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高分請教,玉米,水稻,小麥,果樹,蔬菜,怎樣正確使用肥料和復合肥?越詳細越好!

高分請教,玉米,水稻,小麥,果樹,蔬菜,怎樣正確使用肥料和復合肥?越詳細越好!

1·玉米

玉米整個生育期中,每形成100kg籽粒所需吸收純N2.57kg ,P2O5肥 0.86kg ,K2O肥2.14kg,相當於施用碳銨14.50公斤或尿素5.51公斤,二銨3.63公斤,氯化鉀4.09公斤 。但施肥量與產量並不是簡單的倍數關系,還需要考慮土壤養分供應狀況等因素。

1、肥料配比及用量

(1)、 高肥力夏玉米田:畝產量大於500kg/畝,畝用N 12.86kg,P2O5 4.30kg,K2O10.70kg(折合尿素27.56kg或碳銨72.56kg,二銨18.17kg,氯化鉀20.44kg)。

(2)、 中肥力夏玉米田:畝產量為400-500公斤/畝,畝用N10.28-12.85kg, P2O5 3.44-4.30kg,K2O8.56-10.70kg(折合尿素22.03-27.54公斤或碳銨58.00-72.51公斤,二銨14.54-18.17公斤,氯化鉀16.35-20.44公斤)。

(3)、 低肥力夏玉米田:畝產量小於400公斤/畝,畝用N低於10.28kg,缺鉀地塊施 K2O 5kg(折合尿素低於22.03kg或碳銨58.00kg,氯化鉀9.55kg)。

2、玉米施肥時期和方法

(1)基肥或苗期追肥: 畝施2000—3000公斤有機肥;磷肥、鉀肥的全部及氮肥的30-40%在玉米5-8片葉時施入。可結合犁地起壟壹次施入播種溝內,使肥料施到10-15厘米的耕層中。所有的化肥都可做基肥。

(2)追肥:基肥或苗期追肥剩下的三分之二氮肥做追肥。重點在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追施。

拔節肥,拔節後10天內追施,有促進莖生長和促進幼穗分化作用。將追肥中氮肥的40%做拔節肥,結合鏟趟,肥與苗的距離5-7厘米。剩下的60%氮肥在玉米抽雄前10-15天大喇叭口期施入,有促進穗大粒多,減少小花退化作用,並對後期籽粒灌漿也有良好效果。

追肥可以條施,可以穴施,施肥深度15厘米左右,施後要及時覆土,幹旱時要施水。

3、合理施用微肥

建議補施鋅肥,可以采用大量養分肥料與微肥混合或配合施用,這樣可以增產,減少玉米的“白芽病”。

(1)土壤施肥中可以兌水條施、溝施、穴施或潑施,用量為每畝施硫酸鋅1-2公斤。

(2)可兌水配成壹定濃度的稀溶液,濃度壹般在0.2%-0.5%,在玉米苗期、拔節期噴施硫酸鋅水溶液;也可將種子浸泡在濃度為0.1-0.5%的硫酸鋅溶液中12小時後,稍稍晾幹即可播種。

2·水稻

1.水稻營養特性 水稻的生長發育需要碳、氫、氧、矽、氮、磷、鉀、鈣、鎂、鐵、錳、鋅、硼、銅、鉬、氯等17種營養元素,供需關系存在較大差異的營養元素是氮、磷、鉀。水稻植株中氮、磷、鉀的含量隨水稻的生長而逐漸下降,但各種元素所出現的高峰時期與下降的程度是不壹樣的。自返青至孕穗期,各種元素吸收總量增加較快。自孕穗期以後,各種元素增加幅度有所不同,對氮素來說,至孕穗期已吸收生長全過程總量的80%,其中磷為60%,鉀為82%。植株吸收氮量有分蘗期和孕穗期兩個高峰,吸收磷量在分蘗壹拔節期是高峰,約占總量的50%,抽穗期吸收量也較高。鉀的吸收量集中在分蘗壹孕穗期。自抽穗期以後,氮、磷、鉀的吸收量都已微弱,因此,在灌漿期所需養分,大部分是抽穗期以前植株體內所貯藏的。

