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蔡文姬故事文言文

蔡文姬故事文言文

1. 蔡文姬的故事

蔡文姬,名蔡琰,字文姬,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女詩人。陳留圍(今河南杞縣南)人。其父蔡邕,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

《悲憤詩》是蔡文姬和董把婚後所作,她在詩中飽含血淚敘述了長期痛苦的經歷。這首詩可貴之處,不僅寫了個人的遭遇,也寫出了廣大人民的苦難,是對東漢王朝的腐朽統治和匈奴奴隸主貴族的揭露和控訴。

文姬亦擅長書法,其文筆宋刻《淳化閣帖》有收錄。

蔡文姬生於公元174年,死於何年尚有爭論。但是,蔡文姬壹生,特別是歸漢後,繼承父親的遺誌,撰寫了《續後漢書》,這不能不說是她對祖國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貢獻。

據傳說,蔡文姬死後葬在藍田縣蔡王村。現蔡文姬墓家高約7米,墓周圍林木茂盛。據有關學者考證:此墓非文姬祭之墓。認為這是後人根據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0回的內容而建造的假冢。在小說第71回中,把蔡文姬的兩個丈夫更名為“衛道階”和“董紀”,這是羅貫中托蔡琰、曹操之名虛構的。演義畢竟是演義, 所以,既然故事內容是虛構的,當然此墓就不可信。但也有學者考證,此墓乃蔡文姬的真墓。蔡琰墓現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蔡文姬是東漢著名學者蔡邕的女兒。“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說她是神童壹點也不過分。10歲,蔡文姬就顯現出了音樂方面的天賦。蔡邕在室外彈琴,弦忽然斷了壹根,室內文姬馬上說,是第二根弦。蔡邕非常吃驚,又故意弄斷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來。從此,蔡邕開始教女兒學琴,兩年之後,文姬琴藝便成,還贏得父親最珍愛的焦尾琴。12歲,蔡文姬的書法已得蔡邕真傳,既穩重端莊,又飄逸頓挫,傳說蔡邕的字是神人傳授,傳給文姬,再由文姬傳給鐘繇,鐘繇傳給衛夫人,衛夫人傳給王羲之……14歲,蔡文姬的文學才華已光耀壹方,詩書禮樂無不通曉,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既不用出書,又不用炒作,蔡文姬就靠著口口相授的口碑聲名遠揚。

16歲時,蔡文姬出嫁,不料未到壹年,丈夫便咯血而死,不得已又返回娘家孀居,幾年後,家道中落,父親又死於獄中,最可悲的是她被匈奴掠去,被左賢王納為王妃,生了兩個兒子。在匈奴,蔡文姬思念家鄉,但又無法拋下自己的骨肉親情,在理智與情感的掙紮中,她壹唱三嘆寫下了《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它們分別成為中國最傑出的詩歌之壹。後來,掌握東漢實際權力的曹操想起了恩師的女兒蔡文姬,不惜用“白璧壹雙,黃金千兩”來換回蔡文姬。蔡文姬風風光光回到故鄉,但斷壁殘垣,已無棲身之所。幸好,在愛才心切的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給屯田校尉董祀,那年她35歲,而董祀生得壹表人才,正當鼎盛年華,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他並不滿意這段婚姻,婚後第二年,董祀就犯罪當死,蔡文姬顧不得嫌隙,蓬首跣足相求於曹操的丞相府,董祀感念於蔡文姬的真情,以後的日裏才有了些許的兩相情悅。

蔡文姬可謂是歷盡坎坷,可想而已,在多少年前那樣的封建社會歷史背景下,她竟然能夠壹生中嫁了三個丈夫,而且還留下了兩個兒子在匈奴牽腸掛肚,不說別的,單其她的淒慘現狀就可想而知。想不到壹個那麽博學多才的女子,命運竟是如此地淒慘,婚姻生活如此的不幸,想起來怎會不讓人唏噓不已。

參考資料:

2. 文言文蔡文姬的翻譯

《蔡文姬》譯文 陳留人董祀的妻子,是同鄉蔡邕的女兒,名叫琰,字文姬。

她博學有才,又精通音律。嫁給河東人衛仲道。

後來丈夫死了,又沒有兒女,就又回到娘家。興平年間,天下動亂,文姬被胡人的騎兵俘獲,淪落到南匈奴左賢王手中,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生了兩個兒子。

