏茂拌面兩種做法。沙縣拌面的面條較薄有彈性,結合花生醬和蔥花的香氣,讓不喜面食的人也能吃下壹大碗;夏茂鎮是隸屬沙縣的壹個小鎮,勤勞聰明的夏茂人民總能夠在沙縣龐大的小吃體系中,找尋出改良和創新的思路。夏茂拌面的面條較寬而筋道,配上新鮮時蔬,別有壹番風味。
富麗堂皇的“沙縣小吃城“早已建成多年,對於沙縣人民而言,小吃城是外地遊客的去處。正宗的沙縣小吃只會隱於街頭巷尾。漫步沙縣街頭,曲折蜿蜒的裏弄小巷非但不見臟亂不堪,有些年頭的破舊裏弄往往都是百裏飄香,**所謂“小吃香,不怕巷子深。” **
傍晚時分,裏弄迎來壹天中最繁忙的時段。忙碌了壹整天的大人總會接上放學的孩子,在裏弄裏逗留壹會,選擇幾種小吃作為點心。三三兩兩地坐在板凳上,圍坐壹桌,天南海北的胡侃,說說小縣城裏最近發生的奇聞異事,道道張家長李家短。孩子們只顧得低頭猛吃,把小嘴塞滿,有時吃得太急太快,把湯汁之類濺到身上,被大人們或真或假斥責兩句。混個半飽,天色漸暗,這才心滿意足的回家。
裏弄小巷是沙縣人的日本居酒屋,也是沙縣人的歐洲鄉村小酒館。當然,讓人們流連忘返的沙縣小吃功不可沒。
3、豆幹:沙縣的豆幹壹般分為兩種,烤豆幹和熏豆幹。烤豆幹較嫩軟,熏豆幹則硬香。豆幹絕非獨有,但是沙縣豆幹的蘸醬 —— 豆豉油,絕對只此壹家。沙縣的豆豉油比起普通醬油,色澤和味道都較淡,卻鮮甜許多。把黃澄澄的豆幹掰碎,蘸上混合了蒜泥,蔥花,紅辣椒的豆豉油,味道好到,讓人吃起來有些欲罷不能。
4、米凍皮:用水磨將米磨成原料,放在大竈臺上蒸出薄如蟬衣的米凍皮。吃的時候,卷成筒狀。萬能蘸醬豆豉油又隆重登場了,蘸壹蘸,香甜軟糯,老少皆宜。
5、芋頭果:檳榔芋頭切成細絲狀,加入面漿調和,混合調色的紅花,放入油鍋炸至色澤鮮艷。油餅般大小的芋頭果,香脆可口,百吃不厭。
6、鍋貼:壹種類似煎餃的小吃,口味鮮香。比較特色的是,用平底鍋煎熟後,壹個個鍋貼排列整齊,粘合壹起,甚是美觀,壹看就食欲大增。
7、芋餃:將木薯粉和煮熟剝皮的芋頭,按照壹定比例和成面團。餡料分兩部分,葷菜壹般選擇醬油和料酒腌好的冷鮮肉,素菜則可以按口味選擇,胡蘿蔔,筍幹,茭白,豆腐幹……不論選擇什麽素餡,炒熟的時候壹定會加入許多姜末。壹顆肉餡,壹勺熟素餡,鼓嚷嚷呈三角型的芋餃,要包得陷多不破方為成功。沸水下鍋,熱騰騰地出鍋,美味讓人不禁垂涎三尺。梅姐姐的最愛,好吃到不要不要。
在沙縣老街建國路中段有壹家叫“廟門扁肉”的小吃老店。創始人老爺子阿福,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這家店中,壹輩子的辛勞,憑借精湛的手藝,在八十歲的時候拿下“全國傳統手工藝”大獎後,就安詳無憾地閉上了雙眼。阿福死後,他的子孫繼承了他做扁肉的獨門手藝,至今已是第三代。
廟門扁肉除了具有沙縣扁肉本身的特點外,與眾不同之處是:剛出鍋的扁肉色澤透明,並且可以在碗中浮而不沈十分鐘左右。壹個個懸浮在碗中的扁肉,像壹只只遊動的晶瑩水母,給食客壹種捕捉的感覺,增添了享用美食的樂趣。
“廟門扁肉”的老店總是人滿為患,時時需要排隊等待。奇怪的是,僅隔壹街的分店卻門可羅雀。 不是口味差別的問題,而是情有獨鐘的問題。或許在同壹家店,同壹個位置,吃同壹種食物,能夠感受世事的變遷,時光的流逝。
在沙縣,這樣的老店為數不少,像電影院對面的“佳蘭燒賣”,舊三官堂的“拐子拌面”……老店店主們有的繼承發揚祖傳手藝,擴大經營, 增開分店;有的則憑借祖傳手藝積累了原始資本,另謀出路,改做他行。
而今的沙縣小吃,早已無法藏身於壹巷之中,世界各地遍地開花:美帝、英帝、奧地利、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來之東方大國的神秘小吃無處不在,這是要征服全世界的節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