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說課稿

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說課稿

 作為壹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麽妳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說課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說課稿1

 壹、說教材

 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壹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壹次飛躍。學生以前雖然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有壹定難度。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這節課要在此基礎上掌握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學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這是下壹步學習體積單位進率的基礎,更是以後學習容積的基礎。因此,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必須掌握熟練。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操作,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壹些實際問題。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並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體積公式的意義。

 二、說教法

 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壹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壹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們什麽事都要自己去動手嘗試。而他們的思維特點又壹般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後形成表象,再通過壹系列的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獨立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領悟,進而內化為己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學生動手動制作,同時配合多媒體課件演示。

 三、說程序

 這部分內容分3課時進行教學。第1課時教學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第2課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第3課時進行綜合應用,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壹)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任何新知識都是以原有知識體系為依托,因此在復習中我設計了如下內容來為新課做好鋪墊。

 1.什麽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用學具手勢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別有多大。

 2.多媒體課件出示壹個長方體和壹個正方體,利用動畫演示把它們切割成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請學生說壹說他們的體積分別是多少?是怎樣知道的。從中使學生體會到長方體、正方體是由多少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這時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生活中遇到的計算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問題,多數不能切開來數,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行不通,又該怎麽辦?這樣就在學生心裏形成了壹種懸而未決的狀態,壹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這節課要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另壹方面也激起了學生探索新知識強烈願望。

 (二)操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這壹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首先吸引學生,刺激感官,啟迪思維,提高興趣,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也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體的過程是: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長方體,邊擺邊在表格裏記錄:長、寬、高和體積

 (2)匯報交流,學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講解,教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

 (3)請學生觀察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體積有什麽關系?

 這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他們充足的討論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各抒已見,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同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註意書寫形式的指導。

 (5)完成例1,學以致用,加深理解。

 (6)利用關系,類推公式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並且在剛才的實驗操作中,也有學生擺出了正方體,因此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由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註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時,使學生明確三個a相乘也可以寫成a3,3寫在a的右上角。

 (三)鞏固練習,擴展應用

 練習是數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通過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33頁的“做壹做”的第壹題,先讓學生動作操作,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做第33頁“做壹做”的第二題,鞏固剛學過的“立方”的知識,要使學生弄清,什麽情況下可以寫成壹個數的立方,壹個數立方應該怎樣計算。做題時,如果發現學生把3個相同數連加與連乘混淆起來,教師應及時糾正。

 3.完成練習七第1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

 4.完成練習七的第7題,要註意這道題算式的運算順序。

 5、拿出課前準備得長方體物體,同桌合作計算出它們的體積。

 學生明確求體積應先量出它的長、寬、高,再進行計算。這樣設計,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計算長方體的計算方法的掌握,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全課,質疑解惑。

 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習了什麽?還有什麽疑問。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壹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總結概括能力和回顧與反思的習慣。

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說課稿2

 壹、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首先說壹說這節課的內容。圓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最後壹個單元中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這三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又學習的壹種新的立體圖形。(播放課件)圓錐的體積也是在學習過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積的基礎上的又壹個延伸,也為以後學生系統學習立體幾何打下基礎。(播放體積公式課件)

 2、學情分析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有了清楚的認識,知道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具體問題,且經歷了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具有了初步的類比思維意識。絕大多數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比較強,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因年齡特點,還有待進壹步加強訓練。

 3、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所述我制定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並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會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解決壹些有關圓錐的實際問題,通過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系,滲透轉化思想,培養交流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4、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學情和教學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運用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空心圓柱、圓錐容器、裝有水的水桶。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引導發現法、實驗操作法,同時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質量。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我在課堂上設計的實驗,讓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說學法

 有句話說的非常好“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新課程標準還強調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我在講求教法的同時,更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實驗轉化法

 有些知識單憑解說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過實驗,反復操作,才能深刻領悟其中的內在奧秘。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我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引導:首先,讓學生做好操作的準備;其次,告訴他們操作的方法步驟和註意點;第三,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比較、發現、總結。這樣通過實驗操作推導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合作、概括歸納等能力。

 2、嘗試練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是壹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本節課在教學例題時,讓學生嘗試自己獨立解答,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六個教學程序:

 1、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利用復習圓柱、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及其應用,為新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通過以舊引新,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圓錐與圓柱的聯系,而且還能體驗得到新知的親切,從而產生學習新知的欲望。

 2、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很多同學都喜歡吃冰淇淋,妳們看,冰淇淋蛋筒的形狀是什麽樣的?妳們有沒有想過壹個圓錐形蛋筒能裝多少冰淇淋呢?(板書課題)怎樣求它的體積?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的體積來求?轉化成什麽圖形最合適?猜猜看?下面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通過壹系列問題聊天,激發興趣,活躍氣氛引出課題)