曹操向來和蔡邕交情好,痛心他沒有後人,就派使者用金銀寶玉把她贖回來,重新嫁給董祀。 董祀做屯田都尉,犯法該判死罪,文姬到曹操那兒去為這事求情。

當時公卿、名士以及遠方的使者賓客坐滿了壹屋子,曹操對賓客們說:“蔡伯喈的女兒在外頭,今天讓各位見見她。”等到文姬進來,蓬著頭,赤著腳,叩頭請罪,聲音清亮,很會說話,那意思非常辛酸悲哀,大家都因此而變了臉色。

曹操說:“我確實同情妳(和董祀),但是判決的文書已經送出去了,怎麽辦?”文姬說:“您馬廄裏有上萬匹俊馬,還有數不清的猛士,為什麽舍不得讓人騎壹匹快馬(追回文書),救助壹個將死之人呢?”曹操被她的話感動了,就追回判決的文書,原諒了董祀的罪過。當時天氣還很寒冷,又賜給她頭巾和鞋襪。

曹操又問道:“聽說夫人家裏原來有很多的古典書籍,還能記得起來嗎?”文姬曰:“從前我過世的父親留下的書籍四千余卷,因我遠離家鄉處境艱難,沒有能保存下來的,現在能記得背誦出來的,才只有四百多篇罷了。”曹操說:“現在我應該派十個書吏到妳那裏去抄寫。”

文姬說:“我聽說男女有別,按照禮制男女之間不能親口傳授。請給我紙筆(自己抄寫),是用楷書還是草書全聽您的命令。”

於是就(憑記憶)抄寫,送給曹操,文章沒有遺漏和錯誤。後來她感傷自己悲憤的遭遇,寫了兩首《悲憤詩》。

3. 文言文的翻譯

參考壹下吧,希望有用

我生之初尚無為①,我生之後漢祚衰②。天不仁兮降亂離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幹戈日尋兮道路危④,民卒流亡兮***哀悲⑤。煙塵蔽野兮胡虜盛⑥,誌意乖兮節義虧⑦。對殊俗兮非我宜⑧,遭惡辱兮當告誰?笳壹會兮琴壹拍⑨,心憤怨兮無人知。

註釋①無為:無事,指社會安定。 ②漢祚衰:漢朝的國運衰落,指桓帝靈帝時的宦官專權,宦官外戚之爭等。祚(Zuò作),福,引申為運命。《詩經·兔愛》:“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逢此百罹(災禍)”,這裏是化用其句。 ③亂離:指從張讓董卓之亂開始的漢朝政權崩潰、軍閥混戰,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流離等事。可與曹操的《薤露行》、《蒿裏行》、蔡琰的《悲憤詩》互相參看。 ④尋:延續、接連不斷。 ⑤卒:同猝,倉促、慌亂。以上二句是說,每天都在打仗,道路極其危險,百姓逃難,慌亂悲傷。 ⑥胡虜:指匈奴人。 ⑦誌意乖:指與自己的意誌相違背。乖,違背。節義虧:指自己被匈奴人所虜娶而言。 ⑧殊俗:不同的風俗習慣。 ⑨壹會:壹翻、壹段。壹拍:猶言壹會。這句是說,壹段琴曲正好是相應的壹段胡笳曲,指蔡琰用琴來演奏胡笳曲而言。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①,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②,疾風千裏兮楊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③,控弦被甲兮為驕奢④。兩拍張弦兮弦欲絕⑤,誌摧心折兮自悲嗟。

註釋①戎羯:當時遊牧於西北邊地的少數民族名,這裏用以代指匈奴人。室家:古代用以指妻妾。將:挾持。以上二句是說,匈奴人逼我做他的妻室,把我遠遠地帶到了天邊。 ②遐:遙遠。 ③虺(huǐ 灰)蛇:壹種毒蛇。 ④控弦:拉弓。控,拉。驕奢:驕傲蠻橫。以上二句是說,這些匈奴人都很暴猛,每天以披甲射箭互相爭能。 ⑤張弦:上弦,這裏即指彈奏。

