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好和不好的話
對孩子好和不好的話,語言的力量是神奇的,壹個人也許會因為壹句話而積極壹生,也可能因為壹句話而失去自信。因此在生活中與孩子說話的時候要註意,來看對孩子好和不好的話。
對孩子好和不好的話11、 “妳來決定……”
如果妳要讓孩子來做什麽事情,或者妳想阻止他做什麽事情的時候,妳可以說這樣的話——“妳來決定吧,……”給他壹個清晰的認識:我自己決定了我的行為,同時對我自己的行為負責。
比如,妳的孩子正和他的夥伴在家裏瘋鬧,妳可以對他們說:“這樣大聲會影響到鄰居的休息,那麽妳們來決定吧,是安靜壹點兒呢還是到外面去玩兒?”
如果他們已經選擇出去玩兒了,但5分鐘後他們還在屋裏大喊大叫,妳就可以接著說:“妳們剛才已經答應了到外面去玩兒了不是嗎?”
這樣做,既可以教會孩子明白選擇就意味著承擔後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總是充當壹個約束他們的壞警察的角色。妳選擇了,並且對它負責,這就是真正的自由。
2、 “我愛妳,但我不喜歡妳的這種行為。”
教導和約束,對於孩子來說總是必要的。但妳壹定要把他不好的行為和他這個人分開——這會使妳和他都懂得,不好的行為並不意味著做這件事的人就是“壞人”。
在妳管教他的同時告訴他:“我為妳指出什麽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行為,正是出於我愛妳,盡管我不喜歡這種行為,但是我愛妳!”
這樣同樣能夠給妳自己壹個提醒,妳的目的是糾正和引導孩子的幼稚和無知,讓他變得更加可愛和優秀,而不是僅僅為了教訓或懲罰。
同時,這也能夠使妳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更能保持平靜平和,而不至於表現出低質量的、起不到榜樣作用的咆哮。
3、 “妳要知道,不同的人會有自己不同的需求。”
當妳的孩子又在重復那句“這不公平!”的時候,妳需要做的不是呵斥或忽視他,而是要耐心地讓他明白這樣壹個道理:
事實上,每個人並不是壹定都會得到同等的待遇的,在這種狀況下,“公平”真實的含義其實是“每個人在他需要這個東西的.時候得到它”。
於是,如果妳買了什麽禮物給親戚的孩子,妳不要再買壹份給自己的孩子,以示“公平”或“安慰”。試想如果別的孩子生病了,妳的孩子是不是也要壹起吃藥呢?
4、 “告訴我,妳心裏真實的想法!”
當妳的孩子在被激怒的時候,很可能會破口而出那些難聽的話來:“妳這混蛋!”或者“我討厭妳!”因為這是他們在情緒激烈的時候所能想到(或者說模仿到)的最“狠”最解氣的話。
但妳作為父母,妳需要幫助妳的孩子更深壹些地了解自己的情緒——究竟是什麽激怒了他,讓他感到憤怒(或者是不安、委屈等等),幫他分析整個事實。
比如在他自己暫時厘不清頭緒時,妳可以給他壹些幫助:“妳不高興是不是因為娜娜跟別人說了妳告訴她的小秘密?”
根據事實,幫孩子掌握自己的情感,教導他在這種時刻應該怎麽想,讓自己能平和,能和他人處理好關系。這樣,將來在沒有家長在身邊的時候,他們也能學著克制和緩解自己的情緒了。
有這樣四句話,最好不要說
1、 “這像是妳這麽大的孩子做的事兒嗎!”
當壹個5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哭,或者壹個4歲的孩子拒絕在公***汽車上老老實實地坐著的時候,他其實就是在做他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做的事兒。
當然,如果孩子表現得更加地成熟、懂事、得體,父母會十分滿意和高興,但當妳要求他“合理”時,妳實際上是在沒有弄清楚為什麽他會出現這樣“不合理”的行為的原因之前,就說出了這樣帶有責備性質的話。
這時,妳真正關心的,其實是孩子帶給妳的影響(讓妳尷尬或者難堪)。真正地去關心他的感受,理解他並給他以足夠的體恤和同情——他是不是因為覺得呆在這裏很煩悶?或者他餓了?
2、 “妳真是個沒用的孩子!”
和孩子開玩笑,看起來是壹個不錯的開發他幽默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諸如“妳又忘記了擰緊瓶蓋,妳是不是沒腦子啊!”這樣的“玩笑”,卻很可能讓孩子感到受傷或者氣餒。
盡管有些父母想,這樣嘲笑壹下孩子,也許會對他將來承受更多人際關系的復雜會有幫助——他會因為有過這樣的“訓練”而變得“堅強”!
