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外生存的必備物品我認為以下幾樣是必須品。
1.背包
背包是荒野求生必備的,這就不用多說了。
2.帳篷
野外生存也要休息,壹款好的帳篷可以避免蚊蟲叮咬,也能避免雨水侵襲。
3.飯盒
在荒野求生中,壹款好的飯盒(最好帶把手)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因為飯盒不僅僅能吃飯,還能打水、加熱。
4.打火機
荒野求生怎麽能離得開打火機呢?沒有火,難道我們要吃生的嗎?哈哈,推薦美國芝寶火機。防水耐用。
5.壹把順手的小刀
刀在荒野生存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防身還是掃清路障、無論是挖掘還是切割食物,都離不開刀。
6.繩索
繩索是也是荒野求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選用時,最好選用質輕量優的繩索,既能節省空間,又能保證安全。
7.手電筒
在荒野求生中,手電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總要面對黑夜,在這裏建議買防水的手電。
2.野外生存需要帶哪些必備物品在野外穿越或探險時,除了要配備那些專業裝備外,還建議妳帶上壹個小小的野外急救盒(或者妳也可以稱它為“野外求生盒”)。別看它小,在關鍵時刻說不定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盒:
最好選擇壹個鋁制或不銹鋼制的飯盒(最好是帶把手的)。因為飯盒本身可以用來加熱、提水或者化雪,都能發揮作用。塑料盒雖然輕,但無法加熱,使用就受到了限制。同時,飯盒的金屬蓋可以當做反光鏡使用,關鍵時刻可以發出求救信號。
工具刀:
在野外配壹把多功能的工具刀是絕對有必要的。雖然不壹定要使用類似蘭博用的叢林格鬥刀,但是瑞士軍刀是必不可少的。它除了集成常規的小刀、起子、剪刀以外,還有鋸、螺絲刀、銼刀等,甚至還帶有壹個放大鏡!
針線包:
無論是紅軍長征的年代還是現代化的軍隊中,針線包壹直是軍隊的野外必備品。當然,現代針線包的功能已經不僅是原來單純的縫縫補補,針不但可以挑刺,更能在有些時候彎成魚鉤,改善夥食,甚至是救命(當然妳的針線包裏起碼得配兩根釣魚線)。
火柴:
在野外,火種幾乎是壹切。帶上防風防水的火柴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妳買不到這樣的火柴,也可以自己DIY壹些。方法很簡單,先將蠟燭融化,均勻地塗在普通火柴上,使用的時候,將火柴頭上的蠟除掉即可。為了能更好地發揮我們DIY的火柴“強大”的防風防水功能,可以把它們放在空的膠卷盒內。磷皮(就是擦火柴用的)也絕對不能忘了的,否則我們DIY的努力就白搭了。
蠟燭:
壹小節蠟燭在野外是絕對有用的。妳所帶的手電、頭燈等現代化照明裝置,隨著電池的耗盡而變成擺設。這時的蠟燭就顯示其“英雄本色”了。蠟燭除了照明,還可以取暖(不過別把手指頭當成要烤的土豆)、引火。如果妳把壹個礦泉水瓶剪去底部做成燈罩,妳就擁有了壹盞野外使用的防風燈,它的“功率”夠大,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
求生哨:
其實就是壹般的哨子,不過在野外,哨子的作用可不僅僅是在球場上吹的黑哨。現在它可以救妳的命。當妳遇險時,可以用哨聲引來救援,或者嚇走壹些小野獸(不過如果是老虎、熊等猛獸的話,不吱聲是最佳選擇)。
鋁膜:
這是壹張2x2米的鍍鋁的薄膜,有金色和銀色兩種。它不但可以防風防雨,也可以支起來做成壹個涼棚,防止太陽直射。在寒冷地區,可以用它裹住自己,保持體溫。鋁膜的最大作用是可以反光,使救援人員可以及時發現妳。平時也可以把它鋪在地上當地席使用。
指北針:
即便妳帶上了GPS,妳的手表也帶有電子羅盤,有些原始的指北針還是必不可少的。在野外,誰都無法保證先進的設備不出岔子,這時,小小的指北針可以幫妳找到回家的路。
醫療膠布:
不要小看任何壹件小玩意兒,它可是最快的修補劑。當妳外衣被劃破、帳篷被吹裂時,它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雖然它的基本功能是粘貼紗布,但稍微發揮壹下妳的想象力,妳能發現它能派上的用處會大得多。
燕尾夾:
雖然是很普通的辦公用品,但在野外,它能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發揮作用。它曾經被用來夾過斷裂的背包帶、開線的褲子、脫了底的鞋……雖然我們並不想讓它發揮作用,但多備上幾個,也許會有用。
鉛筆:
在野外想寫點東西,用什麽筆?派克嗎?不,最昂貴的未必是最好的。野外嚴酷的環境,使得鉛筆成為我們的最佳選擇,也是唯壹的選擇。建議選擇2B以上的鉛筆。
紙:
最好是即事貼,如果是白色更佳。
幾個瓶子:
分別放上食鹽、水果糖、維生素C。這些不起眼的食品在危急關頭可能是救命的良藥。
最後,建議妳在急救盒外面再套上個防水的密封袋(家用的冰箱密封保鮮袋就可以了,如果備壹個專業的防水袋,那更是萬事OK了)。
3.在野外生存必備的物品是什麽如何正視意外,如何應用各種可應用於所有危急情況下的求生技能,以及學會在這些條件下如何尋求解決某類突發事件的思維方式,這正是妳能為未知意外事件所作的最好準備。但妳還應裝備後面將會列出的幾項小玩意,並將它們放在小盒子裏,這樣便於隨身攜帶,它們是妳的救生寶盒。這些必要的小工具完全可以全都放在壹只小盒內,比如壹只20支裝的硬鐵皮煙盒,把它放在外衣口袋裏幾乎完全不為人所註目,要養成隨身攜帶的習慣。要註意封好口,為了防水還應用狹長膠帶封緊,這樣也便於攜帶和轉移位置。千萬不要忘記最重要的是帶著它。定期檢查煙盒裏的各類小東西,壹旦發覺哪個不能用了(比如火柴和藥片),應及時更換。所有藥品都應標明用法、用量和有效期。盒內余下的空隙用棉絨塞滿,這樣做有兩個好處:應急時用來點火同時又可防止各類小東西相互碰撞發出聲響。火種對於生存來說至關重要,盒中有四類小東西是為生火準備的:火柴、蠟燭、打火石和放大鏡。火柴防水火柴比普通火柴更有用處,但同時體積卻大了許多。普通火柴易燃,不大安全,可用熔化的蠟燭油包住火柴頭解決這個問題。為了節約空間,應將每根火柴桿後半截去掉。用火柴點火比其它方法當然更為輕松,但記住不要浪費,僅僅在其他方法失敗時才用這個寶貝。從鐵盒內取火柴時壹次應只拿壹根,並隨手蓋好蓋。無論何時都不要將鐵盒或者隨便扔在地上。蠟燭蠟燭既可用來生火又要用作光源,對於意外情況下的求生來說,它是無價之寶。應將蠟燭削成條形從而便於擺放。牛羊脂做成的蠟燭在應急時也可食用或用作烹調油,但前提是必須貨真價實。石蠟或其他蠟類制成的蠟燭是萬萬不可食用的。但是在炎熱天氣下,牛羊脂蠟燭不易貯存。打火石火石即使在潮濕狀態下仍然發揮作用。用完了所有火柴之後,它還能幫妳繼續生火。精制火石是看得著火種。放大鏡放大鏡能直接聚光生火、同時對於拔刺穿針之類也大有用武之地。針和線要有幾種型號的針。至少應有壹根大號的,針眼可以穿過外科手術縫腱線或粗制的棉紗線。選擇堅韌耐磨的線,並將繞在針上。魚鉤和魚線精心挑選魚鉤並放入小紙包或袋內。記住,小號鉤既能釣大魚也能釣小魚,大號鉤則只能鉤大魚。