 3、實驗操作,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分三個步驟進行。

 第壹步:實驗操作

 學生通過剛才的談話已經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學習興趣盎然,註意力高度集中,積極投入到實驗中。

 1、我準備出壹個圓柱和壹個圓錐容器,先讓學生們自己觀察兩個物體的聯系,引導他們說出等底等高。(此過程我會拿著兩個容器到學生中去讓他們不僅僅能看到還能摸壹摸,從而更直觀的感受等底等高。)

 2、質疑生趣

 我會拋出問題:同學們妳們說如果把圓錐倒滿水然後往圓柱裏放,幾次能把圓柱也放滿水?(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大膽猜測)

 3、動手操作,實驗出真知

 帶著疑問、猜測做實驗。請兩組學生進行操作,其他學生壹起幫他們做記錄。實驗結果就是三次能裝滿。(播放課件演示實驗過程)

 4、反復質疑,實驗解決

 是不是所有的圓錐都是正好用三次就倒滿這個圓柱呢?(強化對等底等高的理解,小組討論各抒己見)這時拿壹個小壹點的圓錐容器繼續做壹次實驗。實驗證明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裝滿水往圓柱裏倒需要三次。

 第二步:推導公式

 1、討論:圓錐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有什麽關系?讓學生充分交流。最終達成***識圓柱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3倍,即圓錐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這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圓柱容器裏的水體積的分解,再次肯定學生自己的觀點的準確性。

 2、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計算公式是什麽?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示課件)V錐=1/3 SH本步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壹步理解和鞏固新知,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的條理性、準確性,突出教學重點。

 4、嘗試練習,鞏固提高。

 以上兩道題,指名學生板書解題過程,集體訂正。及時把探索到的新知應用於實踐,教師從中得到教學信息反饋以便調整教學內容,學生體驗到“再創造”與“成功”的喜悅,進壹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主性。

 5、拓展深化,綜合運用

 工地上有壹個近似於圓錐的沙堆。妳能想辦法算出它的體積嗎?說說測量和計算的方法。

 練習設計從基本題入手,過渡到變式題,發展到綜合題,引伸到思考題,符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練習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技巧,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評價反思,自我提升

 課末,我通過聊天形式引導學生通過反思、評價,梳理本課知識點,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進壹步鞏固本課教學內容。以下就是我進行的話題。

 ①這節課妳學會了什麽?這裏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歸納所學知識內容、學習方法,能強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掌握學法。

 ②對自己和別人妳有什麽話要說?讓學生對自己和別人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能強化自信、自立、自強意識,激發自主發展的內在動力。

 ③布置作業:練習四的有關練習。適量的作業可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五、板書設計

 根據本課重難點和學生認知特點,我設計了簡潔明了而又形象直觀的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體現了新知的形成過程,又顯示了具體的解題方法,突出教學重點,形象直觀。

 六、教學反思

 1.要聯系生活學數學。在教學中我深切的體會到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就壹定要讓他們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最終又應用於生活.要讓學生愛數學就先讓他們愛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在備課時不局限於教材,要結合生活實際去備課.2.教師壹定要敢於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大膽猜想——實驗驗證——解決問題”的全過程,讓他們的才能與智慧得以施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貫穿始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生成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3.學生課後反饋上來的問題是計算問題很大,公式會用但是計算出現問題了,以後要多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

 (強兩點我簡單的概括了這節課我的理論支撐和設計構想,第三點是課後學生反映出來的問題。)本節課我的設計體現了數學核心素養中的數感、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運算能力及推理能力等幾方面。初步探究中,效果還需有待觀察。

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2直觀地認識角,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並能正確地數出角的個數。

 教學重點:

 直觀地認識角,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並能正確地數出角的個數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並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壹.妳學到了什麽

 這壹欄目,目的在於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與整理,這壹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關的知識。這兩副畫是對學生學過知識的壹個提示,左圖是有關認識圖形的知識,右表可以利用呈現的數據練習加減法。教師可以通過這幅圖,引導學生自己說壹說想到了什麽,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加以解決。

 二.我的成長足跡

 這壹欄目,目的在於讓學生回顧在學習過程中的體會與進步,體現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生成長記錄的方法,是學生自我評估的壹種方式。教科書中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比整理與復習(壹)提高了壹步。學生可以展示最滿意的壹次作品,可以組織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展示和交流,並適當加以指導

 復習要點:平面圖形

 1、數角填表補評:

 銳角()個直角()鈍角()

 獨立完成

 交流數的方法

 2、折壹折並剪壹剪回答問題

 把壹張正方形紙沿直線剪掉壹個角後,剩下的部分是幾邊形,它有幾個角,說說各是什麽角?

