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識雙親意,養兒方知父母恩”,看似簡單直白的壹句話,卻蘊含著深刻的寓意,道出了父母在子女成長過程中含辛茹苦的付出,飽含著子女在長大成人後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結合我的個人經歷,來談談我對這兩句話包含的三個層面意思的理解。
壹、年少不經事,在父母無私的愛與包容中茁壯成長
年少時,吃穿住用行等萬事皆依賴於父母。毫不誇張地說,父母為我撐起了壹片天。
沒錢了找父母要錢,想買什麽東西開口找父母要,想吃什麽東西父母帶著去吃,洗衣做飯等後勤保障工作皆由父母來做,只管學習就好了,其他事都不用自己操心。
父母硬著頭皮也會滿足自己的要求,可以說是在父母有力臂膀的庇護下成長。
可以說,這是自己最無憂無慮的時光,也是父母付出最多的歲月。
父母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我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但此時的我們卻想不了那麽多,覺得這都是理所應當的,因為身邊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對待孩子的。
人不輕狂枉少年,更別提還有青春叛逆期。
隨著逐漸長大,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漸形成,有了自己的個性,有了身邊的好朋友,會不時地發發小脾氣,父母不依著自己的想法就不開心。
身邊、網絡上,孩子嬌縱任性朝父母發脾氣的案例比比皆是,嫌父母管閑事,怨父母掙錢少,更有甚者還會打罵父母。當然,這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管教方式,成長過程中心智發育不夠成熟的生理特點,個人的性格特征等。
這時,父母對我們,更多的是包容和忍讓,這是他們表達愛的方式,但我們往往會忽略這摸不著的愛意,真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二、為人父母時,重任壓肩,深刻體會育兒不易
後來結婚生子,人生進入新的階段,肩挑起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擔,對人生,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初為人父,毫無經驗,從最基本的怎麽抱孩子,怎麽餵奶,餵多少奶,怎麽拍奶嗝等開始,事無巨細,壹概不會,只能在老人的指導下,買了各種育兒類書籍照著書本現學現賣,生怕哪裏做得不好委屈了孩子,可以說是手忙腳亂,辛苦萬分。
孩子逐漸長大後,要照顧他日常的吃喝拉撒睡,要安排好幼兒園和上學的接送,生病時要請假陪護,買玩具買圖書畫做好篩選,要花心思選擇比較報哪個興趣班,周中周末要陪著去上課,生活中很大壹部分時間和精力都陪在了孩子身上,工作上還不能耽誤,要多賺錢才能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總之,父母所做的壹切,只為孩子能有個快樂的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為未來的人生起好步、奠好基。父母真正成了孩子奴。
這時,才能深刻感受到為人父母的不容易,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壹直在默默的付出,腦子裏要為孩子的發展做好謀劃和頂層設計,行動上還要做好各種工作,完美詮釋了知行合壹,可謂是身心俱疲。
再苦再累,父母也要挺直腰板,堅強的微笑著面對每壹天的太陽。
三、歷經世事後,更懂得父母的偉大,要感恩回報父母
眼看著孩子壹天天長大,父母壹天天年邁,我們也從青年逐漸走向中年,工作、家庭、生活,就像三個賽道,壹個也不能落後,壓力山大。
人生近半,歷經風雨,更能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和偉大。
此時的我們,在全身心養育好子女的同時,壹定不能忽視了對父母的愛。
這愛是孝道,是感恩,是回饋。是歷經世事後的愛的沈澱,更醇正,更濃厚。
日本盡孝執行委員會編過壹本書,叫做《父母離去前妳要做的55件事》,在書的封面上有壹個公式:
“假使妳的父母現在60歲,父母余下的壽命是20年,並且妳沒有跟父母同住,那麽,妳每年見到父母的天數,大概是6天,每天相處的時間大概是11小時!所以: 20年×6天×11小時= 1320小時,也就是說,妳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
結果不壹定多麽精確,但結果觸目驚心,更紮心。
因此,盡孝要趁早,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追悔莫及。
人到晚年更念兒女。有空常回家看看,沒事也打個電話發個視頻和父母聊聊天,緩解他們的相思苦。
與父母***同準備壹頓豐盛的晚餐,壹家人圍坐在家裏的桌前,和和美美地吃頓團圓飯,痛痛快快地陪父親小酌幾盅。外面的餐廳再富麗堂皇,也沒有家裏溫馨的氣氛。
做壹個忠實的傾聽者,不要嫌父母嘮叨,不要怪他們老生常談,他們確實逐漸與時代脫節,但他們只是想多跟子女說說話,回憶壹下往昔或苦或甜的生活。
飯菜和香味縈繞滿屋,面對面嘮嘮家長裏短,才是真·家的感覺。
四、結語
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雨露均沾”高質量地陪伴好全家每壹個人,就是生活的真諦。我已長大,妳還未老,我有能力賺錢,妳們身體健康,祖孫三代其樂融融,***享天倫之樂,這才是人生中最得意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