記著帶盡可能長的釣魚線,它還可用來捕鳥。指南針準備壹只刻度清晰、鈕扣大小指南針。有些迷妳型指南針刻度極易使入迷惑,所以事前要弄清楚。液態填空型是最棒的,應檢查壹下不要有漏隙,必須內無氣泡。要確信指針在軸上能正常自由活動,因為指針容易生銹。β燈β燈是壹種水晶發光體,僅有壹枚硬幣大小,但用於夜間察看地圖非常理想,同時夜垂釣時也是極好的誘餌--盡管昂貴但經久耐用。圈套索線選用約60~90厘米的精細銅線,用於布置陷阱或圈套,同時還能解決許多求生問題。彈性鋸條鋸條兩端通常用兩個很占空間的大環作把手。由於把手很占空間,可以不要。要用時可用木質栓扣之類的東西代替。鋸條外面浸壹層油脂可免生銹。彈性鋸條能鋸斷很粗的樹。外科手術刀片至少應帶兩個不同型號的刀片。需要用時要臨時自制木制刀柄。蝴蝶結用來固定受傷部位,促使傷口愈合。膏藥類類型多樣,最好防水,使用前應保證將傷口弄清潔。也可以將它們撕成蝴蝶樣結構以方便使用。避孕套可用作很好的水袋--至少可以裝2品脫水。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官方網站
4.野外生存前必備物品是什麽野外生存,即人在住宿無著的山野叢林中求生。狹義上野外生存是在沒有裝備的情況下白手起家,當然這樣風險太大不建議嘗試。以安全為前提,想要在野外長時間生存,妳需要準備:
帳篷:選擇結構穩定、重量輕、抗風、防雨性能較強的雙層帳篷為佳
睡袋、防潮墊:羽絨或鵝絨睡袋輕便,保暖效果好,但前提是必須保持幹燥,環境條件比較潮濕時,人造真空綿睡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背包、背包防水罩、:背包負重的秘密在於,它將大部分重量分擔在臀部上,背包構架應符合自己的身體結構,並有結實而舒適的腰帶
生火用具:防風打火機、防水火柴、蠟燭、放大鏡、打火石、小煤油瓶。
野炊用具:水壺、多功能野炊鍋、鋒利的多功能多鋒折疊刀、餐具
專用工具:身份證、望遠鏡、羅盤、指南針、地圖、匕首、紅纓頭、手術刀、單面刀片、砍刀、小斧、手電筒、吊床、水囊、502膠、護膝、氣球壹袋、孔明燈、筆、紙、口哨兩只、攀繩索、折疊鍬、針線(磁化)、探毒銀針、魚鉤魚線、照相機、彈性鋸條、避孕套(水袋)、小鏡子、雨衣、泳鏡、手套、鑷子、衛生紙、收音機、手搖充電器、手搖發電機、防水儲物袋、壹次性臺布、防水密封盒、密封膠帶、救生圈、飲水凈化吸管、6mm朔管1米、多用工具、電線、電膠帶。
水、食品:鹽、幹肉類、糖果、脂類、榨菜、湯料、壓縮餅幹。
救生箱:解毒劑、肚痛丸、燙傷膏、消炎粉、感冒藥、發汗藥、腹瀉藥、雲南白藥、鎮痛藥、紗布、膠帶、藥棉、繃帶、碘伏、雙氧水、傷濕膏藥、跌打藥、燈芯草、敷料包、紅汞、牛黃解毒片、藿香正氣丸、胃藥、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藥、季德勝蛇藥、眼藥水、萬花油、止血貼、清涼油、驅風油、飲用水消毒藥片、雄黃、抗生素、退燒藥、脫敏藥、救心油。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參考資料:
5.野外生存需要必備物品露營營地的選擇四大基本原則:水源補給、營地平整、背風背陰、遠離危險。
露營營地的建設四大基本區域:帳篷露營區、用火就餐區、取水用水區、衛生區。水源補給:壹天大運動量的穿越過後,選擇的露營營地有有水源補給,是完成整個穿越目標的關鍵,壹來可以不必要增加背水負重穿越的體能消耗,二是可以有水源把大量出汗發臭的身體與衣物美美的洗上壹把是件多麽幸福的事。