越漢國兮入胡城①,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②,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③。鼙鼓喧兮從夜達明④,胡風浩浩兮暗塞營⑤。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註釋①越:這裏指離開。 ②骨肉震驚:指對異族的衣飾感到厭惡可怕。 ③羯膻:指帶有膻氣的羊肉羊奶之類。揭(jié節),羊之閹者。枉遏:委屈,不順。以上二句是說,面對異族的服裝,內心感到厭惡;面對異族的食物,也感到與自己的習性相違。 ④鞞鼓:古代軍中所敲的壹種小鼓。 ⑤暗:迷漫、籠罩。塞營:邊塞上的營壘,這裏即指匈奴人所住的篷帳。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①。天災國亂兮人無主②,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多艱阻③,四拍成兮益淒楚。

註釋①稟氣含生:泛指人類,古人認為人都是稟天地之氣而生。《論衡·骨相篇》:“稟氣於天,立形於地。”含生,指具有生命者。 ②無主:無聊賴,無依靠。 ③涉歷:經歷。這句是說,追想自己的經歷,那是多麽艱難啊。

雁南征兮欲寄邊心①,雁北歸兮為得漢音②。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③。攢眉向月兮撫雅琴④,五拍泠泠兮意彌深⑤。

註釋①邊心:邊人懷鄉之心。 ②漢音:來自漢朝(故國家鄉)的音訊。 ③愔愔(yīn音):靜默深沈的樣子。以上四句是說,看到雁往南飛,就想拜托雁行把自己的懷鄉之情帶給故鄉;看到雁行南來,就想得到故鄉的消息,可是,雁行高渺,難以追尋,空使自己傷心腸斷。 ④攢眉:皺眉。 ⑤泠泠(líng伶):淒涼而清脆的聲音。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饑對肉酪兮不能餐①。夜聞隴水兮聲嗚咽②,朝見長城兮路杳漫③。追思往日兮行李難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註釋①酪(là0烙):乳類制品。 ②隴水:隴山上下來的流水。北朝樂府《隴頭歌辭》有雲:“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這裏是化用其句。隴山在今陜西省隴縣西北。 ③杳(miǎo秒)漫:荒遠的樣子。以上二句是說,夜間聽著汩汩的隴水,猶如嗚咽;白天望著迤邐的長城,歸路遙遠。 ④往日行李:指當初被掠來時沿途經受的苦楚。行李,行程。

/z/q899689481?si=1

4. 蔡文姬的故事

《胡笳十八拍》是壹篇長達壹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騷體敘事詩,原載於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辭後語》卷三,兩本文字小有出人。

對這首詩是否為蔡文姬所作,學術界爭議頗大。 蔡文姬的《悲憤詩》為五言敘事體,壹百零八句,對這首詩,學術界的看法較為壹致,公認為是蔡文姬所作,但也有學者認為是民間作品。

(二)正文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

幹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誌意乖兮節義虧。

對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當告誰?笳壹會兮琴壹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

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裏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

兩拍張弦兮弦欲絕,誌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

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從夜達明,胡風浩浩兮暗塞營。

傷今感晉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合生兮莫過我最苦。

天災國亂分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多艱阻,四拍成兮益淒楚。

雁南征兮欲寄邊聲,雁北歸兮為得漢青。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

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饑對肉酪兮不能餐。

夜間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杏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戍萬裏,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

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徙,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

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沖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

故鄉隔兮音生絕,哭無聲兮氣將咽。壹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我非食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

日居月諸兮在戎壘,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恥,憋之念之兮生長邊鄙。

十有壹拍兮因茲起,哀響纏綿兮徹心髓。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

羌胡蹈舞兮***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遺千金兮贖妾身。

喜得生還兮逢星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國。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註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

壹步壹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饑。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

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壹喜壹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

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

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

子母分離兮意難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壹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

對營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行路難。去時懷土兮心無緒,來時別兒兮思漫漫。

塞上黃蒿兮枝枯葉幹,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饑豗兮筋力單。

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幹。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

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余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

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三)賞析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

欣賞此詩,不要作為壹般的書面文學來閱讀,而應想到是蔡文姬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彈自唱,琴聲正隨著她的心意在流淌。隨著琴聲、歌聲,我們似見她正行走在壹條由屈辱與痛苦鋪成的長路上…… 她在時代大動亂的背景前開始露面,第壹拍即點“亂離”的背景:胡虜強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

漢末天下大亂,宦官、外戚、軍閥相繼把持朝政,農民起義、軍閥混戰、外族入侵,陸續不斷。漢末詩歌中所寫的“鎧甲生機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等等,都是當時動亂現象的真實寫照。