雜交水稻各個時期的吸肥狀況研究結果,氮的吸收在生育前期和中期與常規稻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齊穗和成熟階段雜交水稻還吸收24.6%,這壹特性使植株在後期仍保持較高的氮素濃度和較高的光合效率,有利於青穗黃熟,防止早衰。雜交水稻在齊穗後還要吸收19.2%的鉀素,這有利於加強光合作用和光合產物的運轉,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水稻養分吸收量,據產量水平不同,生長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每667m2產500kg稻谷和500kg稻草,從土壤中吸收純N8.5―12.5k2,P205 4~6.5k2,K20 10.5~16.5kg。水稻形成100kg籽粒氮、磷、鉀養分吸收量,氮在2ks左右,高產田略低些,低產田高些;P2050.9kg左右,隨產量升高100kg籽粒吸收量增大;K20在2.1kg左右,低產田略低些。

雜交水稻形成100ks籽粒氮(N)、磷(P205)、鉀(K20)養分吸收量分別為2.0kg、0.9kg、3.0kg,N、P205吸收量與常規稻基本壹致,K20吸收量較常規稻高0.9ks。雙季稻是我國長

江以南普遍栽培的水稻類型,分早稻和晚稻。它們有***同的特點:生育期短,養分吸收強度大,需肥集中且需肥量較大,但由於生長季節的不同,養分吸收上也有壹定的差別。從移栽到分蘗,早稻吸收氮、磷、鉀分別占總量的35.5%、18.7%、21.9%,而晚稻分別占23.3%、15.9%、20.5%,早稻的吸收量高於晚稻,尤其是氮;幼穗分化至抽穗期,早稻吸收氮、磷、

鉀分別占48.6%、57.0%、61.9%,晚稻分別是58.7%、47.4%、51.8%,晚稻氮的吸收量增加很快;結實成熟期,早稻吸收氮、磷、鉀有所下降,分別是15.9%、24.3%、16.2%,而晚稻為19.0%、36.7%、27.7%,可見晚稻後期對養分的吸收高於早稻。

2.施肥技術

(1)早稻施肥技術。早稻施肥壹般采用“攻前保後”施肥法,即要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後期補施穗肥。壹般中等肥力地塊每667m2施氮(N)10~12kg、磷(P205)8~10kg、鉀

(K20)5~6k2,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並配施壹定的氮肥,占總用量的70%左右,磷肥全作基肥,鉀肥50%基施,50%追施。插秧後1周進行第壹次追肥,用量占總用肥量的30%。穗肥壹般占總用肥量的10%,並以鉀肥為主。

(2)晚稻施肥技術。晚稻施肥宜采用“前促中控”施肥法,根據移栽後2~3周出現壹個很強的吸肥高峰的特點,將70%壹80%肥料用在前期。磷肥在晚稻上效果低於早稻的應用效果。因此,如果早稻施磷較多,晚稻可利用磷的後效,不再施用磷肥。晚稻施鉀的效果優於早稻,鉀肥應優先用於晚稻,壹般每667m2施氯化鉀8―10kg,基肥和抽穗前施用比例為6:4。

3·小麥

壹、小麥營養特性

1、壹般中等肥力水平每生產100kg小麥籽粒需要氮(N)2.5--3kg左右、磷(P205)1.0—1.7kg、鉀(K20)1.5~3.3kg。隨著小麥產量提高,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也相應提高。小麥對氮、磷、鉀養分的吸收量,隨著植株營養體的生長和根系的建成,由苗期、分蘗期至拔節期逐漸增多,於孕穗期達到高峰。小麥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鉀養分的吸收率不同。氮的吸收有兩個高峰,壹個是從分蘗到越冬,這時小麥麥苗雖小,但這壹時期的吸氮量占總吸收量的13.5%,是群體發展較快時期。另壹個是從拔節到孕穗,這壹時期植株迅速生長,對氮的需要量急劇增加,吸氮量占總吸收量的30%--40%,是吸氮量最多的時期。對磷、鉀的吸收,壹般隨小麥生長的推移而逐漸增多,拔節後吸收率急劇增長,40%以上的磷、鉀養分是在孕穗以後吸收的。

2、小麥雖然吸收鋅、硼、錳、銅、鉬等微量元素的絕對數量少,但微量元素對小麥的生長發育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據試驗資料,每生產100kg小麥,需吸收鋅約9g。在不同的生育期,吸收的大致趨勢是:越冬前較多,返青、拔節期吸收量緩慢上升,抽穗成熟期吸收量達最高,占整個生育期吸收量的43.2%。可見,在小麥苗期和籽粒成熟期,應增強鋅營養,否則,會影響小麥的分蘗和籽粒飽滿度。錳對小麥的葉片、莖的生長影響較大,缺錳的植株葉片和莖呈暗綠色,葉脈間為淺綠色。硼主要分布在葉片和莖頂端,缺硼的植株生育期推遲,雌雄蕊發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最後枯萎不結實。

