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劉景文
課時目標
1.會認“贈、劉”等8個生字,會寫“贈、劉”等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荷枯、菊敗、橙黃、橘綠中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和對朋友的敬佩。
3.學習古詩新唱,培養積累、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荷枯、菊敗、橙黃、橘綠中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和對朋友的敬佩。
2.學習古詩新唱,培養積累、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
教學過程
壹、談話導入。
1.現在是什麽季節?喜歡秋天嗎?妳能用壹些詞句來說說妳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嗎?
2.從妳們的話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歡秋天,古人也很喜歡秋天,他們常常吟詩作詞來贊美秋天。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壹首描寫秋天美麗景色的古詩——《贈劉景文》(課件出示20)(出示詩人、題目)知道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嗎?認讀生字:贈、劉,讀準平舌音“贈”,邊音“劉”。
3.介紹詩人及寫詩的背景:(課件出示21)
古時候,有壹個人叫劉景文,他是壹個有學問、不怕困難的人。當時他已經50多歲了,可是卻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悶悶不樂,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蘇軾就邀劉景文到他家裏做客,他們壹邊喝酒壹邊聊天,蘇軾很想幫劉景文樹立信心。
於是,便寫了壹首詩送給劉景文,希望劉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這首詩的題目就叫《贈劉景文》。(學生接讀,提醒註意後鼻音。)(板書:贈劉景文)
二、圖文結合,畫中會意。
(壹)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課件出示22)要求把字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讀壹讀下面的拼音。
zènɡliúɡàijúcánjūnchénɡyóuàojú
贈劉蓋菊殘君橙猶傲橘
自由讀,指名讀。
師生***同正音:“贈、殘”是平舌音,“橙”是翹舌音。
開火車讀,齊讀。
(二)學習前兩句詩。
1.指名朗讀古詩《贈劉景文》,教師評議: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那妳們知道這首古詩前兩句寫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課件出示23)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壹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2.指名說,板書:荷菊
3.師:同學們的回答真棒,來,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圖。
4.“荷”字的教學。
(1)(課件出示24)荷花荷葉圖(板書:荷花荷葉圖)
師:同學們,圖上畫了什麽?
師:看到這麽美的荷花,讓我想起了壹首小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課件出示25)
(2)老師壹邊描述壹邊出示(課件出示26)荷葉幹枯圖(重疊在荷花荷葉圖上)
師:日子壹天壹天過去了,秋天來了,妳們看荷花變得怎樣了?
師:看到這幅圖妳會想到哪句詩?(荷盡已無擎雨蓋)
引導理解——荷盡:荷花枯萎,殘敗雕謝。擎:舉,向上托。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3)反復讀:荷盡已無擎雨蓋。
5.“菊”字的教學。
(1)(課件出示27)菊花圖。(板書:菊花圖)
師:秋天來了,菊花開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氣壹天比壹天涼了,早上還看得見霜呢。(課件出示28)菊殘圖(重疊在菊花圖上),妳們看這菊花怎樣了?
引導理解——菊殘:菊花雕謝。猶:仍然。傲霜:不怕霜動寒冷,堅強不屈。
師:當我們感覺到天氣冷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怎樣?
師:那妳們看看:菊花的花枝,光著身子卻依然挺立著,這是壹株什麽樣的菊花呀?
師:看到這幅圖妳會想到哪句詩?(菊殘猶有傲霜枝)
(2)反復讀“菊殘猶有傲霜枝”。
(3)對比朗讀。
(三)教學後兩句“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師:我們跟著詩人再壹路走壹路看,妳會發現秋天還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1.(課件出示28)橙黃橘綠圖。(板書:橙黃橘綠圖)
師:除了橙子、橘子,還有哪些果實也是在秋天成熟的?這真是壹個豐收的季節,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書:橙橘秋之美)
所以詩人蘇軾怎麽說?指名回答,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2.齊讀詩句。
三、讀中悟情,多元吟誦。
(壹)談話過渡:同學們雖然理解了詩意,可還沒有讀出詩的節奏,讀出詩的韻味。下面老師教妳們讀古詩的壹個方法,好嗎?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體會讀。
3.個人比賽讀。
4.男女 生比賽讀。
5.齊讀。
6.指導背誦。
(二)同學們,劉景文受到了蘇軾的鼓勵,終於嶄露頭角,後來他還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賞識,做了官,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勵誌的詩句也成了千古佳句,妳們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指名背誦)
(三)多元吟誦,古詩新唱。
同學們,老師在課余的時間把這首古詩配上了音樂,讓這首詩變成了壹首歌曲,妳們想聽嗎?欣賞“古詩新唱”——“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贊美秋天的還有很多很多,妳們課余時間也可以找找讀讀喲!
