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我怎麽才能逃出在乎人們對自己評價好和壞的心理呢?

我怎麽才能逃出在乎人們對自己評價好和壞的心理呢?

個人覺得想要不那麽在乎人們對自己的評價有三方面問題需要改善。

第壹:其實仔細想壹想,妳那麽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是妳有發現自己是不是也是壹個喜歡評價別人的人。這壹點應該會被很多人忽視。其實這就是壹個心理問題的反映。妳很喜歡judge別人,所以在妳的腦子就會覺得別人也是這樣那樣judge妳的。如果可以讓自己少壹點judge別人,自然妳的心裏也就不會條件反射壹樣的覺得別人也在judge妳。

第二:壹般很在乎別人對自己評價和看法的人,相對來說不是那麽自信的人,甚至會有壹些自卑,不管出於何種原因的不自信,會導致自己很註意人前的表現,話說得對不對?穿著夠不夠得體?肢體語言是不是顯得很傻?等等……其實不斷學習進步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日常生活中,在乎別人的評價很正常,但不能過於在乎。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是不自信的表現。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評價標準也不同。妳的行為方式不可能滿足所有人。如果妳總是按照別人的看法去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沒有主見的優柔寡斷的性格,那將會對妳的人生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那麽,如何擺脫玻璃心呢。1,首先要擺正心態,在工作上給自己定個近期小目標,然後專心致力於目標的實現,讓自己充實起來。每當完成壹個目標,妳的自信心也會得到更好的提升。2,不要做老好人。要學會拒絕。大家有沒有註意到,身邊所謂的老好人大都是有著討好型人格的痕跡。他們喜歡無底線的幫助別人做事。生怕哪裏做得不好而得罪了別人。殊不知,這種無底線的幫助往往並沒有換來自己期待的效果,相反還會好心辦壞事,無形中得罪了人。這時他們就會異常懊惱,會更努力地去彌補別人,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嚴重幹擾,把自己的生活搞的壹團糟。

所以,與其去在乎別人不如在乎我們自己。生而為人,我們要好好打造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為父母為孩子。只有自己幸福了自信了,才能更恰到好處地去幫助別人。

歸根結底,我們要做壹個自信的人。

這個問題非常普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自己在乎的人。

解決這個問題的所在,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1對自身有清晰的認識和定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什麽。

2對法律,對道德,對人情世故有壹定的了解,避免觸犯壹些禁忌。這個我認為也很重要,知法懂法是因為這是壹個法制 社會 ,必然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需要去遵守。而人類 社會 是壹個群居 社會 ,道德是人類長期發展形成的有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的壹個規範,是大部分人的***識,也是我們都認為是對的。遵守法律,合乎道德,不違背人情世故禁忌,這樣我們做起事來才會問心無愧,對的。問心無愧。

3對自己的行為或者做的事情有清楚認識。如果沒有損人利已,也沒有有礙 社會 公正,我覺得都沒有問題。如果是自我奮鬥,上進,創業或者創業失敗之類的,就更不用在乎別人是怎麽評價的了。畢竟很多人連去做的勇氣都沒有。吹牛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吹的牛都實現了。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具體是什麽事情,所以也無法給出具體的意見。祝好運,世界 健康 。

首先這個現象 我們壹定要要能充分地認識到,人在不同階段,大部分人我們都會有在乎的人和事,所以大部分人關於這個對錯評價我們都逃不出去!客觀認識!但我們可以學會做出壹步 妳是否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當妳越清楚自己 妳才能進行客觀評價 議論妳的人是否吻合事實 !如果是 就去接納 如果不是 對方又是妳在乎的人 就去進行溝通讓他知道妳了解妳! 這前提都是建立在妳在乎的人情況下! 因為我們其實更多在乎在乎的人對我們的看法!