二、冬小麥施肥技術

1、小麥肥料的適宜用量。壹般畝產400—500公斤田,畝施有機肥3500—4500千克;施用化肥:純氮13—15公斤,純磷8—9公斤,純鉀8公斤,換算成尿素28公斤左右,磷銨20公斤,氯化鉀10公斤。(壹般情況下,磷鉀肥全部用作基肥,氮肥用總量的60%作基肥,40%作追肥,也就是說,基施尿素20公斤,磷銨20公斤,氯化鉀10公斤,在拔節期追施尿素5—7公斤,如缺肥地塊可追施10公斤左右。)當然,根據土壤測試結果,結合各地有機肥使用量、目標產量的不同,應該酌情增加或減少化肥施用量。在小麥抽穗至灌漿期,可用磷酸二氫鉀(0.4—0.5%)水溶液噴施葉面,增加粒重,促進成熟,提高抵抗幹熱風的能力。

2、基肥的施用。“麥喜胎裏富,底肥是基礎”。基肥不僅對幼苗早發,培育冬前壯苗,增加有效分蘗是必要的,而且,也能為培育壯稈、大穗、增加粒重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於土壤質地偏黏,保肥性能強,又無灌水條件的麥田,可將全部肥料壹次施作基肥,俗稱“壹炮轟”。具體方法是,把全量的有機肥、2/3氮、磷、鉀化肥撒施地表後,立即深耕,耕後將余下的肥料撒垡頭上,再隨即耙人土中。這樣可使耕作層全層都混有肥料,既有利於前期形成壯苗,又可防止後期脫肥早衰。對於保肥性能差的沙土或水澆地,可采用重施基肥、巧施追肥的分次施肥方法。即是把2/3的氮肥和全部的磷鉀肥、有機肥作為基肥,其余氮肥作為追肥。施種肥是最經濟有效的施肥方法。壹般每667m2尿素2—3kg,或過磷酸鈣8~lOkg,也可用復合肥10kg左右。

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種。作基肥時,由於用量少,很難撒施均勻,可將其與細土摻和後撒施地表,隨耕人土。用鋅、錳肥拌種時,每千克種子用硫酸鋅4—5g\硫酸錳4~8g,拌種後隨即播種。

3、追肥的施用。巧施追肥是獲得小麥高產的重要措施。(追肥的時間宜早,多在冬前追施,常有“年外不如年裏”的說法。)春季追肥時間後移至拔節期,壹般地塊畝施尿素5-7千克,缺肥地塊可增至10千克。追施肥料大都習慣追施氮肥,但當基肥未施磷肥和鉀肥,且土壤供應磷、鉀又處於不足的狀況時,應適當追施磷肥和鉀肥。對於供鉀不足的高產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kg左右的草木灰。對供肥充足的麥田,切忌過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時間不宜偏晚,否則,易引起貪青晚熟,招致減產。

4、根外噴肥。根外噴肥是補充小麥後期營養不足的壹種有效施肥方法。由於麥田後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隨著生育期的推進日趨降低。因此,若小麥生育後期必須追施肥料時,可采用葉面噴施的方法,這也是小麥增產的壹項應急措施。小麥抽穗期,可噴施2%~3%的尿素溶液。噴施尿素不僅可增加千粒重,而且還具有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的作用。必要時,也可噴施0.3%~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對促進光合作用,加強籽粒形成有重要作用。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的噴施量為每667m250~60ks。微肥噴施濃度壹般為0.1%,噴施量為每667m250kg。噴施鋅肥宜在苗期和抽穗以後進行,可噴施1~2次。硼肥可在小麥孕穗期噴施,錳肥可在拔節、揚花期各噴1次,噴肥的時間,宜選擇在無風的下午4時以後,以避免水分過快蒸發,降低肥效。

