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傳:西湖中還流傳著許仙和白娘子的動人愛情故事,也因為這個故事讓西湖遠近聞名。 雷峰塔:在某種意義上,它名播萬裏正是因為壓著白娘子。當《白蛇傳》中出現了雷峰塔後,壹個悲愴的結局無可挽回地出現了。
西湖三奇:孤山不孤:皇帝在西湖遊玩時住在這座山,便為它取名為孤山,可是孤山並不孤獨,它四周有山水的陪伴,卻又被稱為“孤山”,所以被譽為是“西湖三絕”之壹 ;
斷橋不斷:每至冬日下雪時,斷橋上殘留著積雪,遠遠望去就仿佛斷了壹般,人們便稱那是“斷橋”;
長橋不長: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兩人在橋上送別,依依不舍,來回送了十八次,壹條本來50多米的橋兩人走了壹天所以稱之為“長橋”。
西湖自古有“金牛湖”之稱,源自西湖壹則美麗的神話。相傳在漢代,西湖底有金牛潛伏,逢湖水幹涸,牛即湧現,吐水將湖填滿。地方官吏為討皇帝歡心,命百姓抽幹湖水,水幹之時果見金牛,官吏們爭先恐後下湖捉牛,金牛昂首怒吼,張嘴吐水,頃刻官吏們全被淹沒了!從那以後,西湖水不再幹涸,金牛也不再出現。
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采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采茶,心中壹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壹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壹把茶葉向袋內壹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壹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裏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壹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麽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壹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壹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後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了壹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後這麽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禦茶,每年采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禦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壹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壹)、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壹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裏。和尚告訴他倆,這裏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壹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幹涸了,吃水更困難了。壹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壹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壹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壹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壹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裏作了壹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只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裏,前爪刨地,不壹會就刨了壹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裏湧出壹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嘗到這“雙絕”佳飲。
斷橋的典故
西湖斷橋,最早叫段家橋。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從孤山蜿蜿蜒蜒到這裏,只有壹座無名小木橋,與湖岸緊緊相連。遊人要到孤山去遊玩,都要經過這座小木橋,日曬雨淋,橋板經常要爛斷,遊人十分不便。
橋旁有壹間簡陋的茅舍,住著壹對姓段的夫婦。兩人心地善良,手腳勤快,男的在湖裏捕魚為生,女的在門口擺個酒攤,賣家釀土酒。因酒味不佳,顧客很少上門,生意清淡。
壹天,日落西山,夫婦倆剛要關門,來了壹個衣衫襤褸的白發老人,說是遠道而來,身無分文,要求留宿壹夜。段家夫婦見他年老可憐,熱情地留他住下,還燒了壹條剛從西湖裏捕來的鯉魚,打上壹碗家釀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氣,壹連飲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發老人臨別時,說道:“謝謝妳們好心款待,我這裏有酒藥三顆,可幫助妳們釀得好酒。”說罷,取出三顆紅紅的酒藥,告別而去。
段家夫婦將老人的三顆酒藥放在釀酒缸裏,釀出來的酒,顏色猩紅,甜醇無比,香氣襲人。從此,天天顧客盈門,段家猩紅酒名揚杭城,生意壹天比壹天興隆。段家夫婦拆了茅舍,蓋起了酒樓。他們為了感謝白發老人,積蓄了壹筆錢,準備好好答謝他。
歲月流逝,壹晃三年。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發老人冒雪來到段家酒樓。夫婦倆壹見恩人來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長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別。臨別之時,段家夫婦取出三百兩銀子送給老人。老人笑著推辭說:“謝謝妳們夫婦壹片好心,我這孤單老人,要這麽多銀錢何用?妳們還是用在最要緊的地方吧!”說罷,便踏雪向小橋走去。段家夫婦站在門口相送,只見老人剛跨上小木橋,腳下壹滑,橋板斷啦,老人也跌進了湖裏。夫婦倆急忙跑去相救,忽見白發老人立於湖面,如履平地,微笑著向他們揮揮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婦這才知道,白發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臨別說的話,使用那筆銀錢在原來的小木橋處,造起了壹座高高的青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壹座亭子。從此,遊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橋斷啦。
鄉親父老懷念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好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後來,因為“段”、“斷”同音,使被稱為斷橋。
西湖明珠
傳說古時候,在天河東邊的石窟裏,住著壹條雪白的玉龍,在天河西邊的大樹林裏,住著下只彩色的金鳳。
玉龍和金鳳是鄰居,每天早晨他們壹個鉆出石窟,壹個飛出樹林,打個照面就忙著各做各的事了,有壹天,他倆壹個在天空飛,壹個在天河遊,飛呀,遊呀,不知不覺就來到壹個仙島上,在島上他們發現了壹塊亮閃閃的石頭。金鳳很喜歡,就對玉龍說:“玉龍玉龍,妳看這塊石頭多好看呀!” 玉龍也很喜歡 ,就對金鳳說:“金鳳金鳳,我們把它琢磨成壹顆珠子吧?”