那麽,接下來 先分析壹下心理狀況,隨後壹點壹點抽絲剝繭,根據下文提供的四種方法,對照逐步適應和擺脫這壹難題

壹般習慣於聽從別人評價的人有以下兩種心理:

人都渴望有壹種被接受,認可的訴求,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歡,這種訴求壹旦強烈到要委屈自己也要達到別人的要求,就變成壹種討好。

公司裏,總有人偷懶向自己求助幫助完成她的工作,禁不住她句句“妳最好了”選擇了加班;親戚中總有厚著臉皮來求辦事的,說是求又沒有任何回報,受不住她說”喲,才多大點事自家親戚都不幫襯下。”只好辦事全了親戚的顏面;朋友來邀請去玩,明明不想去又怕朋友不高興,還是硬著頭皮去了,等等諸如此類事情的困擾。

討好了他人,贏的了壹個好名聲,收獲壹張好人卡,卻苦了自己。當自己委屈到壹定程度,情緒積累到爆,就想擺脫這樣的自己,甚至討厭自己。 討好並沒有讓自己快樂。

怕別人說不好,懼怕擔責任,所以往往選擇了把責任推給了別人,聽從別人的話就不用自己擔責任了,這是很多人的心理。聽從自己內心的選擇,但又害怕做的不好會讓人討厭或者看輕,不希望別人討厭或者看輕,相比之下寧可選擇聽別人的話。

有壹位90後姑娘,才大學畢業就聽從家裏安排,相親結了婚,婚後每次吵架她就說“還不是妳們安排的嗎,我聽了妳們的話,自己都沒做主,還想怎麽樣。”她怕自己的選擇會遭到別人議論,婚姻總有不如意的地方,她不想被指責選的不好,因此逃避自己的責任。

逃避心理,既逃避了責任也逃避了面對自我,越不敢面對自己,越是要逃避,看似比較消極,但很多時候因為可以讓自己心理上比較輕松,所以 往往很多人在不經意間就選擇了逃避。

不論是出於哪壹種心理,討好或者逃避都因太過在意別人的評論,自我被忽略,被壓抑,長期以往,便會迷失自我,或者因為矛盾掙紮而討厭自我。這種情緒壹旦占據了上風,將對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

想要擺脫這種情緒,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漸漸樹立正確的自我價值觀,對別人的評價學會判斷和取舍,更重要的是有勇氣和決心。壹步壹步來,不要著急。

總是因為自己的膽小怯懦不敢說不,而感到厭惡憎恨自己,明明想好了要拒絕,明明內心想sayno,可到了嘴邊卻變成了“好啊”。越是這樣心口不壹,越是討厭自己,但就是不能改變這壹點。

這並不是自己的錯,要嘗試接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善意,如果實在感到厭煩,可以開口說“ 好啊,但是下次不要了好嗎? ”很多好人就是沒法把拒絕的話說出口,傷害別人遠比傷害自己要難受,但事後又覺得累,覺得不值得。反反復復的折磨,不如變壹種方式。

這次我還是沒有說不,但是我表達了我的態度 ,幫助並不是壹味的妥協,誰也不虧欠誰的。因此,我們可以接受自己還是說了,好的,這沒有關系,我們已經進壹步的表達了自己的願景。接不接受是別人的事,我們已經學會了放過自己。

日本曾掀起壹陣風靡世界的“斷舍離”收納法。開始只是從收拾屋子開始,教會了大家怎麽把家裏收拾的井井有條。 “斷舍離”不僅僅只是教大家要丟東西,更重要的就是收拾自己的情緒。

把那些過時的,不必要的,沒有實用價值的物品要全部丟棄,壹開始會有些心疼,但過後就會忘記了。當看到整潔的家時心情就會好,收拾心情就和收拾物品壹樣。在意別人的評論,讓自己陷入反復的糾結的魔障中不得脫身。

這件衣服我並不怎麽喜歡,但是是花了大價錢買的,也許下次會有什麽場合用的上。可是這個場合永遠沒有到來,衣服已經變舊,卻因為壹點可能性而舍不得丟掉。扔了吧!無用的東西不要占據寶貴的空間。

我這樣做,別人會不會覺得不好,萬壹他們覺得不好,會不會討厭我,排斥我,不和我來往,我以後萬壹要找他們幫忙,他們會不會因此拒絕我。反復糾結著,小心翼翼的維護著。扔了吧!無助於自己成長的情緒不要再占據我們的腦海。

要舍得放下,放下後自己兩手空空了怎麽辦,不,並不是這樣的,放下後才解放了雙手,我們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背負著太重的包袱永遠走不遠,背負了太重的情緒也無法讓自己強大。

