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誰有常用的,好的成語,還要有意思。越多越好啊

誰有常用的,好的成語,還要有意思。越多越好啊

杯弓蛇影

有壹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裏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裏,有壹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裏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裏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裏想:“酒杯裏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墻上,掛有壹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裏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壹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幹脆稱他為伯樂,壹直到現在。

壹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裏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裏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壹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壹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壹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壹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麽。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壹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妳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於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裏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妳找到了好主人。”千裏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擡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裏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壹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妳會看馬,才讓妳買馬,可妳買的是什麽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裏馬,不過拉了壹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壹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壹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餵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裏之外。

後來千裏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壹邊擊鼓,壹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裏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贊揚有才能的人。

--------------------------------------------------------------------------------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壹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托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壹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

才高八鬥

南朝謝靈運,是壹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壹些,卻被他怒斥了壹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壹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分壹鬥。”

成語“才高八鬥”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壹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壹草壹木都像晉軍的士兵壹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麽強大的敵人啊!怎麽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壹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壹下,秦軍如潮水壹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壹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麽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我壹定要突破壹切障礙,勇往直前,幹壹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壹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

大材小用

南宋末,金國不斷南侵。辛棄疾參加了抗金義軍。後來,他在南宋朝廷裏,歷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撫使。

他不僅是個愛國英雄,還寫了很多充滿戰鬥激情的詞文。由於主和派的打擊,他在上饒帶湖旁,度過18年退隱生活。1203年,朝廷任命他為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他常與住在紹興鑒湖旁的愛國詩人陸遊議論國家大事。第二年春,宋寧宗要他去京城,征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臨行前,陸遊送他壹首長詩《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中說:辛棄疾是管仲、蕭何壹流人物,做浙東安撫使大材小用了。

辛棄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鎮江府知府。不久,這位愛國英雄在憂憤中病逝。

後來,人們以“大材小用”作成語,比喻才能高,職位低,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

大公無私

春秋時,有壹天,晉平公問祁黃羊:“南陽縣官缺額,妳看派誰去最合適?”祁黃羊想了想,說:“派解狐去最合適!”晉平公覺得很奇怪:“解狐不是妳的仇人嗎,妳為什麽要推薦他?”祁黃羊答道:“妳只問我什麽人最適合這個職位,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晉平公采納了祁黃羊的意見,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果然,解狐很有作為,為當地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受到人們的稱頌。

有壹天,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裏缺少壹位法官,妳看誰能勝任?”祁黃羊回答:“祁午最能勝任!”晉平公說:“祁午是妳的兒子,妳推薦自己的兒子,不怕人家講妳嗎?”祁黃羊說:“妳只問我誰可勝任法官,並沒有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祁午當了法官後,非常稱職,深受人民的愛戴。

孔子十分稱贊祁黃羊,說他是個公正嚴明的人,稱得上是“大公無私”。

成語“大公無私”形容壹心為公,沒有私心。也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壹方。

--------------------------------------------------------------------------------

大義滅親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籲殺死哥哥衛桓公,自立為國君。

州籲驅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臣石厚商量辦法。

石厚就去問的父親——衛國的大臣石碏(que),怎樣鞏固州籲的統治地位。石碏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籲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麽辦?”石碏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妳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碏連連點頭。

州籲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碏的安排。

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籲處死。衛國的大臣們為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應該從寬。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碏殺了兒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在指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

--------------------------------------------------------------------------------

東施效顰

古時候,越國有兩個女子,壹個長得很美,叫西施,壹個長得很醜,叫東施。東施很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壹舉壹動。有壹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雙眉緊皺。東施壹見,以為西施這樣就是美,於是也學著她的樣子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見了她的這個樣子,嚇得東躲西藏,不敢去看她。後來人們就用“東施效顰”來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處和本身的缺點在哪裏,胡亂模仿。其中的“效”是“仿效”,“顰”是“皺眉”的意思。