金鳳點頭答應,他倆就動工了。玉龍用爪子抓,金鳳用嘴啄,壹天壹天,壹年壹年過去了,他倆真的把石頭琢成了壹顆滾圓滾圓的珠子。金鳳高興地飛到仙山上銜來許多露珠,滴到珠子上;玉龍快活地遊到天河裏汲來許多清水,噴到珠子上。滴呀,滴呀,噴呀,噴呀,慢慢地這顆 珠子就變得明光閃亮了。
從此以後,玉龍喜歡金鳳,金鳳也喜歡玉龍;玉龍和金鳳都喜歡他們的明珠,玉龍不願回天河東邊的石窟去了,金鳳也不願再回到天河西邊的那個樹林,他倆就往在天河中的仙島上,日夜守著自己的明珠。
這顆明珠真是壹顆 寶珠,珠光照到哪裏,那裏的樹木常青,百花齊放,山明水秀,五谷豐收。
王母娘娘走出宮門,壹下就看見這顆明珠的寶光,心裏非常羨慕,到半夜辰光, 她就派壹個親信的天兵,乘玉龍和金鳳睡熟的時候,悄悄地把這顆 明珠拿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歡的不得了,連看也不舍得給人看壹看,就藏到仙宮裏頭,外面關起九重門,鎖上九道鎖。
玉龍和金鳳,壹覺醒來,發現明珠不見了,他倆真著急呀!東尋尋,西尋尋,玉龍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壹個石窟,沒有找到;金鳳尋遍了仙山上的每壹個角落,也沒有尋著,他倆傷心極了,可還是日日夜夜地到處尋找,壹心想把心愛的明珠找回來。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壹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趕到仙宮來祝壽。王母娘娘擺下盛大的蟠桃會請眾神仙。神仙們喝著美酒,吃著蟠桃,祝賀王母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王母娘娘壹時高興,就對眾神仙說:“各位仙長,我請妳們看壹顆珍貴的明珠,這是天上難找,地下難尋的寶珠啊!”
說著,就從衣帶上解下九把鑰匙,打開九道鎖,走進九重門,從裏面取出那顆明珠,用金盤端著放在廳堂中間,明珠亮晶晶,光閃閃,神仙們看了都叫好。
這時,玉龍和金鳳正到處尋找他們的明珠,金鳳發現了明珠放出的亮光,就忙叫玉龍:“玉龍玉龍,快壹來看那不是我們明珠放出來的亮嗎?”玉龍從天河裏鉆出頭來,壹看:“是呀,壹定是我們的那顆明珠,快把它找回來!”
玉龍和金鳳立刻朝著明珠的亮光長去,壹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宮裏,那些神仙們正在伸頭探腦圍著明珠叫好,玉龍上前說:“這顆明珠是我們的!”金鳳也說:“這顆明珠是我們的!” 王母娘娘壹聽火了,沖著玉龍,金鳳張口就罵:“胡說!我是玉皇大帝的親娘,天上的寶物都有是我的。”
玉龍和金鳳壹聽也來了氣,壹同向王母娘娘說:“這顆 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長的,是我倆辛辛苦苦,壹天壹天,壹年壹年琢磨出來的!”