蔡文姬即是在兵荒馬亂之中被胡騎掠擄西去的。 被擄,是她痛苦生涯的開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詩中專用第二拍寫她被擄途中的情況,又在第十拍中用“壹生辛苦兮緣別離,”指明壹生的不辛源於被擄。

她被強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間,在生活上和精神上。

5. 蔡文姬的故事和簡介

蔡琰,字文姬,別字昭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

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回家。東漢末中原大亂諸侯割據,原本歸降漢朝的南匈奴趁機叛亂,蔡文姬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壹北方後,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

《隋書·經籍誌》著錄有《蔡文姬集》壹卷,今已失傳,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歸漢的故事,廣為流傳。

擴展資料:

蔡文姬為人博學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給河東衛仲道,衛仲道早亡,二人又沒有子嗣,於是蔡琰回到自己家裏。

興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後有董卓、李傕等作亂關中,屬國南匈奴趁機叛亂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並生下兩個孩子。

建安十壹年(207年),曹操向來喜愛文學、書法,常與蔡琰的父親蔡邕有文學、書法上的交流。曹操見蔡邕沒有子嗣,用金璧從南匈奴那裏將蔡琰贖回來,並將蔡琰嫁給董祀。

6. 蔡文姬有什麽故事

蔡文姬,名蔡琰,字文姬,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女詩人。陳留圍(今河南杞縣南)人。其父蔡邕,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

《悲憤詩》是蔡文姬和董把婚後所作,她在詩中飽含血淚敘述了長期痛苦的經歷。這首詩可貴之處,不僅寫了個人的遭遇,也寫出了廣大人民的苦難,是對東漢王朝的腐朽統治和匈奴奴隸主貴族的揭露和控訴。

文姬亦擅長書法,其文筆宋刻《淳化閣帖》有收錄。

蔡文姬是東漢著名學者蔡邕的女兒。“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說她是神童壹點也不過分。10歲,蔡文姬就顯現出了音樂方面的天賦。蔡邕在室外彈琴,弦忽然斷了壹根,室內文姬馬上說,是第二根弦。蔡邕非常吃驚,又故意弄斷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來。從此,蔡邕開始教女兒學琴,兩年之後,文姬琴藝便成,還贏得父親最珍愛的焦尾琴。12歲,蔡文姬的書法已得蔡邕真傳,既穩重端莊,又飄逸頓挫,傳說蔡邕的字是神人傳授,傳給文姬,再由文姬傳給鐘繇,鐘繇傳給衛夫人,衛夫人傳給王羲之……14歲,蔡文姬的文學才華已光耀壹方,詩書禮樂無不通曉,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既不用出書,又不用炒作,蔡文姬就靠著口口相授的口碑聲名遠揚。

16歲時,蔡文姬出嫁,不料未到壹年,丈夫便咯血而死,不得已又返回娘家孀居,幾年後,家道中落,父親又死於獄中,最可悲的是她被匈奴掠去,被左賢王納為王妃,生了兩個兒子。在匈奴,蔡文姬思念家鄉,但又無法拋下自己的骨肉親情,在理智與情感的掙紮中,她壹唱三嘆寫下了《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它們分別成為中國最傑出的詩歌之壹。後來,掌握東漢實際權力的曹操想起了恩師的女兒蔡文姬,不惜用“白璧壹雙,黃金千兩”來換回蔡文姬。蔡文姬風風光光回到故鄉,但斷壁殘垣,已無棲身之所。幸好,在愛才心切的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給屯田校尉董祀,那年她35歲,而董祀生得壹表人才,正當鼎盛年華,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他並不滿意這段婚姻,婚後第二年,董祀就犯罪當死,蔡文姬顧不得嫌隙,蓬首跣足相求於曹操的丞相府,董祀感念於蔡文姬的真情,以後的日裏才有了些許的兩相情悅。

蔡文姬可謂是歷盡坎坷,可想而已,在多少年前那樣的封建社會歷史背景下,她竟然能夠壹生中嫁了三個丈夫,而且還留下了兩個兒子在匈奴牽腸掛肚,不說別的,單其她的淒慘現狀就可想而知。想不到壹個那麽博學多才的女子,命運竟是如此地淒慘,婚姻生活如此的不幸,想起來怎會不讓人唏噓不已。

