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亦稱元宏
生 卒 年:公元466~499年
出 生 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
民 族:鮮卑族
信 仰:佛教
特 長:詩賦
歷史評價
大力推行漢化政策,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壹生成就
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的第6位國君。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撫養並代為攝政。公元490年,24歲的拓跋宏開始親政,他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漢化改革。孝文帝當政後的第壹件大事,就是遷都洛陽。
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決心開始進行改革。他的漢化改革之所以能夠推行,首先得力於他知人善任。他不僅重用主持改革、提倡漢化的鮮卑貴族,還重用了許多有才幹的漢族人。他深知籠絡漢族地主對於鞏固北魏統治的重要性,所以他壹直不持民族偏見,重用漢人。對南朝投降過來的官吏,他也能不加懷疑,待之以禮。孝文帝不拘壹格地選用人才,為自己的改革組織了壹個智囊團,在這些智囊的支持和幫助下,孝文帝從改革鮮卑舊俗,學習漢族的生活方式和典章制度著手,開始了自己的改革。
他首先下令,禁止鮮卑貴族穿著胡服,壹律改穿漢族衣服。後來又禁止鮮卑貴族講鮮卑語,壹律改說漢語。公元496年,孝文帝又下令改變鮮卑貴族的姓氏。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稱為元宏。還把其他的100多個鮮卑姓氏改為漢姓。同時下令改變鮮卑人的籍貫。規定凡是遷到洛陽的鮮卑人就算是洛陽人,死後不許歸葬塞北。孝文帝這些強制性的政策,都是為了減少民族差異、民族隔閡。許多貴族雖然心懷不滿,卻也只能執行。
為了拉攏漢族地主,擴大統治基礎,孝文帝還主張同漢族通婚。他自己率先娶漢族大姓盧、崔、鄭、王4家的女兒為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族大姓,還為自己的5個弟弟都娶了漢族地主的女兒為妻。這種姻親關系,把漢族地主和鮮卑貴族的利益聯系在壹起,壯大了北魏的統治力量。而且,血統的交融,加速了鮮卑的漢化。孝文帝還廢除了鮮卑族原來的政治制度,讓王肅仿照南朝齊,重新制定了壹套官制禮儀,修訂法律,改革官職名稱等。
孝文帝還延用了漢族的門閥制度。他把鮮卑貴族和漢族地主按門第分成4等,並按照門第等級,來確定官職的高低。這套制度在北朝壹直沿用,從而形成了關隴氏族和代北氏族兩大門閥集團。直到唐朝,武則天修《姓氏錄》,才徹底否定了門閥制度。
孝文帝對漢族的文化藝術也有很大興趣。他從小就接受漢族文化的教育,不僅“五經之義”能拿過來就講,史書傳記、諸子百家涉獵頗多;對漢族的詩文也很有研究。孝文帝不僅改革鮮卑貴族的生活習俗,還教育他們學習漢族文化,從更深的文化層次改造他們。孝文帝對自己民族的落後有清醒的認識,不夜郎自大,不固步自封,虛心學習。他積極創辦學校,傳播文化知識,還搜集整理天下書籍,使因戰亂而衰落的北方文化開始復興。在他的帶動下,鮮卑人進步很快。
孝文帝對北魏宗教藝術的發展也有很大貢獻。孝文帝的父親獻文帝就是個極其虔誠的佛教徒,他本人也崇信佛教。因此,孝文帝大力提倡佛教。在他統治期間,佛教迅速發展起來。佛教的發展推動了佛教藝術的發展。當時最重要的佛教藝術形式,就是石窟藝術。我國三大石窟之壹的洛陽龍門石窟就是孝文帝正式遷都洛陽那壹年開始開鑿的。
通過孝文帝的改革,鮮卑族的經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比起同期進入中原的其他民族,如羯、氐等,鮮卑族的漢化程度無疑是最高的。
生活速寫
拓跋宏的父親獻文帝信仰佛教,對政治極其厭惡,總是想超脫俗世,去修身養性。所以,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歲的時候,獻文帝就把皇位讓給了他。北魏拓跋家壹直引用漢武帝的老辦法,“立其子殺其母”,就是在立兒子做太子的同時,殺掉太子的母親,以此來防止呂後那樣的悲劇重演。拓跋宏的生母也是這樣被殺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的第6位國君。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撫養。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間,政權壹直由太皇太後馮氏把持。
馮太後對拓跋宏壹直存有戒心,拓跋宏聰慧早熟,馮太後擔心他長大後會對自己不利,所以並不喜歡他。有壹次,她聽信讒言,杖罰了幼小的拓跋宏。又有壹次,馮太後在大冷天裏,把穿著單衣的小皇帝關在壹間空屋子之中,3天不給飯吃,還打算廢掉他。後來因為大臣穆泰的勸阻,拓跋宏才保住了皇位。拓跋宏3歲時生母就被賜死,所以壹直都不知自己的親生母親是誰。他生性孝順,因為從小就跟著馮太後,就壹直把馮太後當親生母親壹樣。所以,雖然馮太後對他並不很疼愛,但是拓跋宏卻真可以算是馮太後的肖孫,即使被責罰也毫無怨言。
傳世佳句
白日光天無不曜,江左壹隅獨未照。——北魏孝文帝名人年譜
公元471年,拓跋宏襲皇帝位。
公元494年,北魏正式遷都洛陽。
公元499年,病逝於南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