王母娘娘壹聽,又羞又急,伸手護住放著明珠的金盤, 喝叫天兵天將,把玉龍和金鳳趕出去。金鳳見王母娘娘不講理,撲過去就搶明珠;玉龍見王母娘娘不講理,也沖過去搶明珠。三雙手都抓住金盤,誰也不肯放松。妳拉我扯,金盤壹搖晃,明珠就滾下來,滾到階沿邊,從天上掉到地下去了。
玉龍和金鳳見明珠往下掉,急忙翻身跟下來保護。玉龍遊著,金鳳飛著,他倆壹會兒在前,壹會兒在後,壹會兒在左,壹會兒在右,保護著這顆明珠,慢慢地慢慢地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這顆明珠壹到地上,立刻變成了清清的西湖,玉龍舍不得離開自己的明珠,就變成壹座雄偉的玉龍山壹守護它;金鳳也舍不得自己的明珠,就變成壹座青翠的鳳凰山來守護它。
從此鳳凰山和玉龍山就靜靜地站在西湖的旁邊。直到現在,杭州還流傳著兩句古老的歌謠: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
錢王射潮
錢塘江的潮水從來就是很大的,潮頭既高,潮水沖擊的力量又猛,因此錢塘江兩岸的堤壩,總是這邊才修好,那邊又被沖坍了。“黃河日修壹鬥金,錢江日修壹鬥銀。”那時候,潮水給人民帶來的災害,從這句話裏就可以想見了。
到唐朝末年,有個吳越王叫做錢鎦的,勇猛無比,當時壹般人都稱他為“錢王”。錢王治理杭州的時候,各種事情都感到還容易辦,就是這道錢塘江的海堤修不好。因為剛剛要修好,潮水壹天壹夜要來兩次,簡直叫人沒有法子能把海堤修築起來。因此,錢王手下的人很著急,都怕錢王發脾氣,只好報告錢王道:“大王,這海堤還是不修吧,總不會修好的。因為錢塘江裏面有個潮神在跟我們作對,只等到我們把海堤修得差不多的時候,他就興風作浪,鼓起潮頭,把我們的海堤給沖坍了。”
錢王聽了滿肚火,氣得胡子壹根根都直豎起來,眼睛瞪得象銅鈐,厲聲喝道:“吠!妳們這批沒用場的家夥!為什麽不把那個潮神拖上來給宰了?
手下人慌忙說道:“這不能夠,這不能夠,他是個潮神,在海水裏面,跟海龍王住在壹起的哩!我們沒法去找他。何況他來的時候,是隨著潮水翻滾,都在潮頭的海水裏面;我們凡人,既看不到,更沒法子捉拿他。人們就是趁著鐵打的船去尋找,只要壹碰到潮頭,也會給吞沒了的。”
錢王聽了,兩眼火星直冒,大吼道:“呸!難道就讓這個小小的潮神來胡作非為嗎?不行!” 錢王想了壹想,說道:“好,讓我自己去降伏他。到八月十八這壹天,給我聚集上壹萬名弓箭手到江邊,我倒要去見見這個潮神!”