7. 上下五千年 緹縈 蔡文姬 故事簡要

1.緹縈救父

其父親倉公淳於意救人不成,反被誣告害人,按漢律當當斷手腳,淳於意沒有兒子,小女兒緹縈陪父進京告禦狀,皇帝感其勇氣及孝心,下令赦免淳於意並廢除這種殘酷的刑罰

2.文姬歸漢

其父蔡邕,她自己也是很有才氣的奇女子,東漢末年,社會動蕩,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卻生兒育女。十二年後,曹操統壹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後,嫁給了董祀,並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

曹操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在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壹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8. 誰能給我說說蔡文姬的故事呀

蔡文姬是東漢著名學者蔡邕的女兒。“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說她是神童壹點也不過分。10歲,蔡文姬就顯現出了音樂方面的天賦。蔡邕在室外彈琴,弦忽然斷了壹根,室內文姬馬上說,是第二根弦。蔡邕非常吃驚,又故意弄斷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來。從此,蔡邕開始教女兒學琴,兩年之後,文姬琴藝便成,還贏得父親最珍愛的焦尾琴。12歲,蔡文姬的書法已得蔡邕真傳,既穩重端莊,又飄逸頓挫,傳說蔡邕的字是神人傳授,傳給文姬,再由文姬傳給鐘繇,鐘繇傳給衛夫人,衛夫人傳給王羲之……14歲,蔡文姬的文學才華已光耀壹方,詩書禮樂無不通曉,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既不用出書,又不用炒作,蔡文姬就靠著口口相授的口碑聲名遠揚。

16歲時,蔡文姬出嫁,不料未到壹年,丈夫便咯血而死,不得已又返回娘家孀居,幾年後,家道中落,父親又死於獄中,最可悲的是她被匈奴掠去,被左賢王納為王妃,生了兩個兒子。在匈奴,蔡文姬思念家鄉,但又無法拋下自己的骨肉親情,在理智與情感的掙紮中,她壹唱三嘆寫下了《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它們分別成為中國最傑出的詩歌之壹。後來,掌握東漢實際權力的曹操想起了恩師的女兒蔡文姬,不惜用“白璧壹雙,黃金千兩”來換回蔡文姬。蔡文姬風風光光回到故鄉,但斷壁殘垣,已無棲身之所。幸好,在愛才心切的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給屯田校尉董祀,那年她35歲,而董祀生得壹表人才,正當鼎盛年華,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他並不滿意這段婚姻,婚後第二年,董祀就犯罪當死,蔡文姬顧不得嫌隙,蓬首跣足相求於曹操的丞相府,董祀感念於蔡文姬的真情,以後的日裏才有了些許的兩相情悅。

蔡文姬可謂是歷盡坎坷,可想而已,在多少年前那樣的封建社會歷史背景下,她竟然能夠壹生中嫁了三個丈夫,而且還留下了兩個兒子在匈奴牽腸掛肚,不說別的,單其她的淒慘現狀就可想而知。想不到壹個那麽博學多才的女子,命運竟是如此地淒慘,婚姻生活如此的不幸,想起來怎會不讓人唏噓不已。

9. 《幫妳輕松學文言》中《蔡文姬》的翻譯

董祀為屯田都尉①,犯法當②死。文姬③詣曹操請之。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④坐者滿堂。操謂賓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操曰:“誠實相矜,然文狀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壹騎,而濟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選自《後漢書?董祀妻傳》)

[註釋①屯田都尉:職官名稱。②當:判決。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驛:使者。⑤文狀:文書。⑥明公:對曹操的敬稱。⑦原:原諒,此指赦罪。

[文化常識]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東漢末年的女詩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學有才辯,通音律。初嫁衛仲道。夫亡後歸母家。遇漢末大亂,為董卓部將所虜,歸南匈奴左賢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後,念蔡邕無後代,便以重金贖歸,再嫁董祀。她憑記憶寫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憤詩》及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最為著名。當代戲劇家曹禺創作有話劇《蔡文姬》。

譯文

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職,觸犯法律被判決死罪。蔡文姬面見曹操請求(赦免)他。當時大臣、名士以及從遠方外國來的使者坐者滿滿的坐在殿裏。曹操對他的客人們說:“蔡伯喈的女兒就在門外,今天我請諸位見壹見。”蔡文姬進來的時候,頭發淩亂,光腳走路,向曹操磕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話音非常酸楚哀痛,眾人都被她感動了。曹操說:“就算真的像妳說得那麽可憐,但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下去了,怎麽辦呢?”蔡文姬說:“明公您馬廄裏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壹匹快馬來拯救壹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被她的話感動,於是派人追回文書赦免了董祀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