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下:
過新年了,在新年裏我們老家都有吃年糕、糍粑的傳統習俗,它們有年年高的寓意。它們有各種吃法,今天我向大家介紹壹種新吃法——烤糍粑。媽媽告訴我,烤糍粑是她們小時候經常吃的東西,烤糍粑需要準備:壹盆炭火、壹把火鉗和糍粑。說幹就幹,先把火鉗架在火盆上,好似天邊架起了壹道彩虹橋。然後把糍粑放在火鉗上,烤上幾分鐘後會發出劈啪劈啪的聲音,就說明快好了,我拿起來看壹下,亮閃閃的金色中帶著壹些棕色,香味撲鼻,我都等不及想吃了,就問媽媽:“好了沒?”
“早得很呢,別急。”
可是我實在太想吃了,幹脆不想了,嘴裏念道:“不想、不想……”這時,不可抵抗的香味又直往我鼻子裏鉆,於是我保佑:快好,快好。媽媽坐在那裏,手裏不時的翻動著,前後左右。“好了”“啊,太好了。”我仿佛嘗到了糍粑外面嘎崩脆,裏面軟軟的嫩嫩的,真香!“耶,終於好了。”我叫道。這時媽媽拿來白糖,我拿著烤好的糍粑粘白糖大口大口的吃起來,那味道真是太美了。
吃完烤糍粑,我深有感觸:幹什麽事都不能心急,要有耐心。
糍粑作文作業幫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
說到土家人,我們必然會想到糍粑。
糍粑是土家人過年時用以拜年或食用的必備食品,是土家文化和文明的傳承,是土家食品中的精品。
有句俗語:“臘月二十八,又打粑粑又澆蠟,還有個小小年豬也要殺”。
因此,每到這壹天,家家戶戶都忙著做糍粑。
其實糍粑的做法也不能說容易,但卻是融入了壹年來的汗水。
首先,將糯米用水反復淘洗幹凈,再泡好、蒸熟後,舀到碓窩裏,由男人用粑粑棍輪番砸打,直至熟爛後,再撈到桌面上,由師傅揉勻,並分成均勻的圓坨,發給參加做粑粑的人,各自用雙手揉捏蹭壓、精心制作而成。
糍粑的做法不僅是從河南到湖南——難上難,糍粑的紋式花樣還是很多。
有的在糍粑上印壹條魚,那是表示人們年年有余;有的再糍粑上點上四個點,那是表示人們四季發財;有的在糍粑上印五個五角星,那是表示人們熱愛祖國……糍粑不但樣式繁多,而且形狀也不拘壹格。
圓形代表家人團團圓圓,永不分離;方的則表示土家人方方正正,直直爽爽。
不同的形狀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壹樣的意義。
白色代表壹個人的純潔;紅色代表土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青色和白色代表土家人清清白白……在過去,糍粑更是土家人拜年不可或缺的禮物,俗話說,“拜年拜年,粑粑上前,”因為糍粑是團圓、圓滿、元寶等的象征,表示對主人家的恭喜和朝賀,沒有糍粑,再重的禮物似乎也不夠分量,不成敬意。
土家糍粑與土家人過年是多麽的密不可分。
土家糍粑是土家人團結、文明、友誼、和諧的象征,但願它與其他土家文化壹樣世代傳承,長盛不衰,但願土家糍粑給廣大人民以美好的祝福,但願人們借著改革的春風,將糍粑的香味帶向五湖四海,更願糍粑的香味在祖國的春風中越飄越鄉……
九寨溝特產洋芋糍粑作文500字洋芋糍粑算得上九寨溝食品的壹絕。
九寨溝陽光充足,日夜溫差大,有利植物積存養分,洋芋長得特大。
據好友唐農說,他小時隨父輩上山背洋芋不用背蔸裝,將幾個又長又大的洋芋用繩直接兜在背後,就足夠他背了。
高山洋芋特別飽滿。
壹經蒸煮,都如饅頭壹樣綻開老大的裂口,吃起來又香又糯。
最特別的,是可以用來砸糍粑。
砸糍粑要選大個兒臨洮洋芋(特大而長的馬洋芋和紫皮洋芋不及臨洮洋芋滋糯)洗凈,蒸熟,去皮,晾冷待用。
這裏沒有石碓窩,砸糍粑用的是壹段原木刳制的木槽和帶有彎頭的足足四尺長的大木錐。
先把槽裏的洋芋壓碎,舂時慢慢加力。
洋芋泥愈來愈粘糯,妳不但要使出吃奶的勁兒砸,每次把木錐從洋芋泥的黏附中 *** 更是費力。
最棒的小夥兒砸壹槽下來都渾身淌汗,氣喘籲籲。
我第壹次見到洋芋變成了奶油色的糍粑時,驚奇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洋芋糍粑的吃法很多。
通常是盛在酸漿水裏,加些紅油蒜泥或其他調料吃;愛吃甜食的則加上乳白清香的高山藥花蜂蜜。
也可把洋芋糍粑分成小團,裹了黃豆面、白糖、芝麻,做成點心。
