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依賴癥是壹種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睞青年白領女性、業務擔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學生三類人。手機作為壹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由於它的方便快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隨著“手機壹族”隊伍的不斷壯大,壹種由於對手機過分依賴而形成的現代心理疾病——手機依賴癥也悄然現身了。
2依賴困擾
隨著手機在中國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來越多的手機持有者發現自己已經無法離開這個“愛物兒”,哪怕只是半天兒不見,也會魂不守舍,坐臥不寧。高科技在給人們帶來溝通便捷的同時,也將壹種“新鮮病”——手機依賴癥“捆綁銷售”給了現代人。
手機沒帶在身邊就心煩意亂,無法認真工作;壹段時間手機 *** 不響,就會下意識地看壹下 *** 設置是否正確;經常把別人的手機 *** 當成自己的手機在響,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隨著手機在中國的普及,特別是年輕人手機擁有率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開始被“手機依賴癥”困擾。
缺乏自信易得“手機依賴癥”
手機依賴癥
在北京某房地產公司做市場推介的唐輝最近被“手機依賴癥”[1] 深深地困擾著。因為工作關系,他的手機使用頻率非常高,手機 *** 總響個不停,有老板交代事情的,有客戶聯系業務的。“手機電池本來能用3天,可我每天得換壹次,不斷打進打出的電話讓我感覺生活很充實。”他說。最近業務減少,唐輝的電話明顯安靜了,他突然感到不適應,整天坐立不安,在別人的手機 *** 響起時,他會條件反射地拿起自己的手機。
心理學專家、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副院長楊玲教授認為,唐輝的表現是典型的“手機依賴癥”,是壹種心理疾病。她解釋說,有些人由於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手機,無意識中手機成為其生活的壹部分。在來電數量突然減少或手機丟失情況下,這些人通常會出現上述反應。
“手機依賴癥”大多在壹些性格比較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現。這些人有的希望通過手機與外界保持聯系,使自己不被社會遺忘;有的希望通過手機在同事和上司面前維持高效率工作的形象。“手機依賴癥”還表現在溝通多通過手機進行。比如明明幾步路就可以走到的地方,卻只想打手機解決問題;等人的時候不斷地打手機問對方走到了哪裏。
關鍵要讓患者找到生活重心
楊玲說,各種心理疾病的出現與人的社會生活方式有著很大關系。解決“手機依賴癥”的關鍵在於讓患者找到生活重心,從充實自己的生活開始,盡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機上,應該適當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如郊遊、健身、看書等。“手機依賴癥”嚴重者應及時接受心理醫生疏導,避免更多地影響工作和生活。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通訊工具。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球有6億多人使用手機,中國有近1.6億人擁有手機,是世界上擁有手機人數最多的國家[
2. 作文 小議手機依賴癥1. 玩手機還是被手機玩,這是個問題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們坐在壹起,妳卻在低頭玩手機。”這個網絡上流傳很廣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實生活的寫照,“手機依賴癥”已經成為社會“流行病”。
智聯招聘曾發布過壹份針對28個主要城市年輕人進行的手機指數調研。結果顯示,這些年輕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手機“控制”,近八成患上了手機依賴癥。高達79.40%的人晚上睡覺不關機,排在手機依賴癥表現的首位;其次是在沒事兒的時候喜歡用手機打發時間,比例為78.86%;60.39%的人明確表示手機減少了與身邊人的當面溝通;68.56%的人坦言自己醒來後除了睜眼就是摸手機;63.59%的人睡覺前玩手機,且經常影響睡眠,甚至有15.98%的人表示走路時也經常用手機。
自然,如此被手機綁架必然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影響。除了我們能感受到的,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後會造成頸椎、腰椎的損傷,引起關節酸痛、麻木、腫脹等,更重要的則是人們的心態與生活方式。“如果手機沒電了,會覺得沒意思了,手裏沒有玩兒的工具了。” 有網友如是說。
餐廳裏、公車上、校園裏,到處都是“低頭族”。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沈迷於自己的手機世界裏樂不思蜀,則必然會逐漸把自己封閉起來,和現實世界隔斷了聯系,等到需要處理現實中的問題時,人就會無所適從。這實際上是人的社會能力的壹種退化,而這些能力上的消退,最終會影響到我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麽,當下的我們到底是玩手機還是被手機玩,這是壹個問題
2.
