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說說明成祖朱棣北征的事,不要說野史.

說說明成祖朱棣北征的事,不要說野史.

明成祖的五次北征:

第1次北征 永樂八年(1410)二月,朱棣親率50萬大軍,以清遠侯王友督中軍,安遠伯柳升為副,寧遠伯何福、武安侯鄭亨分督左、右哨,寧陽侯陳懋、廣恩伯劉才督左、右掖,都督劉江為遊擊將軍督前哨,於德勝門誓師出發,取道居庸關、懷來、宣府(今河北宣化)北征韃靼。並以3萬輛武剛車(有圍有蓋的戰車),運糧20萬石,隨軍行動,沿途每10日存糧壹批,以供返回時之用。五月初壹,部隊抵達臚朐河(今克魯倫河)。韃靼部可汗本雅失裏和太師阿魯臺聞訊,急忙分兵避戰,伺機抵禦。朱棣留王友、劉才部於渡口築城扼守,其余明軍渡河追擊。十三日,進至斡難河(今鄂嫩河),遭到本雅失裏軍阻擊,朱棣登山布陣,揮軍猛攻,本雅失裏丟棄輜重畜產,僅率7騎渡河向北逃遁。

明軍立即轉移兵力,返回臚朐河,以騎兵沿河東進,尋殲阿魯臺部。六月,明軍進至靜虜鎮(今貝爾湖東南),阿魯臺率軍來攻,朱棣以安遠伯柳升率神機火器兵為先鋒,自率精騎迎戰,大敗韃靼部眾,阿魯臺攜眷北逃。明軍乘勝追殺百余裏,斃韃靼諸王以下百余人,阿魯臺脫身遠遁。時值炎夏,明軍缺水、缺糧,遂停止追擊,班師回朝,第1次親征至此結束。

第2次親征 明軍回師後,瓦刺部乘機發展自己的勢力,擊敗韃靼部,殺本雅失裏,阿魯臺被迫歸附明朝,被封為和寧王。永樂十壹年十壹月,瓦刺部首領馬哈木率部向漠南進逼。次年三月,朱棣發兵50萬,以安遠侯柳升領大營,武安侯鄭亨領中軍,寧陽侯陳懋、豐城侯李彬領左、右哨,成山侯王通、都督譚青領左、右掖,都督劉江、朱榮為前鋒,再度親征漠北。四月,明軍進至興和(今河北張北),舉行閱兵。六月。進至撒裏怯兒(今克魯倫河上遊)。前鋒劉江於三峽口擊敗瓦剌軍壹部。此時,明軍主力距瓦剌主力僅百余裏,朱棣得知這壹情況,立即率軍兼程進至忽蘭忽失溫(今蒙古人民***和國溫都爾汗西北)。瓦剌軍3萬余人迎戰,因見“明軍行陣整列,遂頓兵山巔不發”,分三路據守。朱棣令數名騎兵前去挑戰,誘敵下山,再分兵三路,分別向敵左、中、右翼展開進攻,並以神機營發銃炮攻擊敵人中路。朱棣還親率精騎沖擊敵陣,迫敵中路後退。但明軍兩翼攻勢受到敵人頑抗,都指揮滿都戰亡。朱棣於是親率精騎馳援兩翼,殺瓦刺王子10余人,士卒數千人,迫敵敗退。明軍

乘勝追擊,至土刺河,“生擒數十人”,敵酋馬哈木、太平等“脫身遠遁”。此戰雖重創瓦剌,明軍亦傷亡不小,遂下令班師。

第3次親征 瓦剌部遭受沈重打擊後,於永樂十三年正月,馬哈木、太平和把禿孛羅遣使向明朝“貢馬謝罪”。韃靼部卻又乘機崛起,內附明朝的阿魯臺經過數年休養生息,於永樂十四年、十七年先後兩次出兵擊敗瓦剌,並設法控制兀良哈部。隨著韃靼實力的上升,永樂十九年,突然改變對明政策,企圖擺脫明朝的羈絆。是年七月,朱棣已打算再次北征。十壹月,開始募集北征軍餉。二十年二月,由兵部尚書李慶負責,發動23.5萬民夫,督運北征軍糧37萬石。三月,阿魯臺率部進犯興和,殺害明軍都指揮王喚。成祖聞報,命皇太子監國,親自率師由京師出發,發起第3次親征漠北之戰。明軍抵達雞鳴山(在今河北懷來北),阿魯臺急忙北撤避戰。明軍壹路追擊。五月抵開平,七月抵闊灤海子北岸,阿魯臺遺棄牛馬輜重,率部遠遁。明軍收其牛羊駝馬、焚其輜重後撤軍。朱棣認為“阿魯臺敢悖逆,恃兀良哈為羽翼也”,班師途中,以精騎2萬,分五路進攻依附阿魯臺的兀良哈部,殲其數百,迫其投降,擄其牛羊io余萬頭。八月,勝利班師。

第4次親征 永樂二十壹年七月,朱棣聞阿魯臺將率部南掠,於是,又以皇太子監國,以安遠侯柳升、遂安伯陳英領中軍,武安侯鄭亨、保定侯孟瑛領左哨,陽武侯薛祿、新寧伯譚忠領右哨,英國公張輔、安平伯李安領左掖,成山侯王通、興安伯徐享領右掖,寧陽侯陳懋領前鋒,舉行第4次親征。九月,明軍抵西陽河,韃靼知院阿失帖木兒、古納臺等來降,報知阿魯臺部已經被瓦剌部擊潰,遂駐師不進。十月,明軍前鋒向宿嵬山(今屬河北張北)方向搜索,韃靼王子也先土幹率部屬歸降,朱棣封其為忠勇王。明軍遂班師回京。

第5次親征 永樂二十二年正月,韃靼阿魯臺部襲擾大同、開平,朱棣召群臣聚議,決心發起第5次親征漠北之戰。並下令征發山西、山東、河南、陜西、遼東5都司及西寧、鞏昌、洮、岷各衛之兵。三月,舉行大閱兵,並任命柳升、陳英領中軍,張輔、朱勇領左掖,王通、徐亨領右掖,鄭亨、孟瑛領左哨,薛祿、譚忠領右哨,陳懋、金忠領前鋒。四月,征討大軍從京師出發,進抵隰寧(今內蒙古沽源南),得悉阿魯臺已經逃往答蘭納木兒河,遂命諸軍急追。六月,明軍前鋒追至答蘭納木兒河,仍未見阿魯臺部,遂下令班師。中途朱棣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