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道濟被殺文言文

道濟被殺文言文

1. 張說字道濟文言文閱讀

張說,字道濟,又字說之,他的祖上從河北範陽遷到河南洛陽,成為洛陽人。在永昌年間,武後(則天)考賢良方正策論,下詔令吏部尚書李景諶將應試策論人員名字糊上來比較高下,張說所應對策論排名第壹,武後(則天)將其策論批為第二等,封他為太子校書郎,做個左補闕的官。

當唐睿宗登基做皇帝後,張說被提拔為中書侍郎(國務院秘書)兼雍州長史。譙王李重福造反被殺,被牽涉的洛陽的同黨有數百人,案子久拖不決,唐睿宗讓張說去辦理這個案子,不久張說就將有罪之人查出來了,於是殺了張靈均、鄭愔,其余被冤的人都得到平復。皇帝很高興張說在辦理案子時不冤枉正直的人,不放過有罪的人,親 *** 勞他。當時唐玄宗(李隆基)是太子,張說與褚無量陪太子讀書,尤其受到太子的親近和禮遇。第二年,張說被提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國務院副總理),負責監督修撰國史。

公元711年(景雲二年),唐睿宗對身邊的侍臣說:“算命的跟我說五天之內會有人入宮造反,要早做防備。”大家不知道該怎麽辦。張說對唐睿宗說:“這是有人想陰謀對付太子,陛下您如果讓太子來監督朝政,這樣名分壹定,自然令那些奸人無機可乘,就避免了禍亂。”唐睿宗明白了張說所說的道理,就下令按張說所說的讓太子(李隆基)監督朝政。公元712年,皇太子(李隆基)即位做了皇帝,太平公主引薦蕭至忠、崔湜等人做宰相。因為張說不依附自己(太平公主),封他為尚書左丞(政協主席),不讓他參與處理政事,讓他做東都留守(洛陽市長)。張說心裏明白太平公主等人有反叛之心,於是讓人偷偷的將自己的佩刀獻給玄宗(李隆基),請他早下決斷,先下手為強,李隆基接受了張說的建議。等蕭至忠等人被殺之後,李隆基讓張說做中書令(總理),封他為燕國公,讓他享受二百戶老百姓的進獻。

早先的時候,邊鎮駐軍多六十萬人,張說認為當時天下太平無事,就對李隆基提議讓其中二十萬人退役回家種地。李隆基認為有問題,張說對他說:“邊鎮駐軍人數雖然很多,但將官們只是用來作為自己的護衛、為自己謀求私利而已。對付敵人,在於精兵不在於人數眾多。以陛下您的精明能幹,壹轉圈的家夥都害怕您的威名呢,您不用擔心撤軍會招來敵人侵略,我願意以我全家上百口人的性命做擔保。”皇帝(李隆基)於是就同意了他的提議。

張說註重氣節,言出必行(說話算話),喜歡推舉提拔年輕人,對君臣、朋友之間的大義非常在乎。李隆基做太子的時候,他參與了非常多的秘密謀劃,後來終於成為唐玄宗壹朝的大臣。

2. “擅道濟因讒被殺”是怎麽回事

劉宋的司空、江州刺史、永修公檀道濟,在劉宋朝建功立業,恩威並著。

他左右的心腹都曾 身經百戰,幾個兒子也很有才氣,朝廷很忌憚他。 劉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文帝劉義隆身體 欠安,很久都不見起色,將軍劉湛對司徒劉乂康說: “皇上萬壹去世,就沒人牽制檀道濟了。

”正好劉義隆 的病情加重,劉乂康於是勸劉義隆召檀道濟入京。 檀道濟的妻子向氏對他說:“功高蓋主,鋒芒畢 露,從來都會作為攻擊的對象。

現在沒有什麽事情卻 召妳入京,妳要大禍臨頭了。” 檀道濟到建康後,在京城逗留了壹個多月。

劉義 隆身體微有好轉,就送他回去。 已經到了碼頭,還沒 有出發,劉義隆突然病危,劉乂康假傳皇帝詔令,召檀 道濟回去為他餞行,然後伺機抓了他。

三月初八,劉義隆下詔,說:“檀道濟暗地招兵買 馬,乘朕病重,圖謀不軌。”把他交付廷尉,將他和他的 兒子、給事黃門侍郎檀植等11人,壹起誅殺,只饒過了 他的孫子。

又殺了司空參軍薛彤、高進之,因為此二 人很得檀道濟信賴,足智剛勇,當時的人都把他們比 作關羽、張飛。 檀道濟被捕的時候,怒目圓睜,像火炬壹樣。

他 脫下頭巾扔在地上,說:“朝廷竟然摧毀自己的萬裏長城!” 北魏人聽說檀道濟被殺的消息,高興地說:“檀道濟死了,江南那幫小子不成氣候,再也無法 成就大業了。 ”。