現在的人,過著壹種手機人生。
早上登錄微博,寫下壹天計劃;上午瀏覽網頁,了解國內外大事;下午手機電視,掌上圖書,充實頭腦,放松心情;晚上吃飯,拍照上傳,發條說說,與全世界說晚安。
如果只看手機上網頁的記錄,這是忙碌而又充實的壹天,這是壹個懂得生活的人。但是,將時空轉到現實,妳會發現,這個人的壹天其實無聊又乏味。他唯壹做的事,只是手拿手機,低頭不語,這便是我們在地鐵上、飯店裏、電梯中常常見到的“低頭族”。他們都是被手機綁架了的人。
被手機綁架,大多數人不但不奮起反抗,反而還樂在其中,盡享當“人質”的樂趣。“手機中的世界可比現實社會要精彩,即使被綁架也是幸福的。”有些人這樣說。的確,手機中的頁面比現實中的白紙黑字更豐富多彩,手機中的遊戲也比現實中平淡無奇的生活更讓人振奮,連手機中的人都比現實中的人要誌同道合,親切得多。但是,手機終究是壹個冷冰冰的機器而已。當妳按下關機鍵,擡起雙眼,妳會發現,現實中妳的人生是如此蒼白,而這壹切,都源於妳對虛擬世界的沈迷,對現實世界的冷漠。妳對世界冷漠,世界便會對妳冷漠。當妳封閉了內心,選擇了逃避,躲進了虛偽安逸的世界,妳便失去了壹切真實的美好,失去了為未來拼搏的奮鬥精神,失去了與朋友相互關懷的溫情,失去了旅途上的壹路風景。被手機“綁架”了的人生,將會壹無所有。
有些人面對手機的“綁架”奮起反抗,反而把手機關進“監獄”。每逢親友聚會,便將手機統統扔進籠子裏,規定誰都不準再碰它。這樣有趣的“關手機監獄”行為,將人們從手機的控制下解救出來了。但也有不少手機還未“刑滿釋放”便“越獄”。要防止手機“越獄”,首先還要我們自己先“越獄”,打破重重心墻,沖破人心的牢籠,真正敞開心扉,面對我們身邊的人和事。認真工作學習,才會發現原來其中還有這麽多樂趣;留心觀察生活,才會發現原來風景就在我們身邊;敞開心扉,才會發現原來知己就在眼前。
別讓手機“綁架”了妳的生活。下次起床,別先顧著發微博,先欣賞壹下美麗的日出;下次聊天,先別顧著登微信,先看壹下身邊有沒有有趣的人;下次聚會,先別顧著曬照片,先看壹下想念許久的容顏。掙脫手機的“綁架”,讓妳的人生屬於妳。
3. 人們越來越依賴手機寫壹篇300字作文手機是壹種通訊工具,能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手機儼然已成為壹個當紅的新信息載體,在某些方面的優越性甚至已經超過了報紙等其他的載體,壹躍成為地位顯赫的第四媒體。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手機作為壹個隨身必備的物品。據新華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8月底,全國手機用戶超過5.15億,而大學生在其中占了相當大份額。
當手機成為大學生的壹種必備品時,我不否認,手機作為新時代的新信息載體確實給人們帶來了信息通訊史上的變革,但也不同程度的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手寫上網方便快捷的同時,讓不少大學生網遊到淩晨三四點鐘,接著第2天繼續曠課沈溺在網絡的世界裏,導致落下大量功課,考試不及格;攀比之風下,大學生這個無收入的純消費群體比拼高消費,高價格的手機服務,在手機消費日益成為壹種時尚的今天,大學生儼然成 了壹股不可小覷的力量;還有現在所說的大學生拇指壹族,即用短信形式進行聯絡的巨大群體。
因為短信的價廉,快捷,簡短,互動性和隱蔽性強等特點,讓不少大學生把發短信當成了壹種習慣,更有甚者就是壹種生活依賴。“短信文化”本該說是壹種信息時代的進步表現,因為他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壹種新功能的福音,還為相繼產生的圖文信息,手機上網功能的開發以及現在智能手機,3G手機的功能延伸起到了壹定的鋪墊作用。