因此,在選擇營地時應選擇附近有溪流、水潭、河流、湧泉等有水源補給的地方紮營。註意1、選擇好水源點後更要尋找好上上下下的取水的取水路線,把取水路線平整好,以方便漆黑的夜晚去取水,很多情況下都是把營地平整好了,卻沒有尋找好取水路線,結果導致很多山友在漆黑的夜晚摸黑去取水時發生意外。
2、營地不能選擇在河灘上或者河谷中央紮營,也不能選擇在河流轉彎處的內側紮營,切切!有些溪流上遊建有發電廠,在蓄水期間河灘寬、水流小,如果不了解上遊情況下選擇在河灘上或者河谷中央紮營,壹旦放水時等待妳的就只有意外了,平時看起來流量很小的壹些溪流也都不能選擇為營地紮營,因為壹旦下大雨暴雨,兩山脊分水線之間大面積的落雨量都會向合水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溪谷匯聚,很容易發大水或山洪,在雨季及山洪多發地區尤其要註意防範這種情況的隨時出現。3、選擇好露營點後巡營周邊察看之——二選擇壹評估,選擇布設置營地觸發報警繩的範圍,選擇好假如夜晚有意外情況出現的安全逃生路線,評估營地安全系數。
不適合選擇做營地的地點如下:(1)河灘上或者河谷中央——放水或者取水不方便山洪(2)河流轉彎處的內側——洪水(3)山頂迎風面——風大、取水不方便(4)谷底低窪處——潮濕、落石(5)枯木或者蜂巢底下——落木、野蜂襲擊(6)動物覓水點——動物騷擾營地平整:決定選擇了露營點後,將準備紮帳篷的區域打掃幹凈,清除石塊,矮灌木等各種不平整、帶刺、帶尖物的任何東西全部挖除,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毛草等物填平,挖布好排水溝。理想的營地應該是地面平整不潮濕,排水性好。
註意營地的選擇要有充分的時間做出考慮選擇,所以必須每天過正午就應開始留意線路上合適的營地位置選擇,切切不可在快近黃昏後才開始選擇營地,這是壹個很大的誤區!!!壹般情況下,經過壹天的長途跋涉,很難再有充沛精力去選擇較佳的露營點,況且給我們選擇的機會不會太多。背風背陰:野外紮營,背風背陰看似問題不大,但卻是能否休息睡眠好,不影響第二天保持精力繼續完成穿越的大問題;尤其是在壹些山谷、河灘上,應要選擇壹處背風的地方紮營,帳篷拉門的朝向不要迎著風,露營選擇背風也是考慮到野外用火安全與方便。
怎樣知道帳篷口是背風呢?很簡單,就是抓壹把沙或者雪在手中揚起,如果沒有,就用小布條代替,帳篷口的方向朝沙或者雪的飄揚方向就是背風方向。如果是壹個需要居住兩天以上的營地,在好天氣情況下應當選擇壹處背陰的地方紮營,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早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
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裏就不會太悶熱;還有壹個方法就是用海拔表或者指南針確定向東的方向,我們知道太陽都是從東邊升起,選擇東邊帳篷前面有山脊或者大樹遮擋日出,那麽妳就可以在早上繼續睡個好覺了。註意1、所有在紮帳篷的區域裏紮下的帳篷門口,最好都朝著同壹個方向,帳篷與帳篷之間的安全距離是1米,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盡量不系帳篷的抗風繩,以免夜晚逃生時絆倒導致意外。
試想:如果帳篷口對著帳篷口,假如夜晚有意外情況出現必須出帳逃生,大家拉開門口後準備逃生時卻撞在了壹起,是什麽後果?要知道如果是在漆黑的夜晚發生意外,人的思維是緊張不理智的,什麽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在野外露營平時就養成很多良好的習慣,妳的安全系數就大,比別人生存下來的機會就多!2、紮帳篷的區域必須在野外用火的上方,別讓火燒連營的情況出現。3、在山野露宿有可能會遇到威脅性的動物或者壞人的攻擊,可以在帳篷區外用石灰、雄黃粉等刺激性物質圍帳篷區灑壹圈,這樣可以防蛇蟲老鼠蟻等爬行動物的騷擾。
