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語文新課程學習總結

語文新課程學習總結

語文新課程學習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壹時期、某壹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讓我們好好寫壹份總結吧。總結壹般是怎麽寫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新課程學習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新課程學習總結1

 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語文組多層面多角度地在課堂實踐中落實新課程理念,使新課程真正在語文教學中得以貫徹。為推動新課程的開展,我組以“整體推進”的模式開設出高質量的公開課,準確地把握了語文新課程在推進過程中的方向,以開設的公開課為標誌,我組經歷了兩個階段:從“突破課堂教學形式入手”實踐新課程和從“文本內容的深層剖析探究入手”實踐新課程。

  1 .從“突破課堂教學形式入手”,推動新課程開展。

 根據課型特點,從詩歌、古文、活動課三種課型出發,從形式上予以突破。

  ( 1 )學生走出教室,進入大自然感悟秋天並拍攝剪輯。

 在《秋天》壹課的設計上,老師帶領同學走入大自然,學生拍攝尋訪秋天的全過程並進行剪輯,成為課堂教學的壹個環節。對課文的鑒賞領略和學生實踐活動的互動式行進成為這節課的教學雙線,這是課堂教學方式探索上的壹次成功。

  ( 2 )教學形式多樣,凸顯“感悟體驗”。

 在學生實踐基礎上,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各自的感悟。“聞壹聞秋天的氣息”“聽壹聽秋天的聲音”“說壹說秋天的故事”“摸壹摸秋天的果實”各種教學手段交錯使用。

  ( 3 )營造氛圍,平等對話。

 在《論語》這壹課的設計上,註重氣氛的營造和學生對話的開展。在古箏聲中,在錯落有致的自由散讀聲中,濃濃的古韻在課堂中彌漫開來。在充分把握課文基礎上,根據自己經驗談談感悟,故事、漫畫、小品、詩詞、格言,學生們娓娓道來,課堂成了人生哲理交流的平臺。

  ( 4 )走向生活,展示個性

 《說說我自己》讓同學們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學生會競選”“模擬學校招聘教師,校長點評招聘會”在各種形式的活動中,在同學們的自我展示和同學評價中認識自我,加強溝通,課堂成了展示個性,認識自我的舞臺。

  從“文本內容的深層剖析探究入手”,深化新課程實施。

 在形式探索的基礎上,進入壹個更為深入的階段:從挖掘文本內涵入手,深化新課程內涵。

 ( 1 )追求內容的豐富、視野的拓展。

 在設計《女媧造人》壹課時,我們設想:壹個經過改編的神話故事,內容本身沒有挖掘的價值,但以此為本,引領學生走進神話的大門,裏面的世界將何等寬廣!在老師壹步步引領下,學生們對文本和文本外的探索愈來愈深入,學生們腦海中留下了壹串串問題:《女媧造人》古今版本多變,每壹改變的歷史背景是什麽,為什麽十多個民族的創世神話中造人用的都是壹種原料“土”,東西方神話中的女性有何不同等等。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研究的舞臺。

 ( 2 )追求思想情感的深度。

 在設計《信客》壹課時,從三個層面切入:( 1 )信息、信用、信念。( 2 )文本對比( 3 )將人物置身於時代。這樣,文本與延展交融、人物與時代縱橫,使課堂教學厚實化、文學化。

 在課堂設計上,層層推進:( 1 )抓住要點,梳理文本( 2 )於看似平淡處設疑。

 ( 3 )在對比中突出人物性格。( 4 )比較閱讀,使文本向縱深挺進:比較臧克家《三代人》、史鐵生《命若琴弦》,探討 “ 兩代人 ” 職業命運的代代相承圖。( 5 )提供時代背景,在時代的坐標上探討人物命運。壹節課的教學容量密集,學生的收獲頗豐。