妳道錢王為什麽壹定選八月十八這壹天呢?原來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這壹天潮頭最高,水勢更是排山倒海兇猛無比;而且潮神會在這壹天,騎著白馬跑在潮頭上面的。
八月十八日到了,錢塘江邊搭起了壹座大王臺,錢王壹早就到臺上觀看動靜,等待潮神到來。可是從當地挑選出來的壹萬名精銳的弓箭手,卻陸陸續續地壹下到不齊,錢王見了嫌慢,就喝令他們必須立即聚齊到江邊,排列好陣勢。
這時有個將官,上前跪下稟道:“大王!弓箭手跑向江邊來時,要經過壹座寶石山,這個地方山路狹窄,只能容壹人走過,何況過山又得爬上爬下的,因此來得慢了。”
錢王聽了,喝道:“呀呸,這樣豈不要耽誤了消滅潮神的大事!”他立刻跳上千裏駒,飛也似地來到了寶石山前,壹看,果然如此。他連忙跑到山巔上面向四下了望,只見這山的南半邊有條裂縫。於是他坐了下來,把兩只腳踩在山的裂縫處,用力壹蹬,哈!這山竟然給他壹下蹬了開來,中間出現了壹條寬寬的道路。那些將士見了,人人喝彩,個個歡呼!沒多久,全部弓箭手就通過這條大路,到江邊聚齊了。從此,這裏就叫作“蹬開嶺”,那錢王的壹雙其大無比的大腳印子,直到如今,還深深地陷在石墻上面哩。
錢王又飛快地騎著馬到處巡視了壹番,等他再到江邊大王臺上的時候,壹萬名精兵早就排好陣勢,個個雄赳赳、氣昂昂地拿著弓箭,望著江水。錢江沿岸的百姓,受盡了潮水災害,修堤治水,哪個不歡喜,誰人不盡力!如今聽說錢王射潮神,都爭著觀戰助威,真是家家閉戶,人人出動,幾十裏路長的江岸,黑壓壓地擠滿了人。錢王見了這般聲勢,更加膽壯起來,忙叫人拿來了筆墨,寫了兩句詩道:“為報潮神並水府,錢塘且借與錢城。”馬上把詩丟進江水裏去,大聲叱道:“餵,潮神聽了!如果妳答應了,就不許把潮水湧來!假如妳潮水仍然要來,那就不要怪我手下無情了!”
岸上的百姓以及弓箭手聽到,都歡呼起來,那聲音就象雷吼壹樣。大家神色緊張地對著江水,觀看動靜。可是潮神並沒有理睬錢王的告誡,壹會兒,但見遠遠壹條白線,飛疾滾來,愈來愈快,愈來愈猛,等到近時,就象爆炸了的冰山,傾覆了的雪堆似地奔騰翻卷,直向大王臺沖來。錢王見了,大吼壹聲,喝令:“放箭!”話音壹落,他搶先就“叟”的壹箭射了出去。
這時,只見萬名精兵,萬箭齊發,直射潮頭。百姓們都跺腳拍掌,大聲吶喊助威。壹萬支箭射了,又是壹萬支箭;壹萬支箭射了,又是壹萬支箭;“叟叟叟”,霎時射出了三萬支箭,竟逼得那潮頭不敢向岸邊沖擊過來。錢王又下令:“追射!”那潮頭只好彎彎曲曲地向西南逸去,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因此,直到今天,潮水壹到六和塔邊就快沒有了;而在六和塔前面,江水彎彎曲曲地向前流去,象個“之”字,因此人家又叫這個地方為“之江”。
從這個時候起,海堤才得造成。百姓們為了紀念錢王這次射潮的功績,就把江邊的海堤,叫做“錢塘”。
白娘子的傳說 雷峰塔倒
小青在深山裏練功夫,也不知練了多少年,看看自己的本事練得差不多了,就趕回杭州來,尋法海和尚報仇。
這時候,法海和尚還在看守著雷峰塔。小青尋到凈慈寺,就跟他在南屏山下大戰起來。他們打了三日三夜,小青越戰越猛,法海和尚只累得“呼哧呼哧”直喘氣。兩人從凈慈寺前打到雷峰塔下,小青揮起壹劍,只聽“轟隆隆”壹聲巨響,雷峰塔倒坍了,白娘子從塔裏跳出來,和小青壹道圍打法海和尚。法海和尚本來就已支撐不住,如今再添了個白娘子,哪裏還敵得過!只好且戰且退,想找個機會逃走。他心急慌忙地,退到西湖邊,沒防壹腳踏了空,“撲通!”跌進西湖裏去了。
白娘子見法海和尚掉在西湖裏,便從頭上拔下壹股金釵,迎風壹晃,變成壹面小小的令旗。小青接過令旗,舉上頭頂倒搖三搖,西湖裏的便壹下幹了。湖底朝了天,法海和尚東躲西藏,找不著壹個穩當的地方。最後,他看見螃蟹的肚臍下有壹絲縫隙,便壹頭鉆了進去。螃蟹把肚臍壹縮,法海和尚就被關在裏面了。
法海和尚被關在螃蟹肚子裏,從此再也出不來啦。原先,螃蟹是直著走路的,自從肚子裏鉆進了那橫行霸道的法海和尚,就再也直走不得,只好橫著爬行了。直到今天 ,我們吃螃蟹的時候,揭開它的背殼,還能在裏面找到這個躲著的禿頭和尚哩!