在營區外圍設壹道營地觸發報警繩緩沖區,如果有大形動物進來觸發報警喇叭響了,必須緊急起來察看。設置觸發報警繩是可以利用營地邊上的小樹木,如果沒有就用登山棒釘地下代替。
遠離危險:選擇營地時不能將營地紮在懸崖下面,這樣很危險,壹旦山上刮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傷亡事故。在雨季或多雷電區,營地絕不能紮在高地上、高樹下或比較孤立的平地上,那樣很容易招至雷擊。
營地盡量選擇靠近村莊或者有房屋或者路邊的最近點紮營,近村的同時必定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這樣如果有意外,方便營地的轉移與求救。
6.野外生存的必備技能及物品壹、個人基本裝備:
1.安全頭盔:帶煤石反光頭燈的專業頭盔,沒有的話也可用自行車頭盔式施工安全盔及摩托車用頭盔代替。
2.防水耐磨的連體服裝最佳,及護肘、護膝、手套、消毒口罩、高幫防滑膠底鞋及備用服裝。
3.貼身中型雙肩背包:有腰帶及胸扣的最好,側帶和掛扣接口要多,當然有條件的話建議使用筒狀包或者專業探洞包。
4.水壺及凈水吸管:水壺最好用保濕壺。溶洞內水源中富含各類礦物質,有些對人體有害,因而洞內取水應經凈化和簡單過濾後才能食用,請大家註意。
5.瑩光燈照明燈及強光手電:溶洞內使用瑩光燈照明效果最好,最好用線拴好掛在身上並與頭燈及強光手電筒配合使用。不要忘了配備備用電池及備用燈管或燈泡,需將所有電池平均分為三等分,進入和返回過程中各用壹部分,另壹部分則做應急時使用。
6.所帶的食品也需按三等分的原則來使用。應盡量帶壹些高熱量、重量輕、營養豐富的食品,並配壹些富含維生素的幹果制品。
7.壹塊薄而結實的塑料布式鋁布;可在休整時用來防寒、防潮和保暖。
二、各類應急和急救裝備:
⒈哨子:用於在溶洞中相互按約定程序聯系。防水火柴和打火機:在應急時使用。衛生紙應急時可做記號或包紮、止血用。多功能小刀用於解決各類小麻煩。筆記本及鉛筆用於記錄洞內的考察情況,勾畫溶洞草圖。
⒉記號粉筆和導向線圖:在遇岔洞時作記號標記並用導向線幫助返回。導向線最好用耐磨結實的細尼龍線。
⒊燃燒棒:用於輔助照明、對付小型獸類和發信號,可用“煙花”代替。小瓶滅定害靈在休整時噴壹個防護圈來防護害蟲的襲擊。必要時用火機點燃噴出的氣體,可做火焰噴射器攻擊大片害蟲和小型獸類,
⒋大號蠟燭:用來照明,生火及在休整時測試空氣中的含氧量(代替電石燈),遇險迷路時順火苗方向,尋找有氧氣的出口。
5.急救藥盒:最好用密封好,重量輕的透明塑料盒。盒內常備幾類不同品種的感冒藥、腸胃藥、抗菌消炎藥、抗過敏藥、抗蛇毒藥、上呼吸道潤喉消炎藥、外傷用消毒止血藥、繃帶、膠布、小瓶眼藥水(可用於清洗創口)和風油清,再備幾片細長型硬塑料片,在遇到骨折時配合繃帶及膠作固定肢體用、別忘了備壹小袋鹽及糖果和壹瓶復合維生素在被困時保持體能等待營救。
三、攀爬繩索及技術裝備(適用於經過SRT培訓過的行者):
⒈根據溶洞的實際狀況備好幾條長短不等的攀爬主繩、備用繩套和10米長短的輔助繩。
⒉適用於不同巖縫和巖壁的巖石錐、環型鐵鎖和巖溶洞固定專用膨脹錐。
⒊攀爬進固定身體的安全腰帶(最好洞穴專用的那種),用於垂掛在攀爬主繩鎖上便於上下攀爬,自我保護。
⒋用於巖壁間攀爬主繩上升和下降時使用的專業上升器和下降器。
