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求快速解決語文中考中的古詩欣賞與閱讀題?

求快速解決語文中考中的古詩欣賞與閱讀題?

詩歌鑒賞六種題型

中國是詩的國度,以唐詩宋詞為代表的古典詩歌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和審美價值,古代詩歌鑒賞越來越多地成為各地中考試題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2007年中考詩歌鑒賞最後壹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賞析。

壹、領悟情感型

熱度指數 ★★★★★(2007年有江西、雲南、廣東梅州、浙江嘉興等地的10多份試卷設計了此類試題。)

中考再現 (2007年浙江嘉興)閱讀《山中與幽人對酌》,回答問題。

山中與幽人對酌

⊙ 李 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壹杯壹杯復壹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最後壹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技巧點撥 詩歌是最適合抒情的壹種文學體裁,因而理解壹首詩的思想情感就顯得十分重要。據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這壹考點的熱度指數最高了。那麽,我們怎樣把握詩歌的情感呢?壹是知人論“詩”,在平時閱讀中多註意了解詩人的身世經歷;二是借助詩歌的意象去領悟;三是註意題後的註釋和題幹的提示。

參考答案 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熱愛之情和朋友之間的深情。

二、綜合檢測型

熱度指數 ★★★★★(2007年有山東騰州、山東濟寧、遼寧沈陽、江蘇無錫等地的10來份試卷設計了此類試題。)

中考再現 (2007年山東滕州)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後面題目。

雪 梅

⊙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最後壹題:這首詩運用了什麽寫法?包含了怎樣的哲理?

技巧點撥 很多時候,命題人往往會在最後壹題中設計出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這種題目初看較難,其實仔細分析便會發覺很容易。只不過是在前面分類的基礎上進行了壹番綜合罷了。

參考答案 運用托物言誌(或類比)的手法;壹個人應看到自己的長處,但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

三、賞析評價型

熱度指數 ★★★★(2007年有河南、浙江杭州、四川成都、江蘇泰州、山東濱州等地的試卷設計了此類試題。)

中考再現 (2007年浙江杭州)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後面題目。

蘭 溪 棹 歌

⊙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最後壹題:“半夜鯉魚來上灘”壹句極為精彩傳神,營造出優美活靈的意境,是全詩的點睛之筆。請作簡要賞析。

技巧點撥 這是難度較高的壹種題型,但命題人員對它卻十分青睞。此種題目多為開放題,答案不要求統壹。同學們要掌握常見的鑒賞評價的角度:能指出寫景特點(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結合等)或采用的修辭手法(如對偶、比喻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等,並說出其妙處和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 魚搶春水,湧上溪灘,啪啪蹦跳,看到這壹情景,令人蕩漾起歡樂之情。

四、分析技巧型

熱度指數 ★★★★(2007年有河南非課改區、浙江溫州、四川安嶽、廣東廣州等地的試卷設計了此類試題。)

中考再現 (2007年河南(非課改區))閱讀下面的詩,完成下面題目。

錢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最後壹題:詩歌第二聯中“幾處”“誰家”用得極其精妙,換作“處處”“家家”就沒有這種效果。聯系全詩,說說為什麽。

技巧點撥 幾乎可以這樣說,大凡考到詩歌鑒賞,寫作技巧(藝術手法)是必考內容之壹,它很少在盛宴上缺席。這種題型涉及的面很廣,如:詞語錘煉、詩眼尋找、對比的手法、象征的手法、虛實的結合、動靜的結合等。

參考答案 “幾處”“誰家”照應“早鶯”“新燕”,說明早鶯尚少,新燕不多,表達了錢塘湖初春季節的特點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為“處處”“家家”,就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五、描繪畫面型

熱度指數 ★★★(2007年有湖北黃岡、貴州銅仁、四川內江、江蘇鹽城等地的試卷設計了此類試題。)

中考再現 (2007年江蘇鹽城)閱讀下面的古詩詞,完成下列題目。

西江月

⊙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最後壹題:詞的下片給人們展示了壹幅怎樣的畫面?試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

技巧點撥 在平時的閱讀活動中,要學會運用自己的想象去欣賞、品味每壹首詩歌,有意識地調動自己的想象。如欣賞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妳可以閉上眼睛,想象出這樣壹幅圖畫:浩瀚的戈壁灘上,烽煙孤直上升;奔騰的黃河之上,壹輪夕陽懸掛。

參考答案 烏雲驟起,月光消逝,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漸漸的,雨飄落下來,詞人知道驟雨將至,想找個避雨的地方。說來也巧,當年曾經見過的茅店,依然在社林邊,詞人此時心裏是何等高興呀!