這世界如果沒有別人的評論,每個人都只是做自己想做的,那是多麽美好。人因人際關系而煩惱,人因別人的評論而時刻影響自己的判斷,人因別人評論的好壞而喜歡自己或討厭自己。

所以,人無法逃脫人際關系這張大網,既然無法逃脫就要學會面對。逃避,不是解決的辦法。逃避了責任只是自己替內心找到壹張糊墻紙,真正結果來臨時,自己躲無可躲。最終只會把自身傷的更深。

被討厭了,自己怎麽會幸福呢?世事並無兩全,須知道想要讓所有人喜歡是不可能的事,總有討厭自己的人,或多或少而已。我們能容忍1個討厭自己的人,為什麽不能容忍10個?

因為自己缺乏容忍10個,甚至100個討厭自己的勇氣。 勇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弱小,生存的本能賦予了人類與身俱來的勇氣。 從呱呱墜地,人就已經戰勝法則,沖破重重障礙,才獲得了世間最寶貴的生命。

危機關頭,人總是能克服內心的障礙,拿出勇氣面對困難,解決苦難。 因此不要輕視自己潛在內心的勇氣, 壹旦找到了勇氣,嘗到了甜頭,自己最終將打破魔咒,破除大網,獲得自己的幸福。

腦子裏總盤旋著別人說,別人說,就像壹個深淵。即便有了勇氣,拋開這些想法,獲得的或許是短暫的清凈,可能沒過多久,別人又說,別人又說,漸漸又占據了大腦。勇氣是賦予我們斬斷魔障的寶劍,可並不能代替幸福。

自己的幸福還是要自己找,每個人的幸福都不同,因為幸福是體現自己的價值, 每個人的價值體現在哪裏,從來不是靠別人的指引,而是靠自己的腳走出來的。

魯迅先生26歲棄醫從文,因為他意識到醫學固然可以拯救若幹人的性命,但文學卻可以拯救無數人的靈魂。價值在哪裏,曾也有人扼腕,少了壹名優秀的醫生,不知要賠上幾條人命。但魯迅先生很清楚自己的價值,塑造國魂,塑造壹種思想,是壹種更高遠的境界。

或許自己沒有魯迅先生的學識遠見,但每人都有內心所追崇的價值。 價值不是別人嘴裏的好壞,是自己所追尋的目標。 尋找的路上也許不那麽順利,沒有關系,自己只是還缺少壹些必要的能力。

好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達到目標靠勇氣是不夠的,還要靠學識,技能和能力。打磨自己所需要的這些學識,技能和能力。當自己專心於充實自己的時候,也同時摒棄了周遭的幹擾。

從接納自我逐步達到專註於自我,形成強大的心理機制,果斷的舍棄那些拖累自己的糟粕,拿出勇氣來,自己壹定可以不再受他人的影響,堅定自我的價值,最後壹定可以收獲屬於自己的幸福。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與周圍的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交流,溝通,傳達著信息。我們判斷著周圍的人,周圍的人也判斷著我們。

我們根據自己的判斷對周圍的人有時會做出相應的評價。

當然這是壹個雙向的過程,被周圍的人評價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為什麽要在意周圍對自己的評價?

因為我們是 社會 性動物,那些評價是我們評估自身在環境中所處位置的壹項依據。

我們會根據來自周圍的評價來評估自身在環境中的所處位置,然後做出相應的調整。

所以在意別人的評價是正常心裏!!!

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評價也亦然!

有些評價是不符合事實的,有的甚至是惡意的!這樣的評價勢必會嚴重幹擾到自己的心態。嚴重的會使自己的心裏受到創傷!

所以我們要結合對自身認知對那些評價做出科學的篩查。

那些不符合自己的評價,不必理會!

那些不符合又幹擾到自己的評價,可以適當的回避!

對待那些惡意的評價,要態度堅決的予以回擊。

至於逃出所謂“壞的心情”。

心情源於妳對事物的反應。妳想要改善那樣的“心情”,關鍵點往往不在於“心情”本身,而在於那個讓妳壞心情的事物。

妳得對那個事物保證有客觀的認知!然後妳才能相應的對策,使妳逃出“壞心情”。

或者將精力轉移出那個讓妳“壞心情”的事物,看看風景、聽聽喜歡的歌曲。

希望能對妳有幫助。

這其實是壹個認識問題,如果妳很了解自己,同時認同自己,接納自己,別人的評價就無足輕重了。

生活在這個群體的 社會 ,免不了會被別人評價,那麽對於評價,我們該如何看待?