  二.支教交流,在碰撞中領悟教學真諦。

  ( 1 )主動出擊,接受專家指教。

 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展開教學研討。孔曉玲、李明、勞新華、鄭怡、王旭東、李昕霞、饒美 紅等 老師分別在各級各類的交流活動中開課,參與人數面廣,涉及各個年齡層面,效果好,反響強。其中鄭怡的《珍珠鳥》代表上城區參加了杭州市教科所組織的“新課程展示”活動。李明的《安塞腰鼓》王旭東的《信客》參加寧波杭州四校“課堂新韻”活動。王旭東的《信客》參加由杭州市教研室組織的“新課程教學展示”活動。鄭怡的《散步》參加由上城區教研室主辦的杭州市“新課程教學展示”活動。孔曉玲的《女媧造人》參加區“陶研會”組織的研討活動。

  ( 2 )提供機會,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密切關註各種層次的觀摩交流活動。在全國、省市區十多次各類各級觀摩活動中,分批選派各個層面的教師觀摩學習,開拓視野。教師的參與面廣、積極性強,有效地推進了教研組教研活動的開展。尤其是省裏的新課程展示課,對轉變我組教師的新課程理念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提供契機,促成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青年教師是語文組的生力軍。他們專業素質好,工作熱情高,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教研組工作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力量,盡快促成專業成長,是教研組工作的壹個重心。

  ( 1 )集體備課,在交流中促成專業成長。

 堅持每周壹次的備課組活動,根據工作重心的不同,或專題式研討,或集體備課,大家在活動中各抒己見,氣氛熱烈。無論是來自教學師傅的指點,還是來自備課組同仁對教學探討,都成為他們成長的養料。

  ( 2 )開展活動,在過程中提升專業素養。

 在新課程推行過程中,充分發揮年輕教師的熱情,以“整體推出”的形式展示教學風采。在集體備課磨課的過程中得到真正的錘煉。《秋天》《安塞腰鼓》《論語》《說說我自己》《珍珠鳥》等壹系列的公開課獲得廣泛的好評。

  ( 3 )提供舞臺,在獲得成就感中獲取動力。

 組織“全國教師基本功大賽”,“浙江省多媒體案例評比”,“上城區作文案例評比”、“區中小幼教學論文評比”“省市中語會青語會論文評比”等等壹系列活動,為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展示教學個性教學特長的通道,使其在獲得成就感中獲取動力。

  辛勤耕耘,成果頗豐。

  ( 1 )課題論文

 暑假期間組織 全組的 老師撰寫論文,提升將教學實踐轉化為論文的能力,加強交流,進壹步提升本組的教學教研能力; 王旭東 老師、 孔曉玲 老師、 饒美紅 老師承擔區《自主學習》的課題;多位老師承擔學校的省市級課題,初二備課組實施《皇城根文化研究》課題。

  ( 2 )教師成果。

 王展青 老師的作文案例《互動的課堂心靈的交匯》獲得區壹等獎, 王旭東 老師《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個性化思維能力的策略思考》、 孔曉玲 老師《新課改下文言文課堂閱讀教學探究》、 李昕霞 老師《學生發展為本作文評價模式的探索》、林麗丹《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探究與策略》在區中小幼論文評比中以較好的成績入圍。另外有多位老師編選的新課程資料在各級各類出版社出版,文章在各級各類雜誌上發表,其中《建蘭中學語文試卷》壹書獲得暢銷。

  ( 3 )學生成果。

 積極開辟渠道,展示學生文學才華。各年級的學生利用春假秋假的時間嘗試學生自己出版作品集、寫自傳、結合課文出專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潛能。有許多學生的作品發表、得獎、出版。

  ( 4 )課外活動。

 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實施“大語文”的教學理念。教師們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帶領學生們“探尋皇城根文化”,組織學生開展“語文課外知識競賽”,“話劇表演”等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 5 )媒體報道

 《文匯報》《每日商報》以較大篇幅報道了我組在實施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優化學生學習方式的報道;《錢江晚報》《青年時報》報道了我組開展“探尋皇城根文化”“杭州電視臺”播出我校“語文課改”情況。