當地有壹種油料作物叫荏子,籽兒比芝麻略小,文火炒熟,略為加力碾碎,清香四溢;再加上壹點鹽,就是絕好的佐料,“洋芋糍粑蘸荏子——妳啥話都不要說了”,用現在廣告的語言來說,“哇,真正的帝王般的豪華享受”。
而這種享受,只能在九寨溝縣才能得到。
說“九寨溝人善飲”,指的不只是九寨溝人能飲白酒,他們還能用當地特產的原料配制出風味獨特的酒來。
九寨溝的青稞酒,是用青稞按內地作醪糟的方法制作的,酒味和香味遠比醪糟濃得多,喝時非常爽口,舒筋活血生津解乏的功能特別明顯,但後勁兒大。
婦女生了小孩兒,吃青稞酒煮雞蛋,既營養下奶,又通筋絡化淤血。
唯壹的缺點是它的糟沒有糯米醪糟細膩化渣。
九寨溝縣盛產柿子,以永豐鄉下寨的最負盛名。
現在已成為九寨溝縣的“縣樹”。
霜降前後,經霜的柿葉紅勝楓葉,與滿場金黃的玉米串交相輝映,妝扮得山鄉村寨壹派火紅熱烈的豐收景象。
買柿人從不用秤稱,任撿壹百個,保準超過壹百斤。
當地把收獲柿子叫“下柿子”。
機靈的小青年手執前端綁了叉子的長桿,像猴壹樣地在樹上縱來躥去,用叉子鉗了柿子遞到樹下收揀。
但總有不少柿子,特別是長在遠端枝頭的,會跌到地上,摔得鼻青臉腫。
這些帶傷的柿子,就是作柿子酒的材料。
洗凈切碎,裝在缸裏,加上酒麯,封口。
存放半月,清甜醇香的柿子酒就可以啟封了。
九寨溝有悠久的養蜂淵源。
原來都是舊式養蜂,用壹二尺粗的原木對剖兩瓣,刳空後又用藤、篾箍緊,是為蜂桶。
將之放在房檐下、大樹上、巖洞口,招蜂釀蜜。
高山蜜蜂多采各種野生藥材的花蜜花粉,流蜜量不大,壹年只能取壹次蜜。
藥花蜜營養成份和醫藥作用都遠非壹般蜂蜜可比。
那時的取蜜方式十分落後,甚至可以說是有些野蠻。
在晴天的夜深,把蜂桶集中起來,取蜜人用衣物把頭臉包裹嚴實,燃放濃煙把蜜蜂熏跑,打開蜂桶,用刀把巢皮——當地叫做蠟扇子——統統割下,連蜜、幼蟲、巢皮壹起壓碎,濾出大部分蜂蜜,再用山泉水反復沖洗蠟渣。
把這些溶了蜂蜜和大量蛋白質的糖水加麯子封存,不久就成了香醇的蜂蜜酒。
九寨溝的男子漢,除了回族,天生海量,愛的是度數高的白酒。
柿子酒和蜂蜜酒的酒精含量都低,是可口且營養極為豐富的飲料,特受小孩和婦女喜愛。
其實,這幾種酒醇厚香濃,營養豐富,完全有資格登上大雅之堂,作為最具九寨特色的飲料拿上宴席。
無論老少男女,都可開懷暢飲,恰如著名川派藝人劉德益的名句:“縱然過量,也醉而不翻”,賓主皆大歡喜。
可惜至今沒見九寨溝人把它納入開發九寨溝旅遊產品的計劃,更好地開發利用這些特產。
烤糍粑的做法作文500盼呀盼,總於盼來星期五外出活動這天。
星期五早上九點,我們朝氣蓬勃地乘車來到四九教育基地,我們參觀過壹圈後,大約11點,就在到了燒烤場地。
這裏壹切都要靠我們自己動手動腳。
平常不依賴父母的同學,就大顯神威,依賴父母的同學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怎麽下手。
於是,我們很快地分配了工作。
大家手忙腳亂地開始了,之間朱麗紅在籃子內找的翻天覆地就找出壹盒火柴,她熟練地把火柴在和盒邊刮了壹下。
“刷”的壹聲,火柴點燃了。
可不到壹分鐘,火柴就隨風而去——滅了。
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不能放棄!壹根、兩根……總於到了第6根,火柴點燃了。
我們高興得壹蹦三尺高,因為這是大家齊心協力的成果啊!可能我們不夠老練吧,或不夠旺。
老師走過來說:“扔下葉子試試。
”我們照做了,火立刻變旺了。
紅紅的火苗好像在跳舞!開始燒了。
我把常在串好,放在火裏,左翻右滾,翻來覆去的,壹直轉來轉去,別人都吃完了,我還沒得吃,我這只“小饞貓”當然口水早就“飛流直下三千尺”。
我急急忙忙地有模有樣學起余寶瑩,她翻我也翻。
“嘿!這樣保證有得吃,我多放幾分鐘,會更好吃!”我眼骨碌壹轉,就照做了。
等再翻壹次看時,我兩眼發楞,腸仔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黑炭!”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後來,經過明雅的指點,我總於烤熟了。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次燒烤,不知讓我的自立能力增強了,還讓我感受到了同學們的熱情。
這次燒烤我永遠忘不了!