六、詩意理解型

熱度指數 ★★★(2007年有浙江麗水、廣西梧州、四川樂山等地的試卷設計了此類試題。)

中考再現 (2007年浙江麗水)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題目。

竹枝詞

⊙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最後壹題:詩的三、四句語帶雙關,明說天氣晴雨不定,暗指什麽?

技巧點撥 古詩詞詩意理解這壹考點主要考查同學們在閱讀古詩詞中通過聯系寫作背景,作家風格,抓住關鍵字詞來理解、揣摩、推敲語句的內容,概括詩詞的大意,領會詩詞的意境。因此,對於作家、作品,同學們壹定要非常熟悉,這樣才能準確理解詩意。

參考答案 暗指人物迷惘、忐忑不安的心情。

中考詩歌賞析的復習策略

作者:郭鳳彩 文章來源:《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壹、考點透視窗

“新課標”規定:“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縱觀近年來全國各省市的中考語文試題,詩歌賞析題考查的內容和形式,主要有三個特點:課內為主,課外為輔;古代詩詞為主(唐詩宋詞),現代詩歌為輔;主觀題為主,客觀題為輔。

常考知識點:

1、理解詩意。對詩句意義的理解,對詩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對全詩深沈含義的領悟。

2、品味語言。品析生動、典型的詞語,理解它們的表達效果、作用,體味詩句語言的精妙,品味全詩語言的特點。

3、分析技巧。分析詩中修辭手法的含義及作用,賞析重點語句(如壹語雙關、或含義深刻、或蘊含哲理等)的含義及表達作用,分析詩歌的表達方式,如寫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詠懷、象征手法等。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揭示的社會問題。

5、結合作者遭遇、社會背景及寫作目的,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體味作品的意蘊。

二、詩歌賞析的常見題型

1、主旨情感類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主題思想和作者情感態度的領悟。解答這類題目,要用壹句話概括詩歌形象的特點,並根據所描寫的形象特點推斷詩人的情感態度。

常見提問方式: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或者這首詩塑造了怎樣的形象,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題格式:這首詩通過()形象或景物,寫出了()的情境或氛圍,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應答材料:(情感類)憂國憂民,或懷古傷今,或建功立業,或憶友懷舊,或思念親人,或寄情山水,或懷才不遇,或蔑視權貴,或相知相見,或離情別恨。

例1:(2006年濰坊中考題)閱讀下面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絕句兩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1)“山青花欲燃”這句中“燃”字有何妙處?試結合本句作出分析。

(2)作者在詩中表達了壹種什麽樣的情懷?

參考答案:(1)暗含了山花的顏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嶺襯托下,紅色的花朵就像壹團將要燃燒的火焰壹樣,畫面感強烈,生動地表現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2)壹種漂泊在外的孤獨感和強烈的思鄉之情。

例2:(2006年連雲港中考題)閱讀下面壹首宋詞,回答問題。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1)“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兩句詞,營造了壹種什麽樣的氛圍?

(2)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1)營造了將士們奏樂吃肉,豪邁高昂的軍營生活氛圍。

(2)抒發了作者抗敵救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感和報國無門、壯誌未酬的悲憤。

2、表現手法類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表現手法的賞析和領悟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要從詩歌的整體構思上來把握,不能只答其中壹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找出全篇詩歌所用的表現手法後,還要結合具體的詩句分析壹下運用的好處。

常見提問方式:這首詩運用了什麽表現手法?或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答題格式:這首詩運用了()的手法,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應答材料:比喻、擬人、借代、對偶、誇張、對比、象征、比興、托物言誌、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見大、虛實相間、懷古傷今、借古諷今。