五、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1.同學們,蘇軾把這首詩送給了劉景文,我們現在就來寫壹寫詩中的幾個生字。
(寫字之前要註意寫字的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腳放平,五指執筆筆桿正,壹寸壹尺和壹拳。每個生字寫2次,爭取第2個比第1個寫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30:)贈劉蓋菊殘君橙
2.妳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曾+貝”是“贈”,“文+刂”是“劉”,“登+木”是“橙”,“+皿”是“蓋”。
減壹減:“群—羊=君”。
換壹換:“線”把“糸”換成“歹”,變成“殘”。
3.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如下:
(1)“蓋”字的“羊”沒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筆橫要露頭。
(3)“贈、橙”都是左窄右寬,“殘”左右等寬,“劉”左寬右窄。
4.教師示範,提示重點筆畫。
提醒學生註意:
“殘”是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兩橫壹撇,不是壹橫兩撇。
“橙”第四筆是點,第五筆是橫撇,七、八筆是兩小撇。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同時還引入古詩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創意地教古詩,快樂地學古詩”。
設計意圖:壹節課學習壹首古詩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關作者的詩歌和同類型的詩歌,積累優秀詩文。
設計意圖:老師在教學生寫字時,嚴格落實新課標關於學生課堂要寫字10分鐘的要求,避免啰嗦無重點的“說”,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識字、寫字,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質量。
夜書所見
教學目標
1.認識“挑”1個生字,會寫“送、挑”2個生字,正確認讀多音字“挑”。
2.借助註釋,理解詩句,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借助註釋,理解詩句,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壹、美圖導入,營造詩境。
1.(課件出示32)出示圖片,請學生說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後互相交流,根據自己的想象創編小故事。
2.談話導題: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老師真是佩服呢!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壹定會很精彩!來,我們壹起走進《夜書所見》。(板書:《夜書所見》)
二、認識生字,感知詩情。
1.理解“書”“所見”的意思,引導解題。
(書:書寫下來。所見:所看到的。)
2.齊讀題目,板書題目。
3.根據拼音、註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4.師生討論生字的認法。(課件出示33)出示生字:
sònɡtiǎo
送挑
(1)老師指正:註意讀準平舌音“送”。
“挑”是個多音字,在這裏讀“tiǎo”,還有壹個讀音是“tiāo”,組詞為“挑擔、挑糧”。
(2)妳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聲字結構規律識記“挑”:“扌”表意,“兆”表音。
加壹加:“關+辶=送”。
(3)(課件出示34生字田字格課件)送挑
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如下:
(4)教師示範,提示重點筆畫。
提醒學生註意:
“送”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先寫“關”,後寫“辶”,“辶”是三筆寫成,第二筆是橫折折撇。
“挑”第三筆是提,第七筆是豎彎鉤。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老師範讀,劃出朗讀節奏,男女 生分組讀。
(課件出示35)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壹燈明。
6.告訴老師妳從詩中看到了什麽?聽到了什麽?猜壹猜詩人在想什麽?