洋芋糍粑作文300字家鄉我的家鄉在四川省成都市華陽鎮。
我的家鄉很美那裏有壹條府河,這條河從成都通過九眼橋來到華陽,恰好從我家門前流過,最後匯入長江,河面上壹艘艘遊船來回行駛。
河兩岸綠樹成蔭,河堤又寬又平,在河堤旁邊有許多住宅小區,房子有各式各樣的,有歐式和亞洲風格的,也有古典和現代的。
那裏的人很休閑,愛娛樂。
沒事就在河邊打撲克、聊龍門陣。
府河兩邊有許多名小吃:夫妻肺片、擔擔面、鐘水餃、白家米粉、賴湯圓、糍粑、桃片、三炮臺。
我的家鄉是名小吃的故鄉。
爸爸常帶我去河邊遊玩,領略成都人的風采。
打糍粑作文“臘二八,打糍粑”,這是恩施土家族的民間習俗。
每到農歷臘月二十八,農家庭院熱鬧非凡,幾家人合夥打糍粑。
為什麽要幾家人合夥呢?因為打糍粑必須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幾家人在壹起打糍粑,妳壹定會擔心弄錯吧?別擔心,他們自有辦法。
他們把自家的糯米放在自家的甑子裏蒸,做完壹家,再做下壹家。
這壹天,院子裏的男女老少都十分高興,大家先分好工:婦女們負責蒸米,力氣大的男人負責把蒸熟的米搗爛,老年人則負責定型,至於小孩子嘛,主要是幫忙遞東西,或者在壹旁“搗亂”。
分工完畢,大家各司其職。
婦女們將頭天晚上泡好的糯米用大甑子蒸熟,然後用瓢或盆把蒸熟的糯米端到碓房裏,倒進碓窩,兩個大力士各持壹根棒杵,妳壹杵我壹杵使勁搗。
待搗爛成泥之後,兩人人完成後續工作——定型和印花。
值得註意的是,糯米粘性很強,容易粘在手上或擱板上,所以必須準備壹些芡粉防沾粘。
眼看糯米搗好了,幾位老人連忙抓點芡粉放在手心裏搓壹搓,準備做糍粑。
壹位老人像揉面粉似的把米泥揉成條狀,分成小團,幾位老人連忙各抓壹團去做。
他們把米泥放在擱板上揉揉,拍拍,就像變魔術似的,幾下子就把糯米團變成了圓溜溜的大糍粑。
然後把糍粑交給“美容師”印花。
給糍粑印花的盒子叫印盒,印盒底部雕刻著各種圖案,有花鳥,雙喜和“福”字,還有“龍鳳呈祥”等,既漂亮又吉祥。
只要把糍粑放在印盒裏,用手板按壹會兒,精美的圖案就印在糍粑上了。
正月裏拜年,別的可以不帶,但糍粑少不了,民間流傳著這樣壹句順口溜——“拜年拜年,粑粑上前“,意思是說拜年帶上糍粑才成敬意。
糍粑的吃法跟年糕差不多,煎烤炸都行。
土家人尤其喜歡把糍粑切成火柴盒般大小,放進甜酒裏煮了吃。
糍粑的儲藏方法也很簡單,直接把糍粑泡在清水裏,過幾天換壹次水,好幾個月都不會變質。
如果實在擔心時間太長糍粑會壞,就把它切成薄片曬幹,再用食品袋裝著,放進冷藏室,以後炸了吃。
正月來到恩施,走進土家人的廚房,妳壹定能看到家家戶戶的水缸裏,躺著白花花的糍粑,饞得讓人流口水。
袁家家村洋芋糍粑的作文文章作者:蘭小芳 | 網站: | 來源:中國作文網請您到我們畬家來體驗畬鄉家家田園風情吧,我的家鄉在石別下.縣城到這裏還不到壹小時的路程。
車在盤山公路上蜿蜒著,會讓妳沈浸在穿行山野的歡樂中,這裏青山環繞,碧水長流,路邊田裏成片的油菜花和桃花不時映入眼簾,空氣中彌漫著花的清香。
到了,眼前的風景豁然開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假山上的“畬家園”三個大紅字,噴水池裏噴出的水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壹道彩虹,湖裏水波蕩漾,屋舍錯綜其間,勤勞的畬民在田裏播種。
當妳欣賞完這美麗的景物,好客的畬民會用畬家特色的飯菜熱情地招待客人,特別是糯米糍粑,這可是畬家所特有的。
每年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壹天,家家戶戶便忙起來了。
舂糍粑的撞擊聲,男女老少的歡笑聲響成壹片,熱鬧極了。
糍粑是把糯米清浸泡後擱蒸籠裏蒸熟,再放在石舀裏壹人用、青石杵舂,壹人翻動,壹下壹下,舂到綿軟如泥狀,挑起不斷為止,趁熱將飯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團狀或壓成圓餅狀,擱芝麻炒香磨粉,即可取食,口感香甜。
是餐桌上的壹道好菜。
最愛吃糍粑的要數我們這群孩子了,用口咬住壹小塊,再用手輕輕拉開,立即牽出長長的白絲,夥伴們圍著那纖長的白絲歡呼雀躍。
重慶的中秋節習俗作文 600字 比如要寫打糍粑中秋作文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人們坐在月亮下賞月光、吃月餅。
這不,趁著今天是中秋節,我們壹家也開始賞月光、吃月餅了。
我們全家人圍站在陽臺上,把大團圓月餅分成幾塊,分著吃。
這時,我望向了遠處的月亮。
雖然說“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圍繞這壹股叫做“思念”的愁雲。