⒌輕便堅固的鶴嘴尖錘,用於標本的采集和釘巖石錐。
⒍備幾個用於裝各類標本石樣的小塑料帶。
在配齊以上裝備後,應分類分裝各類物品,並合理分配每人的負重,註意公***物資的保管和使用。在出發前將溶洞的詳細地理位置及詳細行程計劃提前通知家人及洞外留守人員;在進洞時通知最近的可通訊城鎮或村落,在洞口插好明顯標記,留下參加人員進洞時間及出洞時間的詳細記錄。最好留下壹名接應後勤人員在洞口接應和進行意外時的急救和通訊工作。
在整個探險活動中,註意自然環境的保護和相互協作精神是極其重要的。
7.野外生存需要備些什麽物品野外生存,簡單的講,就是在蛋白質豐富的地域,就地取材以維持生存;與之平行的是高寒地帶生存(包括高原生存)。
既然要就地取材,就要涉及到技能和裝備,這裏先簡明扼要地說說裝備。
野外生存的第壹樣裝備,是刀。失去了刀,妳就回到了石器時代,當然也可以生存,妳可以往石頭上砸石頭,用碎塊磨制出石刀石矛。與沒失去刀相比,妳得忘記效率這個詞,凡事耐心再耐心,目的終究能達到。如果妳是去陌生的地域或者遠離人跡的地域,應該帶三把刀:刃長10cm以內的小折刀、刃長15cm左右的中刃刀和刃長30cm以上的長刃刀。小折刀應該縫在衣服裏,可能在某些突發事件後妳就只有這把刀了,所以它是救命刀,不要舍不得銀子,要買就買把好的,比如巴克、ka-bar、OPINEL等等;中刃刀是妳最常用的刀,折刀、直刀均可,放在腰帶上,取放方便;長刃刀用來開路、加工其它工具等,推薦M9、叢林1號。M9類似第壹滴血裏面RAMBO用的那款刀,叢林1號附件更多功能更齊。如果是在深圳周邊拉磨,可以只帶壹把刀,比如瑞士軍刀。
第二樣裝備,是火種。有火妳會過上文明人的生活,沒火的話,妳和妳周圍的野獸生存狀態相同。熟食、烘幹衣服、阻嚇野獸、硬化木矛竹芊、外傷消毒等等事情都需要火種。火種包括取火器和引火物。最好是帶象叢林1號附件中的那種火種,條狀硬塊的壹面是火石,另壹面是鎂塊,取火時先刮少許鎂粉到幹樹葉或幹草上,用刀往鎂粉方向刮火星兒,立馬搞掂。這種取火器防風防水,甚至剛從水裏撈上來就可以用。
其次是普通火柴+蠟燭,火柴應該放在防水容器裏,或者事先浸蠟,好處是輕,但是沒有火石+鎂塊的可用次數多,並且要考慮防水。其它的東東都不推薦,比如zippo打火機,玩檔次的時候是好東東,但是出門要帶足火機油,否則只有練動作的份;壹次性打火機容易出故障;防風火柴,妳還是練好了怎麽劃燃再帶,要不等於沒帶火種;放大鏡取火和鉆木取火?最好忘記世上還有這麽壹說,就算是有耐心的人,可能魚已經釣上來幾大筐了,放大鏡下面還是見不著火星兒;鉆木取火準確地說是壹種藝術而不是技術。如果是在深圳周邊拉磨,帶火柴吧。
第三樣裝備,是繩子,壹段直徑6~8毫米、長5~10米的輔繩,會讓妳輕松的攀上或攀下石壁。輔繩用繩結縮短之後幫在腰上或纏成繩棍附著在腰帶上,不會影響動作的靈活度。如果只帶壹根繩子,那就帶靜力繩吧,動力繩彈性太大,而很多繩結在劇烈抖動的狀態下不能可靠地起作用。最好是帶個繩床,實在需要繩子的時候把床給拆嘍,用過之後再編成床。
第四樣裝備,是食鹽,在所有哺乳動物裏面,只有人對氯化鈉的依賴程度最高,缺鹽並不會影響豹子、狼的奔跑速度,但是缺鹽會讓妳覺得別說跑,連走都走不快了,感覺即使不饑餓的時候肌肉也非常乏力。帶100g吧,壹小瓶,感覺體內非常缺鹽的時候用,壹次5~10g,可以支撐著妳走回文明社會。
上述四樣之外,都是讓妳活得舒適的裝備,比如膠布,壹些藥品,壹張2*2m的鋁膜(錫紙?)可以做雨具也可以禦寒,壹個小酒壺可以讓妳品口酒冥思也可以做水容器,壹些煙草,壹個多用水壺。再多的話,就得背攜行具或者背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