但是,不能忽視的是,隨著短信在大學生中的滿溢,這種文化的泛濫也成了老師家長的“頭疼病”,因為這種文化在有形無形中對當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開始滋長成壹種不利因素。平時明知沒有短信或來電,會時不時的翻出手機看壹下;手機壹不在身邊,就心煩意亂;當壹段時間手機不響,會感到不適應;手機無法撥通,或收不到信號時,焦慮不安。
出現上述種種狀況的大學生不在少數!而恰恰是這種“拇指”文化促成了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心理!應該說,手機在學生群中的大範圍興起是時代的進步,但是當手機給當代大學生造成眾多負面影響的同時,我們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是否應該采取些措施,避免大學生使用手機帶來的消極影響呢。
4. 作文 小議手機依賴癥玩手機還是被手機玩,這是個問題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們坐在壹起,妳卻在低頭玩手機。”
這個網絡上流傳很廣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實生活的寫照,“手機依賴癥”已經成為社會“流行病”。 智聯招聘曾發布過壹份針對28個主要城市年輕人進行的手機指數調研。
結果顯示,這些年輕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手機“控制”,近八成患上了手機依賴癥。高達79.40%的人晚上睡覺不關機,排在手機依賴癥表現的首位;其次是在沒事兒的時候喜歡用手機打發時間,比例為78.86%;60.39%的人明確表示手機減少了與身邊人的當面溝通;68.56%的人坦言自己醒來後除了睜眼就是摸手機;63.59%的人睡覺前玩手機,且經常影響睡眠,甚至有15.98%的人表示走路時也經常用手機。
自然,如此被手機綁架必然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影響。除了我們能感受到的,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後會造成頸椎、腰椎的損傷,引起關節酸痛、麻木、腫脹等,更重要的則是人們的心態與生活方式。
“如果手機沒電了,會覺得沒意思了,手裏沒有玩兒的工具了。” 有網友如是說。
餐廳裏、公車上、校園裏,到處都是“低頭族”。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沈迷於自己的手機世界裏樂不思蜀,則必然會逐漸把自己封閉起來,和現實世界隔斷了聯系,等到需要處理現實中的問題時,人就會無所適從。
這實際上是人的社會能力的壹種退化,而這些能力上的消退,最終會影響到我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麽,當下的我們到底是玩手機還是被手機玩,這是壹個問題 2. 現在的人,過著壹種手機人生。
早上登錄微博,寫下壹天計劃;上午瀏覽網頁,了解國內外大事;下午手機電視,掌上圖書,充實頭腦,放松心情;晚上吃飯,拍照上傳,發條說說,與全世界說晚安。 如果只看手機上網頁的記錄,這是忙碌而又充實的壹天,這是壹個懂得生活的人。
但是,將時空轉到現實,妳會發現,這個人的壹天其實無聊又乏味。他唯壹做的事,只是手拿手機,低頭不語,這便是我們在地鐵上、飯店裏、電梯中常常見到的“低頭族”。