首先要清楚:每個人心理的評價標準是不同的,每壹種標準都只代表個體的喜好,並不代表真理。

人們對妳的評價,實質上是對妳表達壹種態度,喜歡或不喜歡,僅此而已,並不代表妳真的需要去改變,以致變成人們希望的樣子。

如果妳是壹個梨,而評價妳的人恰好喜歡蘋果討厭梨,可想而知會是什麽結果。

其次,寸有所短,尺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不要幻想做壹個完美的人,世界不存在完美。

如果是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的完善自己,不斷進取,那當然是極好的,是每個人應該追求的境界。

如果只是因為別人的評價去改變,最終會變得自己都不認識的陌生人,或者仍然達不到別人的要求,因為時間和閱歷會改變大多數人的觀點。

還是那個例子,如果妳是梨,評價妳的那人恰好喜歡蘋果,當妳費盡心思變成蘋果以後,說不定他為了潤肺又改喜歡梨了,那妳怎麽辦呢?

最後,任何壹種性格特質都存在兩面性。

性格內向的人心思縝密、敏感,喜歡獨處,有利於把時間留給自己做壹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而內向不利於溝通,有限的開放可能會阻擋距離的拉近。

性格外向的人,活潑開朗,樂於溝通,溝通會激活壹切,讓世界通暢的流動。外向可能會花費太多時間在社交上,讓獨處變得困難,難以體會安靜的快樂。

這個世界,不應該只有壹種標準,多樣性才是世界的主流,妳有妳的好,也有妳的不好,有時候好的那壹面在特殊的環境下反而變得不好了。

重要的是,妳自己心裏的標準,妳想讓自己變成什麽樣,做什麽工作,有怎樣的性格,過何種生活,去到什麽地方,喜歡蘋果或梨……

我來講兩個故事,再給出三點建議和方法。

老板,我要壹碗金牌老鴨湯”,我老婆看了幾眼菜單就確定的說。

“金牌老鴨湯和標準老鴨湯有啥不壹樣啊?”我好奇的問,因為二者價格相差將近10塊錢呢。

當得知金牌的只是多了幾塊兒鴨肉,我果斷的選擇了標準老鴨湯,標準湯的是定了下來,但是我還在猶豫,是因為以平時在外吃飯的經驗和我的飯量,以及當時我的饑餓程度,壹般的餐館壹碗的份量根本不夠我吃的,更何況標準老鴨湯裏還沒有肉。

“老板,湯裏有什麽可以加的嗎?”,我壹邊問壹邊想。“可以加豆泡,鴨肝,鴨血,鴨胗,鴨肉......”老板利索地回答說。

“還可以加壹份兒面是嗎?”我好奇的問老板,因為看到了菜單上加壹份兒面2塊錢。我是安徽人,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老家地處安徽西北部,淮河以北,屬北方),愛吃面,而且也便宜。

得到了老板肯定的回應後,我爽快地跟老板說加壹份兒面。但是老板的回應讓我有點吃驚,他說:“老鴨湯裏本來自帶的有壹份粉絲,再加壹份兒面混在壹起不好吃。”

饑餓如虎的我不耐煩的想:要妳加妳就加,哪兒那麽啰嗦。不過我還是禮貌地跟老板說:“沒關系,加壹份兒面,可以的。”其實我也不知道好吃不好吃,但是我這人就是喜歡跟別人不壹樣,不好吃我也想嘗試壹下。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我更感驚訝。