  ( 6 )承辦大型活動。

 積極承辦上城區“市新課程教學展示活動”,從《優化學習方式,提升語文素養》壹書的編印到櫥窗展版的布置, 從開課 老師的集體備課磨課到壹系列組織準備工作,教研組的同仁們齊心協力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語文新課程學習總結2

  壹、有了“終身備課”思想。

 通過學習,我見識了專家的風采,見識了全省眾多優秀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真正是“學然後知不足”,更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堅定了終身學習的信念。回憶自己的教學歷程,工作十幾年,某個時間段稍不註意學習,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就會落伍。踏上工作崗位後實際上才是壹生中最漫長、最重要的學習之路的開始。我越來越覺得,作為教師特別是壹位優秀的語文教師,文學知識要豐富,語文素養要豐厚——這要靠終身的學習和積累,更需要教師終身備課。

 在這個學習化的社會裏,不學習自然會落伍。在今後的教學中,壹方面,我會抽時間讀更多的書,讓語文的底子再增加點厚度,另壹方面,我會在業務上持續不斷的學習,多吸收多借鑒,博采眾長,取長補短;更要在工作中多積累多歷練,篤學慎思,不斷充電!

  二、有了“大語文”觀念。

 新課程指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壹種生態系統。

 想想以前不管是讀書還是教書,總是認為老師是教課本,學生是學課本,老師是通過教課本教給學生知識,學生是通過學課本掌握所學知識。課本是“經”,老師和學生都是課本忠實的追隨者,這就導致我在上語文課時總是對教材的每壹篇課文不厭其煩的'、詳詳細細、認認真真、方方面面的講解;導致課堂教學以本為本、以綱為綱,脫離了生活實際和學生實際。

  三、加深了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認識

 1、教師主導:

 教學的知識對老師來說是已知的,對學生來說是未知的。我曾經有壹段時間,課前認真備課,翻閱了大量的參考書,對上課中的任何壹個問題了如指掌,甚至語言的表述都非常符合參考答案的特色。結果是上課時雖然展示了老師的風采,自我感覺不錯,可學生總是壹臉的茫然。我當時真是不明白,為什麽投入的時間與產出的效果不成正比呢?

 現在我明白了其中的緣由:第壹,它為教師擠占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且為自己滔滔不絕的講說提供了條件和可能;第二,它會潛在地鉗制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不自覺的以教師為中心,跟著教師的思路走。

 今後教學我要註意在知識的系統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導向作用,但對具體的問題無需壹壹作細致的講解。這樣,既能保證上課中教師“導”的作用,又能使得師生面對同壹問題處於同壹起跑線上,利於師生***同參與交流、利於學生的理解和分析。

 2、學生主體

 我過去在上課時大多關註的是這堂課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學生有沒有達到,我的講解學生有沒有理解。其實,過去太註重自我的感覺,而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體驗。所以我今後不管再上什麽課,都不能只關註自己的感受,而是要註重學生的興趣體驗,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考慮,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備課、上課。

 今後教學中,我要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及學生個體的差異,制定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學習目標,並且考慮到每壹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的不同,設置科學合理的起點。既考慮到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課業學習的目標任務,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知識,又充分考慮到對學有余力的學生的開放式培養,使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長都能得以發揮,學困生有成功感,學優生能最大程度的放開手腳,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入、更加系統的掌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各展所長,各有進步,各有收獲。

  四、有了“角色意識和過程方法”的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今後教學中,我要做學生的朋友,做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著,而不是統治者和長官。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交往***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2、教學方式的轉變。

 課堂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習過程要引導學生不僅用腦子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寫;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教師要始終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無拘無束的置身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讓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使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

 3、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給學生壹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孩子壹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壹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孩子壹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壹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五、理念必須武裝實踐:

 通過研修學習,接觸到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內心無數次震撼,好像自己已經占領了壹個個制高點。其實,過去的學習經驗告訴我:只有落實在行動上、落實到實踐中,才能充分體現先進理念的意義和價值。

 “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希望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有大的進步。

語文新課程學習總結3

  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