他們都是被手機綁架了的人。 被手機綁架,大多數人不但不奮起反抗,反而還樂在其中,盡享當“人質”的樂趣。
“手機中的世界可比現實社會要精彩,即使被綁架也是幸福的。”有些人這樣說。
的確,手機中的頁面比現實中的白紙黑字更豐富多彩,手機中的遊戲也比現實中平淡無奇的生活更讓人振奮,連手機中的人都比現實中的人要誌同道合,親切得多。但是,手機終究是壹個冷冰冰的機器而已。
當妳按下關機鍵,擡起雙眼,妳會發現,現實中妳的人生是如此蒼白,而這壹切,都源於妳對虛擬世界的沈迷,對現實世界的冷漠。妳對世界冷漠,世界便會對妳冷漠。
當妳封閉了內心,選擇了逃避,躲進了虛偽安逸的世界,妳便失去了壹切真實的美好,失去了為未來拼搏的奮鬥精神,失去了與朋友相互關懷的溫情,失去了旅途上的壹路風景。被手機“綁架”了的人生,將會壹無所有。
有些人面對手機的“綁架”奮起反抗,反而把手機關進“監獄”。每逢親友聚會,便將手機統統扔進籠子裏,規定誰都不準再碰它。
這樣有趣的“關手機監獄”行為,將人們從手機的控制下解救出來了。但也有不少手機還未“刑滿釋放”便“越獄”。
要防止手機“越獄”,首先還要我們自己先“越獄”,打破重重心墻,沖破人心的牢籠,真正敞開心扉,面對我們身邊的人和事。認真工作學習,才會發現原來其中還有這麽多樂趣;留心觀察生活,才會發現原來風景就在我們身邊;敞開心扉,才會發現原來知己就在眼前。
別讓手機“綁架”了妳的生活。下次起床,別先顧著發微博,先欣賞壹下美麗的日出;下次聊天,先別顧著登微信,先看壹下身邊有沒有有趣的人;下次聚會,先別顧著曬照片,先看壹下想念許久的容顏。
掙脫手機的“綁架”,讓妳的人生屬於妳。
5. 孩子依賴父母就不能茁壯成長作文400字壹棵小草因為對壹滴春雨的感恩,所以才擁有了自己絢爛的花朵;壹株幼苗因為對壹縷陽光的感恩,所以才擁有了自己甘美的果實;壹只小鳥因為對天空的感恩,所以才擁有了自己翺翔的翅膀;壹顆心靈因為對愛的感恩,所以才擁有了自己鉆石般的璀璨光芒。
我們能生活在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父母養育了我們。他們教會了我們人生中的每壹個第壹: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走第壹步路,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說第壹句話,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認第壹個字……如果沒有了我們親愛的父母,就沒有了我們的茁壯成長。
父親常常用寬厚的肩膀將我們高高地托起,讓我們看見外面精彩的世界。母親經常像壹棵大樹壹樣,為我們遮風擋雨,讓我們能夠茁壯成長!
當我們獲得進步、取得成功時,爸爸會用慈善的目光欣喜地註視著我們,額頭的皺紋開始舒朗,這是父親的笑;媽媽會張開溫柔的雙臂,用溫暖的胸懷擁抱我們,這是母親的愛。
當我們面對困難,步履維艱的時候,爸爸會說:“勝不驕,敗不餒,永遠向前,向前!”這是父親的教導;媽媽會說:“孩子,努力些,再努力些!”這是媽媽的鼓勵。
當我們……
爸爸媽媽為我們付出了太多,我們能夠回報的只是那可憐的壹點而已。
兩年前的5月21日(我的生日)那天,爸爸媽媽都上班去了,我在家裏“秘密”地開始準備。把早已買好的彩色絲帶和氣球,掛在窗戶和墻上,在自制的賀卡上壹筆壹畫寫下幾行字——
爸爸媽媽——妳們的期望女兒最清楚,妳們的心願女兒最明白,妳們的操勞都是為了我!
爸爸——妳的嚴厲之愛,讓我領悟到“不經風雨,怎見彩虹”的意境;
媽媽——妳的寬容之愛,讓我步入到“給我陽光,我就燦爛”的境地;
爸爸媽媽——妳們的關愛,女兒最能感受;妳們的恩惠,女兒最能接受;妳們壹生的勞累都是為了我!
