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用蕨菜始見載於《詩經》:“陟坡南山,言采其蕨。”古有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采蕨薇於首陽山的故事,所以後世以采蕨薇作為清高隱逸的象征。
2. 《爾雅·翼》載:“蕨生如小兒拳,紫色而肥。”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蕨菜已作小兒拳”之句,宋朝詩人黃庭堅也有詩曰:“嫩芽初長小兒拳。”此皆指蕨菜。蕨菜產區,群眾壹般把蕨菜俗呼為“拳頭菜”、“拳芽菜”或“佛手菜”,“佛手魚翅”由此而名,實即“蕨菜魚翅”。
3. 蕨菜為山珍,入饌歷史極其悠久。《詩經·召南》:“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唐朝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記載:商朝末年,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齊,在商滅 後發誓不食周粟,采蕨、薇以充饑,最後都餓死在首陽中。西漢初年,有“四皓”之稱的甪裏先生、夏黃公、東園公和綺裏季,誌行高浩,壽長德劭,因逃避秦亂,攜妻將子,隱居今陜西境內的商山,采蕨而食。漢高祖劉邦聽說後,非常敬仰,遂下詔請他們下山做官,但他們拒不應詔,繼續過其清貧的隱居生活。故商山壹帶至今稱蕨萊為“商芝”。“商山芝”或“紫芝”。《本草拾遺》又載:“四皓食芝而壽”,是說這四隱士食蕨而長壽。“四皓”所寫的《商之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充饑。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優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誌。”由此可見,蕨菜有延年益壽的食療功效。
4. 伯夷兄弟和四皓隱士食蕨的方法,尚有待考證。據《齊民要術》記載,後魏年間,甘肅天水人吃蕨菜的方法是,二月間采集,制成幹菜,放到秋冬時食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明人吃蕨菜的方法是,采取嫩莖,用灰湯煮去粘液,曬幹當菜吃。清人則是用滾水泡軟,擇去根葉及粗梗,選取極嫩部分,用雞湯煨熟而食。當代,蕨菜可煮,可燒,可煨,可燉,可炒,烹制方法甚多,菜肴品種不勝枚舉。
5. 相傳劉邦的兒子劉高有壹天出城打獵。突然壹陣狂風卷來,把他和他的隨從卷到雲霧之中。等他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他被掛在壹棵松樹上。四周靜悄悄的,沒有壹點聲音。他想找回皇宮的路,可是哪裏找的到?於是他在樹林裏轉了幾天,肚子餓了只能吃點蕨菜充饑。等隨從找到他,他已經死去好幾天了。太醫們從他的身上找出了致死的根源,但為時已晚。從那以後,漢朝人都不食蕨菜。如果不是蕨菜的罪過,那麽漢朝的歷史就要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