例3:(2006年河南中考題)閱讀下面的詩,完成題目。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問:“小橋流水人家”壹句描寫出溫馨恬靜的景象,聯系全詩,談談作者為什麽這樣寫。

參考答案:以樂景寫哀情,通過對比,襯托出遊子的孤獨淒涼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例4:(2006年成都中考題)閱讀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按要求回答問題。

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問:對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壹名句從表現手法上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這壹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誌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3、想象描述類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所描述畫面的想象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要在讀懂詩歌、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發揮聯想和想象,扣住畫面,抓住形象,用詩化的語言加以描述,不能偏離詩歌的意境、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主要提問方式:這首詩展現了壹幅怎樣的畫面?請用妳的話把詩中的畫面描繪出來。

例5:(2006年南通海門中考題)閱讀下面的壹首詩,回答問題。

江南春

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問:結合詩題,展開合理想象,用優美流暢的語言,把詩歌前兩句呈現的畫面具體描繪出來。

參考答案:遼闊的千裏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壹壹在望。

例6:(2006年資陽中考題)閱讀《山居秋暝》(王維),完成下面題目。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問:用幾句話將“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展示的畫面描繪出來。

參考答案:竹林裏傳來壹陣陣歡歌笑語,那是壹群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衣歸來了;荷葉紛紛向兩邊擺動,那是打魚人收起漁網,劃著船穿過荷塘順流而歸了。

4、品味煉字類

這類題主要考查我們對精練詞語的感悟能力。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內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常見提問方式:這首詩中“某”詞為什麽不能換成“某”詞?這個詞為什麽用得十分傳神?這個詞在詩中有什麽特定的含義?妳最欣賞的是哪個字?請賞析。

例7:(2006年嘉興中考題)閱讀(宋)周敦頤的《題春晚》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花落柴門拾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吟余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壹路歸。

問:詩人描寫昏鴉時為什麽用“點”而不用“只”?

參考答案:因為詩人寫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離較遠,望過去,昏鴉自然更像“點”,用“點”比用“只”更形象。

例8:(2006年溫州中考題)賞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按要求回答問題。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1)詩中哪兩個字寫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連”改為“翻飛”好不好?

參考答案:(1)滿壓(2)不好,“翻飛”只寫出了蝴蝶嬉戲花間的情狀,而“留連”不僅寫出蝴蝶留戀花間的情景,還流露出詩人對花的喜愛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5、名句賞析類

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被後人傳誦的名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的主題和作者的意圖。

常見提問方式:這句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原因是什麽?如何理解畫線的千古名句?妳從這句名詩領悟到什麽人生哲理?這句話在現在賦予了什麽新的含義?妳最喜歡詩中的哪壹句,說明理由。

例9:(2006年河南中考題)閱讀杜甫的《望嶽》,完成題目。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問:談談妳對“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這句話表達了希望登上絕頂、俯視群山的意願,或表現了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壹切的豪邁氣概,或抒發了攀登人生頂峰的淩雲壯誌。

例10:(2006年揚州中考題)閱讀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答問題。

巴山蜀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壹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問:這首詩雖含憂傷,但更見豁達。請結合畫線句,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沈舟”、“病樹”是詩人自喻,飽含感慨身世、惆悵憂傷之情;②但他對未來並不失望,堅信“沈舟側畔”,必然有“千帆”競渡,“病樹前頭”,必然有“萬木”爭春,表現出詩人豁達豪邁的胸襟。

三、應考方法帖

應考中,具體解題時,應仔細體味試題的要求,理解試題的側重點,把握試題解答的切入點。從關鍵詞語、詩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入手,仔細品讀、辨明題旨(試題重點)、縱橫聯系(課內外知識)、前後比較(語體風格)、結合要求(試題問題)多向思維(逆向、發散)、選準角度(準、新、小、巧)、審慎作答(滿足試題各項條件),反復檢查,訂正修改。

解答詩歌賞析題的壹般步驟

1、精讀詩作(這是基礎)。誦讀全詩,要抓住所描寫的意象,整體上準確把握其主要內容,感悟作者蘊含的情感,以獲得整體感知。

2、知人論世(這是關鍵)。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思想、性格、氣質,結合作者所處的人生階段、時代特點、文藝思潮等因素,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旨趣。