我小心翼翼地捧著賀卡,把賀卡放在了餐桌上最顯眼的地方。中午,爸爸媽媽看到這壹切時,驚呆了!爸爸的眼睛裏閃爍的分明是壹顆顆晶瑩的淚水;媽媽因操勞過度而粗糙的雙手分明在顫抖!
6. 以"依賴"為話題寫壹篇作文小珠上學了還要大人餵飯。穿衣、洗澡等壹些簡單的生活也不能自理,有壹種頑固的依賴心理。怎樣幫助孩子糾治這種毛病呢?
●耐心教會孩子做事情
有依賴心理的孩子,首先是“嬌氣”,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會做。作為父母,要耐心地教會孩子做事情。可以從簡單的事教起,如教洗手,先把手泡濕,再擦上香皂,兩手搓,後用清水沖洗幹凈。開始時即使簡單的步驟也要壹步壹步地教。類似的事情,如刷牙、洗澡、洗手帕等都要教給做事的步驟,也可先做好演示,再讓其動手操作。這時,大人要耐心,不要因孩子動作慢或做不好而包辦代替。
●給孩子創造獨立生活的條件
有依賴心理的孩子,多數是優裕的生活環境造成。給孩子創造生活的條件,可以改變他們的依賴性。首先要從孩子最感興趣的事做起。如孩子很喜歡航模,可以給他買飛機、輪船模型之類的材料讓他組裝。再者,從小事做起,如早上起床,可以讓孩子疊被子,自己準備學習用品。節假日的外出遊玩,出發前讓孩子自備用品,在旅行過程中,自己想辦法克服遇到的困難,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讓孩子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有依賴心理的孩子多數都是懶,可讓他們在家務勞動中克服“懶賴”心理。如洗碗、洗菜、洗鍋、倒垃圾等輕活兒,盡量讓孩子獨立去做。有些家務也可以讓他和大人學做,如包餃子、收拾房間、整理桌面、疊被子等。還可以讓孩子幫買油鹽醬醋等,既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又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有依賴心理的孩子,多數都是沒遇到“挫折”。由於大人的包辦,凡事都是順利的,因此給孩子適當的“挫折”教育很有必要。如在與親人聚會時,帶上孩子,搞些有獎競賽的活動,人為地給孩子制造壹些困難和障礙。也可以選孩子的弱項來舉行活動,讓其失利,從中進行教育,讓他們在挫折中提高認識,認清依賴性的危害。
●開展家庭各種競賽活動
造成孩子依賴性強的原因,多數是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所致。應該讓孩子在這環境中得以改變,家庭的各種競賽是孩子最感興趣的事情,如猜謎比賽、唱歌比賽、書畫比賽、遊戲比賽、勞動競賽、各種智力比賽等,在競賽中設法讓孩子有獲勝的機會,讓孩子體會到獨立做事取得成功的快樂。
●鼓勵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常帶孩子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有利於孩子獨立精神的培養。如帶孩子參加假節日旅遊、遊園、球賽、文藝匯演、有獎競猜等活動,或帶孩子到花鳥市場走走,到商場轉轉,到圖書館看看,到少年宮、科技館瞧瞧,讓孩子從中認識到自立的重要性。
●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孩子自有孩子的生活空間,家長應該讓孩子在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裏自由發揮。每個孩子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家長可利用這壹點,經常鼓勵孩子:別人能做的事,妳也能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不必要替孩子們包辦壹切,該放手的就放手,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對於那些嬌寵慣了的孩子,開始也許還不太習慣,做事會丟三拉四,沒有章法,家長可別急,千萬不要替孩子們去做,而應該教他怎樣做,需要註意什麽事項,孩子壹有進步,就應及時表揚“妳真行”“我們的孩子真能幹”,讓孩子時時體會到動手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