--------------------------------------------------------------------------------

飛鳥驚蛇

釋亞樓是唐代壹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壹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壹壹答應。 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體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壹般。壹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壹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壹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壹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壹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壹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妳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

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壹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壹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麽學什麽,學壹樣丟壹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壹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麽模樣。

家裏的人勸他改壹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裏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壹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壹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壹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麽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壹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壹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好好先生

東漢時期,有個名叫司馬徽的人,很善於識別人才。但由於當時政治鬥爭十分尖銳復雜,他就裝糊塗,別人無論和他講什麽事,不管是好是壞,他都回答“好”。

有壹天,他在路上碰到壹位熟人。那人問他身體怎樣,壹向安好嗎?他回答:“好”。

又有壹天,有個老朋友到他家裏來,十分傷心地談起自己的兒子死了。誰知司馬徽也回答:“好!”那個朋友走後,司馬徽的妻子就責備他說:“人家以為妳是講道德的人,所以相信妳,把心裏話講給妳聽。可是妳聽人家兒子死了,反而說好,這算什麽?”司馬徽不緊不慢地說:“好!妳的話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氣又好惱,哭笑不得。

後來人們常用“好好先生”來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無事的人。

--------------------------------------------------------------------------------

後來居上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麽轟轟烈烈,卻能把壹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當主爵都尉——壹種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職。 有壹次,漢武帝說要實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裏那麽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壹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布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壹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裏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後,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後來,他們壹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禦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壹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碼劈柴壹樣,是“後來者居上”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牢騷。於是,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妳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

劃粥割齏

範仲淹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僅在政治上有卓越貢獻,而且在文學、軍事方面也表現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嶽陽樓記》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深為後人喜愛,廣為傳誦。

他在擔任陜西西路安撫使期間,指揮過多次戰役,成功抵禦了外族的入侵,使當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軍官互相告誡說:“小範老子(指範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話裏對範仲淹充滿敬畏之心、這在北宋的歷史上是罕見的。

範仲淹之所以有這樣傑出的才能,與他在青少年時期的刻苦努力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換來了日後的豐碩果實。

範仲淹的祖籍原來是陜西影州,遷到江蘇吳縣是後來的事情。他不到3歲時,父親因病故去。他隨著母親改嫁到朱家。十幾歲時,範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辭別母親,只身來到應天府書院,拜當時著名學者感同文為師,學習經邦治國的知識,立誌報國為民。在應天府書院期間,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把粥劃成若幹塊,鹹菜切成碎末(劃粥割齏),當作壹天的飯食。

壹天,範仲淹正在吃飯,他的同窗好友來看望他,發現他的夥食非常糟糕,於心不忍,便拿出錢來,讓範仲淹改善壹下夥食,範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堅決地推辭了。他的朋友沒辦法,第二天送來許多美味佳肴,範仲淹這次接受了。

過了幾天,他的朋友又來拜訪範仲淹。他吃驚地發現,他上次送來的雞、魚之類的佳肴都變質發黴了,範仲淹連壹筷子都沒動。他的朋友有些不高興地說:“希文兄(範仲淹的字,古人稱字,不稱名,以示尊重),妳也太清高了,壹點吃的東西妳都不肯接受,豈不讓朋友太傷心了!”

範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擔心自己吃了魚肉之後,咽不下去粥和鹹菜。妳的好意我心領了,妳千萬別生氣。”朋友聽了範仲淹的話,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壹次,有人問起範仲淹的誌向,範仲淹說:“不是當個好醫生,就是當個好宰相。好醫生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國家。”這種不為個人升官發財而讀書的偉大抱負,讓周圍的人非常敬佩。後來,範仲淹當了參知政事,提出許多利民富國的措施,實現了自己當年的誌向,成為壹代名人。