3、審題尋點(這是核心)。分析題目要求,揣摩命題人的意圖,審清題意要做到對命題者的指向了然於心,明白該題是要鑒賞修辭手法還是抒情方式;是鑒賞表現手法還是詩人的感情,從而確定解題的範圍,尋找答題思路的切入點。

4、組織答案(這是重點)。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回答問題,答題要點要到位,語言力求詩化。答題規範要註意以下三點:壹是要根據題意問號數,弄清有幾個問題,從而確定答題的層次。最忌諱眉毛胡子壹把抓;二是要根據分值確定是簡答還是分析,最忌諱繁簡失調;三是分析題要有觀點、有分析,最忌諱不切實際的架空分析或者觀點不明。要在句中盡量輸入關鍵詞,讓閱卷老師壹目了然。

郭鳳彩,男,教師,現居江蘇揚中

詩歌鑒賞技巧談

蘭州十中 蒲涵雲

詩歌鑒賞題自2002年作為主觀題進行考查至今,已成為近幾年來高考的必考題。從題目的選定、分值的設置,對很多學生來說,都是壹道必須重視的題型。但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定,學生在做這種類型的題時,都存有畏難情緒,如何才能讓學生信心百倍地去應對鑒賞呢?通過對教學實踐的總結,我有了壹些心得。現將認識總結中如下,希得同仁的批評指正。

首先我認為做任何壹類高考題型都先要具有壹種思路。我是以下面這種步驟去引導學生完成詩歌鑒賞訓練的。

壹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

①送別類。以抒發離情為主。

②懷古類。以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之情為主。

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

④戰爭或邊塞類。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對和平向往或對國家的忠勇之情為主。

⑤閑適類。表達清閑恬淡心情或對田園、隱居生活向往之情為主。

⑥借景抒情類。借景物表達自己的美好誌向或借景物體現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品質為主。

⑦托物言誌類。托物顯示自己的高潔品質或抒發懷才不遇的傷感之情為主。

⑧愛情類。

⑨民生類。抒發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為主。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後,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找意象。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通之處的。因此我將詩歌當中較常出現的意象的喻意給學生們做了壹個小結,作為壹種詩歌鑒賞必須積累的知識進行歸納。

比如說梅的清高芳潔、傲雪淩霜、堅強、不屈不撓;蘭、荷的高潔;笛聲的思鄉懷遠;竹的氣節、勁健、積極向上;菊的高潔、脫俗、隱逸;松的堅貞、傲雪鬥霜、有淩雲誌;柳的柔情、惜別懷遠;梧桐的淒涼、悲傷;桃花的美人之喻;楊花的離散、漂泊之意;杜鵑的淒涼哀傷、有歸家之意;牡丹的富貴、美好;禾黍代表國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鳥往往與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鸞鳥、鳳凰喻忠臣、賢士;鷓鴣、寒蟬喻離愁別緒、羈旅傷感之情;鴻雁借指書信,也表思鄉之情;鴻鵠駿馬大鵬喻誌向遠大之人;月喻思鄉懷遠;飛星傳恨;日落、夕陽、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暫,時光飛逝;灞橋易水多懷送別有關;夕陽、西風、殘照既表示個人沈浮的身世命運,也代表歷史的滄桑變化;《陽關三疊》多寫故人友誼;《關山月》《梅花落》多指鄉思鄉愁;杜康喻酒;賈生、屈原指懷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頓喻富商巨賈;琴瑟喻夫婦感情和諧,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後,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沈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四找技巧。

壹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⒈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議論、說明等五種。

⒉修辭手法:誇張、擬人、對比、比興、比喻、借代、設問、反問、對偶、反復、重章疊唱等。

⒊表現手法:象征、烘托、對比、想象、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誌、虛實相生、卒章顯誌、明貶實褒、由遠及近、由外而內、即事抒懷、欲揚先抑、以樂景寫哀情等。

五下結論。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六品風格。

詩歌鑒賞的最後,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的壹些術語有:剛健、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沈郁、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淒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壹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壹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只有讓學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壹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起壹種屬於自己的賞析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