這時,我想起了遠在他鄉的好朋友----苗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這句話描述了我此時的心情,不知她現在是否也在望著月亮,思念著遠在他鄉的我呢?只是月亮似乎讀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雲已經消失了,仿佛在告訴我不要太悲傷。
現在的月亮特別明亮,圓月像壹只雪球高懸中天,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
幾朵灰白色的、輕紗似的雲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
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溫暖著我的心。
我覺得太陽的溫暖過於熱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這溫柔恬靜的月光,才能這般地恰到好處。
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
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壹層碎銀。
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
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別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訴我: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
這時是壹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在中國的農歷裏,壹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
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那天,相傳,如果妳仔細看,就會發現那裏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廣寒宮裏的嫦娥、吳剛、玉兔和桂花樹。
我凝神望著月兒,口裏嚼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著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家鄉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四川的滋粑作文四川的糍粑我的家鄉四川有許多美味,如醬板鴨、米糖、臘肉、豬血丸子等等,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糍粑。
每年春節前夕,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有打糍粑的習俗,因為糍粑象征著豐收、團圓和吉祥,也是送給客人的最佳禮品。
別看糍粑小小的壹個,做出來可不容易。
首先,把米放在水中浸泡壹天以上;接著把米放進木桶中蒸熟,然後把蒸熟的米飯放入機器中攪拌成泥;再在幹凈的容器上灑上幹米粉,把攪拌成的泥放在容器上揉搓,分成壹小團壹小團的,放在有印花的圓圓的模具裏壓壹壓,等壓出形了再把它倒出來,這樣,壹個糍粑就做好了,如果覺得不好看,還可以在糍粑中間用可食用的紅 *** 素點上幾點。
這時,妳肯定想吃了吧?可是還不能吃,還要放陰涼幹燥處風幹,風幹後放在水中泡起來,就能保存上幾個月。
做糍粑也是聚會的好時機,大人們不停地忙碌,小孩子也不閑著,忙來忙去地幫大人拿東西,這個場面可真是熱鬧得無法形容。
糍粑做好了就要吃了,吃糍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煮著吃、蒸著吃、煎著吃等等,其中最過癮的就是烤著吃了。
冬天的湖南很冷,壹家人經常在火爐旁坐著烤火,在火爐上搭個鐵架子,把糍粑放在鐵架子上烤,烤糍粑時火不能太大,要不就會只把外皮烤焦,而裏面還是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不能太急,等到糍粑脹得像個包子時就烤熟了,如果妳要吃甜的,可以在糍粑裏加些糖,這時妳也不能急於下口,要不會燙到口舌的。
咬壹口糍粑,那真是裏軟外香,色香味俱全,讓人百吃不膩。
聽了我的介紹,妳壹定嘴饞了吧,那就快來我的家鄉品嘗美味的糍粑吧!