八 卦 田
爬上玉皇山半山腰的紫來洞,往下望去,就可以望見山下有塊八卦田。八卦田齊齊整整八只角,把田分成八丘。八丘田上種著八種不同的莊稼。壹年四季,八種莊稼呈現出八種不同的顏色。在八丘田當中,有個圓圓 的土墩,那就是半陰半陽的壹個太極圖。 傳說,這八卦田是南宋年間開辟的“籍田”。
那年,南宋那個沒出息的皇帝丟掉了汴梁京城,帶著壹大群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逃到了杭州。他們看看 西湖這塊地方風景好,便留下來,在鳳凰山腳下建造起 宮殿和花苑,仍舊是吃、喝、玩、樂,過著豪華糜爛的生活。 杭州的老百姓,見皇帝這樣昏庸無道,都大為不滿,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風聲壹傳兩傳,傳到皇帝的耳朵裏。皇帝怕老百姓要作亂,心裏有點慌,便召集文武百官來商量。 文武百官商量來商量去,壹時想不出壹個應付的辦 法。後來,有個文官想出壹個主意來,他說:“皇上呀,百姓的風言風語,無非是怨宮廷裏生活 過得太舒服。只要皇上開辟壹塊籍田,說是親自領頭耕種呢,老百姓知道後,就會心服口服了。” 皇帝聽聽有道理,立刻發下壹道聖旨說: “寡人深知民間疾苦,甚為不安。今後開辟籍田躬耕,當與庶民***嘗甘苦……”
沒幾天工夫,在玉皇山下,果然開出來壹塊籍田。 籍田四周,齊齊整整地打下八個大樁,豎起八根粗柱 子,柱子與柱子之間,圍起壹道厚厚的牛皮帷幕。規定皇帝在裏面耕田種地,平民百姓不許觀看。過了壹些日子,籍田開好了。裏面***有八丘田,種著稻、麥、黍、稷、豆……八樣莊稼。在八丘田當中, 留著圓圓的壹個土墩。
老百姓知道皇帝也和他們同樣耕田種地,議論也就慢慢少了下去。 到了莊稼該要鋤草澆肥的季節,皇帝又要出宮來“躬耕籍田”。照例先出告示,貼滿天下,然後在那八根粗柱子上,又張起了牛皮帷幕,方圓十裏路上,都有禦林軍把住,不準老百姓走近壹步。 當時,有個種莊稼的老漢,他不相信皇帝真的會親自耕田種地,這天他半夜三更起來,乘著天黑,悄悄避過禦林軍,三步壹跌,五步壹跤,爬上玉皇山,躲在半山腰上的紫來洞裏。
等呀,等呀,慢慢地,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那老漢朝山下望望,老百姓都下田幹活啦,可是在這牛皮 帷幕之中還是空空的沒有壹個人。壹直等到太陽升到三竹竿高啦,才見有群人從皇宮裏出來,到了玉皇山旁, 走進牛皮帷幕裏去了。不久,他看到有人鋤草啦。老漢 再睜大眼睛仔細壹看,原來只是幾個太監在那兒鋤草,而皇帝和妃子們卻坐在中間的土墩上飲酒取樂哩!老漢見了憋著壹肚皮悶氣,好容易耐到天黑,仍舊悄悄地摸下山來。
第二天,他就把自己親眼看到的情形講給人們聽。從此,壹傳十,十傳百,壹下子全城老百 姓都知道了。 皇帝見到自己的把戲已經被人戳穿,後來索性也不再去“躬耕籍田”了。但這壹塊齊齊整整的“八卦田”,卻壹直保留了下來。
靈隱寺康熙題匾
康熙皇帝下江南,來到了杭州。他在西湖四周到處遊山玩水,吟詩題字,自稱是個風雅的皇帝。
壹天,他要到靈隱來耍子了。靈隱寺裏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驚又喜,連忙撞鐘擊鼓,把全寺三百多個和尚都召集攏來。和尚們披起嶄新的袈裟,頭頂檀香,手敲法器,嘴裏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大家跟著老和尚,趕到壹裏路外的石蓮亭把康熙皇帝接到靈隱來。
老和尚陪著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後、山上山下遊玩壹番。康熙皇帝見到靈隱有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長滿綠蔭蔭的樹,地下開遍紅艷艷的花,真是壹個好地方呵!他心裏壹高興,就吩咐人在寺裏擺酒用膳,想多耍子壹會兒。皇帝擺下酒席可熱鬧啦!吹的吹,彈的彈,唱的唱,壹時間,把這個佛門凈地,竟然變成了帝王之家!康熙皇帝壹手拈著山羊胡須,壹手捧著酒盞,又灌黃湯又吟詩。
老和尚早聽說過康熙皇帝喜歡吟詩題字。這時見他那搖頭晃腦的樣子,便悄悄地跑過去找個跟隨康熙皇帝的地方官商量道:“大人老爺呀,我想求求皇上給我們山寺題壹塊匾額,妳看能不能呀?”
