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裏的人們總喜歡親熱的與陽光的接觸。,正午的陽光肆意的揮灑在草地上,大片大片的覆蓋人們的肌膚。太陽也總是很眷顧他們, 晚上9點鐘, 才肯收起溫暖的微笑, 讓人們臨睡之前還可以看到唯美的日落。
在我的印象中,倫敦是壹座古老而又優雅的城市。 它擁有很多很多全世界最早的東西,比如地鐵,電話亭,雙層巴士......但是它卻像是被壹大團久遠的時光包裹住的琥珀壹樣,當全世界都變得仿佛電子舞曲壹般,被電子產品占領,二十四小時都被LED屏幕照亮的時候,倫敦依舊保留著這些已經呼吸沈重的老家夥們。 這裏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建築:倫敦塔橋,聖保羅大教堂,大本鐘,白金漢宮,威斯敏斯特教堂,環球劇院......倫敦的建築大都是維多利亞時代遺留下來的,頗具哥特風格的美,幾百年的歷史和變遷烙在了房屋的每壹塊磚瓦上,散發出仿佛被雨水沖洗後陳舊的鐵銹氣息 倫敦作為壹個國際大都市,沒有巴黎的時尚,沒有紐約的張揚,沒有上海的繁華,它更像是壹位貴婦,典雅而安寧。倫敦沒有什麽高樓大廈,樹木填滿城市的每壹個空隙,城市居民也不多,人們的生活悠閑而隨意。難怪我的壹個朋友說她喜歡倫敦市因為倫敦讓人覺得親切想要靠近。 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這裏,也讓人們開始了解“霧都”。 奧運會的開幕式我是全程觀看的,7個小時的時差,格林威治時間的7月26日21點,北京時間的7月27日淩晨4點。英國人用壹個類似舞臺劇的盛大演出展示著他們的歷史和他們引以為自豪的壹切。 開頭的短片我記得很深刻。從泰晤士河的源頭沿著河水的軌跡,穿過那麽多森林綠地,經過無數次的分流和交匯,翻湧的河水被電影般的特寫鏡頭描繪的淋漓盡致,激起波浪,飛濺的水花每個細微之處都被撲捉下來。水流將我們的視線帶到了倫敦,之前推得很快的鏡頭也放慢腳步,緩慢地走過塔橋,寬闊的水平面壹直延伸到倫敦碗。 英國人對泰晤士河有種別樣的情懷,我壹直覺得河流能賦予壹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就像長江和黃河,築造了中華民族的豪邁和大氣,就像塞納河帶給法國的是無限的浪漫與藝術氣息。 關於工業革命的部分也讓我印象深刻,整個場館中央就像是壹個被機械和金屬包裹的黑色鋼鐵怪物,巨大的煙囪壹個接壹個升起,吐出大量白霧,綠色的莊園被工廠取代。這倒是讓我想起了狄更斯筆下《霧都孤兒》裏無窮罪惡、貧窮、混亂的霧氣——它籠罩著的倫敦,充滿了後蒸汽時代的迷人質感,又頹廢,又矜貴。“霧都”也是得名於當時嚴重的環境汙染,使倫敦上無盡關於霧的描寫。那種工業蒸汽時代的特有的混合了煤煙、蒸汽、塵埃、空籠罩著終年散不去的大霧。現在的倫敦,天空很清澈,幹凈的讓人難以置信。但我還是很向往那個被大霧淹沒的城市,那樣的倫敦壹定有壹種特別的美,所以無數的作家會把它寫進自己的故事裏 開幕式我最喜歡的地方是主火炬的點燃。我好喜歡這個主火炬的創意——刻著兩百多個國家名字的“銅花瓣”組成的花朵。火焰蔓延開來,壹圈壹圈,由外到內,全部燃起的時候,底部的金屬支架開始擡高,在空中花瓣匯聚在壹起形成壹朵火光四色的花朵。巨大火焰沖上空中,火光照亮了整個倫敦碗,也點燃了所有人的心。 最讓我感動的是主火炬點燃後,想起的熟悉旋律。Beatles樂隊的主場之壹——保羅·麥卡特尼演奏起他們的經典歌曲《Heyjude》。他的聲音不再像原來那麽清澈,有壹種被時光打磨後的沙啞和蒼老,像是峭壁上經過幾百年風雨洗禮風化了的石灰巖。這首伴隨壹代人成長的歌曲,在現場引起了8萬人的大合唱。披頭士無疑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樂隊,沒有之壹,盡管他們早就不復存在,但是他們的音樂卻依然能在幾十年後的今天令人動容。這才是真正的偉大。麥卡特尼先生的眼睛裏閃爍著仿佛那晚倫敦上空的星辰。在唱出最後壹個綿長的尾音,他從鋼琴前起身,在高臺上舉起雙臂。驕傲的像個王。 後來開幕式結束的時候,電視的轉播鏡頭給了壹個倫敦的夜景鏡頭。夜已經很深了,此時的倫敦已經進入了新的壹天。倫敦的夜景很迷人,也很安靜,不像中國的大城市在夜晚的絢爛,倫敦像是睡著了壹般,俯視時只看見倫敦碗中心壹團火紅。我想,這就是倫敦,這就是英國。它古老,但又現代;它矜貴,但又親切。它很特別,它讓無數人向往,讓無數人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