3. 南朝名將檀道濟為什麽被殺

檀道濟因在前劉裕壹朝立功,威信名望特別高,左右及心腹,都身經百戰,幾個兒子有才氣,因而朝廷懷疑,對他不放心。宋文帝生病多年,屢次病危,彭城王劉義康怕皇帝駕崩後,檀道濟不可控制。

公元436年(元嘉十三年)春,朝廷將要派檀道濟回鎮,突然宋文帝又發病,劉義康矯詔召檀道濟回到餞行的道路上,把他逮捕交給掌刑獄的廷尉。下令逮捕檀道濟和他的兒子給事黃門侍郎檀植、司徒從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隰、征北主簿檀承伯、秘書郎檀遵等八人,都在廷尉處斬首。又收捕司空參軍薛彤到建康處死。派遣尚書庫部郎顧仲文、建武將軍茅亨到尋陽,收捕檀道濟的兒子檀夷、檀邕、檀演及司空參軍高進之斬首。

4.

譯文:檀道濟,是高平郡金鄉縣人,世代居住在京口。

他小時候就成了孤兒,在守喪期間完全按禮儀行事,侍奉兄姊因為和順細心而受到稱贊。宋武帝創建大義,道濟與其兄檀韶、檀祗等跟隨平定京城,都參與了武帝建武將軍府的軍事活動,多次升遷至太尉參軍,封為作唐縣男。

義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濟任前鋒,所到之處,望風降服,壹直攻進洛陽。議事的人說所獲的俘虜,應當全部殺掉將屍體堆作大墳作為炫耀武功的大觀。

道濟說:“討伐罪人,慰問民眾,正是我們今天要做的事情。”於是將俘虜都釋放了並發遣回家,因此中原壹帶的人民感激、喜悅,歸順的人很多。

長安平定以後,用他任瑯邪內史。 武帝受命,因為輔佐的功勞,改封為永修縣公爵,任丹陽尹、護軍將軍。

武帝病危時,給他配備佩帶班劍的衛士二十名。出任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

徐羨之等人商議廢立之事,暗示道濟入朝廷,把將要廢黜廬陵王義真的事告訴他,道濟多次陳述不能如此行事的理由,竟然不被采納。將要廢黜少帝的那天夜裏,道濟進入領軍將軍府就在謝晦那兒住宿,謝晦恐懼喘息得睡不著覺,道濟壹躺下就睡熟了,謝晦因此而佩服他。

文帝即位,賜予他鼓吹樂隊壹部,進封為武陵郡公。他堅決推辭進封。

道濟向來跟王弘要好,當時王弘正深受皇帝寵信,道濟便更加結交依附於他,每每挑撥中傷羨之等人,王弘也非常倚仗他。皇上將要殺徐羨之等人,召見道濟想命令他西討謝晦。

王華說:“不可以。”皇上說:“道濟是跟隨別人行事的人,從前不是首謀,撫慰他並驅使他。

壹定沒有什麽可顧慮的。”道濟到達京城的第二天,皇上殺了徐羨之和傅亮。

接著就命令道濟與中領軍到彥之作為前鋒西伐。皇上向道濟詢問計策,他回答說:“臣過去同謝晦壹道跟隨先帝北伐,入關的十條計策,有九條是謝晦提出來的。

他的才能與謀略明白練達,大概難於跟他匹敵;但是他不曾孤軍決戰取得勝利,打仗恐怕不是他擅長的。臣知道謝晦的智慧,謝晦知道臣的勇敢。

如今臣奉王命出師討伐他,壹定用不著對陣決戰就能把他擒獲。”當時謝晦以為道濟會跟羨之同時被殺,忽然聽說他來陣前指揮,於是還未交戰就自動潰敗了。

事件平定後,遷任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 元嘉八年,到彥之侵犯魏國,已經平定黃河以南地區,後來又失去了。

道濟都督征討諸軍事,北上奪取地盤,轉戰到濟水上遊地區,那時魏軍勢力強大,竟然攻克滑臺。道濟當時與魏軍打了三十多仗,多半都獲得勝利,軍隊打到歷城後,因為軍需物資供應不上才退回。