這是錯誤的。作為孩子的父母,妳的任務是愛他、支持他、幫助他、教導他,而不是應該把這種裝腔作勢的“挫折訓練”隱藏在“玩笑”裏。如果心裏並不是真心覺得他很蠢很沒用,那就請妳不要那麽說。
3、 “妳怎麽就不能像人家家孩子壹樣啊!“
這種把孩子與別人比較的方式,最直接能達到的效果就是,讓孩子自己覺得像個二等公民,同時加劇他與其他人的對立情緒。
也許父母是想通過這種比較讓孩子能更聽話或者更努力地學習,但它除了會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會有更好的效果了。
妳越是說他不行,他就會越覺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時也要正視孩子的弱點。引導孩子關註自己的行為,發揚或改進,才是正確之道。
4、 “別跑!妳會摔跟頭的!”
也許父母自己認為自己的關心和提醒簡直是無微不至了,可妳的這種警示其實在告訴他“我已經遇見了妳會摔跟頭的”——這會讓孩子覺得很沮喪,他越努力(想做得更好)越會遭遇失敗(“跑了就會摔跟頭”)!
其實妳可以叮囑他“把鞋帶系好了再出去玩兒”,這時妳談論的是他的鞋子,是裝備的準備,而不是孩子的“無能”。而且,妳越想警告不要發生什麽事情,孩子往往越會忽視妳的提醒,因為他覺得,妳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
對孩子好和不好的話2孩子最煩家長說什麽話
1、“我只是逗妳玩兒。”
妳或許認為,跟孩子開個玩笑沒什麽大不了的,而且還可以培養他的幽默感。可是妳想過沒有,當妳對孩子說:“如果妳再不認真聽媽媽說的話,下回我就用膠水把妳的耳朵粘起來。”妳想過嗎,孩子可能真的相信妳會這麽做。
作為父母,妳的責任是愛並且幫助妳的孩子,而不是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實際是侮辱的話來讓自己表現得那麽幽默和有趣。所以,有些話妳不是認真的,最好別說。
2、“妳怎麽越大越……”
如果壹個六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而哭泣,那是因為他只有六歲;如果壹個四歲的孩子總是無法在汽車座椅裏保持安靜,那是因為他只有四歲。
雖然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表現得更成熟聽話壹些,但事情是:孩子們總要經歷那些固執,淘氣,自我中心,多動等行為的年歲,這是他們成長的必需。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記這個事實,因為孩子們這些“不乖”的行為總是令他們惱火。可是,當妳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妳所表達的只是空洞的責備,而忽略了孩子會這樣做的原因。
當妳對孩子大喊:“妳怎麽越大越不聽話”時,妳所關註的只是自己的感受。我們建議妳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
在妳忍不住要責備他的時候,請用壹些比較有同情心的句子來開頭:“妳看上去非常生氣。”或者“我知道妳不高興,但這樣的事情總是難免要發生的。”
3、“別跑,會摔跤的。”
妳當然是好心,作為母親,妳總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還是想說,諸如此類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讓孩子遭遇挫折,妳知道嗎,妳這樣說的時候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這樣壹個信息:妳肯定他壹定會摔跤的。
對於壹個正在努力走向獨立的孩子來說,這樣的信息無疑是壹個沈重的打擊。所以,更好的說法也許是:“出去玩之前壹定記得把鞋帶系好。”這樣妳強調的是鞋帶,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而且,當妳的警告壹次次地沒有變成現實(小心,果汁會灑出來的!妳會把杯子打碎的!),妳的孩子也就慢慢對妳的建議表現出不以為然,因為他覺得妳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4、“妳怎麽就不能像人家XX那樣呢?”
諸如此類的比較只能得到壹個結果:讓妳的孩子感覺像個二等公民,同時還可能導致孩子們之間的仇視和鬥爭。
如果希望孩子像隔壁小朋友那樣總能得到紅花,或者像小表姐那樣有禮貌,用這種比較的辦法絕不可能奏效,唯壹的作用只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要記住,妳越是跟孩子說他不如別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夠好。所以,比較明智的辦法是寬容地接受孩子的長處和不足,然後鼓勵他向壹個最適合他的方向快樂地成長。
總而言之,為了能夠讓孩子正常的成長,不光要從身體上多多予以關懷,還需要時刻呵護孩子們的脆弱心理。
要保障孩子的身體健康之余,還要註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身體和心理都健康了,孩子才能更陽光,這有利於成人之後的工作以及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