4·果樹

氮素化肥在土壤中移動性較強,淺施能滲透到根系密集層而被吸收利用。土壤中施入的銨態氮肥隨著降水的時期的不同,其滲透狀況也各異。例如將NH4+ -N肥於1月施入5厘米的土層中因降水至3月中旬,壹部分滲透20厘米土層內,大部分在10厘米處;4月下旬至5月中旬壹部分滲透至30厘米處,大部分殘留在10至20厘米的土層內。因此,氮肥淺施還要考慮各地的降雨量,土壤條件,根系分布深度、施肥時期和肥料品種等韻情深施。從根系較易吸收的NO3--N,生成情況看,在有機質缺乏的酸性土壤中,3月中旬以前,不同深度的土層中,未見到NO 3- -N,4月下旬至5月中旬,才開始增加顯著。可見,從NH4 +-N施入到根系能吸收利用,還有壹個轉化過程。

氮肥的消長動態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從各種氮肥種類在不同土壤中的肥效看,火山灰土施菜籽餅、顆粒肥了,黏土質施硫酸銨、顆粒肥料效果最好、砂土質施各種氮肥效果均不夠理想。

磷肥在土壤移動性差,且易被固定轉化成水不容性的硫酸鹽,不利根系吸收。據觀測(1957),施入酸性瘠薄土5厘米除的過磷酸鈣,1至3月幾乎全部在地表下殘留下來;4月以後有所減少,20厘米以下幾乎沒有變化。可見磷肥淺施後,主要是固定在土壤表層,不能達到根系分布層內。所以磷肥以深施治根系密集層內為宜。

我國劉德林等(1983)對紅土壤山地溫州密柑園磷肥施用方法進行研究表明:(1)過磷酸鈣與豬糞渣混合施用,前期柑桔植株對32P的吸收成倍提高,而過磷酸鈣加石灰或過磷酸鈣家石灰與豬糞渣混合施用32P的吸收量,到後期才必為家石灰的提高顯著。(2) 磷肥在淺施(16.7厘米)的情況下,短期內有利於根系吸收,但隨著根系的生長,淺施的效果越來越差,葉片中磷的含量遠不如深施(50厘米)處理的;(3)集中施磷比分次施磷,葉片含磷量增長8.14%至20.96%,果實產量增長25%,(4)經32P測定,溫州密柑園土壤對磷的固定高達70%左右,當公頃施等肥量的鈣鎂磷肥時其固定率可降低3%。

綜上所速,紅壤山土地果園增施有機肥料和石灰,能促進磷肥發揮肥效;磷肥與有機肥混合施較單施效果好;深施比淺施好;集中施比分次好。

在現代果園施肥中,特別強調根據果樹種類、環境條件及栽培措施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以確定施肥時期、施肥亮、施肥方法及肥料種類,才能達到科學施肥,經濟用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

2.生產上常用的施肥方法

(1)環狀施肥 又叫輪狀施肥,是在樹冠外圍稍遠處挖壹環狀溝,溝寬30至50厘米,深20至40厘米,把肥料施入溝中,與土壤混合後覆蓋。此法具有操作簡便,經濟用肥等優點,適於幼苗使用。但挖溝時易切斷水平根,且施肥範圍較小,易使根系上浮分布表土層。

(2)放射狀溝施 是在樹冠下,距主幹1米以外處,順水平根生長方向放射狀挖5至8條施肥溝,寬30至50厘米,深20至40厘米,將肥施入。為減少大根被切斷,因內淺外深。可隔年或隔次更換位置,並逐年擴大施肥面積,以擴大根系吸收範圍。

(3)條溝施肥 即在樹冠外圍滴水線內外,挖溝20至30厘米,深30厘米的條狀溝。將肥施入,也可結合深翻進行。每年更換位置。此法適宜於寬行密株栽培的果園采用,較便於機械化。

(4)穴狀施肥 即在樹冠外圍滴水線外,每隔50厘米左右環狀挖穴3至5個直徑30厘米左右,深20至30厘米。此法多用於追肥,如施液態氮、磷、鉀肥活人糞尿、沼氣肥液等,以減少與土壤接觸面,免於土壤固定。

(5)全園施肥 即在果園樹冠已交接,根系已布滿全員時,先將肥料撒於地面,在翻入土中,深約30厘米左右。但因施肥淺,常誘發根系上浮,降低根系抗逆性。若與其它施肥法交替施用,可互補不足,充分發揮肥效。