--------------------------------------------------------------------------------

火樹銀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會享樂的壹位皇帝,雖然他只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麽佳節, 他總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鋪張壹番,供他遊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壹定紮起二 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後來詩人蘇味道就拿這個做題目,寫了壹首 詩,描繪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詩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妓皆四季,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把當時熱鬧的情況,毫無隱瞞地描寫出來,好像活躍在我們讀者的眼前。

這句成語是形容燈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樹銀花的樣子。所以現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會在夜間舉行,燈光燦爛,都可以用這句話去形容它。

--------------------------------------------------------------------------------

賈人渡河

現代人看來,“商”和“賈”的語意無大差別,都是貿易的意思;但在古時候,“商”和“賈”在經營方式上卻有所不同,所謂少賣為“商”走賣為“賈”。從壹個地方買進,到另壹個地方賣出,用這種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賈人。

從前有個賈人,在河南辦了壹批貨,取水路販往外地銷售。船在河中順風行駛,忽然濃雲密布,狂風驟起,大雨傾盆,河水陡漲。賈人走出船倉查看貨物,壹股大浪襲向船頭,把賈人拍落水中。賈人在水中掙紮呼喊:“救命呀!”

壹個漁夫聽到喊聲,急急忙忙把船搖過來救人。賈人看到漁夫,大聲喊道:“快來救我,我給妳壹百兩白銀。”

漁夫把賈人救起來,送進船倉,賈人換好了衣服,拿出十兩銀子送給漁夫,說:“拿去吧,這十兩銀子夠妳辛苦半年了。”

漁夫不接銀子,看著賈人說:“剛才妳在水中許諾說給壹百兩銀子,而不是十兩。”

賈人滿臉不高興地說:“妳這人也太不知足了,妳壹天打魚能掙幾文錢?現在壹下子撈了十兩銀子,不少了。”

漁夫說:“事是這麽回事,理卻不是這個理。妳剛才不許諾給壹百兩銀子,我也會救妳壹命,但妳既然說給壹百兩,我希望妳不要失信。”

賈人搖搖頭,踱進船倉,不再理會漁夫,漁夫長長嘆口氣,回到漁船。

壹年後,賈人又辦了批貨,碰巧在河中與漁夫相遇。兩個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賈人說:“我給了妳十兩銀子,妳為什麽不用來當本錢,做點小生意,何苦風裏雨裏掙這份辛苦錢?”

漁夫來不及答話,賈人的船觸上礁石,船倉進水,船漸漸下沈。賈人急得團團轉,大聲對漁夫說:“快來救我,這次我給妳三百兩銀子,保證不失信。”

漁夫搖櫓從賈人旁邊劃過去,回頭不緊不慢地說:“喊信得過妳的人來救命吧,我不要妳的銀子,可也不救妳這種無信無義人的命。”

很快,賈人隨著沈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

竭盡全力

這句成語原作“竭盡心力”,見於《三國誌·魏誌·賈逵傳》裴松之註引《魏略》:“竭盡心力,奉宣科法。”

東漢末年,有壹個叫楊沛的人,字孔渠,當過新鄭長。曹操路過新鄭的時候,部隊缺糧,楊沛幫助過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愛。曹操輔政以後,楊沛升為長社令。他不畏豪強,不管誰犯了法,都依法懲辦,得到曹操的稱許。

當時,曹操出征在外,聽說國都鄴城治安太亂,便發詔選壹個鄴城令,其入選標準是要有楊沛那樣的膽略和水平。選來選去,沒有合適的,於是將楊沛提拔為鄴城令(當時叫京兆尹)。楊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見了他,並問他如何治鄴。楊沛回答:“我壹定竭盡心力,大力宣傳法紀,使人人遵紀守法。”曹操聽後十分高興,對左右的人說:“妳們聽見了沒有,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楊沛還沒正式上任,壹些豪強地主和皇親國戚聽說楊沛要來鄴城了,都紛紛告誡自己的子弟檢點壹些。

“竭盡全力”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用盡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