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是孔子的故鄉,春秋時期,孔子在這裏刪詩書、修《春秋》,並首先開始私人講學。據史料記載,在孔子辭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舊居改建為祭祀孔子的廟宇。藏孔子的衣冠、琴、車和書,每年祭祀。從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用太牢之禮(祭天的儀式)祭祀孔子開始,歷代帝王都要來這裏祭祀這位至聖先師。曲阜孔廟是我國現存建築時間最早的祭祀孔子的古代祠堂建築群,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經過歷代王朝不斷擴建,至明、清兩代,逐漸形成目前規模,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三大古建築群。1994年,孔廟、孔府、孔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孔廟位於曲阜城正中,是壹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被古建築學專家稱為世界建築史上“孤例”,其建築為皇宮之制,九進院落,三路布局,對稱排列。孔廟占地面積約4.6公頃,東西寬141~153米,南北長637~651米,***466間房屋,其中有5座大殿、53座門坊、13座碑亭以及其他祠、壇、閣、堂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分別建於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前三重院落為引導性庭院建築,主要由400米長的甬道和包括大門欞星門在內的五座門組成,其他四座門分別是聖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進入孔廟必須先經過這五道大門,而進入大門前則要首先經歷“下馬威”,由於孔廟祭祀的規格相當於祭天,門前有下馬石,文武百官無論品級高低到此必須下馬。從第四重院落開始,曲阜孔廟的布局則分為左路、中路和右路。中路為大成門、大成殿、寢殿、聖跡殿及兩廡,分別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賢的場所;左路為崇聖門、詩禮堂、故井、魯壁、崇聖祠、家廟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右路為啟聖門、金絲堂、啟聖王殿、寢殿等建築,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孔廟內最為著名的建築有:欞星門、聖時門、奎文閣、杏壇、大成殿、詩禮堂、碑林等。
欞星門是孔廟的大門,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六楹四柱,鐵梁石柱,柱的頂端屹立著四尊天將石像。聖時門又名二門,建於明代,有三間門洞,門飛檐鬥拱,頂為綠琉璃瓦,門的東西兩側各立有壹座木坊。奎文閣位於孔廟的中部,始建於宋天禧二年(1018),明成化十九年(1483)改建,是壹座藏書的樓閣。閣的內部有二層閣,中間夾有暗層,上層專藏歷代帝王禦賜的經書、墨跡,暗層專藏藏經板,下層專藏歷代帝王祭孔時所需的香帛之物。
杏壇位於大成殿前的甬道正中。北宋天聖二年(1024)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莊子·漁父》中有相關記載:“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作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杏壇有壹座重檐十字脊的方亭建築,周圍朱欄,四面歇山,瓦用黃色琉璃,飛檐二層,鬥拱雙重。事內藻井上繪有金色盤龍,形態生動,中有乾隆《杏壇贊》禦碑,前有檜樹壹株,相傳為孔子手栽。亭前的石香爐,高約1米,形制古樸,為金代遺物,也已成為孔廟壹景。
孔廟的主建築是大成殿,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大成殿是孔廟的象征,它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安岱廟的天貺殿並稱中國三大殿。大成殿取自孟子的話“孔子之謂集大成”,始建於宋代天禧二年(1018),原名文宣王殿、宣聖殿,宋徽宗時改為今名,明清之際都曾被雷火燒毀,旋即重建,雍正時期,甚至特許按照皇宮大殿形式設計重建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子及儒家十四位重要人物的神位所在和舉行祭孔儀式的場所。殿宇修建在2米多高的須彌座臺基上,高32米、南北34米、東西54米,面寬九間,進深五間,兩邊廊廡各四十間,內供百余位儒家優秀人物的神主。重檐九脊,鬥拱交錯,屋面上原來鋪著綠琉璃瓦,清末改為黃琉璃瓦,金光燦爛。整座大殿酷似皇家宮殿,富麗堂皇,而神龕和雕龍石柱無疑是殿中最令人耳目壹新的。
正中雕龍貼金的神龕內供奉著至聖先師的牌位,神龕之上懸有壹塊匾,上書“至聖先師”四字。殿內有巨大的孔子塑像,像高3.3米,神采奕奕,威而不猛。孔子像兩側是顏回、曾參、孔及、孟軻“四配”,他們堪稱孔子思想最好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再兩側是12哲人,除了孔子比較得意的11名弟子外,宋代理學家朱熹也被安置於此,“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的盛況仿佛重現。
大成殿四周的回廊中,28根巨型雕龍石柱屹然挺立,均以整石刻成,為明弘治十三年(1500)的原物。每柱高5.98米,直徑0.81米,墊以覆盆蓮花寶座柱礎。前檐柱10根,柱止雕刻兩條巨龍,飛騰於雲彩之中,兩龍之間有寶珠,名曰“二龍戲珠”,下托山海波濤,上綴朵朵祥雲,氣勢恢宏。兩側和後廊檐下有18根檐柱,每柱八面,每面淺刻團龍9條,全柱***計72條。大成殿所有檐柱上,***雕刻團龍、盤龍1316條,雕龍數量之多,技藝之精,意態之生動自然,為世間所獨有。相傳就連清朝乾隆皇帝萊祭祀孔子的時候都要把石柱用紅綢包裹,以免觸怒龍顏。因為,在皇宮也沒有這樣巧奪天工的石柱。
左路建築中最有名的是詩禮堂,詩禮堂是當年康熙帝南巡專程赴曲阜謁孔時特意在此聆聽孔子後裔孔尚任弘揚孔子學說的場所。它的命名源自《論語》中的壹個小故事:有壹次孔子獨自站著,兒子孔鯉“趨而過庭”,孔子便教育他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於是孔鯉退而學詩禮。後人為了紀念孔子,建此堂作為學習詩禮之所。
孔廟碑林與西安的碑林、四川西昌的地震碑林以及臺灣的高雄市南門碑林並稱中國四大碑林,廟內的聖跡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東西兩廡,***有大小碑刻2200多件,行、草、隸、篆俱全,歷代碑刻不乏珍品。特別是這裏保存的漢碑,在全國是數量最多的,堪稱石刻藝術寶庫。
位於孔廟東側的孔府是孔子嫡長孫的府第,孔子死後,子孫世代居於故宅,稱為廟宅。宋代至和二年(1055),孔子46代孫孔宗願被封為衍聖公,從此世代相襲,到56代衍聖公孔希學時奉旨創建了獨立的衍聖公府。孔府世稱“天下第壹家”,是中國現存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衙宅合壹的古建築群。現存的建築修建於明、清兩代,樓、軒、廳、堂多達463間,前後***分九進院落,中、西、東三路。從前西路是孔府接待達官顯貴的地方,東路是家廟,中路前後兩區分別為官衙、內宅及花園。府內的壹磚壹瓦,都凝聚著民族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