5·蔬菜

壹、看菜施肥:雖然作物都需要16種營養元素,但是不同作物對各種營養元素需要的數量是不壹樣的。如:葉菜類主要需要的營養體是葉片,因此施用氮肥效果比較明顯,所以追施氮肥數量也應較大;對於果菜類,由於供應市場的是果實,因此除氮肥外,磷、鉀肥需要也較多,尤其需鉀肥較多。

各種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量不同,肥料的施用量也不同。如:果菜類,在營養生長的同時,生殖生長也已開始,在花芽開始分化、開花結實、果實膨大等時期施肥效果好。在番茄果實的膨大期,氮的吸收量占全吸收量的10%,磷占17%,鉀占5%,而到開始收獲時,氮占50%、鉀占40%,因此菜農特別註意果實膨大期重施肥料。對於大白菜等結球類蔬菜,壹般除重視有機肥做底肥外,苗期還要施提苗肥以促進幼苗健壯。長出第壹葉環,結束苗期進入蓮座期時,施入優質有機肥,促進根系發育。開始進入包心期,則采用重視肥料,促進結球的膨大與緊實。

二、看天施肥:影響施肥的主要氣候因素是溫度、降雨、光照。溫度較高時,作物生長旺盛,需要肥料也多,而且又有利於肥料的分解和轉化,所以在溫度適宜的生長季節可以多施肥料,而低溫季節則少施或不施。土壤水分狀況對施肥影響也很大,被植物吸收的營養物質必須溶解在水裏,當土壤中有適宜的水分時,有利於微生物的活動和物質的分解,提高肥料效果。在土壤幹旱條件下,施肥效力不大;在降雨過多時,又要考慮肥料的淋失,造成投資大、收益小的不良後果,因此施肥必須與灌水和降雨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肥效。光照是作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無機鹽養分與光合作用的進行以及光合產物的運轉均有密切的關系。光照充足還可提高溫度,促進植物生長,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供應較多肥料,因此在水分充足,光照條件好的時候施肥效果好。

三、看肥施肥:在蔬菜生產中所施用的肥料種類很多,各有特點,如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天然肥料和化學肥料,固體肥料和液體肥料,大量元素肥料與微量元素肥料等。在蔬菜施肥上,經常采用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將有機肥作為基肥和追肥使用,而無機肥大多是用作追肥,也有部分情況是將無機肥作基肥的。還有壹些精制的有機肥,如餅肥等都用在苗期結束之後,在蔬菜根系附近,開溝或開穴施入,然後覆土澆水,以適應作物快速生長的需要。

按肥料的狀態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固體肥料施到土壤裏必須溶解在水裏才能被蔬菜吸收;液體肥料如氨水,壹般要用水稀釋後才能施用,或采用深施方法,及時覆土,以免由於氣體揮發,損傷葉片和植株;氣體肥料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施肥,可在溫室或塑料大棚中使用,尤其對瓜類的增產效果明顯。

土壤施肥壹般分為表層施肥和深層施肥兩種。對於壹些易於揮發、需避免反硝化作用的肥料,如硫酸銨、硝酸銨、碳酸氫銨等氮肥,最好施在土壤深層,讓銨離子被土壤顆粒吸附,防止流失,磷肥與鉀肥在土壤裏向下移動很慢,所以在表層施用效果不大,以均勻混入土層中為宜。在蔬菜地的施肥上,對於溶於水的化肥,經常是隨灌溉水施入,比較簡便,特別是在植株長大覆蓋地面時,采用此法追施效果好。但有時流失浪費較多,尤其在地面高低不平時,施肥的均勻度較差。

施用化學肥料時,除有土壤施肥外,還可根外追肥。進行根外追肥時要選用質量純正,不宜燒灼葉面的化學肥料,在蔬菜上使用較多的是尿素、磷酸二氫鉀等。

此外還有微量元素肥料,多用於葉面噴施,主要是因為作物對它的需要極少,另壹方面如將某些微量元素肥料施入土壤,容易轉化成不易被植物吸收的形態,所以常利用根外追肥方法,供作物利用。在蔬菜上應用較多的是硼肥、鋅肥、錳肥等。

四、依不同栽培方式施肥:由於蔬菜生產的季節性和供應的均衡性經常發生矛盾,按照季節的不同,常采用露地栽培及塑料大棚、中硼、小棚、溫室以及地膜覆蓋等多種栽培方式生產蔬菜。同種蔬菜由於栽培方式不同,施肥量的差異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