杭州知府聽了聽,點點頭說:“才好哩,如果皇上給靈隱寺題了匾額,連我杭州府也都沾了光啦!”
錢塘縣官也接上來說:“皇上酒興正濃呢,妳這辰光去求他題匾,我看壹定能答應。”
老和尚心裏落了實,就壯壯膽子,走至康熙皇帝面前跪下去磕頭,說道:“皇上呀,看在靈隱寺大菩薩的面上,替山寺題塊匾額,也讓我們風光風光吧!”
老和尚這壹請求,正好搔著了康熙皇帝的癢處。他點了點頭,忙吩咐手下人擺好紙筆,抓起筆“刷刷”幾下,就寫起壹個歪歪斜斜的“雨”字。這辰光,他差不多快喝醉啦,手腕有點發顫,落筆又太快了些。這個“雨”字竟占了大半張紙!靈隱寺的“靈”字,按老寫法,在“雨”下面還有三個“口”和壹個“巫”。現在只剩下這小半張紙的地位,隨妳怎樣也擺不下了。重新寫壹個吧,那多麽丟臉呀!康熙皇帝壹只手抓著筆,壹只手不住地拈他那撮山羊胡須,可是壹點辦法也沒有。圍在旁邊的官兒們,明知道康熙皇帝下不了臺,但是誰也不敢明說,只有站在旁邊幹著急。
還好,有個大學士名叫高江村的,都想出了壹個辦法,他先在自己手掌心寫了“雲林”兩個字,裝做去磨墨的樣子,挨近康熙皇帝身邊,偷偷地朝著康熙皇帝攤開手掌。康熙皇帝壹看,哎呀,這兩個字真是救命王菩薩呢!歡喜得連酒也醒了壹半,就連忙寫下了“雲林禪寺”四個大字。寫完,把手壹揚,將毛筆拋出老遠。
老和尚過來張張,不對呀!“靈隱寺”怎麽寫成“雲林禪寺”呢?他也不看看風色,就結結巴巴地問:“我們這裏叫做‘靈隱寺’,不叫‘雲林寺’呀!是不是皇上落筆錯啦?”
康熙皇帝聽了,把眼睛壹瞪,喝聲:“放屁!”
老和尚哪裏還敢再開口,只好恭恭敬敬地立在旁邊了。
康熙皇帝回過頭來,問官兒們:“這地方天上有雲,地下有林,妳們說說,把它叫做‘雲林寺’好不好?”
“好呀,好呀,皇上聖明!”
聽官兒們七嘴八舌地奉承他,康熙皇帝樂得哈哈大笑,便吩咐快把匾額雕起來。
皇帝壹句話,官兒們卻忙開啦。他們壹面叫人將靈隱寺原來的匾額換下來,壹面找來雕花匠,把康熙皇帝寫的“雲林禪寺”四個大字雕在紅木匾上,貼金底,黑漆字,邊上鑲了二龍戲珠,當場掛到山門上。
從此以後,靈隱寺就掛著稀奇古怪的“雲林禪寺”大匾額。但是,杭州的老百姓並不買他的帳,盡管“雲林禪寺”這塊匾額壹直掛了三百年,大家卻仍然稱呼這兒為“靈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