關於打年糕的作文我在過年時最想看到的就是打年糕了,這不,我剛壹聽到老家又要打年糕的消息,就壹定要拉著爸爸媽媽去看。
車壹停,我馬上向農家小院飛去。
原來,這個村裏的幾十戶人家都在這裏打年糕。
“咚、咚”,大木棰敲擊石臼的聲音,像打雷壹樣震耳欲聾。
我好奇地四下張望,只見曬場上並排壘起了兩個“老虎竈”,鍋子上面是兩個大蒸籠。
蒸籠裏熱氣騰騰的。
裏面蒸的是什麽東西?張家大伯看出了我的疑惑,走過來,打開了蒸籠,笑著說:“小秀才,城裏人還沒看過打年糕吧。
來看看裏面是啥?” 蒸籠壹揭,壹股白汽像潮水般湧了出來。
原來,裏面蒸的是白白的糯米粉,平平地鋪在蒸籠裏的紗布上。
縷縷的熱氣白霧,夾雜著米香,迅速裹住了每壹個人。
爐下的火燒得旺旺,把我的臉蛋照得通紅。
“好了,起鍋了!”那邊李家二叔揭開了另壹個蒸籠,我趕緊鉆過去看。
李家二叔與張家大伯壹起緊緊地攥住紗布的四個角,就像打漁人提起滿澄澄的魚網壹樣。
“來嘍,讓讓!”他們兩個穩穩地向屋內的石臼奔去,我奶奶順勢往糯米粉上抹冷水。
“啪”壹聲,那大粉團子就翻個身,滾進了石臼。
隨後,李家二叔舉起了10多斤重的大木棰,漲紅了臉,壹下壹下地使勁向石臼裏的大粉團子砸去。
“啪—啪—”粉團子像頑皮的孩子壹樣,似乎跳了起來。
緊接著,奶奶用手醮了涼水,猛地將粉團子翻了過來。
在壹砸壹翻之間,粉團子變得越來越富有彈性。
“噗!”轉眼之間,粉團子被捧進了圓匾之中。
邊上的大嬸們用線切下壹小塊,醮上桂花和白糖。
壹股甜甜的味道,讓口水像放開閘門似的汩汩往外冒。
在我張家大伯用壹塊醮了點水的白布,蓋在上面,他用力地壓,轉眼之間,壹個超級大年糕就出來了。
那可是壹個大圓匾似的大年糕! 我作為“特別嘉賓”,有幸受邀在年糕上“點花”。
妳可能不知道什麽叫點花吧?我來告訴妳,,“點花”就是用壹把大人手指粗的小稻草束,醮上胭脂紅,在年糕上輕輕點。
年糕上就會留下壹個個紅色的像梅花壹樣的印記。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草束,輕輕地在年糕上壹下壹下地點。
呀,壹朵朵紅梅花綻放在年糕上了!我欣賞完了自己的“作品”,就用毛筆醮了胭脂紅,在壹些年糕上寫上壹些戶主的名字。
過兩天,這些大年糕被分成小塊年糕後,就會到這些人的家裏去,為大家增添新年的喜氣。
聽大家說,以前村子裏打年糕是壹件頭大的喜事。
光是看打年糕的人,進進出出可真不少。
現在,除了打年糕的師傅外,不多的只是幾個老人或者孩子,而且很多是不過看會兒熱鬧的。
不知道再過多少年,這樣的熱鬧還有沒有?...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人們坐在月亮下賞月光、吃月餅.這不,趁著今天是中秋節,我們壹家也開始賞月光、吃月餅了.我們全家人圍站在陽臺上,把大團圓月餅分成幾塊,分著吃.這時,我望向了遠處的月亮.雖然說“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圍繞這壹股叫做“思念”的愁雲.這時,我想起了遠在他鄉的好朋友----苗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描述了我此時的心情,不知她現在是否也在望著月亮,思念著遠在他鄉的我呢?只是月亮似乎讀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雲已經消失了,仿佛在告訴我不要太悲傷.現在的月亮特別明亮,圓月像壹只雪球高懸中天,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的、輕紗似的雲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溫暖著我的心.我覺得太陽的溫暖過於熱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這溫柔恬靜的月光,才能這般地恰到好處.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壹層碎銀.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別提有多美了.我凝神望著月兒,口裏嚼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著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家鄉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轉載請註明出處 ? 家鄉的糯米糍粑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