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被殺,純粹是因為兒子馬超“坑爹”啊。至於馬超“五虎上將”最後壹位,不知道“最後”兩字何意?如果說最後還能加入,那是因為馬超功勞大。如果說排名,馬超根本不是最後壹位,小說裏最後壹位是黃忠,馬超第四。論歷史沒有五虎將,史書中五人馬超排第三。五人官職排名,關羽死之前馬超是第二或第三位,劉備稱帝後馬超甚至是第壹位。
先說說馬騰被滅門之事。《三國演義》的說法是馬騰參與了董承意圖除掉曹操的“衣帶詔密謀”,事情被董承的家人告發,參與的七人除劉備逃走外,其他都被殺滅門,才有了後來馬超為父報仇。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後漢書》、《三國誌》、《資治通鑒》等正史中,衣帶詔事件的參與人員記載不壹,總***寫到董承、吳子蘭、王子服(壹作王服)、種輯、劉備、吳碩幾人,但全都沒有提到馬騰。況且,董承等人事敗被殺發生在建安五年,那時馬騰還在關中混戰,直到建安十三年以後才入朝,建安十七年才被殺。所以,馬騰與此事件是毫無關系的。
歷史上,恰恰不是馬騰被殺後馬超為父報仇而造反,卻是馬超先造反才導致了馬騰被殺。馬騰本是西涼軍閥,曾參與“三輔之亂”,逐步壯大實力,與韓遂結為異性兄弟,虎踞三輔。後被朝廷招安,幫助曹操擊敗袁尚麾下郭援。被封為征南將軍,開府。
建安十三年,與韓遂反目,曹操封馬騰前將軍、槐裏侯,假節。後聽從謀士張既建議,向曹操表忠心,放棄兵權,入朝擔任衛尉,兩個兒子馬休擔任奉車督尉、馬鐵擔任騎都尉,全都入朝為官,其余家屬遷往曹操控制的鄴城居住,只有長子馬超繼續統領馬騰的部眾,封偏將軍、都亭侯,仍然占據槐裏,威懾三輔之地。
結果,建安十六年,曹操派鐘繇、夏侯淵出河東,經過馬超等西涼軍閥的領地,進宮漢中張魯。馬超認為曹操此舉為假途滅虢,意在消滅西涼軍閥,居然去和韓遂講和,讓韓遂放棄自己在朝中做人質的兒子,自己也放棄父親馬騰,最終形成聯軍,起兵反曹。曹操親征,離間馬超韓遂,在渭南大敗聯軍。馬超退守涼州,席卷西涼,攻打涼州刺史韋康所在的冀城。
曹操這才殺馬騰滿門,並派夏侯淵攻打馬超。韋康原已投降馬超,讓出冀城,卻被馬超縱容張魯部將殺死韋康,導致韋康部下反叛,殺馬超妻兒,最終馬超丟城失地,逃亡漢中投靠張魯。所以,馬騰的滿門被殺源於兒子馬超的反叛,無論曹操是否有攻打西涼軍閥之意,馬超不顧父親和滿門生死,聯合仇人韓遂反曹的行為都是直接原因。
再說說所謂“五虎上將”。不知道題主哪裏得來的馬超是五虎最後壹位的說法?難道因為他在小說中出場最晚?如果問的是馬超為什麽最後能加入,成為劉備陣營地位最高的武將之壹(也就是小說中的五虎將),因為他名聲功勞都很大。
名聲上來說,馬超世代纓勛(祖上為東漢開國名將伏波將軍馬援,父親馬騰也位高爵顯),又是劉備陣營僅有的三個獲得漢獻帝親封官爵的(劉備自己的左將軍、宜城亭侯,關羽的偏將軍、漢壽亭侯,馬超的偏將軍、都亭侯),又曾與曹操大戰,威震中原。
功勞上,馬超投降劉備時正是劉備圍攻成都之時。當時劉璋雖然已無力反攻,守城卻綽綽有余。但當他聽說馬超投降劉備並帥軍兵臨城下,立刻放棄抵抗投降,也是迫於馬超的威名,所以他是取成都首功。在隨後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中,馬超又表現卓越,策動西涼氐族雷定數萬之眾支援劉備,大大彌補劉備兵員不足。正史中漢中之戰後,馬超還領銜群臣上表勸劉備進位漢中王,這也是大功壹件。
然後說排名,“五虎上將”是小說家言,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劉備進位漢中王,原文“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怎麽馬超就最後壹位了?最後壹位明明是黃忠,馬超第四位。小說裏刻意拔高了趙雲的地位,所以馬超屈居第四。
而歷史上,沒有五虎大將的說法,只是陳壽在寫《三國誌》時,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列壹傳,為《關張馬黃趙傳》,這裏的排名,馬超又是列第三,也不是最後。
最後說馬超的官職。劉備進位漢中王後(也就是小說中封五虎將的時候),封關羽前將軍、張飛右將軍、馬超左將軍、黃忠後將軍,此為四方將軍,屬於高級武將“重號將軍”(此時趙雲僅僅是翊軍將軍,屬於次壹等的雜號將軍)。四方將軍的排名,前將軍第壹,後將軍第四沒有爭議。關於左右將軍誰前誰後有爭議,因為漢朝尚右,故理論上右將軍應在左將軍之上。但又有壹說,文官右在左上,武將相反,左在右上,不知真偽。所以,很難辨別馬超是排第二還是第三。
關羽死後不久,劉備稱帝,封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黃忠也死於劉備稱帝前)。按照漢朝制度,武將以大將軍為首,之後依次為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蜀漢剛建立時大將軍空缺,所以,這時候的官職,馬超是蜀漢最高的,還在張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