三、精讀詩文,感悟詩意。
(壹)找出詩人所見。
師:這首詩是夜晚詩人寫下所看到的情景,那麽,詩人究竟看到什麽呢?我們快到詩中找壹找,看誰有發現?(梧葉、兒童、挑促織、籬落、壹燈明)(教師相機板書)
(二)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師生交流。
(1)生回答看到兒童挑促織時,相機出示第三行詩句。(課件出示36圖文)知有兒童挑促織。
(2)生回答看到兒童在捉蟋蟀,相機指導學習借助註釋理解詩句。
師:從這學期、這首詩開始,古詩課文增加了壹項內容——註釋(板書:註釋)它是我們學習古詩的好幫手,它能幫我們掃清詩中的攔路虎,它能幫助我們更好更快地讀懂詩句的意思。
(3)理解“知”。
師:剛才借助註釋我們知道“挑促織”的意思,那麽這個“知”是什麽意思?(料想)
(4)漆黑的夜晚詩人怎麽知道有兒童在捉蟋蟀?相機出示第四行詩句。(課件出示37圖文)夜深籬落壹燈明。
2.引導交流:妳捉過蟋蟀嗎?指名生說。
預設壹:學生捉過蟋蟀。教師讓學生自由交流分享體驗,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預設二:學生沒有體驗過。教師充滿激 情地描述:壹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時侯和小夥伴到草叢裏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順著聲音好不容易發現壹只,趕緊用手去捂,覺得應該捂到手裏了,可是打開壹看,卻什麽也沒有。如果能捉到壹只,我會高興得不得了!
3.朗讀指導。
4.齊讀。
5.師範讀。
6.齊讀。
(三)學習第壹、二行詩句。
談話過渡:誰知道捉蟋蟀的季節是什麽時候?秋天是捉蟋蟀的季節。這時的蟋蟀又大又壯,叫的聲音聽。到書中找壹找秋天,妳壹定能找到?
1.(課件出示38)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讀壹讀。
2.理解詞語,初知大意。
3.(課件出示39)
(1)蕭蕭:風聲。
(2)梧:梧桐樹。
(3)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4.齊讀。
5.師範讀。
6.齊讀。
7.理解“客”,相機介紹作者背景資料(課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個解釋,生選擇字義。)
引導交流: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誰呢?是詩人就是葉紹翁。(板書:葉紹翁)說起葉紹翁還有壹個故事:(課件出示40)葉紹翁是福建人,小時侯被送給浙江的壹個葉氏的人家做兒子。他的爺爺原來是朝廷的壹位大官,因為朝廷政變,受到別人的迫 害,所以他的整個家族受到牽連,他的家變得淒慘不堪。他的爸爸媽媽不得不把他送給別人。
8.讀詩。
談話過渡:了解了這些,妳就更能體會江上秋風為什麽牽動詩人的情懷?漂泊在外的他會想起——(生答……)那就是思鄉之情。我們帶著這思鄉之情再讀壹讀。
(四)指導全文朗讀。
1.齊讀。
師:就在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時候,看到壹群孩子在捉蟋蟀,詩人又會想到想到什麽?(生答)是呀,也許他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許會想起兒時的夥伴,也許想起家鄉的孩子,想到這些,他的思鄉之情就更濃了。身在浙江的他,多麽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團聚啊。
2.教師範讀。
3.學生齊讀。
4.配樂讀(配樂曲馬思聰《思鄉曲》)。
5.唱詩(配上《世上只有媽媽好》旋律)。
6.指導背古詩:這首詩要把詩人“想家”的感情讀出來,聲調要緩慢些。最後兩句“捉蟋蟀”場景確實令人高興,但同時又牽動了詩人“動客情”思念家鄉呀!所以後兩句語氣可明快些,但不可過快。(學生先讀,老師指導,老師再範讀,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
四、趣味活動,強化記憶。
1.把《夜書所見》這首詩的詩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說壹說
2.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3.老師讀詩的前面,學生接後面,直到學生基本會背為止。
4.小組比賽。
五、拓展閱讀,增加興趣。
1.妳們還讀過哪些詩人所寫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呢?誰來背壹首試試!
2.老師這裏也有壹首古詩,請妳們認真聽壹聽,跟著壹起體會詩歌的感。
(課件出示41)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讀壹讀,背壹背。
設計意圖: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入手,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通過圖片營造詩文意境並在此基礎上創編故事,壹是為了訓練口語表達的能力,二是為了有壹個輕松的開始,創造自由的學習氛圍。在老師的引導下提高同學們的閱讀期待,預熱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