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是主要演在關中的生活,那我就說說在關中的壹些常見 美食 吧。
1,面條類:陜西八大怪裏就有這麽壹條,面條像褲帶。什麽biangbiang面,油潑面,臊子面,旗花面,澆湯面,饸烙面,蘸水面,漿水面,搟面皮等等,種類多不勝數,就看妳想怎麽吃。
種類太多,不過反正幹有幹的吃法,湯有湯的吃法;有搟的有扯的,有拉的有削的,有寬的有細的,有壹片壹片的,有壹截壹截的。充分發揮了人民群眾對於面食這個食物的想象力;
以前農村過事還有口水面,把大家吃完面剩下的湯繼續下面,據說越吃越香。不過我壹直沒敢嘗試過,只吃第壹碗就不在吃了。
2,饃。陜西八大怪第六怪,鍋盔像鍋蓋。
小時候還經常吃這麽厚的鍋盔,現在餐桌上,已經不多見了。據說先秦的時候,軍人打仗,背著鍋盔,即可以當盾牌用,又可以充饑,壹舉多得。
現在餐桌上多事小小的鍋盔,又酥又軟,配上辣子咬壹口,咦,美滴很。
與鍋盔同類的還有石頭饃。石頭饃是用燒熱的石子作為炊具烙燙而制成的饃。它油酥鹹香,經久耐放,因此很受人們的喜愛,更多的算是壹種小吃。
不得不提的就是肉夾饃了。用剛出鍋烙好的餅,夾上燉的入味的肉,再澆上壹勺湯汁,咬壹口,香味四溢,回味無窮。傳統的肉夾饃,饃裏只有肉,後來慢慢為了迎合大眾需求,才有了夾辣子等吃法。
3,羊肉牛肉泡饃
西安牛羊肉泡饃的出名,還有壹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得誌時,生活貧困,浪落長安(今西安市)街頭。壹天,身上只剩下兩塊幹饃,因太幹硬無法下咽。恰好,路邊有壹羊肉鋪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懇求給壹碗羊肉湯,以便把饃泡軟再吃。店主見他可憐,讓他把饃掰碎,澆給了壹勺滾燙的羊肉湯泡了泡。趙匡胤接過泡好的饃,大口吃了起來,吃得他全身發熱,頭上冒汗,饑寒全消。這就是泡饃的前身。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惟羊羹”的贊美詩句。
傳統作法有三,壹曰“幹泡”,通過煮制,湯汁完全入饃內。此饃筋而韌、粘而滑;二曰“口湯”,煮的饃酥綿光滑,吃完碗內留湯壹口;三曰“水圍城”。寬湯煮饃,碗四周是湯,中點是饃,湯多饃散、清香綿滑。
配上糖蒜還有辣子醬,就是壹個字,美。
不知不覺已經寫了很多,但還有很多小吃還沒有提出來,像乾縣豆腐腦,漢中熱米皮菜豆腐,延安羊雜碎,油糕,攪團魚魚,肉丸胡辣湯,粉蒸肉等等太多太多了,希望看到這裏的妳,有機會來壹次陜西,自己品味壹下地道的陜西 美食 。
對了,別忘了再點壹瓶咱陜西人的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