當時投降魏國的人都說官軍已經完全沒有糧食了,於是士卒憂慮畏懼,沒有固守的意誌了。道濟在夜裏吆喝著數籌碼量沙子,將剩下的少量的米撤在上面。

到天亮時,魏軍見了他的糧堆,認為他糧食有余,所以不再追;又認為投降他們的人胡說八道,於是將他們斬首示眾。 當時道濟的兵力少而弱,軍隊中人心惶惶。

非常害怕魏軍來追擊。道濟就命令軍士全部穿上鎧甲,自己身穿白袍乘著車子,從容不迫地突出包圍。

魏軍害怕有埋伏,不敢進逼,就回去了。道濟雖然不能平定黃河以南地區,但保全了整個軍隊而回來,還是威名大震。

魏國人很害怕他,畫了他的像來驅除鬼神。回朝進位為司空,鎮守尋陽。

道濟在前朝就立下了大功,權威和名望都很大,左右親信都是身經百戰的將軍,幾個兒子又有才氣,使得朝廷懷疑害怕他。當時有人這樣看他,說:“怎麽知道他不是司馬懿那樣的人呢?” 文帝多年臥病在床,屢次經過危險期,領軍劉湛貪圖掌握朝廷政務,擔心道濟提出不同意見,還有彭城王義康也擔心皇帝去世後。

道濟不再能夠被控制。十二年,皇上病重,恰逢魏軍南伐,便召道濟入朝。

其妻向氏說:“高出於世人的功勛,這是道家所忌諱的,現在朝廷沒有事卻召妳去,大概是災難到了。”道濟到達京城時,皇上的病已經好轉。

十三年春天,即將派遣他回歸方鎮,已經離開江渚還沒有啟程,有壹種像是鷦鶉的鳥飛集到船上悲哀地嗚叫。恰逢皇上的病又發作丁,義康假傳韶令召道濟入宮餞別,逮捕他交付廷尉,然後跟他的兒子給事黃門侍郎檀植、司徒從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混、征北主簿檀承伯、秘書郎中檀尊等八人同時被殺。

當時人作歌謠說:“可憐《白浮鳩》,枉殺檀江州。”道濟死的那壹天,建鄴地震,地上長出白毛。

還殺了司空參軍薛肜、高進之等。他們都是道濟的親信。

道濟被逮捕,怒氣沖天,目光像火炬壹樣,頃刻間就獨自喝掉了壹壇酒。於是脫下頭巾丟到地上,恨恨地說:“妳自己毀壞妳的萬裏長城!”魏國人聽說這事以後,都說“道濟已經死了,吳國的那些小於們不足以再使人害怕了”。

從此以後連年南伐,有到長江飲馬的誌向。 文帝問殷景仁說:“誰能夠接替道濟的角色?”景仁回答說:“道濟因為屢次有戰功,所以招來了威名,其它的人只是沒有被任用罷了。”

皇帝說:“不能這樣說。從前李廣在朝廷任職.匈奴人不敢南下挑釁,後繼者又能有幾人?”二十七年,魏軍追到瓜步,文帝登上石頭城眺望,大有憂慮的神色,嘆息說:“若是道濟還活著,哪裏會到這壹步!” 檀韶,字令孫,因為平定桓玄的功勞被封為巴丘縣侯。

5. 語文高二試題文言文是《檀道濟》

高進之,沛國人。

父瓚,有拳勇,嘗送友人之喪,喪反,友妻為土宦所掠,瓚救之,殺七人,而友妻亦刎頸死,遂亡命江湖。進之生十三年,母劉死,葬畢,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謁征北將軍劉牢之。

牢之高會,進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飲嚼,壹坐大驚。牢之揖客,問所長,進之曰:“善以計數中密事。”

牢之問部下甲兵芻糧,進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軍司馬。居五曰,進之曰:“劉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禍。”

遂去之。 與下沛薛彤為友,因薛交檀道濟,三人者,誌義相合,刑牲盟生死。

從道濟征桓玄,敗桓兵於奔牛塘,事平,以功讓道濟。及圍廣固,進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廣固相。

徐羨之、傅亮等謀廢立,招道濟,道濟謀於進之,進之曰:“公欲為霍光乎?為曹操乎?為霍,則廢;為曹,則否。”進之此時案腰間刀伺道濟,有異言,則殺之。

道濟趨下階,叩頭曰:“武皇帝①在上,臣道濟如有異心,速殛之。”乃與進之定議,不為戎首,亦不相阻也。

及謝晦反,兵銳,道濟憂之,進之詐道濟書致晦,與之連,晦喜,不設備,悉精銳蔽江下。進之遂間道入江陵,揚言曰:“檀江州率重兵敗謝晦於江中,斬其首以徇。”