雖然我喊他老板,但其實也就是個二十五六歲的小夥子。老板貌似無奈的接受了我的“無理要求”,對著右邊的廚房喊“還有沒有面?”。

廚房是透明的,我能夠直接看到裏面,壹位比老板大幾歲的女士幹脆地回答:有。之所以喊那個小夥子老板,是因為店裏就他們倆,我猜他們不是情侶關系就是姐弟關系。

當女老板得知了我的“無理要求”時,忙活著頭也不擡,極為不滿地說:“老鴨湯沒有這麽做的(粉絲和面混在壹個鍋裏煮)”。

小夥子老板貌似還帶著“顧客就是上帝”的經營理念替我說話:“人家要加面就加唄”。 女老板邊幹活邊大聲說:“要麽都煮面,要麽都煮粉兒” 。

我被女老板的氣勢給震住了,更是被她的堅持給打動了。得得得,怕小夥子為難,後面還有顧客要點餐,我匆忙說:都下面就好。

點完餐,給了錢,我跟悅兒找了座位坐了下來。說實話,雖然我的好奇心沒有得逞,但是我壹點兒也沒有生氣,反而佩服女老板的經營理念。

也許這樣壹個小店根本就沒有什麽經營理念,只是認真的做著自己的粉兒,煮著自己的老鴨湯,就是認為粉兒和面放在壹個鍋裏煮不好吃,顧客再需求,也不妥協給妳做,這就是我欣賞的這家店的特色與個性,這也許還成了他們的優勢。

假如,他們按照我的無理要求做了,我也吃了,發現不好吃,可能我以後就不會再來了,或許我還會告訴其他人這家店不怎麽樣,因為甭管是誰的錯,反正我的體驗不好,就很有可能做出這種不理性的行為,盡管是我自己要求粉兒和面壹起煮的。

這就是這家店的個性,我很欣賞的個性,以後還是會去他們家吃的,因為做的老鴨湯挺好吃,價格也不貴,還有他們家秘制的辣椒醬更是美味。

如果這種小店有優勢,也許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認為好吃的 美食 ,覺得好吃您就來,不好吃您就走。 不會為了迎合顧客的口味而喪失了對 美食 的責任心和對自家 美食 的自信心。我會為了這份兒執著經常去吃他們的老鴨湯。

說到做自己而不去迎合顧客的口味,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的還有離北京五道口地鐵站不遠的壹家螺螄(念si,而不念shi)粉店。這家店我也特別喜歡,倒不是因為飯菜味道好,而是因為他們具有我剛才說的那種精神以及他們店裏獨特的文化氛圍。

我的辦公地點就在離這家螺螄粉店不遠的清華 科技 園,有時候會和同事壹起去店裏吃螺螄粉。我有壹位廣東的朋友,口味清淡,不好辣,可以說壹點兒辣也不能吃。

我們到了店裏點菜,輪到廣東的同事點菜的時候,他傻眼了,口味從微微辣到非常辣,就是沒有原味or不辣,因為原味就是辣的。同事跟服務員說能不能做不辣的螺螄粉, 服務員堅定的婉拒了說“沒有不辣的”。

同事無奈,只好點了微微辣,後來還是覺得很辣,於是跟服務員要了壹碗白開水,涮螺螄粉吃,才勉強可以吃的下去。

我很同情廣東同事,但是我更欣賞這家螺螄粉店的作風。 同事可以換其他不辣的餐館吃飯,但是如果螺螄粉店加了不辣的口味,可能會因為不辣的不好吃而影響他們的口碑,還會讓那些吃辣的人,特別是在京的廣西人沒有了自豪感和歸屬感,因為在廣西,螺螄粉就應該是辣的。

想想看,麻辣燙如果不麻不辣,豈不是變成了熱湯煮菜沒了吃頭。上面說到的螺螄粉店,不僅僅作風強硬,而且還特別認同自家廣西的文化,讓在京的廣西人有壹種在家的歸屬感。在店裏,妳會看到螺螄粉的“螄”後面會有註音“si”,因為大多數非廣西人都會念成螺shi粉。

店裏還有壹些廣西特色的文化標識,比如點完餐之後,妳會領到壹個餐牌,每個餐牌上都寫著壹句廣西方言,這樣廣西人看了覺得親切,非廣西人看了覺得好玩兒,還好來中心實習的小姑娘是廣西人,每壹次我都會問她XXXX是啥意思。

螺螄粉不太適合我的口味,但是這家店卻是我非常喜歡的壹家店 ,做 美食 有個性,這種自己認可的個性和特色會招引來壹批忠實的螺螄“粉絲”, 不用非得讓每個人都喜歡吃,有那麽壹小部分人喜歡就夠了。 做自己喜歡的擁有個性的 美食 ,做個沒有上帝的有尊嚴的 美食 供給家。

