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狄仁傑的最終結局如何!

狄仁傑的最終結局如何!

提起狄仁傑,大家都知道他是大偵探,斷案如神。除此之外,狄仁傑還是中國歷史上的壹代名相,與管仲、李斯、蕭何、陳平、諸葛亮、房玄齡、寇準、王安石、張居正並稱為中國歷史上“十大名相”。

那麽狄仁傑的結局如何呢?

回答問題前,先來了解下狄仁傑的基本概況。

壹、成長經歷,才能橫溢。

狄仁傑,公元630年,出生於太原的壹個官宦之家。祖父和父親都是朝庭官員,可以說是根紅苗正。

他自幼好學,青年時期就通過明經的科舉考試,隨後出任汴州判佐。

後來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的賞識與推薦,被提升為並州都督府法曹。

並於676年狄仁傑被提升為大理丞,上任後,就處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壹冤假錯案,從此壹鳴驚人,名聲大振,成為朝野上下推崇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

之後就壹發不可收拾。由於他心系百姓,剛正廉明,執法不阿,深受百姓的愛戴,名聲與威望也很高。

所以官位連升,到691九有,狄仁傑已被提升為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了。

二、為人做事,品德高尚。

為人胸懷坦蕩,具有大局觀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兩件事上。

壹則是,兩次被誣陷。

壹次是被當時的宰相張光輔暗地裏告他出言不遜,侮辱宰相。所以,狄仁傑因此被貶為復州刺史;壹次是受到武承嗣的誣陷,告他謀反,而被捕入獄。於是狄仁傑寫下血書,送到家人手中。狄仁傑的二兒子曾拿著他的血書進宮找武則天伸冤,才使狄仁傑得以平反。

武則天親自召見了狄仁傑並問他為什麽要承認謀反。狄仁傑說當時要是不承認,今天就不會站在這裏了。

武則天又問他:

“妳在汝南為官時有良好的政績,但卻有人在中傷妳,妳可知道是誰嗎?”

狄仁傑卻這樣回答道:

“如果陛下認為臣做錯了,臣當改過;如果陛下明白臣並無過錯,這是臣的幸運。臣不想知道中傷我的人是誰,還會把他視為我的朋友。”

令武則天深感嘆服。

另壹則是,狄仁傑的小兒子狄景暉在魏州任職時,貪婪殘暴,受到百姓的痛恨,甚至毀壞了當年為他建造的生祠。當狄仁傑知道小兒子的惡劣行為後,非常氣憤,毅然罷免了小兒的官職,還停發了他的工資。 

所以,狄仁傑的才幹、人品、膽識與名望,越來越得到武則天的賞識,而且被武則天視為最信任的人。

下面,就來說說狄仁傑的結局吧。

壹、晚年請辭,武帝不允。

狄仁傑晚年之時,屢次向武則天請辭,武則天未批準。

696年十月,契丹在河北作亂時。武則天再次請狄仁傑出任魏州刺史,平定了戰亂,穩定了局勢,扭轉了乾坤,不僅讓百姓重返田地耕作,還嚇跑了契丹侵略者,使魏州避免了壹次災難。當地百姓歌頌之,相與立碑以記恩惠。

武則天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賜給他紫袍、龜帶,並親自在紫袍上寫了

“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

二、被拜內史,獨獲天寵。

狄仁傑的社會聲望不斷提高,狄仁傑和武則天既是君臣又是益友,深得武則天的信任與敬重。

697年十月,被武則天招回朝中得委以重任,即官拜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又恢復宰相職務,即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還允許他免行跪拜之禮。

700年,狄仁傑升為內史(中書令),即唐朝的最高行政長官。在陪同武則天到三陽宮暑時,有個僧人想邀請武帝觀看安葬佛骨,狄仁傑跪於馬前好言勸阻,使武則天半道返回。

之後,武則天又賞賜狄仁傑壹所豪宅,在隨同的文武百官中,唯有他獲得皇帝如此豐厚的獎賞,可謂是獨得天寵。

三、年老體衰,仍盡全力。

700年秋天之時,武則天想要建造壹尊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得達到數百萬元,國庫庫存都不夠,於是命令全國的僧尼,每天捐錢贊助。狄仁傑知道後,立即上書諫言:

“如來佛祖設教,以慈悲為主。……這既勞民又傷財,壹但再遇到災難,到時候誰還能救援呢?”

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

當時,狄仁傑已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但仍然盡心竭力,關心社會命運和國家前途。

提出壹些有益於社會和國家的建議或措施,在以後幾年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四、壽終之後,延續追贈。

700年九月,狄仁傑病故,朝野淒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並且停止朝政三天,同時,追贈他為文昌右相,賜謚號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

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而且在747年,狄仁傑與張柬之、魏元忠等八人壹同配享太廟,附祭於中宗廟廷。 甚至在他去世的230多年後的941年,狄仁傑又被後晉朝廷追封為太師。

狄仁傑的壹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沈;他為人正直,不畏權勢、疾惡如仇、堅持原則; 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體恤百姓,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深受同僚和百姓愛戴。

此外,他還為大唐盛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所以說,狄仁傑無論是身前,還是身後的名聲都很好,被歷朝歷帝王所傳頌與敬仰,流芳百世。

狄仁傑的結局,相比其他幾位名相而言,可以說是最完美、最令人贊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