故晦黨聞之解體,部下閉門拒之,事平,為司空參軍。 後到彥之伐魏,知其名,乞與同行,進之告仆曰:“到公必敗,吾言則惑軍,否則及難。”

遂請護糧,乃免。道濟晚年懼禍,其夫人劉遣婢問進之,進之曰:“道家戒盈滿,禍或不免。

然司空功名蓋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負。”夫人泣語道濟,道濟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濟目光如炬,脫幘投地曰:“壞汝萬裏長城!”薛彤曰:“身經百戰,死非意外事。”

進之掀髯笑曰:“累世農夫,父以義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

坐地就刑,神色不變。進之無眷屬,故無收其屍者。

薛彤死後,其子負骨歸葬。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A.進之布指算,不爽 爽:差錯 B.誌義相合,刑牲盟生死 刑:宰殺 C.進之此時案腰間刀伺道濟 伺:等候 D.道濟趨下階 趨:快走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高進之善於計謀的壹組是 ①與下沛薛彤為友,因薛交檀道濟 ②事平,以功讓道濟 ③及圍廣固,進之作攻具,甚精巧 ④為霍,則廢;為曹,則否 ⑤進之詐道濟書致晦,與之連 ⑥遂請護糧,乃免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 A.高進之十三歲,母親去世,父親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殺人,亡命江湖,進之四處尋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將軍劉牢之。

B.高進之初次拜謁劉牢之,態度倨傲,但劉牢之仍然以禮相待;由於他具有測算隱秘之事的特長,被劉牢之任命為行軍司馬。C.檀道濟自稱為朝廷的“萬裏長城”,是因為他忠於劉宋王朝,曾經平定桓玄的叛亂,拒絕參與徐羨之、傅亮等廢立宋帝的陰謀。

D.高進之、薛彤、檀道濟三人誌義相合,結為生死之交,最終檀道濟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1)劉公(劉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禍。

(2)晦(謝晦)喜,不設備,悉精銳蔽江下。(3)累世農夫,父以義死友,子以忠死君。

題目答案:8.答案:C 解析:C項,伺:探察。9.答案:D 解說:此題考查篩選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三人的交往是三人誌義相合,此處僅是普通的敘事,與人物計謀無關;②反映人物的謙遜,與計謀無關;③反映人物心思的精巧,與計謀無關。

10.答案:A 解析:“父親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殺人,亡命江湖”應在“母親去世”之前。11、(9分) (1)劉牢之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杯盤,不離開(他),必然會遭遇禍患。

(2)謝晦高興,不再設置防備,全部精銳部隊遍布江面,順流而下。(3)接連幾代為農夫,父親因仗義為朋友而死,兒子因盡忠為國君而死。

參考譯文:高進之,是沛國人。他的父親高瓚,有勇力,曾經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時,友 *** 子被土賊搶掠,高瓚救回了她,殺掉了七個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頸自殺了,於是亡命於江湖。

高進之出生十三年後,母親劉氏去世,高進之安葬完母親,行走四方,尋找父親,但都沒有找到,就拜見征北將軍劉牢之。劉牢之正在舉辦盛大宴會,高進之入幕席後,推開貴賓占據他的座位,放肆的飲酒進食,滿座的賓客都很吃驚。

劉牢之向高進之拱手為禮,問他有什麽特長,高進之回答說:“善於測算隱秘的事情。”劉牢之就問他軍隊和糧草方面的事情,高進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沒有壹點差錯,劉牢之就征召他為行軍司馬。

留了五天,高進之說:“劉牢之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離開他,必然會遭遇禍患。” 於是就離開了。

高進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過薛彤又結交了檀道濟,三個人誌義相投,宰殺牲畜約定同生***死。高進之跟從檀道濟征討桓玄,在奔牛塘打敗了桓玄的軍隊,戰事平定後,把戰功讓給了檀道濟。

等到圍攻光固的時候,高進之制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巧,事情平定後,被授予廣固相。徐羨之、傅亮等人圖謀廢掉舊君另立新君,招約檀道濟參與,檀道濟向高進之咨詢,高進之說:“您想做霍光呢,還是想做曹操呢?想做。

6. 勸殺馬夫文言文翻譯

原文:

景公使圉人養所愛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養馬者。是時晏子侍前,左右執刀而進。晏子止而問於公曰:“堯、舜支解人,從何軀始?”公矍然曰:“從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屬獄。”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為君數之,使知其罪,然後致之獄。”公曰:“可。”晏子數之曰:“爾罪有三:公使汝養馬而殺之,當死罪壹也;又殺公之所最善馬,當死罪二也;使公以壹馬之故而殺人,百姓聞之必怨吾君,諸侯聞之必輕吾國,汝殺公馬,使怨積於百姓,兵弱於鄰國,汝當死罪三也。今以屬獄。”公喟然嘆曰:“夫子釋之!夫子釋之!勿傷吾仁也。

譯文:

齊景公讓圉人飼養他心愛的馬,這匹馬突然死了。景公很生氣,就命令手下的人拿著刀去肢解養馬人。這時,晏子正陪坐在景公跟前。景公手下的人拿著刀走上前去,晏子阻止了他們,並問景公說:“堯舜肢解人體,從身體的什麽地方開始?”景公驚惶地說:“從我開始。”於是下令不再肢解養馬人。

景公又說:“把它交給獄官處理。”晏子說:“這個人還不知道自己的罪過就要被處死,請讓我為妳歷數他的罪過,也讓他明白自己犯了什麽罪,然後再把他交給法官。”景公說:“可以。”晏子數落道:“妳的罪過有三條:君王讓妳養馬,妳卻讓馬死掉了,判處妳死罪,這是第壹條;妳讓君王最好的馬死掉了,判處妳死罪,這是第二條;妳讓君王因為壹匹馬的緣故而殺人,百姓聽到後必定會怨恨我們的國君,諸侯們聽到後必定會輕視我們的國家。妳讓君王的馬死掉,使怨憤在百姓中積聚,軍威在鄰國中減弱,妳應被判處死罪,這是第三條。現在就把妳交給法官。”景公嘆息說:“您放了他!您放了他!不要損傷我的仁義名聲啊!”

7. 漢武殺婿 文言文翻譯

漢武殺婿 文言文翻譯

譯文

當初,霍光族人驕橫奢侈,茂陵徐生說:“霍氏壹定會滅亡。因為驕奢的人不懂得謙讓,不謙讓就會對皇上不尊敬,不尊敬皇上,這是大逆不道。位居眾人之上,人們壹定嫉恨他們。霍家人掌權時間如此長,嫉恨他們的人自然也多。天下人嫉恨他們,而他們的行為又違反禮儀,不滅亡,更待何時!”於是上書說:“霍家太興盛了,陛下既然很寵愛霍家,就應該加以抑制,不使它滅亡。”上書三次,只回答說知道了。後來霍家誅滅,而告發霍家的人都受到封賞,有人為徐生上書說:“我聽說有壹個造訪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爐竈的煙囪是直的,旁邊還堆積著柴草,便對主人說:‘重新造壹個彎曲的煙囪,將柴草遠遠地遷移。不然的話,會有發生火災的憂患。’主人沈默不答應。不久,家裏果然失火,鄰居們壹同來救火,幸好把火撲滅了。於是,主人殺牛擺酒來感謝他的鄰人。被火燒傷的人在上位,其他的各自以功勞的大小依次坐,但是沒有請說改“曲突”的那個人。有人對主人說:‘當初如果聽了那位客人的話,也不用破費擺設酒席,始終也不會有火災的憂患。現在評論功勞,邀請賓客,為什麽建議‘曲突徙薪’的人沒有受到恩惠,而被燒傷的人卻被奉為上賓呢?'主人這才醒悟去邀請那位客人。”

註釋

1.秉:掌握

2.害:嫉妒,怨恨

3.宜:應該

4.至:到

5.過:拜訪。

6.突:煙囪

7.傍:同“旁”,旁邊。

8.更:改變

9.不者:如果不這樣的話。不:同“否”,否則。

10.且:將要

11.嘿(mò)然:不說話的樣子。嘿,同“默”。

12.應:應答

13.俄而:不久

14.息:同“熄”,滅。

15.灼(zhuó )爛者:被火燒傷的人。灼,燒。

16.次:按次序

17.坐:同“座”,座位。

18.錄:采納,引申為邀請。

19.鄉(xiàng)使:先前假使。鄉同“向”,壹向,先前;使,假使,假如。

20.亡(wú):同"無",沒有。

23. 為:當作,作為。

22.乃:於是,就

22.寤(wù ):同“悟”醒悟,覺悟。[2]

開心學 團隊---開心班主為您解答

=====滿意請采納為滿意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