開飯店,做自己認可的特色菜,也許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吃,但是總有顧客認可妳的菜品和味道;

做人何嘗不是呢,無須迎合別人的眼光和需要,只要妳發揮自己的個性和特長,總有壹些人會認可妳,欣賞妳,會為了妳的“堅持做自己”而加油鼓勁。

那如何才能逃出別人對自己好壞評價的影響呢?我下面提供三點建議:

想要成長,我們需要他人的評價給我們反饋。所以,我們不能封閉自己,誰說都不聽,而是要客觀的看待別人的好壞評價。有用的我們采納,沒用的甚至有毒的我們拒之門外。

這裏有兩點很重要:

壹是要主動多收集些外界的評價反饋,綜合評估。 比如妳只收到壹條反饋,這條反饋是好是壞影響很大,但是如果妳有10條反饋評價,有好有壞,妳就能既看到自己的優勢,也能看到不足。

二是尋求對妳比較了解的人的評價反饋。 我們都知道網絡上有很多噴子,問題都沒看清楚就在那兒瞎說瞎喊瞎評價,這樣的評價往往沒有什麽價值。那些了解妳的對妳重要的人物,他們的評價會比較客觀、中肯,因此要給更多的加權比重。

我們每個人都有比較心理,這種和他人作比較的心理導致我們比較在意他人的評價。和他人比較當然可以,但不要盲目的比。壹山還比壹山高,人外有人。

重要的是跟自己比,只要自己慢慢有進步和成長就是好的,利用時間的力量,積跬步以至千裏。

別人的評價是不可避免的,有好有壞。 與其過於在意他人的評價,擔心害怕,還不如即刻行動起來,精進自己。 心理學研究表明,行動起來可以帶給人自信。自信的人,就不會太在意他人的評價了。

有時候我們在意他人的眼光,是因為自己不夠自信強大。 自信強大的人,都有壹顆堅定的內心,任憑外界風吹草動,內心依然巋然不動。

不著急,慢慢來。 最後祝妳養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

要想逃出在乎別人評價的心理,那麽就壹個點:自己內心強大!

那麽怎樣練就內心強大呢?

1.記錄自己的日常活動 了解自己的優缺點 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樣子的,全盤接受自己,不著急評判先

舉個例子:

現在大家都鼓吹早睡早起身體好,看到淩晨四點的太陽等等,自己也想早起。但是自定下規定後,基本沒怎麽做到,心裏很懊惱。

這時,不妨先接受自己暫時無法早起的現狀,然後根據這個現狀來調整自己壹天的活動。先自洽。

然後再慢慢思考自己晚起的原因,看哪些是能改變的。再微調。

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樣的,自然就不在乎別人評判妳了,因為妳了解自己。

2.自信

那麽如何自信呢?

分享壹個我最近在理財書上看到的壹個方法:

寫成功日記。

準備壹個本子,每天晚上睡覺前回想壹下自己這壹天做的好的10件事情。不管多小都行,寫下來。堅持壹個月。妳會發現自己其實很優秀。

這個方法我之前和我寶寶壹起實踐過,效果不錯。後來回老家沒帶到那個成功日記本,我就改良了壹下,也分享給妳:

找壹個瓶子。清洗幹凈後在瓶身上貼上標簽:自己的名字等。裁壹些小紙片,或是買個便簽紙,每晚睡覺前寫下自己當天做的好的事情,折折折之後放到成功罐子裏。就像存錢壹樣,存下自己做的成功額事情,當妳自卑、不相信自己的時候,拿出來壹個壹個看壹下,妳就能正視自己了。

我以前是真的很在乎人們對我的評價的,如果由於壹件事或是壹句話給對方造成困擾我會糾結半天,更會因為別人善意或是惡意的評價,造成自己的心裏負擔,但慢慢的,經歷的東西多了,感受的東西多了,才悟出,生活是自己過的,好與不好都是自己在體驗,別人只是動嘴說說,活得好,可能會投來羨慕的眼光,不好,也有人會落井下石,所以與其糾結在別人的眼光中,不如充實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只有自己強大了,才會不屑別人的眼光,活出自己精采的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