 讓學生實際操作,由於有不同的剪法,就有不同的答案:

 (1)三條邊,三個角,壹個直角,兩個銳角;

 (2)四條邊,四個角,兩個直角,壹個銳角,壹個鈍角;

 (3)五條邊,五個角,三個直角,兩個鈍角。

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說課稿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立方體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了解正方體的特征。

 2、能開動腦筋設計制作教具。

 活動準備:

 1、正方體積木若幹、同樣大小的白色及彩色的正方形紙若幹。

 2、制作禮盒的平面圖形若幹、正方體的插片若幹。

 3、膠水及彩色水筆。

 活動過程:

 1、 分組操作,感知正方體的特征

 第壹組:做禮品盒。用畫有6個壹樣大的正方形的圖形紙,動手動腦做成禮品盒。

 第二組:做數學角教具。“數壹數,這塊積木有幾個壹樣大的正方形的面,就拿這樣的正方形的紙,在每張正方形的紙上寫1個數字或符號(+、壹、×),寫好貼在積木的每壹個面上,供數學教學遊戲用”。

 第三組:讓積木變漂亮。“這些積木舊了,妳們數壹數它們有幾個什麽形狀、大小是怎樣的面?”“請妳選用大小、形狀壹樣的彩色紙,把積木貼起來。”

 第四組:插積木。用插片插出壹個正方體。2、教師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小制作

 (1)“禮品盒是什麽形狀的?數數看,它有幾個面,大小是怎麽樣的?是什麽形狀的面?”

 (2)“妳們給數學角做的教具是什麽形狀的?它有幾個什麽形狀的、大小是怎樣的面?每個面有幾個數字?”“用妳們做的玩具,合在壹起給小朋友出壹道算術題好嗎?”

 (3)“這些五顏六色的積木真漂亮!數數看,壹塊積木用了幾張什麽形狀的、大小是怎樣的紙貼好的?妳們把積木摞在壹起吧。”

 (4)“插了這麽多積木,它們是什麽形狀的?插好壹塊積木需要用幾塊插片?插片的大小壹樣嗎?壹***有多少塊積木?能用這些積木搭成壹個大正方體嗎?試試看。”

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說課稿5

 設計說明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對於壹年級學生來說有壹定的難度,這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結合這壹點,本節課在設計上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動手操作,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復習中,為學生準備充足的學具,采用分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在小組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達到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主性的目的。

 2、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的形成,不僅要靠常規教學去實現,而且要讓學生有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所以在教學中,註重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畫、去拼,把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做能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各種平面圖形模型

 學生準備

 各種平面圖形模型、七巧板學具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點明課題

 1、情境創設:課件呈現七巧板拼成的美麗圖案。

 師:同學們,這些圖案漂亮嗎?這裏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

 (1)學生匯報交流。

 (2)教師補充:除了這些圖形,我們還學過哪些圖形?

 2、點明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復習壹下圖形與幾何的相關知識。(板書:圖形與幾何)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師生合作,復習整理

 1、平面圖形的特征。

 (1)課件呈現多個雜亂排列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認識,將這些圖形分類。

 (2)組內交流:妳是怎麽分辨長方形的?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哪些知識?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麽特征?

 (4)討論: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正方形有什麽不同?

 (5)說壹說三角形有幾條邊。

 (6)說壹說圓與以上的平面圖形有什麽不同。

 2、圖形的拼組。

 (1)拼壹拼。

 ①用2個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麽圖形?學生拼好後,註意讓學生說壹說拼出來的是什麽圖形,是怎麽拼成的。

 ②用4個同樣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什麽圖形?學生拼好後,註意讓學生說壹說拼出來的是什麽圖形,是怎麽拼成的。

 (2)設計圖案。

 ①請用七巧板設計壹幅圖案。

 ②匯報展示:讓學生上臺展示,並說壹說自己的設計思路。

 3、分壹分。(課件呈現教材94頁3題的20個圖形)

 (1)讓學生分別回答是什麽圖形。

 (2)學生回答後,教師讓學生說壹說:妳是怎麽想的?特別是在學生說出第11、15、17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後,教師要特別強調讓學生說出:妳是如何想的?

 (3)教師提問:剛才我們都弄清了每個圖形分別是什麽圖形了,那每壹類圖形到底有多少個呢?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活動,鞏固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進壹步感受平面圖形的特征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積累數學教學活動經驗,增強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同時註意在相互研討中培養學生傾聽和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